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1 楚雄州蚕桑产业发展现状 2008年,全州除元谋县外的其余9县(市)均有栽桑养蚕,主要产区分布在姚安、大姚、楚雄、永仁4县(市),4县(市)的桑园面积和蚕茧产量之和均占全州总量的90%以上.全州现有桑园面积0.74万hm2,投产面积4 555.3 hm2(2008年新发展面积1 806.7 hm2).全年养种68 139张,全年产茧2 212 t,鲜茧总产值4 089万元;收购蚕茧1 700 t,全州有桑农33 325户,其中养蚕农户22 175户,当年户均养蚕收入1 844元,比2007年减少76元.  相似文献   

2.
<正>1楚雄州蚕桑产业发展基本情况1.1产业发展现状1.1.1蚕桑生产基地稳步发展楚雄州坚持"改造老桑园,发展新桑园"的发展思路,蚕桑基地得到较快发展。到2009年底,全州有桑园面积0.77万hm2(其中2009年新植面积587.67hm2),养蚕种45084张,产鲜茧1580t,鲜茧产值3650万元,与"十五"初2000年的桑园面积0.2万hm2、养种11500张、产鲜茧316t、产值460  相似文献   

3.
为积极承接东部桑蚕产业转移,广西宜州市桑园面积由2000年的0.23万hm2增加至2007年的1.76万hm2,蚕茧产量也由2000年的0.390万t增加至2007年的4.200万t。宜州市桑蚕业得到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多问题,如经营规模小、技术落后、蚕茧质量不高、劳动生产力不高、种桑养蚕经济效益低等。提出树立品牌、完善土地转租,推广省力化养蚕、延长产业链,发展蚕茧加工等措施。  相似文献   

4.
磐安县蚕桑专业合作社由县供销合作社牵头,组建于1998年4月。四年来,合作社格守章程,规范运行,强化管理,优化服务,带动了该县蚕桑产业的发展。全县桑园面积增加了1.6倍,蚕种饲养量增长了49%,2001年蚕茧产量达223吨,产值达到481万元,分别比1998年增长了45%和68%。合作社  相似文献   

5.
采用多元回归分析预测广西2010年和2015年桑园面积和鲜茧产量。预测结果:2010年广西桑园面积可发展到10.3万hm2,鲜茧产量16.3万吨;2011年后桑园面积不再增加,宜控制在10.3万hm2,2015年鲜茧产量可发展到19.7万吨。通过比较分析,提出了此期间广西蚕桑发展规划布局。  相似文献   

6.
<正>1、蚕桑产业的经营特点1)蚕桑生产稳中略升近年来,我国蚕桑产业的经营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据统计2011年我国桑园面积达到了82.4l万hm2,比2010年增加1.18%;蚕茧产量达到了63.74万吨,比2010年增加3.92%;  相似文献   

7.
据2007年统计数据表明,甘洛县桑园面积已达733.3hm^2,养蚕3110张,产茧2045担。在蚕桑生产发展的同时,一些矛盾和问题也涌现出来,表现最为具体的是产茧量的增加远远落后于桑园面积的增长。在诸多原因中,桑树病虫为害加重,影响桑叶产量和质量是影响蚕茧产量的主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8.
随着“东桑西移”政策的实施,云南省已成为中国的主要蚕区.楚雄州作为云南省的主要蚕区之一,2012年底楚雄州有桑园面积9 182.7 hm2(其中新栽820.7 hm2),投产桑园5 530.8 hm2,全年饲养蚕种71 369张(盒),其中夏秋蚕饲养蚕种55 372张(盒),占全年饲养量的77.6%,全年鲜茧总产量2 492.1 t,鲜茧总产值9 544.2万元,蚕农户均蚕茧收入5 307元,桑园面积、投产面积、饲养量、产茧量、产值、蚕农户均蚕茧收入较上年同比分别增长7.9%、2%、6%、8%、22%和10.5%,蚕桑生产在蚕区农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蚕农增收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9.
正12月22日,祥云县被中国蚕学会授予"中国蚕桑之乡"的称号。祥云县气候温和,四季不分明,无霜期长达9个多月,能饲养多丝量蚕品种,被誉为"养蚕天堂",目前是云南省优质茧丝基地和十个蚕桑核心基地县之一。2019年祥云县桑园面积发展到6299.33 hm2,蚕种饲养量158 211张,鲜茧产量6310 t,鲜茧产值31 466万元;实现蚕桑综合产值6亿元。多年来祥云县养蚕量、蚕茧产量和鲜茧产值分居云南省第二位和大理州第一位。  相似文献   

10.
蚕桑产业是大理州的传统优势产业,通过多年的发展,已初步形成桑蚕茧丝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雏形.2009年全州实有桑园面积1.49万h㎡,蚕茧产量6298 t,蚕农收入1.38亿元,惠及农户近4万户.但是,大理州蚕桑产业还存在蚕桑基地不稳固,茧丝绸产业规模小、竞争力弱,市场秩序不规范,科技支撑和投入不足,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等问题.因此,不断探索解决影响蚕桑产业发展的体制和机制上的障碍,注重发挥政策的引导扶持作用,努力增强调控市场和应对突发性自然灾害的能力,增强蚕桑产业发展后劲,有效保护蚕农、收购、缫丝企业利益,促进蚕桑产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1.
蚕桑产业是楚雄市东瓜镇的传统产业,是一个成本低、周期短、见效快、经济和生态效益双赢的优势产业。从2001年起,镇党委、政府认真分析镇情,把发展蚕桑业作为该镇的主要产业来抓。到2010年底,全镇有桑园面积297 hm2,投产面积290.9 hm2,全年发放蚕种6 600张,产茧202 t,产值603万元,蚕桑产业已成为该镇的一大经济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2.
大别山区普遍存在桑园立地条件差、单位面积产量低等特点,发展大别山区蚕桑生产,必须从桑叶的产量、质量,蚕茧的产量、质量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3.
四川蚕桑业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及驱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近20年蚕桑产业发展数据,分析了四川省蚕桑产量变化、区域分布和时空演变特征,并利用灰色关联方法对蚕桑产业发展的驱动机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四川省桑园面积逐步稳定,蚕茧总量保持稳定增长,南充市、绵阳市、凉山州、宜宾市是蚕桑优势产区;攀西、川南、川中北三大优势蚕桑产业带已基本形成,蚕桑产业中心南移趋势明显;劳动力数量、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进步影响蚕桑产业发展,桑园面积、养蚕户数、发种量、蚕桑比较效益对蚕茧产量分布表现为正向相关;转变产业发展方式、进行机制体制创新和构建多元化产业体系成为四川省未来蚕桑产业发展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为了抓住中国加入WTO及"东桑西移"的有利时机和政策,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云南省蒙自县冷泉镇在政府和云南美誉蚕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共同努力协调下,经过近3年的启动实施,蚕桑产业已初具规模.现已有桑园1 140 hm2,分布于6个村委会,33个自然村的998户农户,其中年产蚕茧20 t以上的村有1个,共有42户养蚕户,户均蚕桑收入9 523元.上、下竹木孔村是该镇最集中、最早栽桑养蚕的自然村,桑园面积达83 hm2,占全镇桑园面积的7%.按照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蚕桑示范园区建设要求,政府和公司加大了政策性扶持力度,出台了产业政策,多渠道筹集资金,从而稳步推进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为了做大做强蚕桑产业,竹木孔村于2004年1月就启动了蚕桑示范园区建设工作,通过3年的努力,2006年建设成为蒙自县冷泉镇镇级蚕桑示范园区,同时也被公司列入基地项目建设示范园区.现将该示范区的成功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蚕桑生产曾经是我镇的一项传统副业,从桑园面积到蚕茧产量、总产值、亩产量、亩产值曾一度领先全区,曾经在地方农业经济中占领过主要地位,但是到了九十年代中期,由于种种原因,我镇桑园面积、产量、产值均急剧下降,蚕桑这个曾经占领农业龙头经济地位的产业几乎陷入绝境。到了二十世纪末,桑园面积濒临灭绝,遵照党中央国务院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的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相似文献   

16.
到2007年,京山州蚕茧产量已达到17250t,占四川省蚕茧产量的近1/5,是四川省重要的优质蚕茧生产基地。近年来,蚕区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养蚕劳动力紧张,金沙江流域、雅砻江流域大型水电站的建设将淹没大量的桑园,冶炼等高污染企业的兴建,将对凉山州蚕业造成严重的影响。针对凉山州蚕业发展中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就凉山州蚕桑生产技术路线提出具体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鹤庆县蚕桑生产现状和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蚕桑生产发展概况 鹤庆县蚕桑生产历史悠久,清末民初就开始栽桑养蚕,20世纪70年代集体桑园的建立,嫁接桑和一代杂交蚕种的推广,标志着现代蚕业的开始.1989年鹤庆县被列为云南省蚕桑基地县,开始了第一轮发展,到2000年桑园面积发展到1 446.7 hm2,年养蚕量15 800张,产茧量553 t,产值859.2万元,这一阶段培养了大量的栽桑养蚕能手,普及了栽桑养蚕知识,为蚕桑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针对黟县蚕桑生产比较效益下降,桑园面积缩减,蚕茧产量下降的情况,提出推进蚕桑生产规模化与标准化的措施,包括大力扶持蚕桑标准园建设,强化规模化与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推进蚕茧标准化收烘等,以期促进当地蚕桑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1995年裕安区蚕桑生产发展到高峰,桑园面积达2000公顷,此后,由于市场因素的影响,桑园面积逐年下降,到2000年底,全区桑园面积仅700公顷,蚕业生产日趋萎缩.为此,我区蚕业办及时向区政府提出了重点加强蚕桑基地建设的建议.基地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市场为导向,以调整结构布局为重点,以提高质量和经济效益为中心,坚持在提高单产和茧质的前提下,适度恢复发展桑园的战略方针.在区政府的支持下,区蚕业办选择了新安镇石塘村建立了"蚕桑高产高效示范基地".基地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配套系统工程,重点以新技术推广为依托,加大科技投入,积极推进蚕茧收烘经营体制改革,从2001年起,力争几年内把基地蚕桑生产建成比较效益高、充满生机、富有竞争力的示范产业.  相似文献   

20.
2001年,隆阳区委、区政府紧紧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和"东桑西移"的战略机遇,决定重振永昌丝绸,尽快把蚕桑产业培植为继烟草、甘蔗之后的又一支柱产业,6年来,通过精心培育,蚕桑产业迅速壮大,到2007年,全区桑园面积发展到4 540 hm2,其中田桑8 53.33 hm2,地桑3 686.67 hm2,涉及11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140个自然村,栽桑农户2万户,占全区农户的20%;养蚕户1万户,占全区农户的10%,对加快全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