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瓜杂交制种大棚立体栽培密度及留瓜方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青研砧木1号为试材,研究了在南瓜杂交制种大棚立体栽培时不同栽培密度和留瓜方式对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栽培株距为60 cm,行距为100 cm,2条侧蔓留瓜时不仅能节约用种,且能增加制种产量,值得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郭尚  王秀英 《蔬菜》2003,(5):15-16
南瓜一代杂交种的生产,在河北、山东、山西等地区均采取露地栽培方式进行,但不同地区及同一地区生态区域的不同制种技术对产量的影响有明显差异。笔者根据多年南瓜杂交制种经验,摸索出一套高寒地区制种高产技术。一、影响南瓜杂交制种产量、质量的因素南瓜杂交制种单位面积的产量,由种植密度、单株结瓜数、单瓜种子数、千粒重等因素决定,且均是正比例关系,种子的产量主要受父母本花期一致程度及授粉率的影响,因此整个杂交制种技术措施,应围绕增加单位面积内的瓜数,提高杂交率和种子成熟度来进行。二、播前准备工作1.选地施肥南瓜制种田应选…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在鲁黄瓜三号杂交制种过程中,有机肥和复合肥作为基肥及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液与否对单株坐瓜数、单瓜种粒数、千粒质量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鲁黄瓜三号杂交制种过程中,施用有机肥作为基肥,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液能提高制种产量,667m2制种田产量达30.34kg。  相似文献   

4.
丝瓜杂交制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影响杂交丝瓜制种产量、质量的因素 丝瓜杂交制种单位面积内的产量由种植密度、单株结瓜数、单瓜种子数、千粒重等因素决定,且均呈正比例关系,种子的产量主要是杂交率和发芽率(即种子成熟度),因此整个杂交制种的技术措施应围绕增加单位面积内的采瓜数和提高杂交率和种子成熟度来进行.  相似文献   

5.
以兴蔬大果蜜本南瓜父、母本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播期、磷酸二氢钾喷施次数、授粉时间对南瓜种子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湖南地区播种越晚,南瓜坐果率和单瓜种子产量越低,3月15日左右播种效果最佳;喷施磷酸二氢钾叶面肥能使南瓜后期长势旺盛,单瓜质量、种子千粒质量、南瓜种子产量增加,以喷施2次效果最佳;11:00以后授粉,南瓜坐果率和单瓜种子产量均较低。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明菜豆1号的种子产量,作者开展了不同播种期、栽培密度、搭架方式、施肥方法对其制种产量影响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春季繁育明菜豆1号种子,在保证不遭受霜冻的情况下适当早播,可避开梅雨季和后期高温天气,有利于提高种子的产量与品质;种植株行距为35 cm×50 cm时,明菜豆1号种子的产量较高,在相同种植密度条件下,搭人字架可增大植株光合面积,利于提高种子产量;经工厂加工调配后的商品有机肥比农家肥对菜豆种子的增产效果更为明显;在营养供应平衡的情况下,增施磷钾肥有利于提高明菜豆1号种子的产量。  相似文献   

7.
在鲁黄瓜三号大面积制种中,农户多采取25 cm×60 cm(株行距)的栽培密度进行生产,产量没有大的提高,随生产成本的增加,制种热情越来越低.能否通过合理的密植,有效地提高单产是我们近几年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本试验通过对鲁黄瓜三号杂交制种过程中3种不同栽培密度的种子产量进行比较,以期确定该品种制种的最适宜的栽培密度,达到提高单产、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在鲁黄瓜三号大面积制种中,农户多采取25cm×60cm(株行距)的栽培密度进行生产,产量没有大的提高,随生产成本的增加,制种热情越来越低。能否通过合理的密植,有效地提高单产是我们近几年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本试验通过对鲁黄瓜三号杂交制种过程中3种不同栽培密度的种子产量进行比较,以期确定该品种制种的最适宜的栽培密度,达到提高单产、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白粉病是南瓜栽培中的主要病害,也是影响南瓜种子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在河西南瓜制种基地,白粉病防治不当,轻则减产20%~30%,重则植株在授粉后25 d(天)左右枯死,这时由于瓜嫩,种子黄秕,造成种子减产60%~70%,有些地块甚至减产80%,白粉病防治的好坏已成为影响籽用南瓜商品生产和种子生产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0.
白粉病是南瓜栽培中的主要病害,也是影响南瓜种子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在河西南瓜制种基地,白粉病防治不当,轻则减产20%-30%,重则植株在授粉后25d(天)左右枯死,这时由于瓜嫩,种子黄秕,造成种子减产60%~70%,有些地块甚至减产80%,白粉病防治的好坏已成为影响籽用南瓜商品生产和种子生产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1.
以"圆丰一号"父母本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整枝留果方式对紫圆茄杂交制种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四秆整枝斗茄留果能够显著提高单株结籽粒数,极显著提高杂交制种产量,对种子千粒重和芽率无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甜瓜新品种金蜜一号杂交种的产量和质量,作者研究了种植密度、雌花去雄及授粉时间、留果节位以及后熟时间对金蜜一号杂交种产量和质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金蜜一号甜瓜最佳的制种方式为母本种植密度1 200株/667 m2、大蕾期去雄后当日授粉;留果节位对种子产量和质量影响不大;种瓜采收后后熟9 d,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指数最高。  相似文献   

13.
<正> 西瓜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每年播种面积大,种子需量也多。由于西瓜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且雌雄异花,杂交制种相对容易,因而目前生产上主栽品种全是杂交种。西瓜杂交制种的产量及增产的潜力主要有以下几点:1 西瓜杂交制种的产量限制因素1.1 母本种植密度 母本种植密度是决定能采种的种瓜数目的重要因素。由于西瓜杂交采种植株一般只能有1个种瓜,其产量构成为:种子单产=单位面积内坐果的植株数(即瓜数)×每瓜平均  相似文献   

14.
硼肥不同施用方法对黄瓜制种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鲁黄瓜三号"为试材,研究了黄瓜杂交制种中硼肥不同施用方法对制种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黄瓜杂交制种过程中,合理的施用硼肥可以有效地增加单瓜种粒数和种子的千粒重,从而达到增加产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不同嫁接方式对厚皮甜瓜植株生长及果实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瓜菜》2017,(9):34-37
以厚皮甜瓜品种‘M135’为接穗,白籽南瓜‘全能铁甲’为砧木,探讨插接、双断根插接、靠接和贴接4种嫁接方式对甜瓜植株生长及果实性状的影响。结果显示,嫁接普遍增强了植株长势,提高了产量。插接法嫁接植株667 m~2产量最高(2788.89 kg),果实成熟最早,分别比对照增产23.65%,采收期提早7 d,与靠接法和对照相比,差异达显著水平。靠接法与自根苗植株产量低、熟性晚,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高(16%以上)。因此,插接法适用于早熟高产栽培;双断根和贴接法植株后期长势旺,适用于多茬留瓜栽培;靠接法与自根苗适用于甜瓜晚熟优质栽培。  相似文献   

16.
以大型冬瓜一代杂种白星的父母本为试材,研究了人工授粉、留瓜节位、单株留瓜数、种瓜采收期和后熟期,以及种植密度对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第2或第3雌花节位留种瓜较好,单株选留1个种瓜较为适宜;7:00~9:00每朵雄花授1~3朵雌花为较适宜的授粉量;授粉60 d后采收种瓜,并经过20 d的后熟期,种子成熟度好,发芽率高;每667 m2栽800~900株的定植密度可以获得较高的种子产量。  相似文献   

17.
通过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KH2PO4)溶液,对胡萝卜种株生长势、种子产量、质量和种子活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种株抽薹后喷施2g·L-1KH2PO4溶液不仅可提高叶片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而且可显著提高种株的茎粗、节长、花盘横径及生物产量,可使种子产量和千粒重显著增加,种子的发芽活力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索叶面施用硼肥对辣椒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开展在辣椒现蕾期和初花期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硼肥的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辣椒的现蕾期和初花期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硼肥均能改善辣椒植株的生长,提高辣椒的挂果数,其中,辣椒现蕾期喷施更有利于增加挂果数,在初花期喷施能更好地促进辣椒植株的生长,且以喷施浓度为0.50%的硼肥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明木薯淀粉废液的环保资源化利用新路子,以蜜本南瓜为试验材料,开展了木薯淀粉厌氧发酵液对南瓜生长发育、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施用木薯淀粉厌氧发酵液能显著促进南瓜植株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提高产量并改善果实的品质。施用木薯淀粉厌氧发酵液能显著促进植株主蔓和叶片的生长,增加叶片叶绿素含量,单株结瓜数、单瓜质量和产量均比常规施肥对照提高50%以上,其果实大小、果形指数、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淀粉含量和VC含量也比对照显著或极显著提高。木薯淀粉厌氧发酵液可作为追肥在南瓜生产中应用,达到变废为宝、提高南瓜产量和品质的双重目的。  相似文献   

20.
武青山  董晓飞  白扬 《蔬菜》2022,(6):74-75
为了提高南瓜制种技术,改善种子产量不高、质量差、纯度低等现状,促进山西省南瓜制种产业发展,通过改进播种方法、规范田间管理、严格把关授粉环节等,使南瓜始花期提早了9 d左右,种子千粒质量提高了33.3%、产量提高了31.1%、种子纯度达到99%以上。示范推广面积约66.67 hm2,有效增加了当地种植户的经济效益,促进了山西省制种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