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樟科。樟科树种,如香樟、柴桂等的苗木培育,以种子繁育为主。采集种子后,及时洗净肉质假种皮,晾干备用,但最好是随采随育。播种时,畦宽1.2米,地块整平,压实,将种子均匀地播于苗床上(如果不是新鲜种子,则须用45℃左右的温水浸泡24小时),播后在种子上面盖厚度为种子直径5倍的细土,浇透水,15-20天后芽苗出土,培育大苗要截根。  相似文献   

2.
周劲松 《云南林业》2005,26(1):18-19
近年来,随着城市园林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各地对城市园林绿化树种的需求也不断激增。几年来,我们对适宜城市园林绿化的树种的育苗方法进行了探索,总结出几种主要的城市园林绿化植物的育苗技术,现简介如下。1 樟科 樟科树种,如香樟、柴桂等的苗木培育,以种子繁育为主。一般在9月中下旬,采集种子后,及时洗净肉质假种皮,晾干备用,但最好是随采随育。播种时,畦宽1.2m,地块整平,压实,将  相似文献   

3.
细毛樟(Cinnamomum tenuipilum Kostern)系樟科樟属植物,根据精油主成分的不同将细毛樟分为不同的化学型,如细毛香樟(香叶醇geraniol为精油主成分)、细毛芳樟(芳樟醇linanol为精油主成分)等。在引种驯化的过程中发现细毛樟种子苗精油主成分变化相当大,一般解释为遗传分离的结果。本文以细毛香樟和细毛芳樟的种子苗为材料,研究樟叶在生化实验中的一些内源干扰问题,探讨子代精油变异与同工酶的关系,为系统地研究细毛樟精油的生物合成控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4.
中山市长江库区水源林市级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资料和样线调查,统计出广东中山市长江库区水源林市级自然保护区有野生维管植物 179 科 611 属 1 080 种 ( 含变种 ),其中种子植物 150 科 560 属 988 种。种子植物区系表征科为五列木科、粘 木科、八角枫科、虎皮楠科、肉实科、紫金牛科、省沽油科、杜英科、芸香科、冬青科、清风藤科、樟 科、山矾科、杉科、八角科和金缕梅科,其中的樟科、紫金牛科、芸香科最具特色;种子植物科、属的 地理成分中均以泛热带分布及其变型占优势(分别占 57.28% 和 32.31%),同时混合有不少其他成分,区 系成分复杂,体现出其植物区系具有一定的古老自然性;与纬度相近的深圳市田头山自然保护区种子植 物区系比较,二者的科、属相似性系数分别为 88.89% 和 73.65%,显示在属级分类水平上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5.
张永坤  牛毅 《云南林业》2006,27(2):16-16
黄樟(Cinnamomumporrecturn(Roxb.)Kosterm.)系樟科(Lauraceae)樟属(CinnamomumTrem)常绿阔叶树。黄樟是重要的芳香原料树种,其树、叶、茎、根中富含多种樟脑(油)成分,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在轻工、医药、食品、香料等工业上有着广泛的用途,是我国林业主要出口创汇物资之一。现将黄樟苗木培育技术介绍于下。1种子采收和处理黄樟种子一般在9~10月成熟。熟时,果皮由青变紫转为黑色,且柔软多汁,应及时采摘。黄樟果实属浆果状核果,堆放在一起容易发热、发霉变质,影响种子发芽率。所以,刚采回的果实应浸泡在清水中或摊放在通风阴凉处,待果肉软…  相似文献   

6.
樟科植物中,许多树种枝叶茂密、树姿雄伟,生长速度较快,寿命长;木材易加工,耐水湿,有香气,抗虫蛀;种子、枝叶含有芳香油,可提制樟脑及樟油。它们既是绿化的优良树种,又是上等用材和化工、医药、香料等原料,还是我国重要出口物资。近年来,随着绿化造林速度的加快,苗木来源较为复杂,致使樟叶瘤丛螟(Orthaga achatina Butler)蔓延加快,危害加  相似文献   

7.
优良园林树种猴樟及其培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猴樟的优、特点进行了阐述,并对采种育苗和培育进行试验观测,结果表明猴樟1年苗平均高比香樟(C.camphora)和尾叶樟(C.caudiferum)分别高22.0cm和18.0cm,2年生苗比香樟、云南樟(C.glauduliferum)和尾叶樟分别高38.1cm,25.2cm和25.0cm,种子千粒重120-160g,每平方米最佳密度31-36株,5年生长大苗平均高4.63m,平均胸径6.8cm最大达9.8cm。  相似文献   

8.
重庆樟科植物资源及其在园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庆有着丰富的樟科植物资源。本文对重庆市樟科植物主要种的地理分布及其生境特点作了介绍,并重点介绍了在园林中应用前景较好的几种樟科植物。  相似文献   

9.
1992年11月和1993年10月,在江西大岗山年珠实验林场分析了3只白颈长尾雉和5只白鹇嗉囔和胃内的食物组成。植物性食物共17科25种,包括果实、种子和叶片、壳斗科和樟科种类最多(各4种),其次是禾本科(3种),植物性食物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白颈长尾雉的重要食物种类有:苦槠和青冈的种子,竹根七的叶片及节肢动物;白鹇的重要食物种类有:苦槠和樟树的种子,毛药红淡、山黄皮、软条七蔷薇、Ji木的种子和果  相似文献   

10.
红楠(Machilua thanbergii Sieb.et Zucc.)又名小楠、猪脚楠、楠仔木、楠柴,为樟科常绿乔木,原为野生状态分布,近年来用作园林绿化优良树种。木材可作桥梁、建筑用材,树皮可作褐色染料和薰香原料,入药有舒筋消肿之效。种子油可制肥皂和润滑油。  相似文献   

11.
报道了柏科、樟科、苦苣苔科、茜草科、胡颓子科、虎耳草科和百合科共10种种子植物在贵州的分布新记录。它们是岩生翠柏Calocedrus rupestris Averyanov et al.(柏科Cupressaceae)、钝叶厚壳桂Cryptocarya impressinervia H.W.Li(樟科Lauraceae)、云南厚壳桂C.yunnanensis H.W.Li、小叶楠Phoebe microphylla H.W.Li(樟科Lauraceae)、芒毛苣苔Aeschynanthus acuminatus Wallich ex A.P.de Candolle(苦苣苔科Gesneriaceae)、美果九节Psychotria calocarpa Kurz(茜草科Rubiaceae)、攀援胡颓子Elaeagnus sarmentosa Rehder(胡颓子科Elaeagnaceae)、长柄胡颓子E.delavayi Lecomte、尾萼山梅花Philadelphus caudatus S.M.Hwang(虎耳草科Saxifragaceae)和太白韭Allium prattii C.H.Wright ex Hemsley(百合科Liliaceae)。  相似文献   

12.
樟科植物是我国南方的主要经济林木。樟科植物的根、茎、叶和果皆含精油,且所含芳香油的主要组分类别很多,变化亦大。根据植物化学分类学的研究,樟科樟属植物中的樟组(Sect、Camphara Meissn)即使是同种不同植株其精油的主要化学成分差异较大。研究广西樟科植物精油的化学织成是开发利用我区植物资源的基础工作。广西樟树资源丰富,年产樟汕约150  相似文献   

13.
就闽楠、桢楠、浙江楠、舟山新木姜子、天目木姜子等5种樟科中列入国家保护的珍贵树种培育出的幼苗进行观察、记载和绘制成图,并从种子(果实)到幼苗的整个发展过程,以及种子和苗木的生产技术做了细致的探索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阴条岭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样线法和样方法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对阴条岭自然保护区的植物种类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保护区共出现种子植物151科815属2576种,表征科有蔷薇科、百合科、忍冬科和樟科,单种科和单种属所占比例较大;在此基础上对阴条岭自然保护区的种子植物区系组成及其特征进行分析,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多样,以温带成分为主,说明阴条岭自然保护区的区系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性质明显,区系指数分析表明:北温带广布、东亚和泛热带分布区类型对阴条岭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性质的影响极大。  相似文献   

15.
对武汉植物园引种成功的樟科植物进行了统计,结合植物园近年的樟科引种记录,对中国樟科植物在武汉植物园的适应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樟科植物中,在原产地分布范围广、分布密度大的物种,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引种成功率高;在各属中,樟属、黄肉楠属和山胡椒属引种成功率最高,琼楠属引种潜力最大。  相似文献   

16.
文中综述樟树、闽楠、润楠、檫木、山苍子等典型樟科植物的扦插、嫁接和组培等无性繁殖技术研究进展;分析樟科植物无性繁殖成活的细胞全能性、激素调控、内含物影响等关键生物因子,以及扦插管理技术、环境条件控制、养分调节等主要非生物因子对樟科植物无性繁殖成活的影响作用;通过全面综述樟科植物的无性繁育方式和影响无性繁殖成活的关键因素,为樟科植物无性系种苗繁育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根据调查,江西省萍乡市武功山地区共有樟科植物6属,42种或变种。本文综述了樟科植物的利用,提出了樟科植物开发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18.
武夷山风景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武夷山风景区种子植物区系的统计结果表明,该区有种子植物145科563属1206种,其中裸子植物7科12属14种,被子植物138科551属1192种。该区系的表征科是蔷薇科、樟科、壳斗科、山茶科、木兰科、冬青科、山矾科等科。属的地理成分以泛热带成分占优势,共114属,占总属数的22 31%,其次为北温带成分,共75属,占总属数的14 68%。本区系与华南(广东鼎湖山)、华中(湖北神农架)及本省各区系均有较广泛的联系,而与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联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19.
通过文献查阅和实地调查结合的方法,对重庆地区樟科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和应用分析。阐述了重庆地区樟科植物资源分布情况及其利用现状,并对重庆地区樟科植物资源应用状况进行了总结和讨论,拓展了重庆地区樟科植物资源的应用空间,为其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通过樟芝Taiwanofungus camphorates菌丝体生物量和总三萜、总多糖含量来分析11种樟科Lauraceae植物的水提物对樟芝液体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11种樟科植物水提物对樟芝菌丝体的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其中新木姜子Neolitsea aurata,猴樟Cinnamomum bodinieri,天竺桂C. japonicum和华南桂C. austrosinense的水提物有较为明显的促进作用;11种樟科植物对樟芝菌丝体总三萜含量的影响差异较大,其中新木姜子、兰屿肉桂C.kotoense和猴樟的水提物对总三萜含量的影响较大,分别比对照(基础液体培养基培养的樟芝菌丝体)增加了13倍、10倍和10倍,比前期优化的液体培养分别提高了85.0%,78.5%和78.5%,天竺桂水提物对总三萜含量的影响略微大于前期优化的培养基,而其他的8种樟科植物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但这11种樟科植物对樟芝菌丝体总多糖含量的影响均不及前期优化的液体培养基,新木姜子、猴樟的水提物对总多糖含量的影响更为接近前期优化的培养基,但是与对照组相比樟C. camphora和浙江樟C. chekiangense的水提物则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通过对樟芝菌丝体的生物量、总三萜和总多糖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添加新木姜子水提物对于樟芝的液体培养促进作用最为显著,其次是猴樟。综合分析3个属11种樟科植物的核型、海拔、自然分布等多因素发现,促进作用最为明显的新木姜子与牛樟Cinnamomum kanehirae的核型相同、海拔高且在台湾有自然分布,同时证实了与牛樟不同核型的樟和黄樟C.parthenoxylon的促进作用较小,且促进作用表现出了与海拔成反比,与台湾自然分布或台湾亲缘性成正相关,说明这3个因素均会影响到樟科植物内的成分,推测这些成分中可能具有促进樟科植物的樟芝菌丝体生长等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