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通过麦草栽培平菇试验,筛选出高产的配方技术,结果表明,采用麦草栽培平菇可以获得平菇高产。  相似文献   

2.
文章采用以玉米芯为主料配方进行不同平菇品种产量比较试验,目的是筛选出最适合云南省大理州栽培的平菇品种,为菇农大面积栽培平菇提供参考。试验研究表明平菇89产量及生物转化率最高。通过方差分析表明:平菇89和平菇99之间产量差异显著;平菇89和姬菇之间产量差异不显著;姬菇和平菇99之间产量差异不显著。试验结论为:平菇89和姬菇适合于云南省大理州大多数地区大面积栽培。  相似文献   

3.
麦草资源丰富、来源广泛,用麦草栽培平菇各地均有报道。但多数采用培养料高压灭菌或者堆制发酵并添加多菌灵等农药来实现,费时费工,能源消耗多,劳动强度大,且农药残留严重。也有人曾用麦草生料栽培平菇,但因添加氮源,使培养料污染严重而导致失败,或因之而不敢添加氮源结果使平菇产量不甚理想而放弃。本文通L_9(3~4)的正交试验,对麦草生料栽培平菇技术进行初步探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验菌株 F法(原代号SOMYCEL 3032),学名 Pleurotus ostreatus来源于法国。1995年3月由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农学院引入我国。1.2 试验设计 该试验是一个L_9(3~4)的正交试验,其因子及水平组合排列如下表1所示。培养料基本配方为麦草85%、玉米粉15%,培养料含水量70%,pH值8~9,每袋装培养料干重350g。于1996年10月 4日进行。  相似文献   

4.
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是大宗食用菌之一,全国各地均有栽培。为了筛选适宜于麦草生料栽培的高产优质平菇品种,在对引进的IO个品种进行产量等经济性状测定的基础上,对它们的子实体氨基酸含量进行测定和分析比较,并应用蛋白质营养价值化学评价法对10个平菇品种的蛋白质营养价值进行简单评价,现将测定和评价结果报道如下。1材料和方法11供试平菇品种编号及其原代号和来源关系1号:F法,来源于法国;2号:新育,来源于山东省曲阜市食用菌研究所;3号:紫抱平菇,来源于上海市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4号:U丹,来源于丹麦国哥本哈根大学农学院;5号:双耐三号,来源于上海市农业综合技术服务中心;6号:曲1,来源同2号;7号:佛罗里达,来源于河南省农科院;8号:江都792,来源于江苏省江都县富民食用菌研究所;9号:SNI,本院分离并复壮;10号:CCEF89,来源于德国。1.2母种采用PDA培养基,原种采用麦粒培养基,栽培种采用麦草生料培养基,配方如下:麦草85%、玉米粉15%、含水量70%,PH值8~9之间。试验于1996年秋至1997年夏在  相似文献   

5.
青海省麦草资源十分丰富,在秋冬季节利用塑料大棚和日光节能温室设施,用麦草栽培平菇可充分利用当地农业生产的副产品,使之资源化并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平菇生产效益。笔者于2003年在尖扎县良种场进行了麦草栽培平菇配方筛选试验,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6.
为推广食用菌秸秆栽培技术,对稻麦草(秸秆)、草粉和棉籽壳所栽平菇的产量及品质进行了比较试验,并对3种原料栽培平菇的经济效益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食用菌秸秆栽培技术能够降低一定的成本,缩短相关栽培周期,提升平菇的产量,同时提高了平菇的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7.
杏鲍菇工厂化生产后的菌糠养分非常丰富,栽培基质养分未充分转化.以工厂化栽培杏鲍菇的菌糠为主要基质,以玉米芯为主料制成不同的组合进行袋栽平菇配方筛选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配方栽培平菇长势均良好,当杏鲍菇菌糠含量为60%时,平菇产量达到最高,成本较对照降低约29.8%.  相似文献   

8.
以棉籽壳、玉米芯、锯末、麦草等为主料栽培平菇,试验结果表明,四种培养料栽培平菇的产量差异极显著,但棉籽壳培养基生物学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9.
利用三级系统筛选法对莱牧1号作为平菇培养基的最适宜配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莱牧1号栽培平菇的适宜培养基配方为莱牧1号42%、芒萁35%、麸皮20%、石膏2%、石灰1%、含水量63%,用该配方栽培的平菇菌丝生长速度快、长势旺盛,平均每袋产量770.85g,生物学效率102.78%,与对照棉籽壳栽培平菇的产量和生物学效率无显著差异,可替代棉籽壳栽培平菇。  相似文献   

10.
桑枝屑栽培平菇不同配比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合理利用当地桑枝资源,2008~2009年在广西天峨县六排镇纳州村进行桑枝屑不同添加比例栽培平菇试验,探讨桑枝屑对平菇菌丝生长、鲜菇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添加桑枝屑的栽培料配方均能正常出菇,但综合各配方的生物转化率、鲜菇产量及投入产出比,则以桑枝屑30%、枫木屑55%、麸皮10%、石膏1%、石灰2%、过磷酸钙2%为平菇高效栽培料配方。  相似文献   

11.
研究平菇在不同C/N比麦草培养料中的物质转化结果表明:麦草栽培平菇后,C/N比值普遍下降。下降幅度随C/N比增加,下降趋势与干物质损失一致。干物质转化为菇体以C/N比50~60:1最高,而N素的利用率则以C/N比70:1左右最高。在平菇栽培过程中N的损失与培养料的C/N比大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通过小麦秸秆固态发酵试验,研究了不同的碳、氮源对2株侧耳属白腐真菌Tf1(Pleurotus sajor-caju)和JG1(Pleurotus Cornucopiae Roll)混合发酵产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Lip和MnP是复合木质素降解菌Tf1+JG1主要的木质素降解酶。以淀粉为碳源,麸皮为氮源时总酶活最高,分别为1419.01U/g和1626.64U/g。  相似文献   

13.
刘沙沙  李静梅  石波  梁平  李超 《中国农业科学》2013,46(11):2345-2352
【目的】探索商品化β-葡聚糖酶水解小麦秸秆制备纤维寡糖的最佳条件,为纤维寡糖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浓硫酸和浓盐酸混酸降解微晶纤维素制备纤维寡糖混合物,通过分离纯化得到聚合度为2—5的纤维寡糖单一组分。用所得纤维二糖作为标准品测定小麦秸秆酶解产物中的纤维二糖,并以纤维二糖含量和小麦秸秆转化率为衡量指标,研究酶解反应温度、pH、反应酶底比E/S、反应底物浓度、反应时间对寡糖生成的影响。【结果】采用活性炭柱层析法得到了高纯度的聚合度2-5的纤维寡糖单一组分;当酶解反应温度为50℃、pH为5.5、E/S为0.4、底物浓度为2%、时间10 h时酶解效果最好,小麦秸秆总转化率达到55.57%,纤维二糖得率为148.15 mg•g-1秸秆。【结论】活性炭柱层析可以很好地分离纤维寡糖,得到了聚合度为2—5的纤维寡糖单一组分;酶解小麦秸秆总转化率及纤维二糖得率均提高。  相似文献   

14.
平菇液体菌种培养条件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培养温度、起始pH、最佳装液量、最佳培养时间为指标,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最终优选出的平菇液体菌种最适宜培养条件为温度24℃、起始pH 6.5、装液量240 L、培养时间3 d。发酵罐最佳配方为:玉米面2%、麸皮1.2%、红糖1%、磷酸二氢钾0.01%、硫酸镁0.005%、酵母膏0.25%。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同供钾能力土壤在秸秆还田条件下钾肥减量施用对水稻、油菜、小麦的产量、钾素吸收量及钾肥利用率的影响,计算秸秆还田条件下3种作物的钾肥适宜用量,为秸秆还田条件下钾肥资源的合理利用及农田钾素养分管理和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3—2015年在湖北省38个县(市)的水稻、油菜及小麦3种作物上开展秸秆还田钾肥减量施用田间试验。试验设置6个处理,分别为(1)对照,不施钾(CK);(2)施用全量化学钾肥(+K);(3)秸秆还田处理(+S);(4)秸秆还田配施50%钾肥(S+1/2K);(5)秸秆还田配施75%钾肥(S+3/4K);(6)秸秆还田配施全量钾肥(S+K)。参考不施钾肥处理的作物相对产量(即CK处理产量/+K处理产量)将土壤供钾能力分为高、中、低3个水平。【结果】不同供钾水平土壤施钾和秸秆还田均能不同程度增加水稻、油菜和小麦的产量和地上部钾素吸收量。其中,高供钾能力的土壤水稻、油菜和小麦仅通过上季作物秸秆全量还田即可满足作物高产的钾素需求;中等供钾能力的土壤3种作物可在秸秆还田条件下减少50%钾肥用量;而低供钾能力的土壤,秸秆还田条件下水稻季可减少25%钾肥用量,油菜和小麦季可减少50%钾肥用量。从土壤钾素表观平衡来看,秸秆还田可缓解土壤钾素亏缺,其中油菜季平均盈余量为14.1—152.6kg K_2O·hm~(-2),小麦季平均盈余量为25.5—95.9 kg K_2O·hm~(-2),水稻季则仍表现为钾素亏缺。在考虑秸秆钾素投入量的情况下,通过一元二次方程和线性加平台方程拟合秸秆还田条件下钾肥用量与作物产量之间的关系,以+K处理产量为标准得到秸秆还田条件下的适宜钾肥用量。结果表明,在前茬作物秸秆全量还田的条件下,供钾能力为中、高等水平的土壤3种作物钾肥适宜施用量为20—33 kg K_2O·hm~(-2),油菜钾肥施用量低于水稻和小麦;而供钾能力低的土壤上,秸秆还田土壤钾肥适宜施用量为45—49 kg K_2O·hm~(-2),油菜钾肥推荐用量高于水稻和小麦。与目前钾肥经济施用量60 kg K_2O·hm~(-2)相比,3种作物在供钾能力为中、高等水平的土壤通过秸秆还田可节省钾肥45.0%—66.7%,供钾能力低的土壤也可节省钾肥18.3%—25.0%。【结论】秸秆还田条件下水稻、油菜及小麦可以在减少18.3%—66.7%钾肥用量的同时保证作物产量,钾肥施用量减少的比例应根据土壤供钾水平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6.
杏鲍菇不同培养料配方筛选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玉米芯、玉米面、麦麸子、麦壳、高粱壳等为原料,探索不同基质配比对杏鲍菇产量及生物学转化率的影响,结合经济效益分析,筛选出适合内蒙古通辽地区杏鲍菇生产的最佳培养料配方。试验结果表明,利用玉米芯、玉米面、麦麸子、麦壳、高粱壳等按不同比例配比进行杏鲍菇的栽培,综合考虑生物学效率、投入产出比,配方Ⅵ最适于在内蒙古通辽地区杏鲍菇栽培中推广。  相似文献   

17.
连续秸秆覆盖对土壤无机氮供应特征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目的】采用田间定位试验研究方法,于2008-2010年研究了水旱轮作制下连续秸秆覆盖对土壤无机氮供应特征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连续秸秆覆盖还田可以显著提高0-5 cm、5-15 cm和15-25 cm土层土壤NH4+-N、NO3--N含量,并且随着秸秆覆盖还田年限的延长和用量的提高,3个土层土壤的NH4+-N、NO3--N含量的增幅也随之增加。第5季水稻收获后,秸秆覆盖处理NH4+-N、NO3--N含量的增幅分别达到了18.83%-36.70%和12.04%-37.70%。秸秆覆盖还田使水稻生育前期土壤NH4+-N、NO3--N含量降低,有利于减少NO3--N的淋失。而后期氮素得到释放满足作物生殖生长的需要,则有利于作物产量的提高。秸秆覆盖还田后,可以提高作物产量。其中旱季作物(小麦、油菜)的增产效应要高于水稻,并且作物的增产幅度随着秸秆还田年限和用量的增加而提高。起主要作用的产量构成因素是小麦、水稻的有效穗数以及油菜单株角果数和每角粒数。【结论】连续秸秆覆盖还田促进了土壤无机氮的供应,从而提高了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18.
5种配方对草履虫生长及种群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房英春  肖友红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5):7199-7200
[目的]筛选适宜草履虫生长及繁殖的最佳营养配方及环境条件。[方法]采用5种营养配方,即配方Ⅰ-稻草煮剂培养液、配方Ⅱ-菠菜叶+稻草煮剂培养液、配方Ⅲ-稻草煮剂+牛奶液培养液、配方Ⅳ-0.1%蜂蜜培养液和配方Ⅳ-小麦粒培养液培养草履虫,并对草履虫生长发育和种群密度及理化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培养时间最短的是配方Ⅲ,仅用2d就可得体长为90~210μm,体宽为加~30脚,每毫升水样含1000~3000个草履虫,纯度也很高,能够用于纯培养,用该配方培养草履虫效果最佳。草履虫生长的最适温度是25℃,最适繁殖温度在10~30℃。pH值在5.0~10.0的范围内,草履虫的生长状况都较好,但最适合于在中性略偏酸的环境中生长。[结论]该研究为草履虫的生产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谢佳利  龙丹  王慧超  戴玄  陈今朝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3):1160-1161,1183
[目的]筛选出适合三峡库区退耕林下栽培的食用菌菌种。[方法]以棉籽壳、木屑、麦麸、麦秸等为主要原料,分别在室内和室外退耕林下栽培9种食用菌,筛选适合退耕林下栽培的食用菌菌种。[结果]在室内和室外退耕林下2种不同栽培环境中,茶树菇的产量最大、生物学效率和经济效益最高;平菇、姬菇次之。[结论]综合食用菌的产量、经济效益及栽培管理难易度考虑,筛选出适合在林下栽培的食用菌为茶树菇、平菇和姬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