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李兵  吴平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8):407-410
为了分析与地权利益相关的农户对确权内容的认知及其参与确权的影响因素,笔者利用邛崃市近期组织第三方调查问卷数据,描述分析农户对确权内容的认知特征,并构建logistic模型估计影响农户参与确权的因子。结果表明,农户的经营理念发生深刻变化,可选择的经营方式丰富多样;影响农户确权参与的主要因素是务农收入占家庭收入比重、土地功能,土地面积和是否有土地流转行为也对确权参与度有一定的影响。本研究认为,农地法权和经营性权利得以强化,农地之于农户的生存重要性是影响农户参与行为的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2.
李兵  吴平 《中国农学通报》2013,(46):407-410
为了分析与地权利益相关的农户对确权内容的认知及其参与确权的影响因素,笔者利用邛崃市近期组织第三方调查问卷数据,描述分析农户对确权内容的认知特征,并构建logistic模型估计影响农户参与确权的因子。结果表明,农户的经营理念发生深刻变化,可选择的经营方式丰富多样;影响农户确权参与的主要因素是务农收入占家庭收入比重、土地功能,土地面积和是否有土地流转行为也对确权参与度有一定的影响。本研究认为,农地法权和经营性权利得以强化,农地之于农户的生存重要性是影响农户参与行为的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3.
构建科学有效的宅基地流转机制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基础性课题。笔者利用江西省456户农户的实际调查数据,运用Logit回归模型研究家庭经济禀赋、政策认知对农户宅基地流转意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家庭经济禀赋中非农收入比重、家庭存款、家庭人均年收入对农户宅基地流转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政策认知中“一户一宅”认知、流转规定认知程度对农户宅基地流转意愿具有显著负向影响。为此,应进一步提高农户非农就业机会,改善农民务工经商的就业环境、应加快制定“一户一宅”的配套制度,构建更加合理和更具有操作性的宅基地流转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4.
张志  安强 《中国农学通报》2020,36(36):152-157
为解决三权分置下农地经营权流转纠纷问题,运用问卷调查与实证研究法,以河北张北县为例,对364户农户在土地经营权流转前、中、后期3个阶段的法律认知进行实证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在土地流转的行为发生前,农户对土地权利的归属以及农地流转政策存在认知盲区;流转中农户维权意识淡薄,合同内容不规范,政府监管不力;流转后农户权利救济的行为方式的选择上以非诉的方式为主。为更好地保护“三权分置”下农地经营权流转中弱势农户的正当权益不受侵犯,农地流转前应加强宣传,培育流转中介组织;流转过程中要规范合同模式,完善流转程序;流转后需健全纠纷解决机制,提升农民维权能力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了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推进农村改革、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本研究依据河北省高阳县农户调查问卷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农户农地流转意愿的因素进行分析[1]。结果表明,户主受教育程度、农业收入比重、家庭外出务工人员比重、流转后生活改善预期、土地租金对农户农地流转意愿有着重要的影响,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促进农地合理、有序、规范流转,农地资源优化配置与合理利用,发展规模经营和现代化农业。  相似文献   

6.
深入研究农户农地流转参与行为的影响因素,对促进农地流转具有现实意义。基于地域分异与农户兼业视角,通过构建多元Logistic模型,实证检验地域分异与农户兼业对农户参与农地转出和转入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对农户农地转出行为和转入行为均有显著正向影响,它能显著促进农户参与农地转出和农地转入;(2)区位性质对农户农地转出行为有显著影响,但对农户农地转入行为却无显著影响;(3)农户兼业程度对农户农地转出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对农户农地转入行为有显著负向影响;(4)家庭劳动力数、家庭承包地面积和承包地块数对农户农地转出行为,分别有显著的负向、正向和正向影响,但对农户农地转入行为却无显著性影响。农地流转政策制定应从政策差别化、兼业深度化、经营规模化3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7.
深入研究农户农地流转参与行为的影响因素,对促进农地流转具有现实意义。基于地域分异与农户兼业视角,通过构建多元Logistic模型,实证检验地域分异与农户兼业对农户参与农地转出和转入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对农户农地转出行为和转入行为均有显著正向影响,它能显著促进农户参与农地转出和农地转入;(2)区位性质对农户农地转出行为有显著影响,但对农户农地转入行为却无显著影响;(3)农户兼业程度对农户农地转出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对农户农地转入行为有显著负向影响;(4)家庭劳动力数、家庭承包地面积和承包地块数对农户农地转出行为,分别有显著的负向、正向和正向影响,但对农户农地转入行为却无显著性影响。农地流转政策制定应从政策差别化、兼业深度化、经营规模化3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8.
基于结构洞理论的农户农地流转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地流转是中国当前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农户的农地流转行为选择是农地流转顺利进行的基础。目前对农户农地流转行为的研究大多忽略了农户所处社会网络的结构对其行为的影响。笔者以结构洞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农户的社会网络结构在其流转行为中所起的作用,认为应该转变对农户自行流转的传统观念,尊重农户的流转意愿,并建立有效的农地流转中介组织以保护农户的流转收益,推动农地的规模化专业化经营。  相似文献   

9.
为了社会的稳定和土地利用率的提高,国家出台了“三权分置”政策来促进土地流转。以永昌县为例,利用计量统计模型研究了农户农地流转行为及影响因素,以期为政府政策制定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样本区农地流转意愿强,农地流转率达79.61%;(2)户均农地流转规模较小,转出规模小于0.30 hm2的户数占78.14%,转入规模大于0.30 hm2的户数占65.21%;(3)农地流转主体主要为本小组村民和亲戚朋友,流转方式以租赁为主;(4)农地转出转入原因的差异性明显;(5)不同的影响因素的显著性均有差异,其中承包土地的重要性、家庭人均农业收入、农业政策感知和村集体组织流转对农户农地流转行为影响显著。综上,土地流转受国家政策影响明显,还需进一步加强流转力度。  相似文献   

10.
北京郊区农地流转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孟俊杰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0):396-399
摘要 本研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在北京近郊区、中郊平原农区、远郊山区分别选取有代表性的农户进行调研,实证分析影响北京郊区农地流转的主要因素和特征。研究表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农地流转中作用显著,不同区县之间差异明显,非农就业率、人均耕地面积等因素与农户农地流转率关系显著。提出了健全农村土地产权体系、进一步发挥集体经济组织在农地流转中的作用、提高农民非农就业率、提高农业比较效益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为了找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过程中的驱动因素,盘活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存量。根据驱动因素对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影响程度将其分为显著影响因子、较为显著影响因子和不显著影响因子三类,并对各类别驱动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研究。通过对重庆市永川区2个街道、3个镇的实地走访调研和388份有效问卷发放与回收,运用调查分析法和Logistic回归法对调研数据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后农民的收入水平和农民社会保障是影响土地流转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土地流转过程中需要通过加强农民在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过程中的话语权和充分完善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以及改善农民就业环境等措施来保证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健康、有序、协调、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山西省农民职业化意愿影响因素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推广农民职业化,加快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通过实证调研的方法,开展山西省农民职业化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有效调查了山西省3市3县15个乡镇86户农户,利用SPSS 17.0软件对调查农户数据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农户职业化意愿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调查样本农户户主有农民职业化意愿的占76%。农户对农业补贴政策的满意度、拥有的耕地面积、家庭纯收入、农业收入占比和农户是否兼业化等变量因素与农户的职业化意愿有显著影响,而农户的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是否村干部、是否受过技能培训、土地流转是否顺畅以及家庭劳动力人数等变量对农户是否有职业化意愿的影响不显著。据此提出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畅通土地流转、拓宽增收渠道、创新职业农民培训模式等推进农民职业化的建议,以提高农户职业化的意愿。  相似文献   

13.
为调查东北粮食主产区农村宅基地的流转意愿对于治理东北农村高“空心化”问题和保障粮食安全的影响,通过对黑龙江省依安县300个农户样本数据的统计,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定量分析出对农村宅基地流转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东北粮食主产区农户宅基地流转意愿较低。东北粮食主产区农户在宅基地流转中既有“经济理性”的衡量,也有“生存理性”的考量。东北粮食主产区农户宅基地流转的影响因素有典型的区域特征,主要集中在家庭人口数量、常住人口数量、农户拥有的宅基地数量、宅基地闲置情况和户主年龄等几个方面。东北粮食主产区农村宅基地流转还应该加强政策引导。  相似文献   

14.
农村居民点整理意愿——基于河北省520个农户问卷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尊重农户意愿是当前保护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实施城乡用地增减挂钩的原则之一。农村居民点整理是城乡用地增减挂钩的主要目标。居民点整理的顺利实施需要农户的支持和配合。虽然整理政策的实施原则是尊重农户的意愿、保护农户利益,但是,农户对当地的实施措施和所得“实惠”是否满意,对此项政策是否支持,对居民点整理工作顾虑是什么。本文以河北省几个居民点整理县(市)为例,采用发放问卷和实地采访的方式收集数据资料,从“对农村居民点整理政策的认识”、“认为是否能从整理中得到好处”、 农户对“农村居民点整理的顾虑”三方面调查农户的意愿,并分析其顾虑。并提出居民点整理政策要以人文本、实事求是、完善相关整理措施等消除农户当前顾虑。  相似文献   

15.
基于农户调查的山地丘陵区玉米种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山地丘陵区农户玉米种植行为特征及农户扩大玉米种植意愿的决定因素,采用实地调研的方式,对山西省山地丘陵区的269户农户的玉米种植行为进行调研、分析,同时采用二元选择模型Logit模型对影响农户扩大玉米种植意愿的因素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家庭耕地面积、农户玉米种植方式、玉米销售价格与扩大种植面积意愿呈正相关关系,玉米种植过程中的用工数量、资金投入数量、种植目的与扩大种植面积意愿呈负相关关系。为增加玉米播种面积、提高玉米产量相关部门应继续推进土地流转,加强玉米机械技术、种植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在稳定和降低农资价格,降低玉米生产成本的同时,健全玉米保护价制度,保障农户玉米种植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6.
石灰岩贫困山区农户土地利用转型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灰岩山区因土地利用存在可用面积少和可利用方式有限等诸多问题,容易导致农村贫困问题产生,研究石灰岩贫困山区影响农户土地利用转型的因素,探讨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土地利用模式有助于缓解石灰岩贫困山区的贫困问题。本文基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洛阳镇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二值选择Logit模型从农户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权属和土地利用方式三个方面着手,系统分析现阶段影响农户土地利用转型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政府的土地承包政策依然是影响农户土地利用转型的主要因素;而农户自身的家庭类型、个人特征、资源禀赋、经济因素则分别通过农户不同方面的土地利用转型需求影响农户的土地利用行为。当地政府应以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政策为基本原则,根据石灰岩山区的特殊背景,从差异化修正完善农村土地承包政策、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等方面合理引导农户土地利用行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