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介绍了主成分分析法的基本方法,以及该方法在评价土壤腐蚀性中的应用。根据这一方法,建立了土壤腐蚀性综合因素评价的数学模型,并得到土壤电阻率、含水量、自然电位、pH值和土壤质地等五项土壤腐蚀指标的权重,据此来判定土壤的腐蚀性等级。通过在重庆和合江两地的现场试验表明,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到的土壤腐蚀结果与现场埋片试验结果相当吻合,表明主成分分析法在土壤腐蚀研究方面的应用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2.
针对位于渤海湾埕岛油田的滩海土壤腐蚀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了影响土壤腐蚀性的主要因素,指出最重要的因素是土壤含水量,在滩海区域内含水量高、导电性好的土壤往往为低腐蚀性土壤,这与用电阻率判别腐蚀性的常规规则正好相反。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石油工业的不断发展,埋入地下的油气管道日益增多,其腐蚀与防护问题应引起极大注意。生产实践证明,土壤腐蚀也会造成严重损失。为确保地下油气管道长期安全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必须根据土壤腐蚀性等级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本文指出我国与当前土壤腐蚀性勘测和评价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可望引起有关人士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烯酰吗啉对土壤微生物的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烯酰吗啉对土壤微生物呼吸强度的影响,并对其进行了环境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烯酰吗啉明显抑制土壤微生物的呼吸作用,且随着处理浓度的升高,抑制作用增强;根据毒性等级划分标准,烯酰吗啉对土壤微生物属低毒农药。  相似文献   

5.
埋地管道土壤环境腐蚀性及防护状况带状图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地下管道土壤环境腐蚀性及防护状况带状图的研究,以原位测量方法获得的腐蚀电密度icorr作为土壤腐蚀性评定方法和定量等级指标。从自然环境腐蚀势态和管道腐蚀控制势态两个方面考虑,先取了腐蚀率,腐蚀电流密度,防腐涂层的绝缘电阻,管道的阴极保护电位位四个参数。根据这四个参数综合评定埋地管道的危险程度,并用选定的标记标注在管道走向图上,该方法在铁大线上进行了实验。根据实测数据作了综合分析评价。这种研究成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石漠化土壤质量状况,以贵州典型喀斯特地区不同等级石漠化土壤为研究对象,运用野外定点采样和实验室测定方法,分析不同程度石漠化土壤养分含量、微生物数量及微生物生物量含量特征,探讨不同等级石漠化土壤质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石漠化程度的增加,与无明显石漠化土壤相比,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生物量氮分别降低18.53%~31.10%、21.67%~33.93%;细菌数量降低了36.11%~90.63%,真菌数量降低了72.59%~89.85%,放线菌数量降低了26.38%~93.62%。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数量与土壤养分含量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关系;4个土壤样本中检测到的细菌共2 884个属,真菌共2 059个属,石漠化土壤中细菌和真菌种类显著减少。玫瑰弯菌属(Roseiflexus)和漆斑菌(Myrothecium)只在3种石漠化土壤样本中检测到,蓝藻纲未明确属(norank_c_Cyanobacteria)和柱锈耳属(Eocronartium)只在重度石漠化土壤中检测到。因此,土壤微生物量、微生物数量及群落组成可用来指示不同等级石漠化土壤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等级石漠化生态系统植物群落结构组成、植物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特征及其两者间的相关性,为我国西南喀斯特高原峡谷森林生态保护和植被恢复重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空间代替时间方法,研究石漠化演替过程中植物群落特征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响应;对喀斯特高原峡谷脆弱生态系统植物群落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内在关系进行了冗余分析。【结果】研究区植被物种组成简单,绝大多数为1科1属1种生活型;随着石漠化强度的增加,群落高度、平均地径、平均冠幅和地上生物量趋于减少。不同等级石漠化环境植物多样性4种指数均很低,且与石漠化等级无明显的耦合关系;除丰富度指数外,不同等级石漠化的优势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具有显著差异。大多数土壤理化因子在不同等级石漠化环境中具有显著的差异,并显示随着石漠化程度的增加表现为先退化后改善的趋势。冗余分析表明,土壤呼吸、速效钾、土壤干湿程度、有效磷和酸碱度是影响植物群落特征的主要土壤因子,对群落特征的解释量为68.5%。【结论】土壤呼吸、土壤养分、含水量和土壤孔隙状况是促进喀斯特高原峡谷石漠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的主要土壤因素,而过大的土壤容重以及土壤的偏碱性则不利于当地植被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针对宝浪油田区域具有代表性的5个井区,通过碳钢的土壤中的室内自然腐蚀埋片试验和现场埋片试验以及电化学极化测量,得出各井区土壤腐蚀性的相对强弱范围。同时还分析了土壤中硫酸盐还原菌的腐蚀情况,并结合德国的GW9多项指标法对宝浪油田区域土壤的腐蚀性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9.
左权县隘口村农业土壤有效态营养元素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使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对隘口村39个农业土壤样品有效态营养元素铜、锌、锰、铁、镁、钙的含量进行了测定,针对该地区农业土壤中有效态营养元素含量的多少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隘口村石灰性褐土、黑土、沙壤土土壤类型中有效态锌和铜含量丰富,均属高等级水平;有效态锰、镁和钙含量中等,均属中等级水平;有效态铁含量严重缺乏,均属极低等级水平。红黏土类土壤中,有效态锰、镁和钙含量较低,属低等级水平;有效态锌、铜含量严重缺乏,属极低等级水平。  相似文献   

10.
银川市典型村庄土壤重金属污染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单项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对银川市典型村庄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进行综合评价并提出防治对策.结果表明:土壤综合污染指数<0.7,污染等级为Ⅰ,属清洁土壤,农村土壤环境质量良好.  相似文献   

11.
油气管道的风险分析(续一)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引起管道事故的腐蚀、设计和操作三方面因素进行了分析评分。腐蚀破坏是管道中最常见的破坏,腐蚀主要指内腐蚀和外腐蚀,内腐蚀风险的大小与介质腐蚀性强弱及防腐措施有关,其风险分数占腐蚀总分数的30%,外腐蚀是管道腐蚀的主要因素,与阴极保护、外涂层质量、土壤腐蚀性、使用年限、有无金属埋设物、电流干扰及应力腐蚀等因素有关,分别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评分;原始设计与风险状况有密切的关系,设计时为简化计算所选用的设计系数与实际情况有差异,这直接影响了风险状况,设计因素主要包括钢管的安全因素、系统安全因素、疲劳因素、水击可能性、水压试验状况、土壤移动状况几个方面,并对其进行评分;风险的一个重要方面来自人的误操作,据美国统计,人的误操作所造成的灾害占灾害总数的62%,管道的误操作主要指设计、施工、运营、雏护四个方面的误操作,要减少误操作,首先要提高人的群体素质,其次要加强第三方监督。  相似文献   

12.
长输管道防腐层的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曲慎扬 《油气储运》1998,17(6):13-21
综述了目前长输管道防腐层现状及常用防腐层材料的特点。从管道周围介质的腐蚀性、环境及防腐层施工等方面,分析了外界条件与防腐层失效的关系。防腐层失效的形式主要有:防腐层的剥离、破裂、穿孔及变形。分析了导致防腐失效的原因,指出产生剥离的原因与防腐层性质、钢管表面的处理,阴极保护电流有关;而破裂与土壤应力,外力及材料老化有关;穿孔是施工不当或外力造成的,介绍并评价了国内外常用的几种防腐层的性能特点,提出长  相似文献   

13.
姜炳卫 《油气储运》1998,17(8):23-24
油田污水矿化度高、腐蚀性强,对管道的腐蚀相当严重。为防止管道的内腐蚀,采用了管道塑膜内衬技术,经过几个工程的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介绍了管道塑膜内衬的施工工艺和内衬特点,经比较其施工工期短、造价低。管道塑膜内衬技术是对油田管道在线修复的新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14.
采用现场土壤埋地试片的方法,对北京地下天然气管道的沿线土壤腐蚀性及管道腐蚀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利用X射线衍射对碳钢的腐蚀产物进行了微观分析。根据对现场埋片形貌观察可知,裸碳钢试件的腐蚀分为较均匀的腐蚀和非均匀的溃疡状麻坑及近圆形蚀坑。  相似文献   

15.
对库鄯输油管道阴极保护投运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库鄯输油管道沿线不同的地形地貌和土壤分布造成对管道腐蚀性的差异。埋地管道表面在不同部位间存在的电位差是引起金属表面土壤腐蚀的主要原因。介绍了沿线土壤腐蚀环境及库鄯输油管道阴极保护系统的设计、施工及调试情况。阴极保护系统采用强制电流和牺牲阳极两种保护形式。在高电阻率的石方段采用伴随管道同沟敷设的柔性辅助阳极;在山区段采用带状和块状的镁阳极做牺牲阳极。该系统调试运行正常,应用效果良好。由于近年来的输油  相似文献   

16.
改进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灰色理论的管道土壤腐蚀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佩  杨伟 《油气储运》2006,25(4):27-33
针对埋地管道在土壤中腐蚀因素复杂多变且腐蚀状况不能确定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的管道土壤腐蚀评价模型,该模型采用灰色关联确定土壤腐蚀因素的顺序,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因素具体的权重,并采用模糊的综合评价方法评价在役管道的腐蚀状况.在实例计算中考虑了5个影响管道土壤腐蚀的主要因素,并建立了5个评价等级,对1~8个管道检测点进行了腐蚀评价,最终获得的管道评价等级与现场实际基本一致.通过实例计算表明,该方法可用于现场对管道的土壤腐蚀评价,同时为管道的及时维修和更换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埋地钢质管道防腐问题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张怀法 《油气储运》1999,18(9):26-29
阐述了埋地钢质管道发生腐蚀的四个影响因素,即环境、腐蚀防护效果、钢管材质和制造工艺以及应力水平,统计了1990~1995年石油沥青、煤焦油瓷漆、挤塑聚乙烯、PE胶带、FBE、复合覆盖层的涂敷量,指出防腐覆盖层各有优缺点,应根据管道的地质条件、腐蚀环境等而定,目前应建立防腐层的综合评价方法以解决防腐覆盖层的设计问题,同时还应对钢管表面处理、现场补口加以重视,在采用亲高强薄壁钢材时应考虑壁厚要求。  相似文献   

18.
为克服埋地管道土壤腐蚀因素之间具有模糊性、随机性、交互性及传统方法预测精度较低等缺陷,以某现场埋地管道腐蚀埋片数据为基础,选择10个影响因素为输入参数,以外腐蚀速率为输出参数,采用径向基函数(Radial Basis Function,RBF)神经网络模型,对数据样本进行训练、验证、测试,建立外腐蚀速率预测模型,并通过...  相似文献   

19.
借助SEM、EDS、XRD等技术手段对西江油田现役海底管道内腐蚀现状进行综合评估,结果表明:该海管横卧直管段的腐蚀产物比较疏松,未见开裂现象,过渡段、弯管段、直管段的腐蚀产物呈淤泥状,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裂纹痕迹;最深腐蚀坑集中在横卧直管段和直管段,过渡段、内弧和外弧腐蚀坑深度较浅,但腐蚀坑横向扩展较大。分析了该海管的内腐蚀机理和耐腐蚀性能,着重讨论了流体流场状态、原油蜡含量、凝析水等因素对海管腐蚀的影响,结果表明:服役期内该海管主要表现为CO2腐蚀,均匀减薄率和局部腐蚀速率在轻度和中度腐蚀范围内,表现了良好的耐腐蚀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