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水分与肥料是影响作物生长的两大因素。在坐水播种条件下,采用“311-B”D饱和最优设计研究了玉米苗期坐水与施肥的耦合效应,对玉米苗地上部干重进行二次回归拟合,建立了各因素的回归数学模型。因素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影响玉米苗地上部干重主要因素是坐水量,其次为磷肥,再次为氮肥,各因素交互作用顺序为:NP〉水N〉水P。水肥耦合作用的最佳组合为:略高的坐水量(49.356t/hm2),略低的氮肥量(63.923kg/hm2)和中等的磷肥量(128.25kg/hm2)。  相似文献   

2.
杉木乳源木莲混交林生长与水文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强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21):149-151
对10a生杉木与乳源木莲混交林及杉木纯林林分生长及水文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杉木乳源木莲混交林分生长状况良好。混交林中杉木比杉木纯林对照(ck)提高了28.5%。混交林中杉木的平均树高大于杉木纯林,林分稳定性好。杉木乳源木莲混交林具有较强的持水能力。混交林的林冠层生物量96.262 t/hm2,比杉木纯林多16.924t/hm2,增加21.3%。持水量45.646 t/hm2,比杉木纯林多15.369 t/hm2,增加50.8%。混交林持水量显著高于杉木纯林。混交林与杉木纯林相比,混交林中0~20cm土壤容重降低4.0%,土壤总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分别增加12.0%和18.8%。20~40cm土层也表现出同样特点。混交林初渗速度5.81 mm/min,稳渗速度3.47 mm/min,分别是杉木纯林的1.4和1.3倍。混交林土壤入渗能力得到提高。混交林分土壤贮水量达1789.90 t/hm2,比杉木纯林1065.95t/hm2,增加了712.40 t/hm2,提高了67.9%。  相似文献   

3.
吉林省湿润冷凉区通过3种旋耕灭茬起垄机播种玉米的试验,筛选出旋耕灭茬起垄机播种玉米的最佳机械。结果表明,处理3比处理1和处理2的灭茬率分别提高7.0%和9.5%,出苗率分别提高9.0%和11.0%,处理3的机械播种玉米的效果明显提高。处理3比处理1、处理2分别增产904 kg/hm2、975 kg/hm2,产值分别提高1 808元/hm2、1 950元/hm2。明确处理3的机械为该区域旋耕起垄灭茬播种玉米的最佳机械。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不同肥料配施对玉米增产和土壤培肥的效果,在延津县砂质潮土上开展了氮(0、90、180、270kg/hm2)、磷(0、90kg/hm2)、钾(0、90kg/hm2)的配施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氮磷钾配施可以显著提高玉米产量,较对照增加2.43%~17.44%。氮肥处理玉米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分别较对照增产6.89%、8.76%、12.57%;配施P 90kg/hm2或K 90kg/hm2后,与单施氮肥增产趋势一致,且以配施磷肥增产效果较好,较对照增产7.36%~13.58%;氮磷钾配施处理效果最好,玉米产量随施肥量增加而增加,其增产幅度分别比相应单质氮、氮磷配施和氮钾配施增产4.87%~8.03%、3.86%~4.56%和7.10%~8.21%。其关键在于玉米抗倒伏能力增强,百粒重增加。其中玉米茎粗较对照增加0.04~0.45cm,有效穗长增加0.10~1.82cm,百粒重提高2~10g。对土壤耕层养分分析表明,氮磷配施对砂质潮土培肥具有积极效果。与播种前比,土壤耕层有机质含量增加0.16~0.92g/kg,相应氮磷钾配施处理分别增加水解氮7.2~21.7mg/kg、有效磷0.73~0.94 mg/kg、有效钾0.1~1.3 mg/kg,仅氮磷配施处理有效钾降低明显,分别减少0.2~2.8mg/kg。说明科学施肥不仅能够提高玉米产量,而且利于土壤培肥。考虑综合效益和肥料成本,建议采用N270P90K90配方。  相似文献   

5.
杉木乳源木莲混交林分特征与固土保水功能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杉木纯林为对照,对杉莲3∶1混交的林分特征和固土保水功能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表明:混交林冠层增厚,冠幅扩大 与对照相比:枝叶量、叶面积指数、枯枝落叶现存量分别增加18 1%、38 4%、319 1% 表土层根系增加625 7%,根量增加8 35t/hm2 混交林林分结构有利于截持雨水,降低土壤侵蚀力和冲刷力,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固土保水功能 与对照相比:>0 25mm水稳性团聚体量增加4 8%,土壤结构体破坏率减少3 1%,入渗速度增加30%~40%,土壤持水量增加60 7%,增加水源涵养量1064 65t/hm2  相似文献   

6.
以常规种植为对照,通过对抗旱保水剂45kg/hm2、60kg/hm2、75kg/hm2和90kg/hm2等4种施用量进行田间比较试验,分析其对新植蔗萌芽、分蘖、甘蔗产量和糖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抗旱保水剂可以提高甘蔗产量和糖分,其中以90kg/hm2施用量增产、增糖效果最好,其产量比对照增产13.4%,与对照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糖分比对照高1.29%;75kg/hm2施用量增产、增糖效果次之,其产量比对照增产5.1%,与对照差异不显著,糖分比对照高0.83%;45kg/hm2和60kg/hm2施用量产量分别比对照增产7.7%、4.3%,与对照差异不显著,糖分分别比对照低0.16%和0.67%。  相似文献   

7.
采用裂区设计方法,比较了两熟不足区下茬青贮玉米三种不同种植方式的生产力.试验结果表明:郑单958和高油4515采用鲜食玉米收获前7d在2株鲜食玉米之间的垄台上播种青贮玉米,干物质产量分别达到11.75 t/hm2和10.84 t/hm2,较对照分别降低1.6%和7.2%;其秸秆干物质含量分别达到23.90%和27.03%,较对照提高13.2%和10.1%;其籽粒干物质含量分别达到39.04%和22.61%,而对照没有籽粒产量.两熟不足区下茬青贮玉米采用鲜食玉米收获前7d在2株鲜食玉米之间的垄台上播种技术,可以实现抢农时、提高营养品质的效果,但应用该项技术一定要注意提高播种质量,确保群体密度.  相似文献   

8.
2012年在阳谷县十五里元镇玉米高产创建示范方内进行植保关键技术应用示范试验。示范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种衣剂包衣处理,播种5 d后出苗率为82.75%,播种后10 d出苗率为93.25%,均高于对照区,且种衣剂对玉米出苗无不良影响;在玉米五叶一心期,处理区根条数及根干重均高于对照区;经过药剂处理示范区粗缩病、瘤黑粉病和青枯病病株率均低于对照区;处理区玉米平均秃尖长度和平均单穗秃顶率分别比对照区短1.6 cm和低5.8%,且保叶效果好于对照区;通过实打验收,示范试验区平均产量达12 342 kg/hm2,比对照区增产1 164 kg/hm2,增产率达10.4%。  相似文献   

9.
宁南山区马铃薯移动滴灌补水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提高旱区马铃薯的产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户用型移动式滴灌装置"为补水设施,对宁南山区马铃薯进行定期补灌,研究不同处理(①不补水(CK);②补水30m3/hm2;③补水60m3/hm2;④补水90m3/hm2)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使用"户用型移动式滴灌装置"补水可明显提高宁南山区的土壤含水量;灌水30、60、90m3/hm2的处理马铃薯产量分别增加了7032.5、13292.5、13637.5kg/hm2,分别比对照增加了41.0%、77.5%和79.5%;3个处理马铃薯产值分别增加了5626、10634、10910元/hm2,产投比分别为4.02、6.26、5.07。[结论]宁南山区马铃薯每次补水量以60m3/hm2为宜。  相似文献   

10.
2012年在阳谷县十五里元镇玉米高产创建示范方内进行植保关键技术应用示范试验。示范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种衣剂包衣处理,播种5 d后出苗率为82.75%,播种后10 d出苗率为93.25%,均高于对照区,且种衣剂对玉米出苗无不良影响;在玉米五叶一心期,处理区根条数及根干重均高于对照区;经过药剂处理示范区粗缩病、瘤黑粉病和青枯病病株率均低于对照区;处理区玉米平均秃尖长度和平均单穗秃顶率分别比对照区短1.6 cm和低5.8%,且保叶效果好于对照区;通过实打验收,示范试验区平均产量达12 342 kg/hm2,比对照区增产1 164 kg/hm2,增产率达10.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