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锚头鳋病属于由甲壳动物引起的寄生虫病,病原为锚头鳋,属锚头鳋科,锚头鳋亚科.常见危害最大的有三种:(1)多态锚头鳋,主要寄生于鲢鱼、鳙鱼、团头鲂;(2)草鱼锚头鳋,主要寄生于草鱼,(3)鲤锚头鳋,主要寄生于鲤鱼、鲫鱼、鳗鲡和乌鳢等.  相似文献   

2.
刘克山 《内陆水产》2006,31(4):45-45
锚头鳋病是病原锚头鳋寄生鱼体后发生的一种鱼类疾病。锚头鳋的形态由头、胸、腹三部分组成。雄虫不侵害鱼体,营自由生活。雌虫头部扎入鱼体内吸收营养,胸、腹裸露在外进行消化、排泄和繁殖。性成熟后的雌虫,卵囊逐渐肿大,临产时呈半透明状,内有一个黄黑色亮点。这一特征是观察  相似文献   

3.
锚头鳋属于寄生桡足类,对鱼类危害很大,是鱼类主要病害之一。常见且危害较大的有四种: 1.多态锚头鳋。寄生于鲢、鳙鱼的体表或口腔。 2.鲤钻头组。寄生于鲤、鲫、鳃、鳙、乌鳢、泥鳅、金鱼等的体表、鳍和眼。 3.草鱼锚头鳋。寄生于革鱼的体表鳞下面。 4.四球锚头经。寄生于草鱼鳃弓上。 锚头组在当年幼鱼和成鱼体上都能寄生,锚头经以头胸部插入寄主的肌肉里或鳞片下,而胸脏部则深鹰于鱼体之外,在寄生的部位,肉眼可看到针状的病原体。“老虫”阶段,虫体表面常有原生动物及藻类附生、肉眼观察好象一束束灰色的棉絮。发病初期…  相似文献   

4.
桐油治锚头鳋效果好锚头鳋体大、细长,呈圆筒状,常寄生在鲢、鳙、团头鲂等鱼的体表、口腔处,肉眼可见。被虫体所寄生的部位周围常红肿发炎,并有溢血而出现的红斑,发病初期,病鱼呈现烦燥不安,食欲减退,继而体质逐渐消瘦,游动迟缓,终至死亡。此病主要危害当年夏花...  相似文献   

5.
李南  方平 《河北渔业》2001,(3):30-30
<正> 锚头鳋属于寄生桡足类,对鱼类危害很大。常见的锚头鳋有多态锚头鳋、鲤鱼锚头鳋、草鱼锚头鳋和四球锚头鳋四种。锚头鳋在当年幼鱼或成鱼体上都能寄生,它是从头部钻入寄主的肌肉或鳞片下,胸腹则裸露于寄主体外,在锚头鳋寄生的部位,肉眼可见针状的病原体。如果锚头鳋在鱼体长时间寄生后,虫体表面常有原生动物及藻类附生,肉眼观察好像一束灰色的棉絮。被锚头鳋寄生的鱼,发病初期表现为急躁不安,食欲减退,继而逐渐消瘦,游动迟缓,直至死亡。鱼体上被多态锚头鳋寄生的部位,其周围组织发炎、红肿,有因溢血而出现的红斑;被草鱼锚头鳋和鲤鱼锚头鳋寄生的  相似文献   

6.
锚头鳋病亦称针虫病,系由锚头鳋雌虫侵袭鱼类体表所致。病鱼体表肉眼可见虫体,虫体四周组织常红肿发炎,靠近伤口的鳞片被锚头鳋的分泌物溶解,腐蚀成缺口。病鱼不安、食欲减退,游动缓慢。此病主要危害鲤、鲢、鳙、草鱼、鳗鲡等鱼,对幼鱼危害尤甚,可引起死亡。此病流行甚广,终年可  相似文献   

7.
锚头鳋病又称针虫病、铁锚虫病,病原体为多态锚头鳋、鲤锚头鳋、鲩锚头鳋等,感染鲫、鲤、鲢、草等鱼类。若寄生在口腔中,则鱼嘴一直开着,称“开口病”;若寄生在鳞片和肌肉中,造成鱼体的出血和发炎;老虫阶段寄生部位的鳞片往往有“缺口”,  相似文献   

8.
夏季水温高,鱼类摄食多,生长快,但也是发病的高峰期,如何做好病害的防治工作,是夏季生产管理工作的重要一环。本篇将介绍9种夏季常见鱼病的一般防治法和新的防治法,使读者能针对性地做好预防和治疗工作,减少病害所造成的损失。 一、锚头鳋病 锚头鳋病又叫针虫病、铁锚虫病。此病由锚头鳋侵入鱼体表而引起,主要危害鲤、鲢、鳙、草、鳗鲡等鱼类,对幼鱼危害特别严  相似文献   

9.
<正> 淡水鱼锚头鳋病是由锚头鳋侵袭鱼类体表所致。病鱼体表可见虫体,四周组织发炎,靠近伤口的鳞片被锚头鳋的分泌物溶解,腐蚀成缺口。病鱼表现为不安,食欲减退,游动缓慢。此病主要危害链、鳙、草等鱼,对幼鱼危害较大。此病流行甚广,终年可见。 锚头鳋在12~33℃的水中均可繁殖,4~10月份是该病的流行季节。猫头鳋成虫的寿命长短与水  相似文献   

10.
鱼类锚头鳋病是由锚头鳋寄生鱼体引起的,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各种养殖鱼类都能被感染致病而造成死亡,主要危害草、鲢、鳙、鲤和鳗鱼。下面介绍治疗锚头鳋病的5种方法。  相似文献   

11.
锚头鳋属于寄生桡足类,对鱼类的危害性很大。常见的锚头鳋有多态锚头鳋、鲤鱼锚头鳋、草鱼锚头鳋和四球锚头鳋四种。锚头鳋在当年幼鱼或成鱼体上都能寄生,它是以头部钻入寄主的肌肉或鳞片下,胸腹则裸露于寄主体外,在锚头鳋寄生的部位,肉眼可见针状的病原体。如果锚头在鱼体长时间寄生后,虫体表面常有原生动物及藻类附生,肉眼观察好像一束灰色的棉絮。被锚头鳋寄生的鱼,发病期表现为急躁不安,食欲减退,继而逐渐消瘦,游动迟缓,直至死亡。鱼体上被  相似文献   

12.
中草药苦楝毛莨防治鳋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鳋病是养殖鱼类最常见的一种寄生虫病、主要病原有大中华鳋、鲢中华鳋、日本新鳋、锚头鳋及狭腹鳋。在长江流域、两广地区,每年4-11月。是鳋类产卵繁殖季节.虫体繁殖和活动对被寄生的鱼类造成刺激,病鱼在水中骚痒不安,在水面急游、摩擦、撞击.鲢中华鳋还引起花白鲢的翘尾巴症状.预示虫体侵袭强度大。加之色体缺乏营养而消瘦衰弱,易致死亡.严重影响着养鱼业的发展。驱除、杀灭继类的药物较多,六十年代曾使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但对浮游植物的影响较大,七十年K及八十年代分别由敌百虫粉剂、敌百虫晶体所代替,九十年代晶体敌…  相似文献   

13.
每年 4~ 10月是锚头鳋的产卵繁殖季节,也是鱼类患锚头鳋病的高发期。锚头鳋寄生在鱼的鳞片、皮肤、肌肉、眼球等处,吸食鱼的血液和体液,造成鱼体消瘦或引发继发性细菌感染,危害很大。常规鱼得此病可用硫酸铜、敌百虫、杀灭菌酯等药物治疗,但淡水白鲳对药物敏感度高,此类药物均能引起其中毒死亡,那么一旦淡水白鲳得了该病怎么办 ?我们在生产实践中找到了几种较理想的防治方法。 1预防 1.1放养前 7~ 10 d,每 667m2用生石灰 100 kg带水清塘,用以杀死水中锚头鳋幼虫及带虫野杂鱼; 1.2鱼种放养前用 10~ 20 g/m3高锰酸钾溶液浸浴 1~…  相似文献   

14.
鱼类锚头鳋病及其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养鱼》1999,(10):42-43
锚头鳋属于寄生挠足类,对鱼类危害很大,是鱼类主要病害之一。本文将鱼类锚头鳋病及其防治方法作一介绍。一、病原体属于挠足亚纲,剑水蚤目,锚头鳋科,锚头鳋亚科,锚头鳋属中的种类,常见而危害较大的有四种:1.多态锚头鳋。寄生于鲢、鳙鱼的体表或口腔,体长6~1...  相似文献   

15.
<正>病原锚头蚤。危害较多的种类有多态锚头蚤、鲤锚头蚤等。临床症状病鱼食欲减退,烦躁不安。严重寄生时,浑身布满红色小点,高温季节易继发感染形成出血病。肉眼观察到鱼体表、口腔、鳍条等处有针状虫体即可确诊。  相似文献   

16.
锚头鳋病又叫铁锚头病。此病由锚头鳋侵入鱼体而引起的。鱼体表肉眼可见虫体,虫体四周组织常发炎红肿,靠近伤口的鳞片被锚头鳋分泌物溶解,腐蚀成缺口。此病终年可见,尤以夏季和秋季更多更为严重,对鲢、鳙、鲤危害很大。防治办法,一般采用敌百虫全池泼洒。但如何巧施敌百虫达到治疗该病的最佳效果和经济效益呢?本人1993年在经建乡蹲点,结合生产实践作了示范试  相似文献   

17.
锚头鳋病又称“针虫病”、“铁锚虫病”、“蓑衣虫病”。病原体是由甲壳动物桡足类锚头鳋侵入鱼种而引起的体外疾病。一般雌虫寄生鱼体,雄虫基本不寄生,营自由生活。症状:病鱼大量寄生锚头鳋时呈现急燥不安,食欲不旺。每年4~10月为此病流行季节,急性感染鱼种每尾可高达数十条,短期会大量死亡;慢性感染,鱼体消瘦,慢慢死亡,如鱼种每尾感染15条以上,则病愈后可有一年以上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18.
正锚头鳋属于剑水蚤目、锚头鳋科,是一种寄生在鱼的鳃、皮肤、鳍、眼、头部、口腔等处的甲壳动物。锚头鳋把头部钻入鱼体内吸取营养,使鱼体消瘦。鱼体被锚头鳋钻入的部位,鳞片破裂,皮肤肌肉组织发炎红肿,组织坏死,水霉菌侵入丛生。锚头鳋露在鱼体表外面的部分,常有钟形虫和藻类植物寄生,外观好像一束束的灰色棉絮。鱼体大量感染锚头鳋时,好像披着蓑衣,故称"蓑衣病"。近年来,随  相似文献   

19.
锚头鳋病是由甲壳类锚头鳋大量侵袭鱼体表而引起的,又称生钉、针虫病、蓑衣病等。夏秋季节,水温较高,正是锚头鳋病的高发期,一旦防治不及时,极容易因锚头鳋并发病引起池鱼死亡,造成损失。下面介绍几种中草药防治锚头鳋病的方法,不仅经济实用,而且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顾宏兵 《内陆水产》1996,22(5):21-21
鲫锚头鳋病及其防治在淡水养鱼生产中,锚头鳋病的首要发病对象是草青鱼,其次是鲢鳙鱼,鲫患锚头鳋病少见报道。近年来鲫锚头鳋病在本地养鱼池塘中时有发生,虽然其发生率不高,但鲫鱼一旦染上此病,若得不到妥善的治疗,易导致大量死亡。1995年6—7月间,我市城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