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0 毫秒
1.
九华曲毫茶创新工艺通过将色选机运用到绿茶初制工艺中,省去了原工艺中解块和提香两个费工费时且需要人工操作的工序,从而对茶叶品质和生产效益都有较好的提高作用。  相似文献   

2.
福云大叶种绿茶是以福云品种鲜叶为原料,采用大叶种加工工艺制作的绿茶,目前主要产区在闽东的福安,寿宁和桂北的柳城、鹿寨等地,是我国绿茶中又一具有独特风格的新花色品种。本文通过品种原料、自然环境条件、采制工艺和产品内质分析与审评,阐述福云大叶种绿茶的品质形成。分析表明,福云大叶种绿茶优良品质的形成,与鲜叶原料含有丰富的物质基础,优良自然环境条件和精细的制茶工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烘青、炒青是绿茶中两大类,两者各有特色及相应的市场。我县以生产炒青绿茶为主,加工工艺独特,品质优良。自年以来,武平炒绿1986多次获省名优茶奖,是省八大名茶之一,产品深受本县及客家籍地区消费者欢迎,但产品市场局限于炒青市场,很难打入烘青的市场;反之生产烘青的茶区,其产品市场也一样。如能找到两者兼顾,又能降低成本,提高茶价的办法,便能占领茶叶市场,获得更高的利润。多年来,我县桃溪镇几个茶厂试着把武平炒绿品质形成的部分工艺与烘青工艺相结合,经过多年实践,总结出一套半炒烘绿茶加工方法。生产的茶叶似烘青绿茶…  相似文献   

4.
六堡茶工厂化生产的起源及其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静健 《茶叶》2013,(1):43-44
六堡茶系广西历史名茶,但由于消费者对六堡茶的历史及品质缺乏了解而造成目前市场混乱。本文概述了现代六堡茶产制的历史,并从制作工艺、编号、设备及技术等方面厘清六堡茶工厂化生产的起源及演变,阐述其在传统工艺与改制工艺上制作过程与品质的差异,肯定了三鹤牌六堡茶的悠久历史与优良品质。  相似文献   

5.
肖楚 《中国茶叶》2024,(2):64-67
通过对梵净兰香茶的产品质量、茶青原料、加工设备、加工工艺、技术要点等进行系统阐述和技术创新总结,提供了高品质绿茶加工的创新技术和新产品开发的经验。新技术经济性和实用性明显,对促进地方茶产品结构合理发展、提高茶产业效益、促进茶农增收和茶企增效等具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6.
绿茶干燥过程,是物理上的一个脱水反应过程。揉捻叶的脱水平衡态,经炒干时被破坏,当脱水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即经过弛豫时间,茶叶又形成新的平衡态。在这反应过程中,伴随着发生了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变化和复杂的能量传递及相互转换的过程。研究绿茶在脱水反应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及对茶叶品质的影响,无疑对丰富制茶工艺理论、提高制茶技术和茶叶品质具有实际意义。目前对茶叶炒干过程质热传递及物性的  相似文献   

7.
我们一行于一九八四年二月在日本,重点考察了茶叶检验、生产和贸易,并参观访问了日本有关的食品卫生管理机构,分别同上述考察和参观单位的主管官员、科研和管理人员座谈。现就见闻所及,可供借鉴者,介绍于后。 一、茶 叶 生 产 (一)日本茶叶生产的特点。个体茶园占多数,采取联合初制,或出售茶青给初制厂。我们访问的伊藤园初制厂,除加工本场茶青外,还与百余家农户签订合同,收购茶青或毛茶。日本生产的茶叶,品种单纯,蒸青绿茶产量约占四分之一,优质玉露茶和碾茶产量不到5%。我们看到的静岗县茶园,大都建立在  相似文献   

8.
以国产茶叶加工设备为主体,设计、选配和组建了卷曲形绿茶自动化标准化加工生产线,采用一芽二叶茶鲜叶原料,优化提出了关键加工工序参数;以传统炒青绿茶及工艺为对照,比较新生产线所制卷曲形绿茶的感官、色泽和理化品质、工艺特点和加工成本。结果发现:自动化生产线以生物质颗粒为燃烧热源,集成了自动摊放与称量、热风滚筒解块和循环滚炒等技术,实现了全程自动化加工,提高了茶叶的滋味和色泽品质,所制卷曲形绿茶的感官品质得分比传统炒青绿茶高3分,酚氨比相对较低(P0.05),干茶的色相值、茶汤、叶底的亮度和色相值相对更好(P0.01);该生产线日均可加工1200 kg 绿茶,能耗成本为1.3~1.4 元/kg干茶,相比传统单机加工设备,用工成本减少80%。该生产线提高了茶叶品质,降低了生产成本,为卷曲形绿茶标准化加工和品质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了改革炒青绿茶初制工艺技术,提高茶叶品质,降低生产成本,低耗燃料和原料。从一九七四年开始我们在长仑区六塘公社茶木大队对炒青绿茶“传统制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革。在改革的过程中,曾受到了省、  相似文献   

10.
随着当前茶叶在全球融合程度不断提升,当前人们对茶叶生产消费也有着品质上的要求,而想要实现茶叶产品的最佳价值和效果,就需要充分注重提升茶叶产品自身的品质,因此优化制茶工艺的发展成为茶叶生产过程中的重要要求。因此,如何才能突破制茶工艺英语的问题和不足,就极为必要。本文拟从制茶工艺英语的特点及形成过程分析入手,结合当前制茶工艺英语存在的翻译难点,从而探究制茶工艺英语的具体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1.
陈天志 《中国茶叶》2012,(12):16-17
工夫红茶是中国特有、独具风格的红茶产品,也是传统出口茶叶商品,曾一度垄断了整个世界红茶市场。随着内销红茶比重连年上扬,工夫红茶内销市场也日趋火爆,工夫红茶的再次崛起,为闽中腹地-尤溪县茶业创造了一次新的发展机遇。利用当地丰富的主栽良种福云6号、梅占等为优质鲜叶原料,借鉴名优绿茶的加工工艺进行尤溪特色工夫红茶制作,探讨在烘干与造型工艺相结合,创新开发出具有眉形、螺形等各种特色外形的高档红茶,达到汤色橙红或红亮、香高味醇的新型高端特色工夫红茶的品质特征,促进更多高档新产品抢占市场。  相似文献   

12.
我国茶叶初制机械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取得了很大进步,基本上能够满足茶叶初制机械化生产的要求,炒青和烘青绿茶已实现了机械化加工.但是,目前绿茶初制机械,型号繁多、规格不一、性能各异,合理选型显得特别重要,直接关系到茶叶品质和初制茶厂的经济效益,同时,茶机的选型也是初制茶厂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当前我国炒青绿茶和烘青绿茶品质上存在外形松、扁、碎、曲,内质有烟焦味和红梗红叶等弊病还相当普遍,产生这些品质问题的原因,除了采制技术不当之外,茶机的选型不当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为此,笔者就绿茶初制机械的选型问题谈些浅识,仅供参考.一、制茶机械选型的基本原则制茶机械的选型是一项涉及面广、技术性强而又十分复杂的工作,选型时可根据以下原则进行.1.制茶性能要好 这是选择制茶机械的首要条件.要选制茶性能符合制茶工艺要求,并能根据需要进行调节,能够适应高、中、低档原料制作,性能稳定,操作方便的机型.  相似文献   

13.
多茶类组合生产是指一个茶厂或一个地区能生产多种商品茶。这样,既可充分利用鲜叶原料,提高茶叶品质,亦可根据市场需要,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提高制茶的经济效益。如果单一性地生产某一种茶,往往由于茶叶市场的波动而受到冲击,造成经济损失。例如,1983~1984年绿茶市场疲软,内外销都出现滞销现象,国内绿茶库存增加,经营者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但就在这段时期,国际市场上红碎荼正处于  相似文献   

14.
浙江以生产绿茶为主,占全国绿茶出口量的60%。随着茶叶生产的发展,浙江茶机工业得到较快的发展,1981年生产各种茶机9200台,占全国茶机生产计划的50.5%,对减轻茶粮争劳力的矛盾、节约能源、降低成本、提高茶叶品质起了很大的作用。制茶机器绝大部份都要有热能起作用,经测试,初制百斤干茶,要用柴300—400斤或  相似文献   

15.
茶感官审评,一般是以“八大因子”作为评判茶叶优劣的标准。本文就绿茶审评中“干看”的几个因子提出一些新的看法与同行专家探讨,望不吝赐教。1、色泽:一般认为绿的好,黑的不好。福云6号制出的绿茶比较绿,而政和大白茶、福安大白茶、梅占制出绿茶色泽较偏黑,如按这种评判标准,福云6号制的绿茶比政和大白、 福安大白、梅占好;而实际结果恰恰相反;在同等采摘标准(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正常加工的情况下,无论是政和大白、福安大白,还是梅占,内质远远优于福云6号。福云6号汤色滋味较淡,而不耐泡;政和大白、福安大白汤色滋味较浓醇,耐泡;梅占香…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名优茶产销形势的快速发展,不少茶叶专业户放弃了大宗茶的生产,全年都加工名优茶,导致了大宗茶初制机械的闲置、浪费。针对这一情况,1993年,义乌市农业局分别在杨梅岗农场和道人峰茶厂进行试验,探索利用现有大宗茶初制机械(烘青茶机)加工优质绿茶(或称机制毛峰)的途径和方法,一举取得了成功并继而推广开来。如今,利用大宗茶初制机械加工优质绿茶与利用名优茶机加工名优茶,已成为义乌市用机械加工名优茶的两大特色。 一、加工工艺要求 在加工优质绿茶时,原有用于加工烘青毛茶的全套初制机械,包…  相似文献   

17.
一前言我国制造红茶多凭经验掌握,随经验的多少不同,使同样茶青削成不同品质的茶叶。就是同一人掌握往往由于外界条件变化,也是难于做到一致,因而对茶叶经济价值影响很大。今后为了不至因制造技术而影响茶叶品质,对制茶的管理工作如何做到科学,就有蓿极重要的意义。我们学习了苏联茶厂主化管理经验后,进行了茶青如何定级和各制造过程的生化测定的试验,为制定制茶的操作规程提供依据。由于我们人力、技术和设备等方面有缺点,因此,使整个春茶的化学分析发生错误,至6月份才  相似文献   

18.
加工特种绿茶是提高茶叶生产效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低丘红壤茶园,应用推广良种和施肥技术,并从改善生态环境入手,使茶园建设由单一生物向复合生物体发展,力求提高鲜叶的自然品质,在严格采摘质量的条件下,运用烘炒协同技艺调整制茶品质,生产一定数量的优质特种绿茶,能够提高茶园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清香型绿茶生产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昌云 《茶叶》2010,36(2):102-104
为了有效利用夏秋季茶树鲜叶资源,进行了清香型绿茶生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开展清香型绿茶工艺生产,可以明显提高夏秋茶产量和品质,降低茶叶生产成本,缓解采制用工紧缺矛盾,提升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正>浙江省遂昌县是茶叶之乡。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全县茶叶产量8488吨,产值5.09亿元,其中扁形绿茶占了30%以上。目前,遂昌扁形绿茶基本采用机械化制作,尤以长板式扁茶炒制机为主。针对遂昌扁形绿茶品质参差不齐,市场售价差异显著等状况,作者从市场上收集了5款不同类型的扁形茶炒制机,结合遂昌扁茶常规工艺技术参数,探讨了采用不同扁茶炒制机制作遂昌绿茶的工效高低和品质特色,拟为遂昌扁茶的提质增效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