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稻纹枯病产量损失及经济阈值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笔者从1982年开始,对杂交稻汕优二号和常规稻泸科三号,进行了纹枯病病情与产量损失关系的研究,现将结果简述如下: 方法: 1.病情观察:从移栽返青后开始每天普查发现中心病株后,定点每5天观察一次直至蜡熟期病情稳定时为止,调查记载病丛率、病株率、并按国际分级标准(后同)分级计算严重度和病情指数。 2.小区控制试验:采取接不同量纹枯病菌体诱发和不接菌并施药控制发病,造成不  相似文献   

2.
小麦黑颖病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translucens(Jones et al.)Dye1989年在我市首次发生,发病面积10亩,发病品种是京双16号、丰抗8号。严重地块病叶率达80%,病情指数为44.4,产量损失14%。自1989年开始,利用了三年的时间对该病症状进行了系统观察记载,并对小麦各期症状进行了现场  相似文献   

3.
稻曲病过去在我省个别稻区一季中、晚稻上发生,1977年以后全省各地晚稻普遍发生,严重影响水稻产量的提高和稻谷的污染。因而,各地对稻曲病发生和防治引起重视。为此,我们作了一些观察试验,现将结果整理如下。一、病粒发生经过观察1.侵入期九月十四日采取一季杂交稻田发生的新鲜病曲,加清水将厚垣孢子洗下(20粒稻曲加30毫升清水)用喉头喷洒器,将稻曲病菌喷到不同生育期的赣化二号的穗部上(喷前临时在群体中挑选),然后在接过病菌的穗株  相似文献   

4.
1999年常州市水稻稻曲病偏重流行 ,全市调查1 3 2块未防治稻田 ,平均病穗率 2 4 .2 7%,病粒率0 .64 %。为了明确稻曲病曲果的发生规律 ,我们从水稻破口抽穗期至成熟期进行定点系统观察。水稻品种为 95~ 1 6(未审定 ) ,每隔 2d观察 1次 ,定 3 0 0穗 ,当出现病穗时 ,挂牌跟踪观察稻曲病曲果的形成过程。现介绍如下 :在 8月 2 3日前后 ,被观察水稻品种开始抽穗 ,8月2 7日左右齐穗 ,此间未见病穗初期症状。当齐穗时已有少数穗扬花 ,扬花结束后 1~ 2d ,就可见稻曲病曲果的初期症状 ,病粒颖壳接缝处出现条状乳白色黏稠物 ,宽度约 0 .2mm ,长…  相似文献   

5.
生长季苹果斑点落叶病流行主导因素的确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998年和1999年两个生长季对不同品种苹果树上斑点落叶病的发生和流行情况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结合气象数据的收集,分析表明降雨能在不同品种的苹果树上同时引发发病高峰。在对中等感病品种白龙上斑点落叶病发生情况进行逐日系统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生长季中多个病害发生高峰日形成原因的分析,确定降雨是生长季苹果斑点落叶病流行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6.
甘薯品种对疮痂病的抗性及其机理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为查明我国南方甘薯主栽品种抗疮痂病的能力,用疮痂菌孢子悬液对16份品种作苗期接种与田间病情系统观察.结果表明,广薯79-15、潮薯1号等8份表现感病-中感;福薯26、广薯88-70等8份表现中抗-高抗;不同抗、感品种在田间表现长短不一的感病期.对6份品种藤蔓不同的部位和株龄的组织结构作显微测量与计数、接种试验以及糖含量测定显示,不同品种皮层组织结构差异决定对疮痂病的抗、感性;抗病品种藤蔓具有较厚的角质层,叶片气孔和幼嫩组织的腺鳞数目都较少,表现潜育期长,病斑少.且同一品种不同株龄皮层结构差异与感病程度间有密切关系,但其藤蔓糖含量与品种抗性之间不相关.  相似文献   

7.
芝麻茎点枯病是芝麻主要病害。为探讨该病的田间抽样方法,提高调查病株率的准确性,笔者于1990年进行了该病田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的研究,现将结果整理于下。一、研究方法 1.在芝麻成熟期,该病病情稳定,选择不同品种、不同发病程度的类型田7块,每块田调查250~310个样点,每个样点为10株,记载各样点病株数,绘出田间分布实况图。  相似文献   

8.
水稻细条病是国内水稻检疫性病害。近年来已成为我处水稻生产的主要病害,且发病时间逐年提早,发病面积不断扩大,发病程度逐年加重。为了估测病害造成损失情况,我们连续两年进行了病害发病程度与损失关系的调查研究,现将结果初报如下:一、调查内容和方法:以汕优63为调查品种,分别在成熟期对未受害叶、倒一叶、倒二叶、倒三叶受害分级进行调查,其方法在同类型田按不同病级测产损失,按级各取样稻穗1000株室内考种,分别记载各级实粒数、空秕率、结实率、千粒重,并进行比较测定产量损失。  相似文献   

9.
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spiniferus(Quaintance)]属同翅目,粉虱科.在兰溪市主要为害柑橘、葡萄、茶、梨、樟树等,尤以柑橘为甚.黑刺粉虱若虫群集在叶片背面吸食汁液,引起叶片发黄而提早脱落.该虫的排泄物能诱发煤烟病,使枝、叶、果严重发黑,导致枝枯叶落,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其残留在叶背的蛹壳成为各种螨类的安全越冬场所.鉴于国内报道该虫生物学特性的有关资料记载不详,为了全面了解该虫的生物学特性,搞好预测预报,有效控制其为害,笔者连续几年在柑橘上对该虫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进行了系统的观察研究和试验.  相似文献   

10.
用反应型记载小麦苗期白粉病   总被引:63,自引:2,他引:6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盛宝钦 《植物保护》1988,14(1):49-49
以反应型作为苗期抗性鉴定和生理小种鉴定等,有周期短、效率高和标准较严的特点,但目前国内有关单位采用的分型标准不尽一致。通过对9000多个品种的观察认为,分型中常有些描述是属特殊条件下的偶然现象,用于分型将干扰主要特征的观察,影响记载准确性。现提出以病斑大小、厚薄和多少为分型依据的方法,简单、便于掌握、记载也较准确: 0型:免疫,植株无病斑; 0;型:坏死反应,叶片有枯死斑; 1型:高抗,病斑小(一般直径小于1mm)菌丝层稀薄可见绿色叶面,偶见较大  相似文献   

11.
玉米纹枯病是我县玉米上新上升的一种病害,近几年来对玉米生产威胁很大,有关测报和防治的技术资料较少。为了给综合防治该病提供理论依据,从1986年开始笔者对该病的田间发生规律进行了系统观察,并对产量损失进行了测定,对防治技术作了研究,现报道于后。一、系统观察选择玉米纹枯病发生严重的田块,播种中单二号品种,整个生育期不进行任何药剂防治,三叶期开始每3天普查一次,始病后确定5点,每点用红油漆标记20株,5天调查一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苹果疱斑病在临猗县不同程度地发生,已严重影响本县农业生产、果农收入.县植保植检站2001~2007年连续7年对该病进行观察,分析了该病的发生原因,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桑螟:Diaphania Pyloalis Walker 俗称青虫、油虫、卷叶虫等,是秋期为害桑叶的主要害虫。由于桑螟在我县一年发生4—5代,主要是以第五代老熟幼虫越冬,故越冬规律非同于其它鳞翅目害虫。我们于1990—1991年对桑螟的越冬规律进行初步的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室内饲养:由4个乡进行调查,每个乡捉150—250头越冬桑螟,放于10只广口水果瓶中,观察和记载越冬后桑螟的化蛹、羽化进度。2.定期调查:通过对不同越冬场所的桑螟进行定期抽样调查,记载各次调查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的侵染规律和病理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稻细菌性基腐病是近年来发现并日趋严重的水稻病害.经鉴定,病原菌的细菌学性状与菊欧氏杆菌玉米致病变种(Erwinia chrysanthemi PV.Zeal)相似。本文通过接种实验和扫描电镜观察,证明基腐病细菌可从叶片上的水孔、伤口、受伤的叶鞘和根系侵入,引起不同类型的症状,而以根系侵入为主.首次报导该病原菌侵入后主要在根、茎的气腔中作系统侵染.  相似文献   

15.
假高粱生物学观察及防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假高粱 ( Songhum halepensdoe CL.) Pers是一种多年生禾本科恶性杂草 ,在国际国内都被确定为植物检疫对象 ,我国仅在少数省局部地区发现。我市在 3年前发现此草 ,面积有 834m2。为了有效地铲除 ,1 997~ 1 999年我们对这种杂草进行了观察 ,现初报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来源在二堰粮库附近的发生地现场观察 ,同时挖取1 0个尚未萌发的假高粱根茎进行盆栽作观察试验。1 .2 观察记载方法发生现场从 2月下旬越冬根茎萌发之前开始 ,每 1 0 d观察 1次 ;对盆栽试验每天观察 ,记录植株发育情况 ,一直观察到植株枯死 ,地下茎停止萌芽为止…  相似文献   

16.
1994~1996年结合稻瘟病的流行预报研究,对穗颈瘟进行系统调查,在水稻黄熟期,每块田采用平行跳跃式取样调查30~35丛,共计300穗以上,逐穗记载病级,然后计算各块田普遍率和严重度。共调查不同发病程度的病田95块。根据3a的水稻穗颈瘟普遍率(x)...  相似文献   

17.
五味子茎基腐病发生初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辽宁省多个地区的调查,发现此病害发生普遍,尤其是二年生的五味子茎基腐病发生严重。五味子茎基腐病在5月上旬开始出现,6月初为发生盛期。本文对五味子茎基腐病进行了症状描述,并对不同地点采集的病样分别进行木质部和韧皮部病原物的分离、纯化。对分离得到的菌株按照柯赫氏法则进行致病性测定并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此病害可由木贼镰刀菌(Fusarium equiseti)、茄腐镰刀菌(F.solani)、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和半裸镰刀菌(F.semitectum)4种镰刀菌属真菌引起。针对此病害的发生特点,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植物保护》1986,12(4):19-20
1984年8月中、下旬,在临泽县张掖地区玉米原种场玉米制种田里,母本773因受玉米黑束病而发生枯死株,9月5日到17日,对全区播种的主要杂交种及其亲本做了调查,1985年又做了系统观察和初步防治试验。现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9.
笔者于1977年对稻瘿蚊PachydiPiosis Oryzae Woodmason羽化、产卵和趋青进行了观察,现将结果初报如下: 一、羽化时间将未羽化成虫的稻瘿蚊乙型葱管自田间采回,分白天和晚上记载羽出成虫的葱管数(田间采集时除去天敌寄生的葱管,室内观察时也把羽化了天敌的葱管剔除),其结果如下:8月22日至9月22日对441根葱管进行  相似文献   

20.
辽宁花生品种对疮痂病抗性及流行时间动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明确辽宁花生产区栽培品种对疮痂病抗性差异及病害发生流行规律,通过田间小区试验,采用五点调查法对不同花生品种疮痂病田间发生情况和时间流行动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供试18个品种花生疮痂病病情指数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主栽品种白沙1016病情指数最高,可达34.5,新花2号病情指数最低,仅为15.7.根据花生疮痂病相对抗性评价标准,供试品种整体分为3类,高感品种4份,感病品种6份,中抗品种8份,未发现免疫和高抗品种.病害发生规律表现为:7月初为始发期,7月下旬至8月下旬为病害盛发期,8月末至9月上旬为病害衰退期.Logistic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花生疮痂病病情指数随时间的流行动态,依据模型公式也推导出主栽品种白沙1016的病情指数最大,日增长量为0.8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