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2003~2005年在新疆阿勒泰地区草原站对9种禾本科牧草进行了物候期、产草量和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无芒雀麦、高冰草、披碱草、老芒麦、细茎冰草、中间冰草、粗穗披碱草在适应性、草产量和质量方面表现较好,适宜在该地区大量推广种植,可以作为人工草地建设或天然草场改良的优质牧草。  相似文献   

2.
通过覆膜保湿技术种植不同牧草品种,测定牧草产量和蛋白含量,选出适合肃州区种植的牧草品种和最佳配套技术。试验结果表明,碱茅、披尖草、沙蒿、沙打旺、冰草等5个试验牧草品种适应性较强,产草量高,均适合在肃州区覆膜穴播种植。特别是碱茅、披尖草、冰草、沙蒿产草量高而稳定,再生速度快,性状优良,耐干旱,草品质好,适应性强,极具推广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对来源于美国、加拿大和中国的4种多年生牧草在宁夏荒漠草原区次生盐碱地的适应性、生产性能和质量进行了比较研究,以筛选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良牧草。结果表明,披碱草和苇状羊茅的适应性较强,鲜草产量高,分别为577.07 g/m2和391.08 g/m2,极显著高于扁穗冰草和蒙古冰草(P<0.01),而且品质较好,可作为荒漠草原区次生盐碱地推广种植的优良牧草。扁穗冰草和蒙古冰草在该地区的存活率和产量均较低,需采取保护措施提高苗期存活率,才可在当地大面积种植。  相似文献   

4.
1986年我们从加拿大碧青种子公司引进牧草种子24份,其中豆科7份,禾本科17份,于当年秋播。从3年试种结果看,Glory苜蓿、Minto苜蓿、Algonquin苜蓿在北京种植,无论是产草量、种子产量、草质还是适应性均表现良好。Leo百脉根在北京可安全越冬,其特点是夏季生长繁茂,草质好,耐牧,耐践踏。Orbit长穗冰草、Chief 中间冰草、阿尔泰野麦草表现为抗寒耐旱,产草量高,但要适时利用,否则会降低饲用价值。俄罗斯野麦草、Nordan沙生冰草、草地看麦娘、猫尾草产草量一般,但草质好,春季返青早,枯黄期晚,可在京郊西部山区种植。无芒雀麦(2份)、鸭茅、牛尾草、(艹鹝)草(3份)均表现为适应性好,草质优,产草量高,是较好的禾本科牧草。白三叶、草地早熟禾可做为地被植物和草坪草。  相似文献   

5.
禾本科牧草引种试验研究(1988—1994)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引种试验结果表明,羊草适应性强,草质好,产量高,又是出口创汇,经济效益高的牧草产品,适宜我区东部和黑龙江,吉林两省作为人工草地的当家栽培品种,无芒雀麦适宜吉林和辽宁两省种植,冰草,披碱草,偃麦草和老芒麦表现适应性强,草质较好,适宜我区中西部和我国西北诸省(区)种植。  相似文献   

6.
试验对16种从国外引进的禾本科牧草在荒漠草原的适应性及营养价值评定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美国赖草、美国灰赖草、沙生冰草及西伯利亚冰草越冬率较高,均在90%以上;披碱草和赖草属牧草生长速度较快,尤其是灰赖草;美国赖草、灰赖草鲜重均达到6000kg/hm2以上,加拿大新麦草、保加利亚新麦草鲜草产量均在4000kg/hm2以上;护坡型冰草、西伯利亚冰草、沙生冰草营养价值较高、适应性强、抗逆性好,是优质牧草,可以作为荒漠草原地区推广种植的首选牧草;美国赖草、灰赖草虽然产量高,抗逆性强,能够适应荒漠草原地区低温和干旱等极端条件,但适口性较差,可作为生态用种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7.
针对甘肃省临潭县高寒山区特殊的自然气候条件,于早春播种6种多年生牧草,以探讨其在高寒山区的生产性能及适应性。对其物候期、生物学特征、产量、营养及翌年越冬率观测结果表明:播种当年6种牧草均未完成其生活史,仅停留在分蘖(枝)期;甘肃红豆草、小冠花、甘农一号苜蓿和猫尾草产草量较高、适应性强、营养价值高,可在高寒山区退牧还草和人工草地中建植;垂穗披碱草适应性强,产草量较低,可作为改良退化草地草种加以利用;红三叶在高寒山区越冬率和产量都较低,在没有保护措施的情况下不建议种植。  相似文献   

8.
以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种植的6种禾本科牧草为研究对象,测定了牧草的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等指标,并运用方差分析和聚类分析对牧草的营养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6种禾本科牧草营养价值由高至低排列顺序为阿坝垂穗披碱草老芒麦偃麦草蒙农杂种冰草披碱草多花黑麦草;方差分析表明,6种禾本科牧草每个营养成分之间都存在一定的差异;聚类分析表明,在距离T=4.0处,将6种禾本科牧草划分为2种类型:第1类4个,即披碱草、多花黑麦草、蒙农杂种冰草和偃麦草,第2类2个,即老芒麦和阿坝垂穗披碱草。  相似文献   

9.
短芒披碱草与老芒麦、垂穗披碱草的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植虎 《青海草业》2012,21(1):20-23
2008~2011年在互助县东沟乡进行了短芒披碱草与老芒麦、垂穗披碱草的生产性能及经济性状比较试验,表明短芒披碱草的产草量及产籽量比其他两个品种高,产籽量差异极显著,而且适应性广,抗逆性强,是青海省农牧区草地建设,退耕还草和生态治理的优良牧草品种。  相似文献   

10.
2008-2011年在互助县东沟乡进行了短芒披碱草与老芒麦、垂穗披碱草的生产性能及经济性状比较试验,表明短芒披碱草的产草量及产籽量比典他两个品种高,产籽量差异极显著,而且适应性广,抗逆性强,是青海省农牧区草地建设、退耕还草和生态治理的优良牧草品种。  相似文献   

11.
李莲香 《草地学报》2018,26(1):264-267
为选择适于本地区栽培的高产、优质多年生禾本科牧草,于2014年至2015年在同仁县年都乎乡进行不同多年生禾草的引种试验。结果表明,四种多年生禾草都能适应本地区,但相比之下,在平均草层高度和产量方面多叶老芒麦明显高出其它三种牧草,更适宜在该地区大量种植,可以作为人工草地建设和天然草场改良的优良牧草。  相似文献   

12.
针对宁夏半干旱区7龄以上苜蓿(Medicago sativa)草地退化导致的牧草产量低、品质差等问题,本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披碱草(Elymus nutans)、苇状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鸭茅(Dactylis glomerata)补播对退化草地苜蓿主要农艺性状和牧草品质的影响,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PCA)评价其改良效果。结果表明:补播禾草对苜蓿株高、叶茎比、一级分枝数和干草产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补播苇状羊茅干草产量最高,其次为多年生黑麦草和无芒雀麦;补播禾草对牧草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PCA分析得出,补播鸭茅、苇状羊茅综合性状分别排第一、二位。因此,可根据不同改良目的选择不同禾草种类进行补播,苇状羊茅可显著提高退化苜蓿草地生产性能,补播鸭茅可显著改善退化苜蓿草地牧草品质。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产业结构调整、优质饲草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优质饲草匮乏的问题,1995年起黑龙江省畜牧研究所牧草育种课题组开展了野生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 Leyss)种质资源栽培驯化工作,经过单株选择、混合选育,选育出‘龙江’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 Leyss.‘Longjiang’)新品种,2015年通过全国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试验结果表明:其干草产量9135.47~11251.47kg·hm~(-2),较对照增产15.73%~17.77%,且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平均种子产量为554.07~628.52kg·hm~(-2),较对照增产10.45%~12.26%;该品种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抗寒、耐盐碱、分蘖能力强、叶量丰富、草质柔软、产草量高,是适合东北寒区人工草地建植、退化草原改良治理的优质牧草。  相似文献   

14.
通过增加天然草原面积和调整人工饲草料地的种植结构及规模,来增加饲草产量,以减轻天然草原放牧压力,达到荒漠草原区饲草料供给平衡。  相似文献   

15.
春播禾本科牧草品比试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进行杂交苏丹草Sorghum sudanense,杂交狼尾草Pennisetum hybrid,美洲狼尾草Pennisetum americanum,饲用高粱Sorghum vulgare,墨西哥饲用玉米Euchlaena mexicana联5个春播禾本科牧草品种品比试验,结果表明:各品种均能适应试验地环境条件,试验期内未发生病虫害.其中以饲用高粱产草量最高,鲜草产量达到156 285kg/hm2,且草质好,适口性强,是继墨西哥饲用玉米后值得推广的优选品种.杂交狼尾草、美洲狼尾草不宜作高产栽培品种.试验为象山县丰富春播牧草栽培品种、推广常年牧草轮作模式、提高牧草生产效益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筛选小麦品种在南方冬闲田进行饲用种植和利用试验。结果表明在饲用小麦适应性好、产量较高,条播行距25 cm、播种量10 kg/667 m2时,其鲜草产量可达4 780 kg/667 m2,干草产量为1 070 kg/667 m2、全株收货时干物质29.85%。在南方冬闲田合理种植小麦,具有较好的生长优势,可获得较高生物学产量,适宜进行刈割鲜饲或青贮加工利用。本文可为本区域及相似地区的饲用小麦生产提供参考依据,缓解冬季饲草严重缺乏等实际生产问题。  相似文献   

17.
畜牧业是陕西省现代农业发展最大的短板,栽培牧草区划对解决优质饲草短缺和推动陕西草牧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性指导意义。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空间分析法、模糊数学和层次分析法,结合陕西省地形数据、主要气象数据和土壤性状指标等,利用年降水量、年均温、土壤pH、地形地貌、坡度5个影响牧草生长的主要指标,对陕西省栽培牧草进行系统梳理,构建了模块功能全、适应性强的栽培牧草适宜性区划模型。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多年生黑麦草(Loliumperenne)、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 4种主要栽培牧草为例进行了模型分析,同时以冰草为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此区划模型具有很好的可行性,可对牧草新品种引进、优质牧草生产提供科学预判和决策,也为陕西省数字草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2018~2020年,对国内12份谷子材料进行饲草生产适应性与成本效益评价,以期筛选适宜呼和浩特地区种植的饲用谷子材料。结果表明:参试材料株高、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变幅分别为146.8~202.2cm、38819.40~63181.6kg/hm2和10469.9~16698.2kg/hm2,3项指标在不同材料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3年平均鲜草产量与株高的回归方程为:Y=-20245.917+384.250X,干草产量与株高的回归方程为:Y=-4792.872+99.097X;材料DXXM-13-2饲用品质优于蒙金谷1号;成本效益分析表明,净利润最高的是DXXM-13-2,为8712.75元/hm2。综合分析表明,材料DXXM-13-2和蒙金谷1号较适宜在呼和浩特地区推广种植,是极具发展潜力的优质饲草。  相似文献   

19.
河套灌区草牧业发展与盐碱地生态治理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套灌区因地理环境、传统耕地灌溉方式和气候干旱等因素,导致土壤盐碱化现象严重。文章就河套灌区盐碱地分布、改良利用情况及灌区草牧业发展现状进行调查,为盐碱地改良利用发展草牧业提供参考。调查结果显示,在灌区盐碱地配套改良措施种植甜高粱、燕麦草、饲用油菜和苜蓿等耐盐碱优质牧草,既能为草食动物的养殖提供优良饲草料,又能改善盐碱地土质结构,兼有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20.
美国蓝茎冰草、中间偃麦草、高冰草引种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01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由美国引进3种旱生栽培牧草(美国蓝茎冰草Agropyron smithii、中间偃麦草Elytrigia intermedia、高冰草A. elongatum)在甘肃兰州种植,对其进行了引种驯化和种子繁殖。2002-2004年完成了半干旱地区的区域试验和品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3种引进牧草能够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具有抗旱、耐寒、产草量高和耐粗放管理的优良性状。2003年青草产量51 522.0~66 031.5 kg/hm2,与对照中产量最高的蒙古冰草A. mongolium相比,高于对照49.2%~91.3%;种子产量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