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杏球坚蚧发生规律及药剂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杏球坚蚧在张家口地区1年发生1代,以2龄若虫越冬,翌年3月中旬开始活动。雌成虫于4月下旬至5月上旬产卵,5月中旬卵孵化,9月下旬进入越冬期。药剂防治以3月中旬越冬若虫出蛰期和5月下旬初龄若虫盛期为防治适期;在防治适期可喷施40%速扑杀乳油1 000倍液和2.5%功夫水乳剂2 000倍液和防治效果可达86.63%~97.15%.  相似文献   

2.
朝鲜球蜡蚧在杭州一年发生一代,以二龄若虫在梅树枝干上越冬,翌年3月越冬若虫开始活动,4月上旬雌雄若虫分别变为成虫或化蛹.4月中、下旬雌虫虫体增大、雄虫羽化.5月上中旬产卵.若由于5月中下旬孵出,5月下旬绝大多数若虫巳固着不动,直至9月下旬10月上旬方进入二龄,11月开始越冬。 每雌平均产卵594.3粒.平均卵期7.25天.一龄若虫期一般在110天以上,二龄若虫期长达7个月之久.雌成虫寿命约45天.雄蛹期14天左右,雄成虫寿命短,仅1—2天即死亡. 5月下旬初孵若虫出壳盛未期,50%杀螟松乳油800倍液、25%亚胺硫磷乳油800倍液和25%喹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的杀虫效果分别达90~99%、91.6%和97~98%.7月上旬一龄若虫覆蜡期,渗透性较强的25%喹硫磷乳油500~1000倍液的杀虫效果达94%以上.12月至翌年2月二龄若虫越冬期,机油乳剂20~30倍的杀虫效果也达80%左右。  相似文献   

3.
桑白蚧在三门峡市西南山区的卢氏县一年发生2代,以若虫和受精的雌成虫在寄主2 a生以上的枝条上越冬。各代不同虫态发生期分别为:一代卵盛期为4月下旬,卵孵化高峰期为5月上中旬,2龄若虫期为5月下旬,6月中旬为雌成虫发生盛期;二代卵盛期为6月下旬,若虫发生高峰期为7月中下旬,9月上旬为雌成虫发生高峰期。9月底以2代少量若虫和雌虫越冬。药剂试验结果表明,55%氯氰毒死蜱乳油1 000~2 000倍液,3%苯氧威乳油1 000~2 000倍液对核桃树桑白蚧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从无公害防治及经济有效诸方面考虑,建议生产上使用3%苯氧威乳油2 000倍液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4.
栗绛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栗绛蚧(Kormes nawai Kuwana)是板栗主要的枝梢害虫之一,广泛分布在浙江省各板栗产区。栗绛蚧在浙江省诸暨市1年发生1代,以2龄若虫越冬,越冬后的2龄若虫和雌成虫危害最甚。成虫出现在3月中旬至5月下旬,行两性生殖,雌成虫平均产卵量为2623粒。新若虫在5月中旬孵化,5月末达盛期。用2.5%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20%杀灭菊酯乳油3000倍液和40%氧化乐果乳油500倍液,喷杀1龄若虫,可收到较好的防治效果。黑缘红瓢虫、寄生蜂和芽枝状枝孢霉菌是显著控制虫口密度的重要天敌。  相似文献   

5.
落叶松球蚜发生规律及药剂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落叶松球蚜在张家口坝上地区一年发生3代,以有翅蚜产卵孵化的若虫越冬,翌年4月中旬开始活动.第1代、第2代危害最为严重,9月下旬进入越冬期.药剂防治以4月下旬越冬球蚜脱去白色腊质防冻壳开始至第1代球蚜若虫2龄体表未出现白色腊状分泌物之前为防治适期;在防治适期以喷施20%和25%吡虫啉1 250倍液防治效果最佳,平均防效可达88.86%和93.89%.  相似文献   

6.
苹褐球蚧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苹褐球蚧(Rhodococcus sariuohi Borchs)每年发生1代,以2龄若虫多于小枝条上及侧芽部位越冬。寄生萌芽期越冬若虫开始多在原处继续危害,越冬若虫危害盛期多在4月下旬至6月初,此时虫体明显膨大,5月中旬至6月初成为虫期和卵盛期,6月上旬当年若虫自介壳下爬出分散转移到叶片、叶柄、嫩枝上危害,若虫共2龄。雄虫数量很少,多行孤雌生殖。主要天敌有多种瓢虫和寄生蜂等。生产上可在若虫越冬后,为害盛期前和当年若虫出壳分散期,用化学药剂40%乳油螨净、45%晶体石硫合剂、40%乳油水胺硫磷进行喷雾防治。以40%乳油螨净500倍液效果最佳,7天后虫口死亡率达96.2%。  相似文献   

7.
观察和试验结果表明,草履蚧在兰州地区1 a发生1代,以卵在寄主附近的土壤、墙缝、落叶下越冬越夏,以若虫和雌成虫固定在枝干上吮吸汁液造成危害;其防治适期为1龄幼虫孵化上树期,可选用8%绿色威雷微胶囊剂300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2 000倍液对越冬场所和树干进行喷雾防治。  相似文献   

8.
白缘苇野螟(Calamochrous acutellus Eversmann)一年发生3代,以老熟幼虫在芦苇根部、杂草附近土层内越冬,1~3代卵盛期分别为5月中旬、7月上旬和8月下旬.1~3代幼虫为害盛期分别为5月中下旬、7月中下旬和9月上中旬.单雌产卵量为110~130粒,幼虫5龄,室温下,幼虫历期30~37天.防治适期为第一代幼虫孵化盛期.喷施50%甲基1605乳油1000倍液;2.5%甲基1605粉剂或5%粘虫散,每亩2.5公斤,幼虫死亡率均在95%以上.  相似文献   

9.
墨玉县果树介壳虫发生规律研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介壳虫是近年来在和田地区严重危害果树的主要害虫之一.常见的种类主要有糖槭蚧、枣大球蚧、圆梨蚧.糖槭蚧、枣大球蚧在墨玉县一年发生1代,以2~3龄若虫在枝条上或隐蔽的树皮裂缝处越冬.梨圆蚧一年发生2~3代,以1~2龄若虫在枝干上越冬.介壳虫的危害盛期,第一次为越冬若虫自树液流动至成虫产卵期(或产仔),此时为化学防治关键适期,最佳适期为3月下旬~4月初.第二次危害盛期为小若虫孵化(或产仔)到若虫进入越冬,此时最佳化防适期为6月5~25日.该虫防治应采用综合防治措施,尽量减少药剂防治次数.  相似文献   

10.
樟木虱生物学特性观察及防治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樟木虱(Trioza camphorae Sasaki)1998年在上海市环城绿带浦东三林区域的部分地段香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上首次发现,2001年已扩展至整个绿带约50hm^2范围香樟,株发生率90%以上,单叶寄生最多虫口可达500头。据2001~2002年定点和采样观察,该虫在上海地区以1年发生3代为主,少部分1年发生2代,极少数1年发生1代,均以2龄若虫在樟树叶背越冬。越冬若虫2月中、下旬开始发育,3月上旬少量羽化,4月底成虫全部羽化。4月上旬始见卵和若虫,4月下旬第一代若虫孵化率可达90%,5月上旬卵全部孵化,此时为防治适期。在第1代若虫1~2龄时选择农药进行防效试验,10%吡虫啉(Imidacloprid)WP 3000倍、25%阿克泰(Thiamethoxam)WC20000倍校正防效分别达97.89%和97.6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