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1979年,我国北方寒地水稻栽培区引进日本大棚盘育苗机插秧的栽培技术。五年来的生产实践证明,这项新技术能够做到育苗工厂化、插秧机械化,可以保证寒地水稻安全高产,也可使苏打盐碱区的水稻大面积亩产千斤以上。  相似文献   

2.
实践证明,寒地水稻超早育苗钵育壮秧是提高寒地水稻秧苗素质的有效方法之一;因地制宜,适时摆插,合理密植与加强综合配套管理措施是寒地水稻高产栽培的有效途径。寒地水稻超早育苗钵育壮秧摆插,与常规盘育中苗机插相比可提高产量50%左右,对提高寒地水稻单位面积产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 目前,水稻生产全过程系列机械化中,机插秧和机收割还是个薄弱环节。为解决水稻插秧机械化问题,盘锦地区从一九八五年开始引进、试验、推广水稻盘育苗机插秧生产技术,当年引进日本久保田机动插秧机28台,完成机插面积3,672亩。到一九九一年,水稻盘育苗机插秧打破了一度徘徊不前的局面,出现了新的突破,全  相似文献   

4.
<正> 水稻塑料大棚盘育苗机插秧是一项较先进的栽培技术措施。盘锦地区通过三年的实验、示范、推广,确认大棚盘育苗的最大优点是适应机械化插秧,省工、省力、不误农时,是发展“一少三化”栽培新体系(少量耕作、育秧规格化、插秧机械化、除草化学化)的有效措施,深受广大农户欢迎。1991年推广应用面积7000亩,成本节省15.68万元,节约育苗用地105亩,节  相似文献   

5.
文翠梅 《北方水稻》2011,41(3):41-42
试验通过对进口自走式插秧机的最佳育苗盘土厚度进行研究,分设1.8、2.0、2.5 cm的3个盘土厚度,通过试验比较,得出最适盘土厚度是2.0 cm,该处理的水稻秧苗素质最好,而且机械插秧效果最好,水稻产量最高,产量达到568.7kg/667 m2。  相似文献   

6.
随着水稻面积的逐年增加,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由于劳力不足造成的延误农时现象较为普遍,因此水稻高产栽培体系应建立在育秧、插秧方式上,将传统的农艺措施转向机械化作业,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劳动强度,缓解农时。经反复试验证明八五零农场研制生产的2BQS—330型气吸式钵育精播机将取代传统的手工操作,它不仅可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是提高单产、总产的重要手段。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1试验处理本试验设11个处理:(1)子盘机械播种人工插秧;(2)子盘机械播种机械插秧;(3)子盘人工撒播人工插秧;(4)子盘人工撒…  相似文献   

7.
赵长峰  杜宪录  刘守成 《北方水稻》2010,40(3):27-28,32
目前,子盘育苗机插和钵盘育苗机械摆栽是现阶段友谊农场生产中正在运用的育苗方式,钵体毯状育苗机插、植质钵盘育苗机插是两种新兴的正在试验中的育苗插秧方式。通过将这四种育苗方式插秧进行对比试验,从产量对比看,植质钵盘育苗机插产量最高,第二为钵体毯状育苗机插,第三为钵盘育苗机械摆栽,第四为子盘育苗机插,虽然植质钵盘育苗机插和钵体毯状育苗机插产量水平分别排在前两位,但在生产运用中都存在着有待解决的多种问题。  相似文献   

8.
寒地水稻“两段式”育苗,是前期利用居室火炕上架盘加温,后期移入小型日光温室培育水稻秧苗的一种育苗新招术。采用此法,可使水稻育苗期提前一个月。这项技术是黑龙江省五常市卫国乡农民石方全,经过三年试验研究创造成功的。1998年他什1用止L.法种稻667m2产稻谷1040kg,比传统育苗方式增产30%以上。目前正在该市农村全面推广。寒地水稻育苗新招  相似文献   

9.
<正> 吉林省前郭灌区红光农场是以水田为主的谷物农场,建场于1965年,20多年来,农场水田面积由小到大,生产从直播到插秧,从营养育苗手工插秧到大棚盘育苗机械插秧;亩产由100多公斤增加到500公斤。特别是1990年,亩产突破500公斤大关。全场29,670亩水稻平均亩产546公斤,创造场历史最高纪录,并被国务院授予粮食生产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10.
<正> 水稻盘育苗机插秧,是水稻生产机械化的农业技术措施与农业工程措施具体结合的新技术,也是水稻机械化栽培体系中的两个重要环节。目前,这两项技术的应用由于地区的自然条件、农业及社会经济条件,农业劳动力转移,以及土地经营规模等约束条件不同。因而其发展缓慢而不平衡。本文根据几年来盘育苗机插技术在大洼县的推广应用现状,分析了在技术上的存在问题及原因,并提出了一些可行建议仅供有关单位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机械插秧对水稻根系伤害重,插深一致,插后返青慢,但是可以保证一定的苗数;人插植伤小,插后易缓苗,但是插秧时难保证插深、密度,人为因素难把握;钵育苗可增加单株生长空间,插后无植伤,提高带蘖率及促进秧苗分蘖早生快发,试验证明,钵育摆栽是最有效的增产增收栽培途径。  相似文献   

12.
王宇 《北方水稻》2014,(4):63-63
工厂化大棚育苗是机械插秧的主要配套技术,完善工厂化大棚育苗技术,培育符合机插秧标准的健壮秧苗,是保证机械插秧顺利进行,实现水稻增产的基础。根据盘锦地区水稻育苗期的气候特点,以及近几年在推广工厂化育苗的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培育壮秧的几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3.
可持续发展农业和有机栽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以常规香稻品种19香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有机栽培条件下不同机械种植方式(DD,旱插秧机旱插秧;DW,水插秧机旱插秧;D,机械旱直播;CK,常规水插秧)对香稻品种产量、品质及香气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DD处理水稻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和产量均无明显差异,D处理水稻产量显著下降;DD、DW和D处理的水稻香气合成关键基因BADH2表达受到抑制,从而明显提高了稻米香气,其中,DD处理香气物质(2-乙酰-1-吡咯啉)含量最高。综上所述,旱插秧机旱插秧适宜作为有机栽培条件下机械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14.
水稻抛秧与插秧分蘖成穗规律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6年我们对水稻盘育秧抛秧和湿润育苗插秧的两种栽培方式的叶龄、发育进程和分蘖成穗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表明:抛秧水稻比插秧在本田里主茎出叶速度快0.5-1个叶;抛秧分蘖成穗集中在40/-7/0节位上;插秧集中在5/0-8/0节位上;随着分蘖位次的升高,每穗实粒数依次减少。  相似文献   

15.
利用不同的育苗方法,研究其对寒地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选适当的晚熟品种,利用大营养钵育带蘖大苗壮秧,且适当早插秧,可提高插秧效率,缩短插秧期,还可以节省种子及育秧材料,降低成本,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6.
<正> 黑龙江省属我国高纬度寒地稻作区。但境内地势较平坦,水源较丰富,生长季温度较高,光照充足,可满足稻作生育要求。水稻种植方法长期沿用直播栽培,以后逐渐推广扩大育苗插秧,现在已发展形成以育苗插秧为主,插秧与直播并存的两大栽培体系。全部种植一季耐寒早熟粳稻品种。  相似文献   

17.
1996年我们对水稻盘育秧抛秧和湿润育苗插秧的两种栽培方式的叶龄、发育进程和分蘖成穗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表明:抛秧水稻比插秧在本田里主茎出叶速度快0.5—1个叶;抛秧分蘖成穗集中在4/0—7/0节位上;插秧集中在5/0一8/0节位上;随着分蘖位次的升高,每穗实粒数依次减少。  相似文献   

18.
利用不同的育苗方法,研究其对寒地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选适当的晚熟品种,利用大营养体育带蘖大苗壮秧,且适当早插秧,可提高插秧效率,缩短插秧期.还可以节省种子及育秧材料,降低成本,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9.
利用水稻田间插秧对比试验,研究2ZT-9356(B)型机动插秧机作业效果。结果表明,在机械播种、大地开闭式软盘育苗技术配套条件下,机械插秧作业质量各项指标与人工手插相近,均达到农艺要求,而经济效益显著高于手插秧。采用该型机械插秧,每年插秧16hm2,每台机械可创收2075元。如自购自用,可节约插秧费337.5元/hm2。同时,少用劳动力19.5个/hm2,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20.
研究大棚床旱育苗、盘育苗、钵盘育苗对水稻新品种松辽677的秧苗素质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大棚床旱育苗的秧苗弹性好、分蘖早,有效分蘖株多,成穗率高,结实率好、产量高,适于大面积生产栽培、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