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同基因型不同倍性(2x、3x、4x)的西瓜品种‘蜜枚’为材料,采用分光光度计法和酶联免疫法对西瓜果实发育过程中果肉番茄红素含量以及IAA、ABA、GA、ZR、BR等5种激素含量进行测定,以探究番茄红素积累与这5种激素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不同倍性的西瓜果实在授粉后25 ~ 30 d时都达到成熟果实的大小。不同倍性西瓜果实番茄红素含量在授粉后25 d时开始迅速增加,并且一直表现为三倍体 > 四倍体 > 二倍体;整个果实发育期,IAA的含量表现为多倍体大于二倍体,在授粉后15 d和25 d时,三倍体西瓜果实中IAA的含量远高于其它倍性;ABA的含量没有明显的规律,不同发育时期各个倍性中ABA的含量差异各不相同;不同倍性西瓜果实中GA的含量整体上表现为逐渐降低的趋势,均为发育前期最大;不同倍性西瓜果实中ZR的含量差异不明显,在授粉后25 d时有一个较小的峰值;不同倍性西瓜果实中BR的含量相对较少,整个发育时期都维持在5 ~ 15 ng ? g-1FW。不同倍性西瓜果实中番茄红素和GA的积累均呈负相关,其它激素和番茄红素的积累均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三倍体葡萄柚实生后代多倍体的发掘与SSR遗传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三倍体葡萄柚自然授粉的实生后代中发掘多倍体,希望获得一批多倍体新种质,并为探索三倍体遗传规律奠定基础。【方法】秋季采摘三倍体葡萄柚成熟果实,剥取种子,MT+1 mg·L-1GA3培养基播种,待种子萌发后,用流式细胞仪快速检测其倍性,并采用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分子标记鉴定其不同倍性后代植株的来源。【结果】获得了二倍体、三倍体、四倍体、五倍体、六倍体和疑似非整倍体等不同倍性的再生植株各172、52、7、1、1、18株。用13对多态性SSR引物鉴定其来源,结果表明,由二倍体可能三倍体母本所产生的1X配子与周边其他二倍体品种的花粉授粉而来,也可能由三倍体母本产生的重组型2X配子的无融合生殖而来;三倍体大部分由珠心细胞发育而来;四倍体为杂交起源的四倍体;五倍体和六倍体与母本(三倍体葡萄柚)的带型完全相同。【结论】上述活体材料的发掘为柑橘多倍体育种奠定了种质基础。  相似文献   

3.
<正>目的与意义:番茄红素是一种强抗氧化剂,其抗氧作用是维生素E的100倍,西瓜中富含番茄红素,而且西瓜果实中的番茄红素鲜食即可被人体直接吸收而产生保健作用。有研究表明,三倍体无籽西瓜及同源四倍体西瓜的番茄红素、瓜氨酸和维生素C等次生物质含量显著高于其二倍体祖先。西瓜多倍体为什么会产生这些优势?其多倍体优势机制是什么?本研究通过对不同倍性西瓜果实发育不同时期番茄红素的积累差异、合成酶基因的表达差异和不  相似文献   

4.
不同倍性西瓜果实不同糖含量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采用8组高代自交二倍体品种西瓜,相应人工诱导的同源四倍体及二倍体和四倍体杂交的同源三倍体为材料,分析不同倍性西瓜总糖、果糖、葡萄糖和蔗糖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倍性西瓜果实成熟时期总糖、果糖、葡萄糖和蔗糖含量存在差异,总糖和果糖含量有同样趋势,为四倍体〉三倍体〉二倍体;葡萄糖含量为四倍体〉二倍体〉三倍体;蔗糖含量为三倍体〉四倍体〉二倍体。  相似文献   

5.
不同倍性小型西瓜主要农艺性状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17份纯合二倍体小型西瓜品系及人工诱变的同基因型的同源四倍体为材料,测定同期播种、定植后植株叶面积、叶绿素、可溶性固形物和番茄红素含量4项指标。结果表明:与对应二倍体小型西瓜相比,同源四倍体植株完全发育叶片的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以及完全成熟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和番茄红素含量均随着倍性的增加而增加。其中叶面积增大22.43 %~165.80 %;大部分同源四倍体材料叶片中叶绿素a+b含量都有所增加,比对应二倍体提高1.57 %~17.28 %;果实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小幅提高,增幅为1.80 %~5.69 %;番茄红素含量增加8.66 %~88.41 %,与对应二倍体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6.
不同倍性西瓜果实维生素C含量比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以10个西瓜品种的二倍体及其人工诱导的同源四倍体、三倍体为材料,研究不同倍性西瓜成熟果实Vc含量的差异及果实发育过程中Vc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倍性西瓜中Vc含量差异较大,9个品种三倍体或四倍体的Vc含量高于二倍体(P<0.05);不同倍性西瓜果实中Vc含量变化规律基本相同,幼果期较高、果实膨大期较低、成熟期较高,且呈近似"V"型变化曲线。其峰值的出现顺序为2X、3X、4X,倍性越高,其峰值出现越晚。不同染色体倍性西瓜果实Vc含量较高的时期均为成熟期。  相似文献   

7.
不同瓤色西瓜果实中Vc含量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俊杰  程志强 《辣椒杂志》2010,8(3):34-36,43
西瓜富含维生素C,但不同瓤色西瓜果实中Vc含量的差异没有报道。以37个二倍体西瓜品种、19个三倍体西瓜品种及25个四倍体西瓜品种为材料,采用碘量法测定了西瓜成熟果实中Vc含量。结果表明:不同瓤色材料的Vc含量差异显著,二倍体、三倍体、四倍体黄瓤品种Vc平均含量分别是红瓤品种的1.88倍、1.86倍、1.32倍。选种或食用时选用黄瓤品种能获得较多的Vc。  相似文献   

8.
对不同西瓜品种果实发育过程中果糖、葡萄糖、蔗糖和总糖含量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以探讨西瓜不同糖的变化规律,旨在为西瓜品质改良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西瓜果实总糖、果糖和葡萄糖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幼果期较低,随后缓慢积累,果实膨大期有所下降,成熟过程迅速积累,完熟期到达峰值,过熟期含量开始下降;西瓜果实蔗糖含量基本呈"S"型曲线变化,幼果期含量较低,随后缓慢积累,果实膨大期迅速积累,完熟期达到峰值,过熟期含量开始下降。西瓜果实中总糖、果糖、葡萄糖在授粉后33d左右达到峰值,蔗糖含量在授粉后30d左右达到峰值。  相似文献   

9.
人工引变四倍体西瓜,并以四倍体西瓜为母本与普通二倍体西瓜授粉杂交,生产三倍体无子西瓜种子,在西瓜选育新种类型具有科学理论意义和生产实际价值。应用秋水仙硷引变多倍体植物是最有效的方法。本文简要说明应用秋水仙硷引变四倍体和产生三倍体无子西瓜选种经过及其结果。  相似文献   

10.
小型西瓜果实中番茄红素含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含2%二氯甲烷的石油醚有机溶剂提取小型西瓜果实中的番茄红素,通过分光光度法在503 nm波长下测定其吸收值,分析比较了不同品种(系)小型西瓜果实中番茄红素含量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红瓤和粉红瓤小西瓜果实中番茄红素主要在果实发育的后期合成,授粉后第18~24 d是西瓜果实番茄红素合成的关键时期,橙、黄瓤西瓜中番茄红素含量的变化不明显;西瓜果实中番茄红素含量因品种、瓤色差异显著,红瓤品种>粉红瓤品种>橙瓤品种>黄瓤品种,所测红瓤小型西瓜番茄红素含量为56.6~75.2μg/g.  相似文献   

11.
西瓜番茄红素测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瓜果实中番茄红素含量很高,对人体保健和疾病的预防有着重要的意义。以同基因型不同倍性的西瓜果实为材料,分别用HPLC(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分光光度法测定其中番茄红素的含量并进行比较,确定简便准确测定西瓜番茄红素的方法。结果认为:HPLC法用甲醇-乙腈-二氯甲烷(20∶75∶5)为流动相,502nm为检测波长能较好的对西瓜样品中番茄红素做定性定量分析;分光光度法测得的番茄红素含量平均是HPLC法的1.45倍,2种方法结果基本一致,均可对不同品种间番茄红素含量高低进行比较;另外试验结果显示多倍体西瓜番茄红素的含量要高于二倍体。  相似文献   

12.
果皮是西瓜果实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对果实的贮运性能有重要影响。通过制作果皮组织的石蜡切片,观察了8组同基因型不同倍性西瓜果皮结构,研究不同染色体倍性对西瓜果实果皮结构的影响及西瓜果实贮运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不同倍性西瓜果皮结构存在差异,多倍体西瓜果皮厚度及各组成部分的厚度均大于二倍体,石细胞大小及形态与二倍体存在差异,多倍体西瓜果实的内果皮层从外到内有较为明显的小细胞向大细胞的过渡,而二倍体的这一变化不明显,在西瓜果实的不同发育时期,果皮结构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砧木对小型早熟西瓜果实糖代谢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1  
 以小型西瓜品种‘小兰’自根植株为对照, 研究‘杭州长瓠’、‘超丰F1’、‘勇士’、‘黑籽南瓜’4 种砧木对其果实糖代谢特性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4 种嫁接西瓜果实发育过程中蔗糖、葡萄糖、果糖含量和糖代谢酶活性变化趋势与自根西瓜一致。在果实发育早期, 果实中以分解酶类为主, 糖分积累低; 发育后期以合成酶类为主, 糖分积累多。西瓜嫁接后果实糖分含量明显降低, 降低程度依砧木而异, 超丰F1/ 小兰、杭州长瓠/ 小兰西瓜的糖含量明显高于黑籽南瓜/ 小兰、勇士/ 小兰。砧木可能主要通过影响果实发育早期转化酶( Inv) 、发育后期蔗糖磷酸合酶(SPS) 、蔗糖合酶(SS) 活性来影响糖分积累。各处理糖代谢酶的净活性与糖分积累存在较好相关性, 说明糖代谢酶在西瓜果实糖分积累中的作用是综合的, 造成自根及嫁接西瓜果实糖分积累的差异是Inv、SPS、SS 几种酶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无籽西瓜果实不同部位瓜氨酸含量测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研究三倍体无籽西瓜果实不同部位瓜氨酸含量,测定了6个红瓤和1个黄瓤无籽西瓜品种果实不同部位瓜氨酸含量,并对红瓤西瓜整瓜贮藏60d后瓜氨酸含量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无籽西瓜品种间果实瓜氨酸含量差异明显;西瓜果实不同部位瓜氨酸含量有很大差异,中间部位大于近皮部。整瓜室温贮藏60d后无籽西瓜果实不同部位瓜氨酸含量略有增加,近皮部增加速度较中部慢,增加率达6%~28%。  相似文献   

15.
无籽西瓜果实不同部位维生素C和番茄红素含量测定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为了研究西瓜不同部位维生素C、番茄红素含量,对6个红瓤和1个黄瓤无籽西瓜品种果实不同部位总维生素C(TAA)、还原型维生素C(AA)、氧化型维生素C(DHAA)和番茄红素含量进行测定,并检测红瓤无籽西瓜整瓜贮藏2个月后各成分损失率。结果表明,不同无籽西瓜品种之间果实TAA、AA和DHAA及番茄红素含量差异显著;果实不同部位TAA、AA和DHAA及番茄红素含量也有很大差异,中间部位均大于近皮部。TAA、DHAA和番茄红素含量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AA和DHAA含量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室温下整瓜贮藏2个月后果实不同部位TAA、AA、DHAA和番茄红素含量损失率为20%~50%。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三红蜜柚’[Citrus maxima(Brum.)Merr.‘Sanhongmiyou’]的海绵层和果肉红色,外果皮橙黄色,经套袋后也呈现紫红色,但套袋对外果皮呈色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通过分析不同套袋对外果皮色素积累的影响,筛选出最适套袋方案,指导生产,也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果面色泽形成机理提供研究基础。【方法】以’三红蜜柚’果实为试材,分别选用3种不同的果袋对果实进行套袋,以不套袋作为对照,测定果实在发育期间的外果皮色泽参数、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外果皮番茄红素、β-胡萝卜素和玉米黄素的含量。【结果】3种套袋处理的果皮亮度值L*、红绿色度值a*、黄蓝色度值b*和色泽饱和度在果实发育过程中均呈上升趋势,显著高于对照组;在3种套袋处理间,L*值无显著差异,处理A和处理B的果实比处理C的果实更早退绿,更早着色。相比较于对照组,套袋处理能够显著提高成熟果实果皮的番茄红素含量,不同处理间的果皮番茄红素含量差异显著,其中,处理A的果皮番茄红素含量最高,达44.54 mg·kg^-1。在果实发育过程中,套袋处理果实的果皮β-胡萝卜素、玉米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均呈下降趋势,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套袋显著降低‘三红蜜柚’果实的果皮叶绿素含量,促使果皮提前退绿;双层和三层果袋显著提高成熟期果实的果皮番茄红素含量,增加果皮的红色成分,有效提高‘三红蜜柚’果实的果面着色效果。  相似文献   

17.
Fruit set represents the very first step of fruit development.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fruit-setting methods [1-(2-chloro-4-pyridyl)-3-phenylurea (CPPU) treatment, artificial pollination, and honey bee pollination] on the concentrations of fructose, glucose, and sucrose, and the activities of sucrose metabolising enzymes of watermelon fruit under plastic film greenhouse condition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fructose and glucose concentrations was observed among the three treatments at fully ripe stage of fruit [33 days after anthesis (33 DAA)]. However, artificial and honey bee pollination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sucrose concentration. Measurement of sucrose metabolising enzyme activities and correlation analysis demonstrated that the increased activity of SuSy-s (sucrose synthase, synthesis direction) is the key mechanism of increased sucrose concentration in the artificially pollinated and honey bee pollinated fruits. The concentrations of fructose, glucose, and sucrose were similar between artificially pollinated and honey bee-pollinated fruits at fully ripe stage (33 DAA). Therefore, we can conclude that artificial and bee pollination can improve the sweetness of watermelon fruit. In addition, the honey bee can provide a pollination service that is similar to that of artificial pollination for watermelon grown in a protected cultivation syste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