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1玉米保护性耕作栽培的概念和应用优势1.1玉米保护性耕作栽培的概念玉米保护性耕作栽培技术的核心思想是保水保土、免耕少耕、防治土壤侵蚀,包含了免耕播种技术、秸秆残茬处理技术、深松技术、杂草控制技术等,在操作措施上融合了残茬覆盖、生物覆盖、作物轮作,可以加强对耕地的保护,解决土壤失墒严重、耕层变浅等问题,有利于提高玉米单产,降低玉米生产成本。在玉米保护性耕作栽培中,作物秸秆的残茬覆盖面积需要达到耕地总面积的30%,  相似文献   

2.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通过改善耕作法,保护土壤资源,提高土壤肥力,减少田间耕作环节,降低耕作成本,实现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项现代耕作技术。其基本内容包括:①免耕播种施肥:保护性耕作的种子和肥料要播施到有秸秆覆盖的地里,有些还是免耕地,所以必须要使用特殊的免耕播种机.②秸秆残茬与表土处理:收获后秸秆和  相似文献   

3.
玉米保护性耕作是相对于传统耕作的一种新型耕作技术。保护性耕作就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覆盖地表或秋季保留玉米根茬固土,减少土壤遭受风蚀、水蚀,提高抗旱能力和土壤肥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玉米免耕播种是保护性耕作的关键环节。利用玉米免耕播种机,一次性地完成侧深施肥、清理种床秸秆、整理种床单粒播种,覆土、重镇压等工序。  相似文献   

4.
保护性耕作是通过少耕、免耕以及地表覆盖秸秆等措施,减少农田水土流失,保护农田生态环境,获得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协调发展的环境友好型耕作模式。为减少土壤侵蚀、荒漠化以及盐碱化等导致的耕地退化,土壤管理方式需要由传统的耕作转向保护性耕作,以保护土壤环境、稳粮增收。介绍了保护性耕作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系统阐述了保护性耕作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未来保护性耕作的发展重点与难点,并对保护性耕作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为健全保护性耕作发展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保护性耕作技术是用秸秆等作物残茬覆盖在地面,尽量减少耕作,最好免耕或少耕,来减少对土壤的搅动量,增加地面粗糙度,达到保土保水保护农田生态环境的一种现代耕作技术,它运用农业机械的作用完成了玉米从种到收的保护性耕作。本文从保护性耕作优势入手,通过分析玉米保护性耕作所存在的问题和具体推广措施,希望对研究玉米保护性耕作有所帮助。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国内外都比较受推崇,是比较现代、先进的耕作技术,它具有"节本增效"的作用,它是将作物残茬覆盖在地表,来减少土壤的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抗旱能力的一项  相似文献   

6.
水蚀风蚀交错区坡耕地不同耕作措施水温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坡耕地保护性耕作水温效应的研究,为水蚀风蚀交错区提供多种有效的耕作措施,并为当地农田采用合理的耕作措施提供依据。运用定位监测和数理统计的方法,研究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坡耕地传统耕作与免耕、秸秆覆盖、地膜覆盖、起垄地膜覆盖、套种5种保护性耕作措施陡坡地的水温效应。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免耕、地膜覆盖都能够显著提高表层水分含量,而深层免耕水分含量较低,秸秆覆盖水分含量较高;各保护性耕作都有在气温低时保温和在高温时降温的作用。各保护性耕作对水温有正效应,其中秸秆覆盖更优于其他保护性耕作。  相似文献   

7.
保护性耕作技术就是按照农作物栽培要求,采取少耕或免耕方法,利用作物秸秆及残茬覆盖保护土壤,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8.
保护性耕作是相对于传统常规土壤耕作的新型旱地耕作法,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次数,并利用作物秸秆和残茬覆盖地表,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保护性耕作是深松、免耕播种、控制杂草及秸秆残茬覆盖地表等技术的集成,  相似文献   

9.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在秸秆覆盖还田和免(少)耕的土地条件下,应用农机化技术和并通过农机作业实现有效播种,配合相关农艺措施,优化种植方式,是先进的现代种植耕作技术.本文结合辽宁玉米田土壤、气候等实际情况,介绍一种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的均匀覆盖免耕播种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10.
宁夏中部干旱区玉米种植保护性耕作及覆盖措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3种不同耕作方式及覆盖方式下的玉米田间土壤含水量和温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土壤平均含水量(0~80cm)比传统耕作增加.前期,传统耕作+地膜覆盖和免耕+地膜覆盖处理土壤平均含水量最高,后期逐渐下降.玉米生育期内,传统耕作+秸秆覆盖、起垄+地膜覆盖、起垄+秸秆覆盖、免耕和免耕+秸秆覆盖处理平均含水量均比传统耕作有所提高.地温(5~25cm)的变化在苗期表现明显,传统耕作+地膜覆盖、免耕+地膜覆盖和起垄+地膜覆盖处理均提高地温,分别提高2.6,2.0,1.0℃.其他保护性耕作地温均低于传统耕作,免耕+秸秆覆盖温度最低,比传统耕作低2.1℃.生育后期,各处理地温逐渐降低并趋于一致.虽然苗期免耕和秸秆覆盖等保护性耕作降低地温,免耕地表板结不利于出苗,但从整个生育期看,保护性耕作和覆盖措施能充分利用天然降水资源,使土壤含水量增加,促进了玉米生长发育,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定西地区黄绵土耕种了两年的保护性地和传统耕地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保护性耕作不仅能够增加表土层有机碳含量。保护性耕作中的四种处理(传统耕作、传统耕作+秸秆覆盖、免耕、免耕+秸秆覆盖)对土壤有机碳的累积的分布,在0~5cm的图层有显著的差异性,在5~10cm的土层无显著的差异性。其中的免耕+秸秆覆盖处理影响最大,其次是传统耕作+秸秆覆盖和免耕,传统耕作最差。但在免耕+秸秆覆盖处理下,小麦—豌豆轮作所含的总有机碳与豌豆—小麦轮作所含的总有机碳相比,具有显著的差异性,而其他处理下,轮作次序对土壤中所含的总有机碳的含量无显著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筛选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保护性农业的最佳技术措施,提高土壤水分利用效率;探索土壤水分效应的评价方法。【方法】以位于黄土丘陵沟壑区的陕西省米脂县为代表,选择了免耕休闲、免耕秸秆覆盖、地膜覆盖、组合覆盖和传统耕作5种农业技术措施进行田间试验,对其土壤水分消耗规律、作物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等进行系统研究,采用TOPSIS法评价不同农业技术措施的综合水分效应。【结果】研究结果表明,黄土高原不同农业技术措施综合水分效应的优先顺序为:组合覆盖免耕秸秆覆盖地膜覆盖传统耕作休闲裸地。【结论】综合分析认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最佳农业技术措施为组合覆盖,采取组合覆盖措施不仅明显提高了土壤水分的利用效率,而且保护土壤水环境,实现土壤水分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3.
黄河流域的环境保护提出了对传统的耕作技术进行改革的问题。通过几十年的试验,以少免耕和覆盖为核心的保护性耕作技术,已在黄河流域得到深入的研究和较为广泛的应用,丘陵沟壑区坡地的水土保持耕作技术、旱地的玉米整秸秆全程覆盖耕作和旱地小麦留高茬少耕全程覆盖技术基本成熟。以往的研究表明,保护性耕作能够改善土壤结构,提高耕地地力,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农作物产量。虽然局部地区温度低阻碍农作物种子萌发、病虫草害发生严重、缺乏适合区域特点保护性耕作机械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保护性耕作技术在黄河流域的应用推广,但从总体上看,该技术在黄河流域仍然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黄河流域的环境保护提出了对传统的耕作技术进行改革的问题。通过几十年的试验,以少免耕和覆盖为核心的保护性耕作技术,已在黄河流域得到深入的研究和较为广泛的应用,丘陵沟壑区坡地的水土保持耕作技术、旱地的玉米整秸秆全程覆盖耕作和旱地小麦留高茬少耕全程覆盖技术基本成熟。以往的研究表明,保护性耕作能够改善土壤结构,提高耕地地力,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农作物产量。虽然局部地区温度低阻碍农作物种子萌发、病虫草害发生严重、缺乏适合区域特点保护性耕作机械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保护性耕作技术在黄河流域的应用推广,但从总体上看,该技术在黄河流域仍然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夏开容 《农村科技》2014,(11):65-66
<正>保护性耕作是一种新型旱地耕作法,主要包括免耕播种施肥、深松、控制杂草、秸秆及地表处理等4项内容。通过保护性耕作技术项目的实施,增强项目实施区域耕地的蓄水保墒和抗旱能力。一、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1.免耕旋播施肥技术免耕播种施肥技术的作用:1不翻动土层,尽量减少耕作次数,从而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和水土流失,提高蓄水和保墒能力;2相对降低了土壤透气性和  相似文献   

16.
保护性耕作下玉米田土壤水温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研究了8种不同保护性耕作与传统耕作土壤的含水量和温度影响,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土壤平均含水量(0—80cm)比传统耕作增加。在前期,传统耕作+地膜覆盖和免耕+地膜覆盖处理土壤平均含水量最高,后期逐渐下降。在玉米苗期、穗期、花粒期,传统耕作+秸秆覆盖、起垄+地膜覆盖、起垄+秸秆覆盖、免耕和免耕+秸秆覆盖处理平均含水量均比传统耕作提高。地温(5—25cm)的变化在苗期表现明显,传统耕作+地膜覆盖、免耕+地膜覆盖和起垄+地膜覆盖处理均提高地温,分别提高2.6-C、2.0℃和1℃,其他保护性耕作地温均低于传统耕作,免耕+秸秆覆盖温度最低,比传统耕作低2.1℃;穗期以后,各处理地温逐渐降低并趋于一致。虽然苗期免耕和秸秆覆盖等保护性耕作降低地温和免耕地表板结不利于出苗。但从整个生育期看,保护性耕作充分利用天然降水资源,使土壤含水量增加。  相似文献   

17.
于雁 《现代农业》2010,(5):101-101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以减少土壤耕作,并利用农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保护土壤,减少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技术。辽宁东部山区人均土地少、地块小、坡耕地多、耕层薄、土壤有机质含量低、气温变化大、自然灾害多,对耕地风蚀、水蚀严重。  相似文献   

18.
<正>保护性耕作是一项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同时也是对传统农业耕作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1保护性耕作的好处1.1蓄水保墒:秸秆覆盖免耕保持了土壤孔隙度,孔径分布均匀,因此,有较高的入渗能力和保水能力,可把雨水和灌溉水更多的保持在耕层内。而覆盖在地表的秸秆又可减少土壤水分  相似文献   

19.
耕地是农业生态系统中重要的自然资源,稳定获取作物产量是其发挥生产职能的优秀表现。水土流失对于耕地生产职能的发挥有着较大的威胁。耕作措施尽管无法对土壤养分总量产生影响,但通过肥力四因素以及地形、地貌、植被覆盖率的协调能够使水土流失率降低。常用于水土保持的耕作措施有坑田、圳田、等高防冲沟及沟垄耕作、中耕培土串堆子耕作、丰产沟耕作、保护性耕作(免耕、少耕)等,上述措施对于传统耕作而言具有更好的水土保蓄的效果,文章通过传统耕作在水土保持中弊端的分析进而介绍现代耕作措施在拦蓄水土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相关论据、论点能够为农田水土保持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正>保护性耕作又称"免耕法",是以秸秆覆盖、减少耕作和化学除草为特点的一种新型的耕作技术。保护性耕作具有保护农田、减少扬尘、抗旱节水、培肥地力、提高单产、降低成本、增加收入等多种功效,是一项适合我国北方旱区推广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一、保护性耕作实施概况1.示范面积呼图壁县2011~2013年在大丰镇、二十里店镇、石梯子乡和雀尔沟镇建立了2 667公顷保护性耕作示范区。通过工程建设,逐步形成呼图壁县保护性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