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1插皮双舌接及接后管理1.1接穗采集与贮藏采集核桃接穗以3月下旬核桃萌芽前为宜。接穗要选健壮、髓心小、节间短、芽体饱满、粗度1.0~1.5cm的1年生成熟枝(一般春秋梢交界段和具有顶芽枝段嫁接成活率高),采集的接穗封蜡后装入塑料袋,然后填入湿锯末,存放在3~5℃冷库  相似文献   

2.
<正>1接穗的采集与贮藏1.1接穗的采集在生长健壮、丰产稳产、无检疫性病虫害的优种母树上,选择发育充实、木质化程度高、芽体饱满、无病虫害与机械损伤、粗度在1~1.5cm的1年生外围粗壮发育枝或结果枝,结合冬季修剪进行采集(不能晚于3月中旬)。接穗采下后分品种每100根打为1捆,挂上标签。目前京东板栗优良品种主要有燕山早丰、燕山短枝、替码珍珠、北峪2号、燕山魁栗、东陵明珠、遵化短刺、塔丰、大板红等。1.2接穗的贮藏  相似文献   

3.
赵庆 《河北果树》2006,(2):54-54
1接穗的采集与贮藏1.1采集3月中下旬柿树萌芽前,采集优良母株上充实健壮的1年生枝,截成有1~2个芽的穗段,尽快在水浴锅90~100℃石蜡液中速蘸蜡封。1.2贮藏少量接穗可装于塑料袋放于冰箱冷藏室中,温度以3~4℃为宜。大量接穗需沙藏,选背阴处挖深、宽各40cm,长度依接穗多少而定的沟  相似文献   

4.
<正>1接穗的采集和处理1.1采集接穗接穗应从品种优良、生长健壮的盛果期大树上采集,剪取发育良好、组织充实、芽体饱满、粗壮的一年生发育枝或结果母枝,最好在发芽前1个月内(3月中下旬春分前后)采集。贮藏期以不超过50 d为宜,否则嫁接成活率下降;贮藏时间越长,嫁接成活率越低,超过80 d,一般嫁接不易成活。1.2接穗的贮存采后对接穗进行必要的整理,剪去枝条前段不充实的部分、当年结果枝的盲节段和基部弯曲的部分,接  相似文献   

5.
<正>板栗嫁接多用切腹接、插皮腹接、带基枝的插皮腹接、裸柱插皮腹接等方法,可提高成活率,在燕山板栗产区,已大面积推广应用,效果良好。1接穗的采集和处理1.1采集接穗接穗应从品种优良、生长健壮的盛果期大树上采集,在母树上剪取发育良好、组织充实、芽体饱满、粗壮的一年生发育枝或结果母枝,最好在发芽前一个月内(3月中下旬春分前后)采集,贮藏期以不超过50天为宜,否则嫁接成活率下降;贮藏时间越长,嫁接成活率  相似文献   

6.
<正>核桃嫁接由于受伤流和单宁的影响,嫁接难度大,技术要求高,成活率偏低。但采用嫁接培育的核桃苗木,比实生苗栽培的核桃树早结果57年,而且品质优良,产量高。1接穗的采集与贮藏1.1接穗采集春季嫁接所用接穗,从核桃采收后到翌春2月上旬前均可采集。对于北方核桃抽条严重或枝条易受冻害的地区,以秋末冬初(117年,而且品质优良,产量高。1接穗的采集与贮藏1.1接穗采集春季嫁接所用接穗,从核桃采收后到翌春2月上旬前均可采集。对于北方核桃抽条严重或枝条易受冻害的地区,以秋末冬初(1112月)采  相似文献   

7.
<正>核桃树高位腹接适用于3年生以上核桃树的嫁接和老树改劣换优。其主要优点是形成层接触面积大,愈合容易,成活率较高(95%以上),接后生长快、结果早。1接穗的采集、贮藏接穗应剪取生长健壮、丰产、品质优良的成年母株树冠外围中、上部的发育枝  相似文献   

8.
<正>1嫁接前准备1.1采集、贮藏接穗1.1.1采集接穗从生长健壮、品种优良的成龄枣树上,选直径0.6~1cm、成熟度高、芽体饱满、无病虫害的1年生枣头,剪成单芽段或双芽段。1.1.2接穗封蜡将石蜡(45~60度普通石蜡)放入锅  相似文献   

9.
<正>枣树接穗采集要选择当年主枝枝条健壮,着色好,隐芽完整,且无病虫害的,成龄枣树应掌握"宜晚不宜早"的原则,即在枣树不发芽的前提下,接穗取的越晚越好,离嫁接适期越近越好,最好随采随接。在接穗采集过程中把握以下要点。1接穗的采集接穗要采自生长健壮、枝条充实的母株,尽量不要从幼龄树上采枝做接穗;从母株上采取接穗时,徒长枝、背上枝不宜做接穗,宜选用外围1~2年斜生延长枝,枝龄太大的3~4年生枝不宜采;1~2年生延长枝的上部和  相似文献   

10.
<正>1接穗问题1.1接穗质量问题近年陇南地区核桃枝接换头所需接穗主要从陕西黄龙、商洛等地调入,少部分来自本地区新嫁接生长的1年生枝或新品种大树。外调接穗往往由于路途遥远,采集时无专人现场监督,质量得不到有效保证,枝条或粗或细、部分发芽率低的枝条、髓心大的秋梢、雄花芽的老枝一并采集加上长途运输和上下搬运造成接穗芽体受损严重。本地采集的接穗由于新嫁接的萌条,技条和芽不饱满。大树采集由于管理不当大量结果,技条雄花芽过多,技条  相似文献   

11.
<正>1接穗采集和处理采集马莲小枣接穗应在发芽前20~30d,最好在树液开始流动后采集,此时接穗湿度大、养分多。选无病虫害、枝条充实的1年生枣头枝,去掉二次枝、枣头基部的瘪芽、顶部的不充实芽  相似文献   

12.
<正>1芽接时间核桃苗木嫁接以芽接为宜,根据吐鲁番地区气候情况,核桃芽接时间为5月下旬~6月底,最适宜时期为6月份,过早成活率低,过晚接芽当年不萌发或生长不充实,越冬有困难。2接穗采集2.1接穗选择嫁接前采集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1年生枝作接穗。接穗剪下后随即剪掉叶片,只保留叶柄1.5~2cm,接穗采集量较大时应随时用湿麻袋覆盖采好的接穗,以防止其失水。2.2接穗存放接穗最好现采现用,若当时用不完,  相似文献   

13.
<正>1接穗采集应选择生长健壮、发育充实、髓心较小、无病虫害,粗度1.0~1.5cm的发育枝作为接穗。接穗采集时间,从核桃落叶后直到萌动前都可进行。  相似文献   

14.
<正>在培育枣树苗木时,为了保证苗木品种的纯正,应在生长健壮、丰产、稳产和品质优良的母树上采集接穗。大量育苗时,应建立专门的采穗圃。以下,笔者着重介绍枣树接穗的采集方法、蜡封技术,以及相关注意事项。1接穗采集接穗要从生长健壮、枝条充实的母株上采集,尽量不要用从幼龄树上采集的枝条作接穗。从母株上采集接穗时,徒长枝、背上枝不宜作接穗,宜选用外围1~2年斜生延长枝,枝龄太大的  相似文献   

15.
<正>1砧木的选择野生酸枣或劣质枣树,按1~2 m距离留下强壮树。留下的枣树修去下部枝刺,以备发芽后嫁接。2接穗的采集与保管2.1接穗品种我们嫁接的品种为无核红、金丝蜜,这两个品种与酸枣或普通枣的嫁接亲和力较强。无核红、金丝蜜这两个品种属于无核干枣,品质好,甜度高,食用方便。2.2接穗的采集与处理接穗选取节间均匀、生长健壮、芽眼饱满的1年生发育枝。接穗的采集时间在春季,然后用蜡封好。将接穗剪成段,长度以每段有1个充实芽眼为准。将工业用石蜡和水按2∶1的比例放  相似文献   

16.
果树生产中常进行夏季嫁接,但此时采穗母树的新梢生长量小,成熟度差,能用作嫁接的饱满芽少,不能满足嫁接的需要。近几年采用冬季采集接穗夏季嫁接的技术,解决了夏季嫁接接穗不足的问题。其具体方法如下: 1 接穗的采集、选择与处理 冬采夏接的接穗,在果树冬季休眠期适时晚采,一般在采穗母树萌芽前一个月采集。适时晚采,使果树的枝芽在自然环境条件下通过休眠,缩短了采后贮藏时间,降低了贮藏成本和难度,可避免接穗因贮藏时间过  相似文献   

17.
《山西果树》2011,(5):60-60
大樱桃采用搭接法高接换头,伤口愈合好,不留疤痕,接口不留胶,成活率极高(95%以上)。其技术要点如下:①搭接时间。3月中旬至4月中旬。②接穗采集。接穗休眠期采集,湿沙贮藏。③搭接方法。选与被接枝相同或稍粗枝做接穗,剪留2~3个芽眼,  相似文献   

18.
一 接穗采集与处理 1.采集接穗:从生长健壮、丰产优质的山楂良种树上,剪截粗壮无病虫害的1年生发育枝或中、长果枝。当地有接穗资源的可随接随采,采集时间一般在芽膨大前即可。若需改接的任务量大,或当地无良种接穗,可在发芽前1个月采回接穗,置于背阴干燥处沙藏或入窑贮藏(适宜的贮温为3~7℃)。 2.蜡封接穗:在改接前将接穗剪成具有l~2个饱满芽,长约10cm的小段,先拿住接穗一头,将另一头迅速放入溶化的石蜡溶液中蘸一下,再倒过来蘸另一头,使接穗的表面蒙上一层薄蜡膜。接穗封好后,仍放在背阴处,随接随取。若改接数量不大,亦可在改接后,立即…  相似文献   

19.
1使用工具剪枝剪、嫁接刀(直形利刀)、塑料条、削穗器(图1)。2接穗的采集秋接时(7月下旬至8月下旬)采集发育充实、无病虫害的1年生枣头枝或木质化枝条,除去二次枝和叶片,随采随用。如需短时间存放,可插放于盛有10cm清水的容器内,吊入井下距水面0.5~1.0m处或地窖里,必要时接穗可进行蜡封。3削取接穗左手握住削穗器的尾端,把接穗放在削穗器的斜面上,一头顶在挡头上,一头用大拇指顶紧削取。4处理砧木(1)先剪后削法。将砧木距地面5cm处剪断,在木质部边缘纵切一刀,其长度略短于接穗的长削面,宽度与接穗削面相同。再在刀口终点往上0.5cm处,向下斜…  相似文献   

20.
由于品种选择不当,致使有些盛果期苹果园的经济效益不佳,需通过高接换头的方法更换优良品种。现将矮化密植苹果树高接换头技术介绍如下。1嫁接时间在苹果树萌芽1周后至大蕾期进行密植树的高接换头。此时离皮良好,树体活性强,便于操作和提高成活率。2砧木选择选择生长健壮的树进行高接换头。弱树、病树不能高接,否则易引发黄叶病、小叶病等生理性病害,造成树势衰弱,或导致真菌性病害发生和加重。3接穗及砧木处理3.1接穗的采集及贮藏结合冬季修剪,选择芽体饱满、无病虫害、品种纯正的1年生枝做接穗,并将接穗捆好后深埋(至少低于地面70cm)于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