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病龟眼部发炎充血,逐渐变成灰白色而肿大,眼角膜及周围因炎症糜烂,眼球外部被一层白色分泌物盖住。发病后,病龟用前足擦眼部,不能摄食,严重时双眼失明,鼻粘膜呈灰白色,呼吸受阻,身体瘦弱逐渐死亡。发病原因可能是眼部受伤后,水质不好,细菌感染所致。也可因水质碱性过高,刺激性物质引起。一般发病率为20%-30%,个别场高达60%。主要感染乌龟、黄吼拟水龟、黄缘闭壳龟、巴西彩龟、眼斑水龟,家庭养殖的绿毛龟也见有此病发生。患病以稚龟、幼龟多见,成龟较少发生。病原体是一种细菌,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  相似文献   

2.
绿毛龟白眼病一般在春、冬季(水温10℃左右)易发生,发病时,病龟眼部发炎充血,逐渐变为灰白色而肿大,且常用前足擦眼部,有的病龟长时间浮于水面,不摄食。严重时双目凸起、失明,鼻粘膜呈灰白色,呼吸受阻而死亡。据报道病原主要是细菌。现介绍本人在饲养中总结的两种治疗方法: 1.用氯霉素(0.25%)眼药水点滴龟眼,待1—3分钟后,将绿毛龟放入盛有清水的容器中清洗后,即可放回原缸饲养,每  相似文献   

3.
乌龟的生物学及养殖技术(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卞伟 《内陆水产》1997,22(7):19-20
6乌龟的病害防治近年来,随着人工养龟的不断发展,龟病也日渐增多,有时发生大批量死亡,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在大力发展人工养龟的同时,还应注重龟的病害防治。现就龟的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分述如下。6.1白眼病【病因】主要是水质污染后,病龟常用前足擦眼部,感染细菌所致。「症状」病龟眼部发炎充血,逐渐变为灰白色肿大,鼻粘膜继而呈灰白色,严重时双目失明,呼吸受阻,病龟不能摄食,逐渐消瘦,最终致死。有些书籍介绍的“眼睛红肿病”在症状上基本与本病相似,主要是眼睛红肿,角膜糜烂,但眼球和鼻孔也有白色分泌物遮盖,…  相似文献   

4.
卞伟 《内陆水产》1999,(12):19-19
问:乌龟的病害有哪些?答:乌龟的主要病害有:细菌性疾病(如白眼病、肠炎病、腐皮病、烂壳病)、真菌性疾病(如水霉病、肤霉病、预溃疡病)、病毒性疾病(如传染性肝病)、寄生虫病(如钟形虫、水蛭)、敌各(蛇、蟹、蚂蚁等)以及操作不当造成的死亡(肺呛水)。问:皂白眼病的病因?症状如何?怎样防治?答:病因:主要是水质污染后,感染细菌所致。症状:龟眼部发炎充血,逐渐变为灰白色并肿大,鼻粘膜继而呈灰白色,严重时双目失明,呼吸受阻,龟不摄食,最终死亡。防治:保持水质清洁,发病后将病龟高水放置阴暗处,以促使白色分泌…  相似文献   

5.
刘伟光 《内陆水产》2001,26(5):21-22
5 巴西彩龟的疾病防治巴西彩龟在自然环境中很少患病,人工集约化养殖由于改变了环境,疾病也时有发生,有时甚至引起大批量死亡,造成较大经济损失。龟病发生主要由3个因素造成,即龟机体、外界环境、病原体。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当龟抵抗力下降或失去抵抗力时,龟病就会发生。因此,防止疾病发生要在加强饲养管理、改善外界环境、清除病原和提高龟的抗病能力上下功夫。5.1 白眼病病因因眼部受伤而引起细菌感染,也可因水质恶化、碱性过高和刺激物质刺激而引起。病症病龟眼部发炎充血,眼睛肿大,眼角膜及周围因炎症而糜烂,眼球外部被一…  相似文献   

6.
蒋云云 《内陆水产》2002,27(2):29-29
自然界中的龟类是比较抗病的,属于长寿动物,常见龟类寿命可达数十年,长的可达一、二百年。在人工饲养龟类时,因水质恶化或营养不足诸因素,招致一些病菌侵袭而发生疖肿病。近几年随着人工养龟的推广,疖肿病也随之流行起来,有些地方发病率逐年上升。发病初期龟皮肤下局部隆起一脓包,以后脓包逐渐硬化形成隆起瘤状物,手触可活动但内硬。一般发生于龟的脖子部最常见。可导致龟头缩不进去,甚至压迫食管影响摄食而死亡。据浙江海宁市袁花镇名贵动物养殖场观察,龟类中尤以七彩龟(巴西龟类)品种中最多发生;而乌龟、黄喉水龟、鹰嘴龟中…  相似文献   

7.
车轶 《水产养殖》2000,(6):15-17
1红腿病1.1、病原 红腿病又称败血症,为蝌蚪、幼蛙和成蛙的常见病,其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及乙酸钙不动杆菌的不产酸菌株等革兰氏阴性菌。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传染快,死亡率高。1.2、症状 发病个体精神不振、活动能力减弱、腹部膨胀、口和肛门有带血的粘液。发病初期后肢趾尖红肿,有出血点,很快蔓延到整个后肢。解剖可见腹腔有大量腹水,肝、脾、肾肿大并有出血点,胃肠充血,并充满粘液。1.3、防治 定期换水保持水质清新,合理控制养殖密度,定时定量投喂食物,及时将发病个体分离,控制疾病蔓延。用 3%的食盐浸泡病体 20分钟,用 1…  相似文献   

8.
一、腐壳病1.病因与病症:此病是由于河蟹步足尖端受损伤,感染病菌所致。病蟹步足尖端破损,呈黑色溃疡、腐烂,然后侵袭步足各节及背甲。胸部出现白色斑点并逐渐变成黑色溃疡。严重时甲壳被侵蚀成洞,可见肌肉或皮膜,导致河蟹死亡。2.防治方法:①用生石灰彻底清塘,保持塘底有淤泥5~10cm,移栽水草及投放漂浮性水生植物;②经常加注新水,保持水质清新;③在有发病预兆的池塘,用生石灰20g/m3兑水全池泼洒;④用漂白粉2g/m3全池泼洒,并每千克饵料中加磺胺类药物0.1~0.2克,连喂3~5天;⑤用5%~10%食盐水溶液浸洗病蟹3~5分钟,…  相似文献   

9.
进行斑点叉尾鮰聚缩虫病防治试验,结果表明,用浓度为200mg/l甲醛(化学纯)浸泡30min,病鱼身上的聚缩虫杀灭率只有55%;而当病鱼先用浓度为200mg/l甲醛浸泡15min后,按20mg/l浓度添加高锰酸钾,再浸泡15min后,聚缩虫杀灭率达80%,经治疗后的病鱼平均存活率达82%。  相似文献   

10.
肖师在 《畜禽业》2006,(7):40-42
仔猪黄痢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仔猪的一种高度致死性传染病,以排出黄色或黄白色浆状稀粪和引起仔猪早期死亡为特征,叉称早发性大肠杆菌病。主要危害出生后数小时到1周龄内的仔猪,特别是1-3日龄仔猪,窝发病率可达90%以上,发病率在20%-60%之间,死亡率可达80%以上。尤其以头胎青年母猪所产仔猪的发病率为最高,发病急,死亡率也高。仔猪白痢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10-30日龄仔猪非败血性、急性肠道传染病,以排乳白色或灰白色浆糊状腥臭粘腻稀粪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1.
红腿病。由病毒引起。病蛙腿部及腹部肌肉呈点状出血,肌肉呈红色,蛙体瘫软无力,活动迟钝,拒食。预防:将蛙移入另一池中,用万分之一的硫酸铜溶液全池泼洒。夏秋高温季节,每周换一次水,每次换水1/3。治疗:把重病蛙放进10%—15%的盐水中浸泡5—10分钟,或20%磺胺溶液中浸泡2天即可,轻度病蛙放入1%—1.5%的盐水中浸泡8分钟左右。  相似文献   

12.
《水利渔业》2008,28(1):30-30
1.皮肤充血病发病原因:引起此病的主要原因是鱼体长期缺乏光照,水质不良或频繁换水。此病多在阴雨季节发生。若不及时治疗,轻者影响食欲,重者死亡。防治方法:①加强光照,降低水位或提高水温,可抑制此病的蔓延。②在10k水中溶解1~2g呋喃西林,浸洗病鱼10—30min。③用3%-5%的浓盐水,浸洗病鱼10~15min。  相似文献   

13.
龟鳖类的白眼病及其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白眼病又称眼部发炎充血病、红眼病等,是龟、鳖类的常见病。近十余年来,龟、鳖类成为特种水产养殖中的主要对象,全国各地都在饲养。由于放养密度增加,饲养管理不当,水质不符合要求,没有采用适当的防病措施等原因,白眼病常有发生,个别地区  相似文献   

14.
鳖①用3%食盐水浸洗5-10分钟,防治钟形虫病。②用4OO×10-6食盐和400×10-6小苏打合剂全地泼洒,或用3%~4%食盐水浸洗病鳖5分钟,可防治水霉病。③用5%食盐水浸洗病鳖约1小时,可防治颈溃疡病。④500×10-6食盐和500×10-6小苏打合剂全地泼洒,可防治白斑病。龟①400~500×10-6食盐和400~500×10-6小苏打合剂全地泼洒,防治水霉病。②10%食盐水浸泡3O分钟消毒器皿,防治白眼病和腐甲病。泥鳅①用2%~3%食盐水浸洗5~10分钟,防治水霉病。②每亩用4-6kg食盐兑水全地泼洒,治疗鱼苗阶段气泡病。牛蛙①用O.05%~0.1%食盐水浸…  相似文献   

15.
白眼病又称眼部发炎充血病、红眼病等,是龟类和鳖类的常见病。近十余年来,龟类和鳖类已成为特种水产养殖中的主要对象,全国各地都在饲养,由于放养密度大,水质不符合要求,饲养管理不当,没有采用科学的防病措施等原因,白眼病常有发生,引起龟、鳖类大量死亡。现将作者多年防治此病的技术措施和经验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6.
乌龟水霉病 ,俗称白霉病 ,是乌龟最常见的一种疾病 ,是由真菌侵染乌龟体表大量繁殖所致。乌龟水霉病初发时 ,病龟体表、颈部及四肢出现灰白色病斑 ,继而表皮或盾片出现白色絮状物。严重时病龟表皮出现炎症、肿胀、溃烂、坏死或脱落。初现症状时 ,病龟食欲减退 ,严重时停食。病龟虽不会马上死亡 ,但若不及时治疗 ,因体质逐渐衰弱 ,容易在冬眠期间死亡。现将防治要点介绍如下 ,供养龟户参考。①注意饲养管理 ,避免龟体受伤。保持养龟水体的清洁并定期消毒 ,在冬眠前和苏醒时应进行一次消毒 ,可收到很好的预防效果 ;②勤观察乌龟的行为 ,及早发…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鱼免)状黄姑鱼网箱养殖中常见病害及其防治方法。细菌性烂鳃病:流行季节为5—8月,危害各生长阶段鱼,川浓度10×10~(-6)漂白粉和10—20×10~(-6)呋喃西林分别浸洗3—5min,连续2、3次可治愈;细菌性竖鳞病:发病季节为4—12月,危害各生长阶段鱼,治疗用40×10~(-6)高锰酸钾浸洗5—10min及呋喃西林粉末涂抹患处,或注射链霉素15—20mg/kg鱼;肠炎病:发病水温18—30.5C,流行高峰25—30C,危害各生长阶段鱼,防治方法为,每100kg鱼用呋喃唑酮3—5g或氟哌酸5—10g拌饵投喂,连用4—6d;湖蛭病:流行于12—5月水温22C以下吋,寄生于各龄鱼,影响亲鱼的性腺发育,可用捕捉去除、淡水浸泡5—10min或5—6%盐水浸泡3—5min使虫体脱落;气泡病:发病季节5—9月,水温25—30.5C,危害体长150mm以下幼龟,将发病早期的个体移入水温较低、水质较清洁新鲜的水中,可使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8.
<正>一、第一步:温室养殖1.温室及水泥池的修建修建温室长50米,南北跨度12米,脊高3米。温室中的每个水泥池容积20米~3(长5米×宽5米×高0.8米),池底为倒圆锥形,锥高10厘米,池底四周光滑,中间留排水口。用全封闭、半地下、蒸汽升温、自动调控的恒温养殖方式。水泥池建好后,要用清水浸泡几次后才能正式投入使用。2.稚龟放养在6月份,当稚龟出壳且脐带完全消失后,即可开始放养,首先在池内用土霉素消毒,然后放养稚龟,放养的稚龟体重为5克/只,放养密度为100只/米~2,再将池内注水距池边  相似文献   

19.
自然界中的龟类是比较抗病的 ,属于长寿动物 ,常见龟类寿命可达数十年 ,长的可达一二百年。在人工饲养龟类时 ,因水质恶化或营养不足因素 ,招致一些病菌侵袭而发生疖肿病。近几年随着人工养龟的推广 ,随之疖肿病也流行起来 ,有些地方发病率逐年上升。发病初期龟皮肤下局部隆起一脓包 ,以后脓包慢慢硬化形成隆起瘤状物 ,手触可活动但内部硬。一般发生于龟的脖子部最常见。可导致龟头伸缩障碍 ,甚至压迫食管影响摄食而死亡。龟类中尤以七彩龟 (巴西龟类 )品种中最多发生 ;而乌龟、黄喉水龟、鹰嘴龟中较少发病 ;鳄龟类及金头龟中极少发病。经观…  相似文献   

20.
光合 《齐鲁渔业》2002,19(3):32-32
金钱龟常见的疾病有以下几种:l 霉菌病 一般3个月的幼龟易得此病,因其皮肤较嫩,容易碰伤或咬伤,在水质严重污染时,即得此病。1.1 病状 在龟的甲壳、四肢、头部、尾巴等处出现白斑、表皮坏死或脱落。1.2 防治方法①将病龟隔离,全池用20%~30%石灰水消毒,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