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禽流感(Avian Influenza,AI)是由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引起的多种禽类的传染病,被国际兽医局(OIE)列为A类传染病,目前,由于基因突变或变异,禽流感病毒已有16个HA(15个已经定型)亚型和10个NA(9个已经定型)亚型。AIV基因有8个节段,为单股负链RNA,编码10个病毒蛋白。近年来,由于发现M2蛋白有高度保守性,许多学者开始广泛研究M2蛋白。  相似文献   

2.
在2004年初H5亚型禽流感在中国内地引起暴发前后,于湖北、广西二疫区市县的生态系中,自健康的鹰、鸽子、野鸭和鹌鹑中采集了54份血清,应用血凝抑制试验(HI)对其进行了血清学检测,并将获得的血清学检测数据进行了统计学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在总共采集的54份血清样品中,抗新城疫病毒(NDV)抗体、抗It6亚型禽流感病毒(H6)抗体、抗H9亚型禽流感病毒(H9)抗体、抗H5亚型禽流感病毒(H5)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4.8%、64.8%、75.9%、29.6%。推断这一时期新城疫病毒(NDV)、H6亚型禽流感病毒(H6)、H9亚型禽流感病毒(H9)和H5亚型禽流感病毒(H5)共循环于该生态系中,其中新城疫病毒、H9、H6亚型禽流感病毒长期、稳定循环于该生态系中,为该生态系主要流行血清型。血凝抑制试验检测结果发现,抗H5亚型禽流感病毒抗体效价较低,最高仅为640,其阳性率为29.6%,推断其可能为新近传入的病毒或新近重组变异出现的新病毒、与该次流感暴发相关的新病毒,这一推断还有待于通过对病毒基因序列的分析而做进一步验证:另外,新城疫病毒在该生态系中的稳定循环,构成了对家禽持久、潜在的威胁。对于自1994年以来,长期稳定循环于我国生态系及家禽中的H9亚型禽流感病毒则仍然是以G9-like为优势亚组。本研究结果还提示我们,对我国自主活动鸟类的生态系中抗禽流感病毒抗体的监测是预警、预报我国家禽流感暴发的有效途径,也是十分必要的,同时,血清学的检测结果为我们进一步的分子水平的分析研究提供了明确的靶向。  相似文献   

3.
《水禽世界》2007,(11):48-48
我国科学家发现.感染禽流感病毒的孕妇可以将病毒传染给胎儿。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顾江教授领导的课题组发现,禽流感病毒除感染肺脏之外还侵袭人的气管、消化道(肠道)、大脑里的神经元等多器官细胞,推翻了以往禽流感病毒只存在于肺部的论断。  相似文献   

4.
《山东家禽》2012,(10):54-54
据报道,越南如今正出现一种新型高致命性禽流感病毒毒株(2.3.2.1C),并正在快速蔓延,这种新型禽流感很可能是去年暴发的H5N1病毒的变种。  相似文献   

5.
禽流感(avianinfluenza,AI)是由A型禽流感病毒(avianinfluenzavirus,AIV)引起的一种禽类的感染疾病综合征。本文通过对禽流感病毒的结构和分子生物学特征等的描述,为H5N1禽流感病毒致病机理的认识及临床诊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禽流感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禽流感(avain influenza,AI)是由A型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家禽和野禽感染的疾病综合征。其病原禽流感病毒(avain influenza virus,AIV)属正粘病毒科,流感病毒属,为单股负链RNA病毒。根据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的不同可分为15个HA亚型和9个NA亚型。自1878年该病首次在意大利流行以来,不断蔓延,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均有本病的暴发和流行。  相似文献   

7.
冯元璋 《中国家禽》2005,27(23):5-8
禽流感(AI)是一种可以由温和感染鸡的呼吸道开始,到产生急性感染而造成可高达100%死亡率的严重疾病。AI的病原是禽流感病毒(AIV),在病毒学分类上属于A型流感病毒,其特征是在病毒粒子的表面具有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糖蛋白。HA有16种亚型,NA也有10种亚型,其中大多数亚型AIV引起的无症状带毒(隐性感染)表现为亚临床症状及低(或无)死亡率的AI则称作温和型禽流感(Mildly Pathogenic AI,MPAI)或低致病性禽流感(Lowlv Pathogenic AI,LPAI)。  相似文献   

8.
2005年2月23日在世界卫生组织(WHO)亚洲地区负责人尾身茂博士在越南举行的禽流感会议上宣称,祸害亚洲的禽流感毒的主要携带者是鸭子。鸭子携带禽流感病毒后不会出现任何有病的症状,这使鸭子成为禽流感病毒的主要传播载体,携带的病毒也不太可能根除。  相似文献   

9.
通过综述感染人类的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起源及演化关系,表明感染人的A/Hongkong/97(H5N1)株及目前流行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可能起源于禽源的A型流感病毒株(A/Goose/Guangdong/1/96)。自1996年以来,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基因型经Gs/Gd,A,B,C,D,E,V,W,)X0—X3,Y,Z和Z^+不断的演化为目前流行的基因型Z。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H7和H9亚型)在禽,特别是水禽体内的重组或重配而相互传播,并随候鸟的迁徙而传播不易消灭,H5N1亚型的禽流感在不同地区的不断暴发与流行已严重威胁着养禽业的发展及人类的健康,需要进行长期监控。  相似文献   

10.
(一)H9N2病原学H9N2亚型禽流感是低致病性禽流感。其病毒(AIV)属于正粘病毒科、正粘病毒属;病毒粒子多呈球形,为80~120nm的直径,表面有长10~12nm的密集钉状物或纤突覆盖,包括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两种不同形状的表面钉状物,病毒囊膜内有螺旋形核衣壳。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禽流感病毒(AIV)在广西中越边境地区的流行情况,本研究在该地区活禽市场开展禽流感病原监测。监测过程中分离鉴定出1株H1N6亚型禽流感病毒,命名为A/Duck/Guangxi/F01/2016(H1N6),对其HA和NA基因进行序列测定,并与GenBank中下载的相关参考序列进行比对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分离株HA基因与A/sparrow/Guangxi/GXs-1/2012(H1N2)的核苷酸同源性最高(96.9%),NA基因与A/Pavo cristatus/Jiangxi/JA1/2016(H5N6)的核苷酸同源性最高(98.2%)。HA基因裂解位点氨基酸序列为PSIQSR↓GLF,符合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分子特征;与部分N6亚型禽流感病毒一样,分离株NA基因有11个氨基酸缺失。此外,本研究还对分离毒株的受体亲和性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该病毒优先结合唾液酸α-2,3-Gal受体。本研究结果表明A/Duck/Guangxi/F01/2016(H1N6)是一株重组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  相似文献   

12.
新华网北京9月3日电(记者朱玉、周婷玉)尽管目前人禽流感只是呈地区性小规模流行,但人类对禽流感病毒普遍缺乏免疫力,而且人类在感染H5N1型禽流感病毒后出现高病死率,因此卫生部近日印发了新修订后的《人禽流感诊疗方案(2005版)》。  相似文献   

13.
尽管目前人禽流感只是呈地区性小规模流行,但人类对禽流感病毒普遍缺乏免疫力,而且人类在感染HSN1型禽流感病毒后出现高病死率。因此卫生部近日印发了新修订后的《人禽流感诊疗方案(2005版)》。  相似文献   

14.
按照国家一级标准物质要求和禽流感病毒(H5亚型)血凝抑制试验抗原制造及检验规程规定的抗原制备方法,研制了一批禽流感病毒(H5亚型)血凝抑制抗原国家参考品,用于检测禽流感病毒(H5亚型)制品生物效价和血凝抑制操作过程中的校验。该批抗原经过8家单位对其协作标定后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确定该批禽流感抗原的血凝效价为1:80。另对所研制的禽流感抗原均一性、稳定性、无菌检验、剩余水分测定、真空度测定等各项指标进行检测,结果均符合禽流感病毒(H5亚型)血凝抑制试验抗原制造及检验规程和国家一级标准物质要求。说明该禽流感病毒(H5亚型)血凝抑制抗原可以作为国家参考品。  相似文献   

15.
1月13日,北京市卫生局在其网站发布了针对北京市人禽流感病例病毒的分析结果。根据中国疾控中心的报告,根据对北京市人禽流感病例右肺组织分离的病毒(A/Beijing/1/2009(H5N1))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该病毒与中国2005~2008年分离的禽流感病毒无本质区别,仅有很小变异。  相似文献   

16.
禽流感病毒(AIV)粒子一般为球形,直径为80~120nm。病毒粒子表面有10~12nm的密集状物或纤突覆盖,病毒囊膜内有螺旋形核衣壳。HA的作用是将病毒粒子吸附在细胞表面受体上,并与病毒的血凝活性相关。NA酶的活性则是通过对受体内神经氨酸的作用,可使新生病毒从细胞中释放出来。禽流感病毒(AIV)的基因组由8条单链负股RNA组成,  相似文献   

17.
1株野鸭源禽流感病毒全基因的分子克隆和测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04年8月采自黑龙江扎龙自然保护区的野鸭咽喉和泄殖腔拭子中监测到并成功分离出1株禽流感病毒。经亚型鉴定确定为H4N6型禽流感病毒。命名为A/maliard/ZhaLong/88(H4N6)。携带该病毒的野鸭外观健康,为隐性带毒。对此株禽流感病毒基因组的8个节段进行全序列扩增并测序,并与GenBank上发表的不同来源的H4亚型禽流感病毒进行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比较,分析了遗传变异关系及此株病毒的潜在致病力特点。  相似文献   

18.
禽流感疫苗的应用效果观察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以来,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不仅在60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引起禽流感暴发,而且感染动物种类不断增多。我省目前主要应用的疫苗有H5N2,H5N1两种灭活疫苗,部分区域试推广应用禽流感(H5亚型)重组鸡痘病毒载体活疫苗和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苗(rLl-H5株),本文将以上4种疫苗的使用效果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简述我国禽流感疫苗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主要侵害青年禽和成禽的生殖系统引起严重病变,使产蛋量急剧下降或者产蛋达不到高峰,而且会使蛋的品质大大降低,软壳蛋、砂壳蛋等明显增多。肉鸡感染后则使其生长缓慢、料肉比降低。混合感染时(如大肠杆菌、葡萄球菌或鸡新城疫等),可造成较高的死亡率。禽流感灭活疫苗(H9亚型)是用于预防H9亚型禽流感病毒引起的禽流感。  相似文献   

20.
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A型禽流感病毒的高致病力亚型毒株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接触性传染病。禽流感病毒极易发生变易,可能造成病毒在人群中感染和传播,被国际兽医局(OIE)列为A类传染病,我国列为一类动物疫病。2005年以来,国外高致病禽流感疫情呈明显扩大态势,国内水禽广泛带毒,病毒污染面广,特别是进入秋冬季以后,候鸟向南迁徙,家禽调运频繁,极易造成疫情的传播和暴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