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山东省水土保持区划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山东省水土保持区划工作进行了探讨。作者根据全省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情况, 影响土壤侵蚀的诸因子, 及水土流失现状等综合因素, 提出了山东省水土保持区划原则, 并依据分区原则, 在水利部统一划分一级区、二级区的前提下, 将全省共划分3个三级区、12个三级亚区。  相似文献   

2.
不同烟区烤烟化学成分的主导气候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根据纬度差异和地理方位,将我国主产烟区的7省12县分为南北两大烟区,采用统一栽培模式,对两区烤烟( Nicotiana tabacum L. )主要化学成分和大田生长期不同时段的气候因素进行多元相关及逐步回归分析,初步获得了两烟区烤烟化学成分的主导气候影响因子。主要结果是:北方烟叶化学成分与气候因素的相关程度比较明显,南方烟区相对来说不很显著,影响北方烟叶化学成分的气候因子多于南方烟叶。南北两烟区不同生育时段的气象因子与烤烟化学成分有不同的关联度,影响烟叶化学成分的主导气候因子明显不同,作用方向也各不相同。综合而言,北方烟区化学成分的主导气候影响因子是相对湿度、气温日较差和10 cm地温;南方烟区化学成分的主导气候影响因子是日照时数和降雨量。  相似文献   

3.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生物多样性监测及价值评估研究,采用自上而下逐级划分、专家集成和GIS模型定量结合的方法,依据国际上普遍遵循的生态地理区划原则,将过去研究中各区划方案和相关图件作为分区过程的辅助材料及校正材料,利用各种生态地理因子指标,包括气候指标月平均气温、年均温,与需热性有关的植物生长季积温,水分指标湿润指数及干燥度,植被指标如植被类型、植被区划类型、植物区系类型、动物区系类型等,土壤指标土壤类型、土壤有机质等,地形和地貌特征,进行了中国荒漠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生态地理分区。根据相应区划原则和指标体系,荒漠生态系统采用干湿区、自然区和类型区3级区划制。分区过程中遵循综合分析和主导因素相结合的原则,主要体现对生物多样性保育的服务,将荒漠生态系统划分为67个类型区。  相似文献   

4.
该文利用中国多年气候资料,参照建筑设计标准,采用气象学中的五日滑动平均法,计算了不同地区在不同温度界限下日平均温度小于等于该界限温度的持续时间,并同中国连栋温室实际采暖期相比较,确定了中国大型连栋温室采暖期的计算方法;利用日本度时法计算了中国各地大型连栋温室的期间热负荷,进而计算采暖能耗。结果表明:以当地累年逐日平均气温≤10℃的持续日数作为连栋温室的采暖期和实际情况相符。分析结果表明,从南方部分地区采暖期为0 d到青海、西藏大部分地区365 d,说明中国连栋温室对热量的要求南北差异极大。通过计算中国各地的采暖能耗,表明各地最大采暖耗煤量出现在1月,其次为12月和2月,北方1月平均耗煤量占年耗煤量的30%左右,12月占20%以上,2月占20%以下,年耗煤量在中国范围内也存在极大差别。大型温室采暖期的确定及采暖能耗的计算可为中国连栋温室采暖设计标准化提供依据,为温室节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草原畜牧业的发展既受饲草产量和品质的制约,又受天气气候条件的影响。而饲草产量和品质又决定于水热量的多寡及其配合的程度。基于这种思路,本文用牧业气候相似理论和区域区划方法,以水分条件为一级指标,热量条件为二级指标,把新疆划分为八个牧业气候区,对每个区的牧业气候特征和牧业生产特点及发展方向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6.
水土保持区划是水土保持规划的基础和关键技术环节。北方风沙区三级区划是在全国水土保持一、二级区划框架上进行的,主要依据是《全国水土保持区划导则(试行)》相关原则和指标体系,区划结果是将北方风沙区划分为准噶尔盆地北部水源涵养生态维护区、天山北坡人居环境农田防护区等12个三级区。对12个三级区的水土保持功能、命名方法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将北方风沙区分为4个二级区、12个三级区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气候因子在红松人工林产区区划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凯  杨岚 《中国农业气象》1994,15(6):40-41,F003
根据东北山地红松自然分布区各县19个项目的气候资料与人工林林分平均优势高的相关分析,筛选出影响优势高的主导因子,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建立起4月气候主导因子和平均优势高的生长数学模型,计算出各地人工要优势高,以优势高作为生产力等级进行红松人工林产区的划分。并对其区划结果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各产区.亚区的划分是合理的,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8.
湖北省自然条件多样,水土流失形式、强度不一,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区域水土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的需求不一,治理方向、模式、标准也存在较大差异。为了提高水土保持工作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做到因地制宜、分区指导湖北省水土保持工作,需要开展系统的水土保持区划工作。湖北省水土保持区划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指标体系,运用层次聚类分析法进行水土保持区划,确定各区的水土保持主导功能,构建湖北省水土保持区划体系。湖北省水土保持区划采用两级分区体系,共划分为8个一级区、13个二级区。  相似文献   

9.
川东北季节性干旱区玉米的气候优势分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川东北地区玉米气候资源、季节性干旱特征、气候生产潜力的基础上,选择伏旱频率、3—8月日照时数、平均温度、温度日较差、光温生产潜力、气候生产潜力等因素作为指标因子,通过统计分析,建立各指标因子的空间分布模型;采用GIS分析技术,利用集优法将川东北季节性干旱区划分为5类玉米气候优势区。结果表明,川东北地区玉米气候综合优势的区域分布具有明显的带状特征,最优区在达州市、巴中市北部海拔较高的区域,相对较差的区域在广安、南充的南部地区。玉米气候优势分区结果可为川东北地区玉米生产布局调整和部分稻田水改旱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沂蒙山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适宜性等级评价及分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淮河流域沂蒙山区为例,基于生态修复的内涵和狭义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概念的界定,在分析研究区自然及社会经济状况的基础上,选取海拔、土地利用类型、地面坡度3个因子为基本指标,选取土壤侵蚀强度因子为辅助指标,采用主导因子分级组合法构建了由27种组合类型组成的生态修复适宜性评价等级区域单元体系,将研究区的生态修复适宜性划分为适宜、暂不适宜、不适宜3个等级。进行生态修复适宜性分区,将研究区划分为2个一级区、4个二级区和13个类型区,并结合遥感资料和实地调查结果绘制了生态修复适宜性类型区空间分布图。  相似文献   

11.
我国南方设施园艺气候区划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对南方设施园艺发展起关键作用的气候因子为指标 ,利用主成分、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进行多指标综合分区 ,将我国南方设施园艺发展区域分为 5个气候区 ,并分析了各区设施园艺现状和发展趋势 ,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2.
准确统一“日光温室”定义的商榷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日光温室是具有中国知识产权的温室建筑型式,适合中国国情,在我国北方地区有较大的发展。围绕日光温室的学术著作、论文以及国家和行业标准也有大量出版,但对日光温室的准确定义却五花八门,缺少统一的内容和定义方法。该文从日光温室的特征出发,分析了目前流行日光温室各种定义方法的优劣,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统一的定义方法,并对其英文翻译方法作了分析和定义  相似文献   

13.
黄河中游地区开发建设新增水土流失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分析北方农牧交错带地貌特征、气候类型、气温和降水变化趋势等方面的基础上,利用GIS和RS技术,探讨了其宏观生态背景分异。得出如下结论:(1)在全国尺度上,研究区隶属于6个地貌一级区,11个地貌二级区;(2)研究区包括7种气候类型,其中,东部主要以中温带季风性森林草原气候为主,中部以暖温带大陆性森林草原气候为主,西部以温带草原气候为主;(3)近40 a气温与降水变化趋势,在研究区均可分为2种类型3个区域。尽管它们在区域划分界线上不尽相同,但这2种方法所划分的3个区域的核心区域大体一致;(4)依据研究区宏观生态背景的特点,将研究区划分为3个区域:东部东北至华北农牧交错区、中部晋陕宁甘农牧交错区和西部甘青农牧交错区。3大区域在控制地貌、主要气候类型、气候变化趋势上均有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全国林业生态建设与治理区划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综合分析全国自然生态系统的基础上,借鉴已有的自然地理区划、生态区划以及全国生态环境建设分区,根据林业生态建设的现状及其特有要求,研究林业生态建设区划的对象、范围、原则和依据,建立各级区划单元划分的指标体系和命名系统,最后进行区域划分,将全国划分为8大区域,40个类型区,154个亚区。  相似文献   

15.
毛乌素沙地与腾格里沙漠位于贺兰山东西两侧,是中国北方重要的沙漠之一。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受北方气候变化与沙漠边缘地带人类活动强度加大的影响。两大沙漠边缘地带所属的陕西、甘肃、以及宁夏各县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同时,由于受到自然地带差异以及其它因素的影响,两大沙漠边缘带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表现出不同的特征。试用景观生态学中景观格局分析方法对这种差异进行描述,通过对两大沙漠边缘带土地利用/土地覆盖格局变化对比研究,力图揭示我国北方干旱区与半干旱区沙漠边缘生态脆弱带生态环境对气候与人类活动变化表现出的不同响应方式。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The Century model was used for estimating soil carbon levels under grassland at the regional scale in the Pampean Region of Argentina. Predicted values were compared with observed soil carbon contents obtained from soil surveys and the differences considered to be the results of cropping on soil organic matter. The Pampean Region was divided into five major sub-regions and carbon in the top 20 cm of each estimated by Century using aggregated soil and climatic data. In four of the sub-regions small differences between predicted and observed carbon contents were obtained which suggested little land use effect on soils. In the Rolling Pampa, a northern portion of the Pampean Region, observed carbon content was about half of Century prediction. In this sub-region, the main agricultural area of the country, cropping intensity, rainfall and temperature are higher than in the rest of the Pampas. A degradation index constructed by a multiplicative approach, taking into account percentage of surface cropped, rainfall and temperature was 2–5 times higher in the Rolling Pampa than in the other pampean sub-region. The difference between predicted C and observed C in the Rolling Pampa was attributed to carbon losses by cropping in a warm and wet climate.  相似文献   

17.

Purpose

There is growing concern about vegetable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contamination resulting from rapid development of greenhouse vegetable production in China.

Materials and methods

This paper presents an integrated study of the quality of soils, vegetables, fertilizers, water, and sediments and indicat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imary pollutants such as N, P, and some heavy metals in soils using the spatial analysis. Furthermore, sources of soil pollutants were analyzed combining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and vertical mobility results. Also the environment risk was evaluated on greenhouse vegetable production activities in a closed greenhouse vegetable production system in Nanjing City, China.

Results and discussion

Greenhouse vegetable fields, which applied more fertilizers than greenhouse strawberry fields, had serious accumulations of soil N, P, Cd, Cu, Pb, and Zn, suggested both by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and vertical mobility results. This accumulation resulted in high Cd in some vegetables and high concentrations of N and P in irrigation water and groundwater. The result of spatial analysis showed the northwest and north-center regions which featured convenient transportation and irrigation water were the hotspots for pollutant accumulation. Concentrations of pollutants decreased from these regions to the periphery gradually; results further supported by correlation analysis.

Conclusions

Th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of this kind of production system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supervising and controlling the quality of agriculture inputs and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fertilizer. Producers should utilize the soil appropriately based upon the environmental risk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media. Finally, soil properties and plant species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the future when assessing soil environmental quality.  相似文献   

18.
以两系杂交稻两优培九(培矮64S/9311)为研究对象,以光温敏不育系培矮64S(母本)的育性转换指标集和南方一季稻区域12个地区1951—1992年的逐日温度和理论日长资料为基本分析依据,提出了一种制种播差期决策的气候学分析方法。该方法根据两系法杂交水稻的生产特点,首先确定培矮64S在不同地区的稳定不育期和最佳不育期的季节和规律,然后用水稻生育期模型计算制种亲本在不同季节的播差期及其变化规律。本研究可以为宏观决策两系法杂交稻的制种区域和播差期提供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使银叶椴引种驯化成功,对我国北方30个样点及美国18个银叶椴分布区的10项气候要素进行主成分分析和模糊聚类,划分我国北方地区银叶椴适宜引种的区域,分析影响我国引种银叶椴的主要气候因素。结果表明:温度、热量、降水及其雨型是决定银叶椴引种栽培的主要气候因素。适于银叶椴生长的气候因子指标为:年平均气温(3~18℃)、≥10℃积温(2300~6000℃)、最冷月均温(-14~-6℃)、温暖指数(51~152)、寒冷指数(<-68)、生长期降水量(200~850mm)、生长期干燥度指数(1.5~7.4)、年日照时间(2 300~3700h)。与美国银叶椴分布区相比,冬季低温、生长季节降水不足、雨型不同是我国北方引种银叶椴所面临的普遍问题。适宜银叶椴在我国生长的气候类型为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较适宜生长的气候类型区有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区和温带湿润半湿润气候区2类。  相似文献   

20.
密云水库集水区生态经济分区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生态经济分区是宏观管理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新模式,旨在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利用自然资源的关系,实现区域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从生态经济系统原理出发,选择了53个适合密云水集水区生态经济系统分类的特征指标,以乡为分类的基本单元,应用5种聚类分析方法对密云水库集水区(北京)38个乡(镇)进行了不重叠,内在的等级聚合分类,结果表明,离差平方和法分类效果最好,用此方法将全区划分为5个生态经济区和8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