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筛选综合评价马铃薯品种的最优方法,为生产上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和DTOPSIS法,对安顺市农业科学院从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引进的11个马铃薯品种的13个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2种分析方法均能对品种进行较全面的评判,但2种方法的综合评判结果存在差异;在赋予相同权重的情况下,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得出品种加权关联度间差异在0.00%~35.34%,而DTOPSIS法得出品种间品种与理想解的相对接近度值差异在0.00%~56.79%,说明用DTOPSIS法分析可供选择的变异范围更广,更能体现品种间差异和反映品种优劣,比灰色关联度分析法更适合用于马铃薯品种的综合评价。中薯早37号、中薯26号、中薯早34号3个品种在2种评价方法中排名靠前,即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结论】在马铃薯品种综合评价时选用DTOPSIS法比灰色关联度分析法更适合;在11个马铃薯品种中,中薯早37号、中薯26号、中薯早34号的综合性状表现较好,可作为当地推广品种或后续试验参试品种考虑。  相似文献   

2.
灰色关联度分析和DTOPSIS法综合评价玉米新品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和DTOPSIS法对2007年度河南省玉米区试品种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综合评估的判断结果基本相同,其中浚原单1号表现最优,其次是喜试512、W9198。综合分析结果与品种在区试中的表现一致。研究认为,灰色关联度分析与DTOPSIS法结合能全面、客观地评判品种。  相似文献   

3.
灰色关联度分析和DTOPSIS法对烤烟新品种评价效果比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卢秀萍 《西南农业学报》2006,19(6):1014-1018
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和DTOPSIS法分别对烤烟区域试验中各参试品种进行了多性状的综合评判。结果表明,在产量、品质、抗病性三者兼顾的情况下,两种综合评价方法的评判结果基本相同,并与品种实际表现相符。但灰色关联度方法品种间差异不大,DTOPSIS法评价结果中Ci值差异十分明显,能更好地评价品种的优劣。  相似文献   

4.
采用DTOPSIS法和灰色关联度法对2006~2007年度云南省亚麻区域试验品种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此2种方法综合评价结果基本相同,且与品种实际表现相符,对全面评价亚麻品种的综合性状有更好的应用价值.同时本文还对DTOPSIS法和灰色关联度法在亚麻品种综合评价中的优缺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的]综合评价国家甘蔗品种区试参试品系,筛选优良品系,为其在生产上的应用和推广提供参考.[方法]在云南瑞丽蔗区的湿润气候生态条件下,采用DTOPSIS法对国家第八轮甘蔗品种区试参试品系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具有推广潜力的甘蔗品系.[结果]在10个参试甘蔗品系中,柳城03-1137、云蔗05-51、福农39和云蔗06-407等4个甘蔗品系的综合表现皆优于两个对照品种ROC22和ROC16,赣南02-70、粤甘35的综合表现介于两个对照之间.DTOPSIS法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甘蔗品系C值大小排序依次是柳城03-1137、云蔗05-51、云蔗06-407、福农39、ROC22(CKl)、粤甘35、赣南02-70、ROC16(CK2)、云蔗04-241、福农02-5707、福农36、粤甘34.[结论]柳城03-1137、云蔗05-51、福农39和云蔗06-407等4个品系适于在云南瑞丽湿润气候生态型及其气候相似蔗区优先推广应用;赣南02-70表现早熟、中产,亦可在该类型蔗区应用,但在栽培过程中要注意防倒伏.  相似文献   

6.
【目的】客观综合评价云南粳稻品种,并探索一种能综合评价水稻种质资源的新方法。【方法】针对13个具有代表性的粳稻品种的12个农艺性状,采用产量权重评价法、灰色关联分析法和DTOPSIS法。【结果】云粳46号、丽粳22号、昆粳10号、丽粳23号和昭粳13号5个品种按照产量权重来判定适应性,其变异系数为7.26%,最大值与最小值差为21.04%,产量差异较小,得出5个品种在云南高海拔地区的适应性较好没有明显差异;采用灰色关联度法粳稻品种间的关联度值来判定品种适应性,其变异系数为14.06%,最大值与最小值间差为40.14%,说明不同粳稻品种在高海拔地区的适应性差异较大;而DTOPSIS法粳稻品种间的Ci值差异最大,其变异系数为20.34%,最大值与最小的差为58.45%,说明不同粳稻品种在高海拔地区的适应性也存有差异,且差异较大。【结论】3种方法得到的结论有所不同。DTOPSIS法与灰色关联度法相比直接依据产量权重对不同粳稻品种在高海拔地区的适应性的综合评价效果较好,尤其是DTOPSIS法综合评价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利用DTOPSIS对参加国家甘蔗品种七轮区试的11个品种,在云南瑞丽点2年新植1年宿根的品比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C12003、闽糖96-1027的综合表现优于双对照ROC22( CK1)和ROC16(CK2);粤甘26号、桂糖97-40、云蔗03-194和云蔗03-332的综合表现优于ROC16( CK2),评价结果与糖产量排序高度一致,与甘蔗品种在云南瑞丽蔗区的实际表现吻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国家甘蔗产业技术体系第四轮集成示范桂林点甘蔗新品种的农艺性状进行综合评价,为桂北地区甘蔗新品种的推广提供参考.[方法]以ROC22为对照,利用DTOPSIS法对9个甘蔗新品种的14个农艺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9个集成示范品种中,有7个品种的综合农艺性状表现优于对照ROC22,其中福农1110和柳成03-1137蔗茎、蔗糖产量较高,云蔗05-49、桂糖32和粤甘39有效茎数较多.各品种按照DTOPSIS分析结果Ci排序依次为福农1110>柳城03-1137>粤甘39>桂糖32>云蔗05-49>粤甘42>桂糖31 >ROC22(CK)>云蔗99-596>福农0335.[结论]DTOPSIS评价结果与桂北地区田间生产结果一致,福农1110、柳城03-1137、粤甘39、桂糖32、云蔗05-49、粤甘42和桂糖31等品种的综合农艺性状优于对照ROC22,可在桂北地区进一步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和DTOPSIS法综合评价小麦新品系在云南省的适应性,为小麦品系综合评价及其在云南省示范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及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的DTOPSIS法(以下简称为DTOPSIS法)对2018─2019年度云南省区域试验中11个小麦新品系在云南省的适应性进行综合评价,比较小麦品系不同评价方法的准确性,并筛选出综合表现较好的小麦品系.[结果]11个小麦新品系产量排序为云152-484>云麦110>临麦22>玉18-2>云麦56>蜀麦1767>德1733>云184-13>文2-396>滇麦13号>保15J-8>云杂19号,超过对照品系云麦56的品系共有4个,分别为云152-484、云麦110、临麦22和玉18-2.8个农艺性状的权重值排序为基本苗>产量>最高分蘖数>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株高>生育期.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显示,供试小麦品系与理想品系的关联度(Gi)排序为云152-484>玉18-2>云麦110>云麦56>滇麦13号>保15J-8>蜀麦1767>德1733>文2-396>临麦22>云杂19号>云184-13.DTOPSIS法分析结果显示,供试小麦品系与理想解的Ci排序为云152-484>云麦110>玉18-2>云麦56>蜀麦1767>滇麦13号>德1733>临麦22>文2-396>保15J-8>云184-13>云杂19号.虽然2种方法评价结果整体趋势较相似,但也存在差异,与按产量表现的排名结果相比,按DTOPSIS法的排名结果较灰色关联度分析的排名结果更吻合.此外,Ci差异大于Gi差异和产量差异,且按DTOPSIS法Ci排名与按产量表现排名和按灰色关联度分析Gi排名均呈极显著正相关(r=0.811和r=0.895,P<0.01),进一步说明DTOPSIS法较灰色关联度分析和产量表现评价小麦新品系在云南省的适应性更充分、更合理.[结论]综合评价云南小麦品系时不仅要重视品系的产量,还应重视小麦的基本苗、最高分蘖和有效穗等性状的考察.云152-484、云麦1102和玉18-2在云南省适应性和丰产性均较好,可进一步试验、示范及推广.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的DTOPSIS法更适于综合评价云南省小麦新品系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0.
利用AHP法对甘蔗10个重要性状进行权重分配,应用DTOPSIS法对10个粤糖系列甘蔗新品系进行综合分析。应用AHP法对甘蔗毛群数、株高、脱叶性、茎径、宿根发株数、有效茎数、抗病性、蔗茎产量、蔗糖分和含糖量等10个重要性状进行权重分配,得到10个评价指标权重分别为0.0134、0.0227、0.0302、0.0408、0.0653、0.0881、0.1162、0.1606、0.1984和0.2645,且随机一致性比例C.R.=0.0981<0.1,评价指标权重分配合理。结合AHP法分配权重,应用DTOPSIS法对10个甘蔗新品系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粤糖03-393和粤糖03-373综合表现突出,相对接近度Ci排序中,位于第1位和第2位,与实际调查结果基本一致。说明应用AHP法和DTOPSIS法相结合综合评价作物新品种具有可行性,同时为甘蔗新品系选育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了能够对异地鉴定的大豆品系进行综合性评价提供依据,本文采用方差分析、灰色关联度、DTOPSIS法和同异分析4种方法对12个自育品种(系)进行综合分析、优劣排序,并对4种分析方法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方差分析法与灰色关联度法秩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769,达极显著水平,与同异分析(0.650~*)显著相关,与DTOPSIS法分析(0.539)相关不显著;说明4种分析方法都能反映大豆品种的优劣表现且统计趋于一致,但DTOPSIS法分析结果受品种产量的影响较小。在离散程度越大说明分析方法越准确的区分度检验中,DTOPSIS法的区分度最大(0.726 9),方差分析法区分度最小(0.073 2),进一步验证了本试验条件下DTOPSIS法综合评价效果更适合用来综合评价大豆新品种异地鉴定。  相似文献   

12.
为探明广西柳州和来宾市蔗区甘蔗螟虫的为害情况及品种抗性,为甘蔗品种的合理布局和螟虫的综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定点和随机的方法,在甘蔗生长前期对广西柳州市和来宾市6个县级蔗区的主栽品种螟虫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及田间抗性综合评价。结果显示,不同蔗区、种植品种和植期对螟虫的抗性差异明显。2016年广西柳州和来宾蔗区新植蔗螟虫发生率为0~5.97%,宿根蔗螟虫发生率为0~16.49%。宿根蔗发生程度比新植蔗严重。ROC22在来宾市兴宾区发生最严重,其次为粤糖93-159。综合各个品种新植和宿根在不同蔗区的抗性表现,台优和ROC16表现为高抗,其中台优未见被螟虫为害,桂糖40号抗虫,桂柳二号和桂糖21号中抗,柳城05-136和粤糖00-236为中感,ROC22为感虫,而粤糖93-159为高感。聚类分析结果与综合评价的抗性表现一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广西柳州和来宾蔗区甘蔗梢腐病的发生情况及品种抗性,为甘蔗品种的合理布局及梢腐病的综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定点和随机的方法,在甘蔗梢腐病发生初期对广西柳州和来宾市6个县级蔗区甘蔗主栽品种梢腐病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根据发病程度,利用病情指数划分的抗性标准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对品种的田间抗性进行综合评价,并分析梢腐病的区域性发生情况.[结果]2016年广西柳州和来宾蔗区甘蔗梢腐病发病率为0~6.11%,其中新植蔗发病率为0.34%~1.87%,宿根蔗发病率为0~6.11%;除柳城05-136外,宿根蔗感病程度均比新植蔗严重.粤糖93-159在来宾市兴宾区发生最严重,其次为粤糖00-236在来宾市武宣县.综合各品种新植和宿根蔗在不同蔗区的抗性表现,柳城03-1137、ROC16和桂糖40表现为高抗,其余6个品种表现为抗性.从小蔗区来看,调查的6个不同县(区)甘蔗梢腐病发病率差异较明显,其中武宣蔗区的发病率最高(2.85%),融安蔗区发病率最低(1.52%).从大蔗区来看,调查的两个大蔗区(柳州和来宾)甘蔗梢腐病发生程度差异不明显(P>0.05),柳州蔗区发病率稍低(1.93%),来宾蔗区发病率稍高(2.39%).[结论]目前甘蔗梢腐病在广西柳州和来宾蔗区发生程度较轻,柳州和来宾两个大蔗区甘蔗梢腐病发生程度差异不明显,但小蔗区差异较明显.甘蔗品种对梢腐病的抗性具有一定的遗传稳定性,但区域性气候及生态环境条件等是影响梢腐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4.
采用DTOPSIS法对国家第九轮区试的12个甘蔗新品种在广西百色点的13个工、农艺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柳城05-136’综合表现优于双对照,‘闽糖01-77’、‘德蔗03-83’、‘粤甘40号’、‘福农0335’、‘福农1110’优于‘ROC16’,次于‘ROC22’;‘粤甘42号’、‘云蔗06-80’、‘云蔗05-49’、‘云瑞06-189’综合表现均次于两对照。结合参试品种在百色试点的性状表现,‘柳城05-136’、‘闽糖01-77’、‘福农1110’和‘粤甘40’等4个品种综合性状表现较好,适宜在百色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广西崇左市引进甘蔗新品种(系)的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和抗逆性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优良品种(系),以期优化崇左蔗区甘蔗品种结构,为崇左蔗区甘蔗新品种示范推广及生产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对广西崇左市引进的10个甘蔗新品种(系)进行一年新植两年宿根品种比较试验,调查主要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和抗病虫害性状等12个指标,对各性状指标进行方差分析,并利用DTOPSIS法对其进行综合性评价,筛选出适合崇左蔗区推广种植的优良新品种(系)。【结果】10个参试品种(系)中,桂糖08-1375和桂糖08-259的黑穗病率分别达13.65%和9.21%,显著高于新台糖22号(对照品种)(P< 0.05,下同),其他品种(系)黑穗病率均低于新台糖22号,其中桂糖08-591黑穗病率为0。蔗茎产量最低的是桂糖09-2005,仅为71323.11 kg/ha,其他品种(系)蔗茎产量均高于新台糖22号;蔗糖分最低的是桂糖08-1375,仅为13.36%,其他品种(系)蔗糖分均比新台糖22号高;产糖量最低的是桂糖09-2005,仅为10565.49 kg/ha,其他品种(系)产糖量均比新台糖22号高。8个参与DTOPSIS法综合评价的品种(系)Ci从大到小排序为:桂糖09-563> 桂糖08-591> SP80-3280> 桂糖09-3990> 桂糖08-1045> 桂糖09-2005> 桂南亚08-212> 新台糖22号。【结论】桂糖08-1375和桂糖08-259不适合在崇左蔗区推广种植;桂糖09-2005和桂南亚08-212需继续跟踪调查;桂糖09-563、桂糖08-591、SP80-3280、桂糖09-3990和桂糖08-1045等5个品种(系)适合在崇左蔗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6.
灰色关联分析法对糖能兼用甘蔗新品种的评估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广西甘蔗研究所的糖能兼用甘蔗新品种进行评价,筛选出综合性状最佳的新品种。[方法]分别调查13个糖能兼用甘蔗新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等9个指标,并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GT97-69甘蔗品种加权关联度最大(0.804 1),综合表现最好;其余加权关联度高低依次为GT02-833、GT02-351、GT03-2287、B9、GT02-770、GT01-53、ROC22、B8、GF98-296、GT02-467、GT02-237和GT02-901。[结论]GT97-69甘蔗品种的综合表现最好,与实际生产表现较一致,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可以应用于糖能兼用甘蔗新品种的评价和鉴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7个甘蔗新品种(系)的田间表现进行综合评价,筛选优良品种,为其在柳州蔗区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柳州蔗区条件下,对参与广西甘蔗新品种区试的7个甘蔗新品种进行田间一年新植和一年宿根品比试验,并采用DTOPSIS法对其表现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在7个参试品种中,以桂辐98/296的宿根萌苗率、分蘖率、有效茎数、蔗茎产量、蔗糖分和产糖量表现最好,其他品种表现无明显规律.桂辐98/296、桂糖04/120、玉林1号的综合性状优于对照新台糖22号,而柳城03/362、桂糖04/2278和桂糖02/496低于对照新台糖22号.7个甘蔗品种的C值从高到低排序为桂辐98/296、桂糖04/120、玉林1号、桂糖04/2278、新台糖22号、柳城03/362、桂糖02/496.[结论]桂辐98/296、桂糖04/120、玉林1号适宜在广西柳州地区及气候相似蔗区大面积推广应用,而桂糖04/2278、柳城03/362、桂糖02/496则不宜在该类型蔗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综合评价第8轮国家区域试验的10个甘蔗新品种(系)。结果表明,加权关联度值大于新台糖22(CK1)的包括云蔗05-51、柳城03-1137、福农39和云蔗06-407共4个品种,亦是参试品种中含糖量优于或最接近CK1的品种;除了福农36含糖量约低于新台糖16(CK2)外其余新品种(系)含糖量均大于CK2;赣南02-70、云蔗05-51、柳城03-1137、福农39、赣南02-70和福农02-5707等6个品种的加权关联度值均大于新台糖16(CK2),亦是参试品种中蔗糖分优于或最接近CK2(高糖CK)的品种;其中赣南02-70是参试品种中蔗糖分表现最佳的品种,可用作高糖亲本。该评价结果与参试品种的田间综合表现相吻合。建议云蔗05-51、柳城03-1137、云蔗06-407、福农39等4个品种(系)可以在云南瑞丽及其气候相似蔗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2017—2019年广西甘蔗新品种区域试验的9个品系综合性状,采用DTOPSIS法对河池试验点1年新植2年宿根新品系的9个农艺性状进行综合分析,以新台糖22号(下称ROC22)为对照品种。结果表明:桂糖10-517、桂糖10-434、桂糖10-2018、桂糖10-2003和桂糖11-2142等5个品种综合性状较好。以上品系可进一步在河池蔗区进行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20.
利用DTOPSIS法对新疆棉花早中熟区试品种作出更合理地分析评价。以2020年新疆自治区棉花早中熟品种区域试验40个参试品种调查数据为资料,利用DTOPSIS法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初步研究了该方法在新疆棉花早中熟区试品种评价应用。结果表明:DTOPSIS法比只用产量进行分析更为合理,将各品种的性状指标归纳为统一的量化综合指标可以反映各品种的稳定程度;在40个参试品种,中塔河7号、新827、禾棉AW5的Ci值相对较高,综合性状良好与实际表现一致。综上所述,利用DTOPSIS法评价棉花早中熟区试品种可以较全面地分析出棉花品种的适应性,有效提高新品种推广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