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豇豆是人们日常食用的蔬菜品种之一,又被称为长豆角,在我国种植范围较广。为了满足消费者对豇豆的需求,应选择科学的豇豆栽培技术,保证豇豆的产量和质量。基于此,主要从豇豆品种的选择、选地和整地、播种技术、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控等方面阐述了豇豆栽培技术,以期为豇豆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豇豆制种投资少、见效快、产量高、收益稳定,因此深受农民朋友欢迎。近年来,我们在黄石市阳新县综合农场通过选择不同的播期和改进田间管理等措施,摸索出一套适合长江流域豇豆制种的高产栽培技术,取得了良好效益。现将总结出的长江流域豇豆制种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一、播前准备1.制种田选择豇豆属自花授粉作物,对隔离条件要求不高,一般制种田周围30米内不种植其他品种豇豆即可。豇豆喜光、喜肥、不耐涝,应选择土层深厚肥沃、  相似文献   

3.
高架牵引豇豆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废弃啤酒花基地及存留的立架、垄沟等设施,可用于种植豇豆,节省成本。本文从品种选择、高架引蔓、病虫害防治等方面阐述了豇豆高架引蔓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豇豆(豆角)适应性强,喜温暖,耐热,是一种很好的夏秋淡季蔬菜。种植豇豆需注意以下技术要点: 一、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选用耐热抗病品种,如之豇28—2、黄豇、全王豇豆、菜星120等。播种前用50%多菌灵1000倍液浸种2h杀菌。  相似文献   

5.
<正>豇豆,俗称长豆角,其口感清新,食用方法多样化,属于夏秋季节备受人们喜爱的蔬菜品种。豇豆栽培具有易管理、病害少、产量高、种植效益可观等诸多优点。在山东地区,豇豆的种植面积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2015-2016年我们针对豇豆的生长发育习性,开展了水肥一体化种植技术探讨,通过覆盖黑色地膜、膜下滴灌,水肥一体、水药一体,减少了化肥、农药引起的面源污染,确保了豇豆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设施春提早小果型西瓜种植中茬口、土壤地力等的不合理利用问题,总结出一种小果型西瓜优化复种豇豆、结球甘蓝周年栽培方法,通过选择最适品种,合理安排茬口,适时精细化育苗,固氮菌剂的施用,茬口间高温闷棚等技术的改进,实现温室内早春茬种植小果型西瓜后再复种豇豆、结球甘蓝的周年高效生态循环生产模式,并对调节温室地力,培土固氮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近日,沅江市某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周某、曾某等社员投诉所种植的某豇豆品种长势差、产量低,认为是种子原因。笔者与有关专家一起参与了田间现场鉴定,认为不是种子质量问题,豇豆长势差、产量低的主要原因是开花坐荚期雨水过多以及病虫危害重。一、调查情况据调查,周某、曾某等种植豇豆300多亩。从4月27日开始至5月20日分期排开播种,露地点播或地膜覆盖栽培,株  相似文献   

8.
翠丰豇豆是武汉市蔬菜科学研究所利用系统选育方法选育出的豇豆新品种,具有早熟(春播50~55天、秋播38~40天采收)、丰产(春季种植亩产1600kg左右,秋季种植亩产1500kg左右)、优质、商品性好、抗性强等优点,适宜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种植。现将其高产制种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这几年,山东、河北等地豇豆种植面积较大,但每到盛夏季节由于温度、水分不好控制,很容易出现豇豆落花落荚,往往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由于豇豆生长期短,在管理上应该根据豇豆生长规律进行科学的管理。笔者通过实地调查,走访农民,发现造成豇豆夏季容易落花落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此将豇豆落花落荚的原因作一分析,供菜农朋  相似文献   

10.
近日,武汉、深圳、合肥、广州等地先后检出海南毒豇豆。针对海南一些地方豇豆农药残留超标问题,农业部已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各地举一反三,进一步加强对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管。为此,蔬菜专家王迪轩专程讲述了无公害豇豆种植技术,希望对读者朋友有帮助。  相似文献   

11.
在南方春季繁殖豇豆种子,由于种子成熟期正逢高温多雨的季节,种子易霉烂或在荚内发芽,收获的种子产量低、质量差;夏季繁种,由于气温高,豇豆发育早、衰老快,生育期很短,种子产量也比较低;在秋季繁种,气候条件比较有利于豇豆种子繁殖.根据季节的特点,研究播种期、种植密度与肥料施用对豇豆秋繁的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可以为豇豆种子的繁种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菜豆、豇豆都是人们喜食的蔬菜,也是日常大量供应的蔬菜品种,因此在各地种植面积均十分广泛。然而近几年根腐病为害对菜豆、豇豆生产影响较大,发病轻时可减产10%~20%,发病重时减产可达50%~60%,特别严重时几乎绝收。在常年种植菜豆、豇豆的地区,菜农朋友必须重视该病的防治工作。1.发病症状①菜豆。主要侵害其根部或茎基部,病部可见黑褐色  相似文献   

13.
李品汉 《科学种养》2012,(12):26-27
一、品种来源与引种表现美国无架豇豆即直立无支架豇豆,简称无豇,属于豇豆的一个变种,是我国蔬菜科研部门20世纪80年代引自美国的无蔓豇豆良种,1985年首次引入福建试种,云南省麻栗坡县蔬菜站于2009年从河南省民权县蔬菜研究所引进试验示范并获得成功。连续3年的种植结果表明,该品种植株直立,株高50~60厘米,  相似文献   

14.
随着农场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及发展特色订单种植的需要,2010年,六运湖农场引进豇豆制种产业,经过多年的示范种植,单产达300 kg/667 m2,最高达320 kg/667 m2,种植效益较高。本文简要介绍了豇豆制种的关键技术,为农场推广与应用该技术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2004年豇豆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鉴定我院蔬菜所选育的豇豆新品系的丰产性以及更全面地了解各品系的生长习性,为豇豆新品系报审认定提供依据,同时筛选适合当地种植的豇豆新品系,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确定其推广使用价值,2004年在我院试验基地对8个豇豆品种(系)进行了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16.
猪粪发酵沼液沼渣在豇豆种植中的应用及重金属积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种养一体规模化循环农业园区,以豇豆为材料,研究了猪粪、沼渣为底肥和不同浓度沼液灌溉对豇豆品质、豇豆可食部分和土壤重金属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清水灌溉对照相比,各处理豇豆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比对照显著增加;粗纤维含量比对照显著降低;硝酸盐含量增加,但未超标。当沼液浓度较大时,豇豆可食用部分重金属含量比对照略有增加,但低于国家标准(GB2762-2012)规定的含量;收获后土壤中Cu,As含量比种植前有所增加,增幅分别为1.5%~8.3%和2.2%~15.4%;Zn,Pb,Hg,Cd,Cr含量较种植前有所下降,其中Hg含量降幅最大,为11.1%~25.0%,其次为Cd含量,降幅为0~17.6%。收获后各处理土壤重金属含量都在国家标准(GB15618-2008)规定的土壤一级重金属含量阈值范围内。  相似文献   

17.
灰色系统理论在豇豆育种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将灰色系统理论应用于豇豆亲本分类、育种目标性状选择、杂交组合评判、单株选择、品系比较等育种实践之中,成功地选育出豇豆新品种“早翠豇豆”和16×6-20-3等优良品系。  相似文献   

18.
<正>秋季豇豆易发多种病虫害,笔者在山东青州市部分豇豆种植户那里了解到,秋季豇豆易发以下几种病害:一、根腐病:植株的主根与地表下的茎是受害的主要部位。此病属一种土传病害,高温高湿易发生,秋季多雨及排水不良、粘重低洼地、连作地种植发病重。  相似文献   

19.
结合贵州省蔬菜"321"高效种植模式技术的推广,在烟草育苗棚闲置期内以豇豆-白菜、黄瓜-白菜、番茄-白菜、菜豆-白菜为主的种植模式进行试验.结果表明,4种模式均不影响下茬烟棚育苗,种植模式效益依次为豇豆-白菜>番茄-白菜>菜豆-白菜>黄瓜-白菜,4种模式每667 m2比空闲棚增收7000元以上.番茄-白菜模式因病害防控...  相似文献   

20.
为应用防虫网进行豇豆的科学种植与管理,本文采用80目全封闭与半封闭防虫网的栽培模式下,观测其对豇豆生长特性、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露地栽培相比,防虫网栽培模式下豇豆的抽蔓期、结荚期有所提前,采收期有所延长,产量显著提高;在半封闭防虫网下抽蔓期提前2 d,结荚期提前4 d,采收期延长12 d,产量提高56.47 %;在全封闭防虫网下,抽蔓期提前1 d,结荚期提前4 d,采收期延长16 d,产量提高50.86 %;同一时期内,半封闭与封闭防虫网下豇豆的株高、茎粗、节间长、叶长和叶宽均优于露地栽培;与全封闭防虫网相比,半封闭防虫网下豇豆叶绿素指数显著升高。综上,建议采用80目半封闭防虫网室栽培豇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