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白头蛹"是蜂蛹死后被工蜂咬破封盖,露出苍白色的头部,因而人们形象地称之为"白头蛹".养蜂人对"白头蛹"的病因、诊断和治疗存在不同的见解,有的蜂友认为有白头蛹存在,就一定有巢虫危害,于是便专心致力于治疗巢虫,但"白头蛹"仍不断出现,有的甚至因此全场覆没.之后断言,不是巢虫抗药性增强,就是药物是假货.对此,笔者不完全苟同,曾多次在培训课堂上发表了我的看法,其主要观点有3个,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巢虫是中蜂群的寄生虫,无论施用什么药物,都会对蜜蜂幼虫造成伤害。比如,有的蜂友认为在500 m L瓶装矿泉水中滴2~3滴20%的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即1∶1 000)后对白头蛹喷治,能有效杀死巢虫,但是巢虫不一定就躲在白头蛹底下;也有的在正常封盖的蛹里面藏着,这是不能喷杀完的,而且白头蛹附近的幼虫一样会被喷药杀死的。所以,我不赞成用药喷杀巢虫。少量的,采取手工捕捉效果好。用镊子夹出白头蛹,往往可看到巢房  相似文献   

3.
<正>巢虫是蜡螟的幼虫,是中蜂的主要敌害,它以蜡屑为食,钻入巢房底部蛀食巢脾,逐步向房壁钻孔吐丝,使蜜蜂幼虫到蛹期不能封盖或封盖后被蛀毁产生"白头蛹",造成蜂群逃亡或大批封盖蛹的死亡。因此,掌握防治巢虫技术,对中蜂生产非常重要。在日常蜂群管理时,控制巢虫对中蜂群的危害,主要从糊牢蜂箱无缝  相似文献   

4.
《中国蜂业》2011,62(9)
巢虫是蜡螟的幼虫,是中蜂的主要敌害,以蜡屑为食,并钻入巢房底部蛀食巢脾,逐步向房壁钻孔吐丝,使蜜蜂幼虫到蛹期不能封盖,封盖后被蛀毁产生白头蛹,造成蜂群逃亡或大量封盖子死亡。在日常蜂群饲养管理中,养蜂者应根据巢虫的生物学特性采取合理的饲养管理方法,及时消除巢虫的生存空间,切断巢虫繁殖的途径,从而有效控制巢虫的危害。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5.
<正>巢虫,是蜡螟的幼虫,是中蜂的主要敌害,它以蜡屑为食,并钻入巢房底部蛀食巢脾,逐步向房壁钻孔吐丝,使蜜蜂幼虫到蛹期不能封盖或封盖后被蛀毁产生"白头蛹",常造成蜂群逃亡或大批封盖蛹的死亡。在日常的饲养管理中,养蜂者应根据巢虫的生物学特性采取合理的饲养管理方法、及时消除巢虫的生存空间、切断巢虫繁殖的路径等,做到防治结合,从而更加有效地控制巢虫对蜂群造成的危害。1症状当你提手电查看蜂群,有蛾虫老往你手电光飞  相似文献   

6.
每年6~9月间,正是闽西山区养蜂的收获季节,同时也是大小巢虫严重危害蜂群的季节。受巢虫危害的蜂群,封盖子被工蜂啃开,形成许多不规则的白头蛹。取出蛹观察,巢房底部穿了小孔,巢脾被巢虫蛀食。如果是即将出房的老蛹被侵害,幼蜂啃开房盖后却爬不出房,原因是其尾部茧衣不能脱落,一层干枯了的白色粘膜紧紧粘住幼蜂  相似文献   

7.
袁春颖 《蜜蜂杂志》2007,27(5):30-31
巢虫是蜡螟的幼虫,是中蜂的主要敌害,它以蜡屑为食,并钻入巢房底部蛀食巢脾,逐步向房壁钻孔吐丝,使蜜蜂幼虫到蛹期不能封盖或封盖后被蛀毁产生"白头蛹",常造成蜂群逃亡或大批封盖蛹的死亡.  相似文献   

8.
正巢虫是蜡螟的幼虫,是中蜂的主要敌害,它以蜡屑为食,并钻入巢房底部蛀食巢脾,逐步向房壁钻孔吐丝,使蜜蜂幼虫到蛹期不能封盖或封盖后被蛀产生"白头蛹",常造成蜂群逃亡或大批封盖蛹死亡。因此,在日常的管理时,应采取合理的饲养方法、及时消除巢虫的生存空  相似文献   

9.
<正>巢虫,是蜡螟的幼虫,是中蜂的主要敌害,它以蜡屑为食,并钻入巢房底部蛀食巢脾,逐步向房壁钻孔吐丝,使蜜蜂幼虫到蛹期不能封盖或封盖后被蛀毁产生"白头蛹",常造成蜂群逃亡或大批封盖蛹的死亡。因此掌握防治巢虫技术,对中蜂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日常的中蜂饲养管理中,控制巢虫对中蜂群造成的危害,主要从糊牢蜂箱无缝隙、勤扫箱底无蜡屑、饲养强群无脾露3个方面着手。1糊牢蜂箱无缝隙巢虫一般在夏秋两季较多。蜡螟多在夜间从蜂  相似文献   

10.
正巢虫~([1,2])是蜡螟的幼虫,属鳞翅目、螟蛾科。蜡螟分大蜡螟和小蜡螟。两者都是中蜂的主要敌害,以蜡屑为食,并钻入巢房底部蛀食巢脾,逐步向房壁钻孔吐丝,使蜜蜂幼虫到蛹期不能封盖或封盖后被蛀毁产生白头蛹,常造成蜂群逃亡或大批封盖蛹死亡。受巢虫危害的蜂群,群势较弱,繁不起蜂,生产力下降或消失,给蜂农造成极大的损失。巢虫为完全变态昆虫,生活史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3])。卵呈椭圆形,表面光滑,初产时白色,  相似文献   

11.
蜜螓白头蛹     
薛志成 《中国蜂业》2013,(11):20-20
不见得一出现白头蛹就是巢虫危害,因巢虫危害引起的白头蛹是一条线的,并且箱底有虫粪。成片白头蛹多为缺饲料造成,是工蜂咬开的。要么是缺粉要么是缺蜜,一旦出现大面积咬开封盖子,蜂群大多会飞逃。如果看不到幼虫绝对是缺粉;如果看不到卵或卵稀少基本是缺蜜。补救办法是抽脾,及时补喂饲料,一般可以挽救。  相似文献   

12.
杨建树 《蜜蜂杂志》2002,(11):17-17
巢虫是蜡螟的幼虫 ,俗称绵虫。在我地 5~ 10月 ,绝大部分中蜂群均受其危害 ,有的整框封盖子成为白头蛹 ,没有一只能健康出房的幼蜂。新法饲养的中蜂虽很难造成飞逃 ,但群势严重削弱 ,甚至无法维持原群生存 ,只有合并。采用紧缩蜂巢 ,新脾育子 ,淘汰旧脾、劣脾 ,勤搞箱内卫生等  相似文献   

13.
巢虫(大蜡螟,又称绵虫)是与中蜂囊状幼虫病并列的2大中蜂病敌害之一。巢虫在中蜂蜂巢中隔内蛀食巢脾,使大批蜂蛹"白头"死亡,成为"白头蛹"。被巢虫危害的蜂群,轻者采蜜、育子能力下降,群势受到严重削弱;重则停止产卵,继而全群飞逃[1]。为防治巢虫对中蜂的危害,自1996年以来,我们在贵州省中蜂主产县、黔东南州中蜂野桂花蜜  相似文献   

14.
对中蜂“白头蛹”的防治提出几点办法·余乌九对中蜂“白头蛹”的防治提出几点办法·余乌九“白头蛹”主要是小蜡螟的幼虫危害所致。蜡螟幼虫的生活特性是喜干燥怕潮湿,春繁期,中蜂箱内长期积水,巢虫就不能发展,到了夏秋季节,箱内干燥,蜂群秋衰,脾多蜂少,蜜源缺乏...  相似文献   

15.
中、意蜂子脾上出现白头蛹的现象时有发生,在此时掌握时机进行治疗。会一举消灭引起蜜蜂子脾上出现白头蛹的病变。现将我们的观察及采取防治的措施介绍给同行,供同行参考。1中、意蜂白头蛹形成的原因1.1中蜂的白头蛹形成的原因:中蜂白头蛹主要是巢虫危害严重的先兆。如果把发生  相似文献   

16.
夏启昌 《蜜蜂杂志》2010,30(3):33-33
中蜂抗巢虫能力远远低于意蜂。每年6、7月份中蜂巢脾上就会出现星星点点的“白头蛹”,我一直找不出原因。后来一次查蜂时,在一个快灭亡的小蜂群蜂脾上发现线条状的虫子,用蜂友介绍的敲打法,敲打巢脾,可见巢虫爬出。一般巢脾上出现零散的白头蛹,可说明已有巢虫。通过实践,  相似文献   

17.
<正>如果一不小心让巢虫上了脾,正常子不多的脾就不要心痛未出的子了,所以应毫不犹豫地抖蜂毁脾,或用水浸法彻底消灭脾上的巢虫,越快越好,以免巢虫爬到其他脾上危害。也可囚王喂糖浆,待巢虫都被蜜蜂逼出巢脾落到箱底后再放王产卵。不过毁脾新造恢复更快。对于巢虫危害,如果只有少量白头蛹,怎么办呢?巢虫是蜂群的寄生虫,无论用什么药物杀,都  相似文献   

18.
小蜡螟是为害蜂群的一种常见虫害,中蜂比意蜂受害严重。小蜡螟的幼虫蛀食巢脾,潜入蜜蜂子脾底部,穿成隧道,吐丝作茧,毁坏巢脾,杀害蜜蜂的幼虫和蛹,常使蜂蛹封盖被咬开,出现“白头蛹”。受害严重的蜂群,群势下降,有的由于内勤蜂清巢不及,受扰弃巢逃亡。小蜡螟的发生与蜂群的饲养管理、饲料、  相似文献   

19.
据笔者近几年的观察,“白头蛹”与工蜂的体质关系极大,它出现的时期大都在蜂群患病或病前后期。特别是患有中囊病和麻痹病的蜂群更易出现。去年中囊病席卷了我地区,一些旧法饲养中蜂群全部飞逃,逃后留下的巢脾皆被小巢虫毁坏。据调查,发病前,许多蜂场都出现了严重的“白头蛹”。我的十多群蜂经药物治疗控制了病情后,也出现了大量的“白头蛹”。但在病情治愈后,工蜂积极清理巢  相似文献   

20.
今年夏、秋,我地中蜂普遍遭受巢虫危害,以致子脾上的白头蛹成块成片,导致群势日衰,甚至引起蜂群逃亡。可是,我饲养的用意蜂脾繁殖的中蜂群,却全无巢虫危害。我经过多年观察,发现用意蜂脾繁殖中蜂群可抗巢虫,确实是一条规律。究竟是什么原因,还有待于深入研究。我的做法是:在春季蜜源期选择蜂王优良、群势较好、繁殖欲望较强的中蜂群,加入几张无巢虫的意蜂脾,同时抽出全部中蜂脾。十几天以后待意蜂脾上的部分中蜂子房封盖时,再逐步增加意蜂脾扩巢,并始终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