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玉米带群体与西班牙玉米群体的杂种优势模式J.Sinobas等玉米育种的方向是选育高配合力的自交系,这些自交系用于生产农民种植的商品杂交种。杂交种的杂种优势表达主要依赖于通过自交方式获得的这些自交系的群体间的遗传差异。Sprague(1984)把瑞...  相似文献   

2.
玉米资源主要包括早代材料、群体、自交系和杂交种,群体是选育自交系的重要资源,早代材料是选育优良玉米自交系的原料,优良的自交系是选育优良杂交种的重要物质基础。显然,玉米资源的收集、观察、分析、整理和研究对玉米育种工作是极为重要的。在对众多纷纭的玉米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研究时,不借助计算机的帮助是无法想象的。我们采用MicrosoftAccess2000创建各种数据库和基本表格,应用程序是采用Delphi7.0编写完成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玉米自交系宜群1-79的选育研究总结,采用“玉米群体改良”方法,实现了玉米自交系的改良和创新。  相似文献   

4.
杂交玉米研究中的自交系选育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杨峻芸  谭静 《玉米科学》2001,9(1):046-048
杂交玉米研究中,自交系选育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完成自交系选育,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方法和途径,本文介绍了几种重要的选育方法,可供玉米育种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5.
张丽颖 《杂粮作物》1999,19(6):33-34
选育高产优质多抗的玉米杂交种,首先要在选育自交系方面下功夫,其次要进行自交系配合力的测定,组配突破性杂交组合,杂交种多点鉴定,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力求采用最先进,最科学的手段,最准确的试验和数据分析方法,尽快选育出优良杂交组合。1 自交系选育1.1 选育目标众所周知,当今世界各国都把高产、优质、多抗、坚秆和耐密植作为选育玉米杂交种的基本目标。随着我国玉米生产水平的提高和栽培技术向高肥高密方向的转变,今后的育种目标应该是加强坚秆直立株,中棵向上叶及中大均匀果穗的选育。玉米自交系的选育在重视产量的同…  相似文献   

6.
玉米优良自交系7922的选育与应用王奎森,王生,王秀华,杨德忠,张红梅,刘忠山(辽宁省铁岭市农业科学研究所112616)1.材料来源及选育经过选育高产优质多抗的玉米杂交种是广大育种工作者长期追求的目标。为此.首先要在选育自交系方面下功夫。进入80年代...  相似文献   

7.
轮回选择法培育玉米新杂交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育强优势的玉米杂交种,首先要选育优良的自交系,为了拓宽玉米种质的遗传基础,提高新的优良基因的频率,我们从70年代起步,采用单姊妹轮回选择法与交互轮回选择法先后对6个玉米育种群体进行了改良,从中选获了一批早,中,晚不同熟性的玉米新杂交种,表现高产,优势,抗多种病害。随后又育成了白粒中熟玉米杂交种“张单251”表现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8.
目前,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 YT)已开始或将要在下列领域开展研究: 探索把群体改良和杂交种选育有效地结合起来的途径。创立有关玉米基因库和群体的配合力和杂优类型的资料。选育新的优良杂种优势组。改良和选育耐自交的玉米种质。选育鉴定和利用早代自交系。  相似文献   

9.
密植育种法在选育玉米自交系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种植密度影响到玉米群体内小气候,进而影响玉米的生长发育。在自交系选育过程中,通过提高种植密度增加个体间竞争压力,可以提高自交系的选择效果。  相似文献   

10.
玉米杂交育种的基础在于自交系。为了选育出营养品质好的玉米杂交种,必须首先掌握一批抗病性好、配合力高、遗传背景差异较大、高营养成分含量的玉米自交系,其油分含量必须在7%以上,蛋白质含量在14%以上,淀粉含量在75%以上。这样的自交系很难直接从普通玉米群体中获得,必须通过特殊育种手段进行筛选和培育。  相似文献   

11.
应用近缘杂交广基重组法选育玉米自交系“东46”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详细介绍了黑龙江省玉米育种和种子生产中最重要的优良自交系之一“东46”的选育过程和主要特点。结合“东46”的选育提出了玉米自交系选育的近缘杂交广基重组法,其特点为:近缘系组配广基综合种;群体多次随机交配和重组;利用不同背景条件加快选择进度;把握育种方向紧紧抓住选育的关键环节。并对该法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2.
基于SNP标记的玉米自交系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陕A、B群体培育的23份玉米自交系和8个骨干玉米自交系为材料,利用2 846个高质量SNP标记,进行群体遗传结构、遗传多样性和类群间遗传关系分析。结果表明,陕A群体选系的多态性位点2 482个,陕B群体选系的多态性位点2 490个,说明陕A、B群自交系间遗传基础广泛。通过PCA分析,陕A、B群体培育的23份玉米自交系可分为2个部分,陕A群选育的自交系更接近于丹340、郑58、掖478、PH6WC,可归为一类杂种优势群;陕B群选育的自交系更接近于Mo17、黄早四、昌7、PH4CV,可归为另一类杂种优势群。  相似文献   

13.
优良玉米自交系ZA5716与ZA6192的选育和利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轮回选择法改良的玉米育种群体中,选育出了配合力高、抗病性强的玉米新自交系ZA5716和ZA6192。利用其作亲本,育成张单251、张单476等4个玉米新杂交种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玉米自交系的耐密性及其与株型和配合力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本研究通过99份玉米自交系的密度试验、不同耐密型自交系组配的六份杂交种的密度试验,对玉米自交系的耐密性及其与株型和配合力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自交系的耐密性是一个综合性状,涉及产量、结实性、株型、茎秤等几方面,株型是重要性状之一;自交系的耐密性和配合力,是有效地选育优良耐密型杂交种的基础.因此,严密准确的自交系耐密性鉴定以及耐密型优良杂交种选育,均应通过密度试验的实际测定比较来进行。  相似文献   

15.
玉米育种选育高配合力的自交系是关键,不同育种者在自交系测配时间上不尽相同.本文针对玉米育种中早代和晚代测配优缺点进行概述.并认为早代连续测配程序化育种是当前较好的育种方法。  相似文献   

16.
我国西南玉米杂种优势群及其杂优模式研究与应用的回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川农业大学于上世纪80年代,提出直接从热带种质选育自交系与温带种质自交系杂交,将温、热带种质的优点结合到杂交一代的西南玉米育种新思路,从Suwan-1群体中成功选育了自交系S37(苏37),构建了"温带种质自交系×热带种质自交系"的杂优模式。在此基础上,不断总结西南玉米育种的成功经验,经过研究和发展,又提出将西南玉米育种用种质划分为Reid(瑞德)、Non-Reid(非瑞德)和Tropical(热带)3个类群,其两两组配,可构成"Reid×Non-Reid(浅丘、河谷组配模式)、Reid×Tropical和Non-Reid×Tropical(深丘、山区组配模式)"三角形杂优组配模式。本文系统回顾了我国西南玉米育种中热带种质利用、杂种优势群划分及杂优模式研究与应用的发展历程,并对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结合我国玉米育种的实际情况,对耐密型玉米自交系选育技术:增大选择密度、选择农艺性状、早代选择大群体、增大选择压力、提高自交系的抗逆性、目测选择外观性状、田间测定配合力、耐密育种材料的改良与创新,和耐密型玉米自交系选育技术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玉米单交种的扩大种植,使获得高产的亲本自交系得到极大重视。因此,选育自身表现良好并且具有优良杂交表现的自交系便成为当前玉米育种计划的首要目标。这样的自交系可以由经过改良的群体中选育。选择高产自交系之前进行轮回选择是有效的,但这种优良自交系并不能经常得到(Zuber,1982)。另一个问题是自交系广泛利用的周期很短(Zuber 等,1980),大多数成功的自交系利用高峰期约为  相似文献   

19.
玉米瑞德微群体创建与自交系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瑞德微群体是由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创建的具有较高利用价值的自交系选育基础材料。对该微群体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微群体遗传基础较丰富、配合力高,自身繁殖能力较强,抗病性好。以该群体为基础材料已选育出7个稳定自交系,所组配的杂交种已有6个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  相似文献   

20.
玉米种质资源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九云  李军虎 《玉米科学》1996,4(2):018-022
本研究在对玉米种质资源广泛搜集,深入鉴定的基础上,采用组建基因库和群体改良的方法,开展了玉米种质资源创新及应用的探讨,研究结果,(1)通过大量的鉴定和测配工作,筛选出一批具有不同特点的优异种质,编入中国玉米品种志和国家玉米资源目录;(2)通过资源创新研究,总结出了一些资源创新成功的方法,选育出了一些配合力高,自身产量高,抗病性强的优良自交系,在育种和生产上得到了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