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通过索氏抽提和乙醇浸提法提取假蒟(Rper.saormentosum Roxb.)杀虫活性成分,即获得乙醇浸提物、乙醇索氏提取物和石油醚索氏提取物,研究其对皮氏叶螨(Tetranychus pieroei McGregor)各龄虫的触杀及对成螨驱避、产卵抑制等方面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乙醇浸提物和石油醚索氏提取物对皮氏叶螨卵的毒杀效果均较好,用20mg/g的浓度处理后,杀卵效果均在95%以上:对若螨的生物活性以乙醇索氏提取物最好,当浓度为15mg/g时,校正死亡率达95.19%,明显强于石油醚索氏提取物;乙醇浸提物、乙醇索氏提取物和石油醚索氏提取物对成螨的LC50分别为3.2141,6.093 1,3.518 8 mg/g,LC95分别为8.5750,18.700 7,9.311 4 mg/g;用质量分数0.4%乙醇浸提物和石油醚索氏提取液处理的皮氏叶螨成螨寿命明显短于乙醇索氏提取物和对照,产卵抑制指数以石油醚索氏提取物最高,为0.1465,乙醇索氏提取物最低,为0.0825;3种提取物对皮氏叶螨均有良好的驱避作用.  相似文献   

2.
采用叶片浸渍法和分光光度法研究了大叶丁香(Eugenia caryophyllata Thunb)丙酮提取物对皮氏叶螨(Tetranychus piercei McGrvgor)的毒力及其代谢酶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大叶丁香丙酮提取物对皮氏叶螨具有良好的毒杀作用,处理后72 h LC50值为4.31 mg/mLL;其13.33 mg/mL对皮氏叶螨的48 h和72 h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1.82%和95.35%,其6.67 mg/mL对皮氏叶螨的72 h校正死亡率为75.58%;大叶丁香丙酮提取物在5.0、4.0、3.0、2.0、1.0 μg/mL的质量浓度下,对皮氏叶螨酯酶、羧酸酯酶、碱性磷酸酯酶的活性均有抑制作用,作用大小均随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增强,但大叶丁香丙酮提取物对酸性磷酸酯酶则有一定程度的激活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2 %阿维·绿僵菌素悬浮剂对朱砂叶螨的生物活性,采用盆栽幼苗喷雾法、盆栽幼苗喷雾法、保湿叶碟喷雾法研究了2 %阿维·绿僵菌素悬浮剂对不同生长阶段朱砂叶螨的生物活性,并采用茎内吸法、涂药法研究了2 %阿维·绿僵菌素悬浮剂的内吸性和渗透性,探讨了温度对其杀螨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2 %阿维·绿僵菌素悬浮剂对成螨的活性(LC50:1.247 44 mg/L)优于唑螨酯(LC50:2.189 50 mg/L)和炔螨特(LC50:12.515 49 mg/L),对若螨的活性(LC50:0.362 31 mg/L)低于阿维菌素(LC50:0.279 71 mg/L),其杀卵活性(EC50:3.563 50 mg/L)优于哒螨灵(LC50:5.561 61 mg/L)但低于噻螨酮(LC50:0.274 23 mg/L);2 %阿维·绿僵菌素悬浮剂对不同生长阶段的朱砂叶螨均具有较高的活性,其内吸性、渗透性均较强,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杀螨活性越高。本研究结果为2 %阿维·绿僵菌素悬浮剂的田间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31种热带植物乙醇提取物对朱砂叶螨的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内测定31种植物乙醇提取物对朱砂叶螨的触杀和驱避作用.结果表明,大山芝麻、蜂巢草、仔榄树和许树乙醇提取物对朱砂叶螨具有明显的触杀作用,24h后平均校正死亡率达80%以上,其中大山芝麻的触杀效果最好,高达96.35%;23种植物提取物对朱砂叶螨产卵驱避作用显著,平均驱避率达90%以上;牛筋果、云南野桐、多花瓜腹木、黄椿木姜、酒饼簕和毛瓣鸡血藤提取物对成螨驱避作用明显且较为稳定,48 h的平均驱避率达91%以上.  相似文献   

5.
观察了6个温度条件及9种寄主植物对皮氏叶螨发育及繁殖的影响,并进行了5种药剂对此螨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24~32℃为皮氏叶螨发育、存活和产卵的最适合温度,番木瓜为皮氏叶螨的最适宜寄主,其次为香蕉和番荔枝。香蕉品种间比较,巴西蕉和贡蕉分别为皮氏叶螨的最适和最不适宜的芭蕉属寄主。5种农药对皮氏叶螨雌成螨的毒力大小顺序为阿维菌素>阿维·氯>哒螨灵>果好迈>辛硫磷,其LC50分别为0.0586,0.4415,34.6817,35.0268和96.1017μg/mL。  相似文献   

6.
采用玻片浸渍法,对15种杀虫杀螨剂对香蕉皮氏叶螨的室内毒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供试药剂中以阿维菌素对皮氏叶螨的雌成螨的毒力为最高,LC50为0.005 5 mg/L,其次为鱼藤酮,LC50为0.017 3 mg/L,毒力最低的为吡虫啉,LC50为113.101 4 mg/L;15种供试药剂对皮氏叶螨的毒力大小顺序依次为:阿维菌素>鱼藤酮>唑螨酯>哒螨灵>毒死蜱>辛硫磷>高氯苯>联苯菊酯>功夫>螺螨酯>甲氰菊酯>丙溴磷>敌敌畏>炔螨特>吡虫啉。  相似文献   

7.
常壮壮  孙荆涛 《玉米科学》2021,29(4):110-114
截形叶螨(Tetranychus truncatus Ehara)是我国玉米生产上的一种重要的害螨。目前对截形叶螨的防治主要依赖化学农药。本研究通过室内浸液法测定截形叶螨成螨、若螨对3种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螨剂乙唑螨腈、联苯肼酯和螺螨酯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乙唑螨腈的毒力最强,对雌成螨和若螨24 h的LC50分别为0.033 mg/L、0.070 mg/L;联苯肼酯的毒力最低,对雌成螨和若螨24 h的LC50分别为0.685 mg/L、0.210 mg/L。3种杀螨剂对产卵量的影响均显著。乙唑螨腈可作为田间防治截形叶螨的最佳备选药剂。  相似文献   

8.
假蒟中胡椒碱的分离鉴定及杀虫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探讨假蒟的杀虫活性成分,采用生物活性示踪法从假蒟乙醇提取物中分离纯化出1种活性成分,其化学结构经MS、1H NMR、13C NMR分析鉴定为胡椒碱。以螺旋粉虱为供试对象,采用叶片浸渍法测试胡椒碱及假蒟乙醇提取物对螺旋粉虱成虫和若虫的毒杀活性及杀卵作用,结果表明:胡椒碱及乙醇提取物对螺旋粉虱成虫和若虫均具有很好的杀虫活性,对成虫LC50值分别为28.59、224.31 mg/L,对若虫的LC50值分别为65.91、336.68 mg/L,胡椒碱对成虫的毒力优于若虫,与对照药剂印楝素无显著性差异;其杀虫活性明显高于假蒟乙醇提取物;胡椒碱及乙醇提取物有一定的杀卵作用,但作用方式有所不同,胡椒碱对初孵幼虫有较高的致死率,而假蒟乙醇提取物则明显影响螺旋粉虱卵的孵化。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7种常用杀螨剂对花生上二斑叶螨和朱砂叶螨的毒力差异和防治效果,为不同优势种群的防治提供高效药剂,采用浸虫法测定了7种杀螨剂对两种叶螨雌成螨和卵的毒力。毒力测定结果表明,螺虫乙酯对二斑叶螨成螨的毒力最高LC50为1.213mg/L;哒螨灵、联苯肼酯、阿维菌素的毒力次之。阿维菌素对朱砂叶螨成螨的毒力最高LC50为0.044mg/L;螺虫乙酯、哒螨灵、虫螨腈、联苯肼酯的毒力也较高;螺螨酯对两种成螨的毒力均最低。螺虫乙酯对二斑叶螨和朱砂叶螨卵的毒力均最高,LC50分别为0.037mg/L、0.005mg/L。阿维菌素对二斑叶螨和朱砂叶螨成螨的毒力倍数差异最大,达247.8倍;其次是螺虫乙酯、虫螨腈毒力倍数为24.8倍和16.1倍;螺螨酯和阿维菌素对两种叶螨卵的毒力差异较大,分别达12.1倍和11.8倍。在盆栽花生上,43%联苯肼酯悬浮剂、22.4%螺虫乙酯悬浮剂、110g/L乙螨唑悬浮剂4000倍处理,对二斑叶螨的防效好,药后21d达83.75%~97.75%,显著高于其他药剂;7种药剂的4000倍液处理均对朱砂叶螨有很好的防效,药后21d达97.63%~100%。综上所述,除螺螨酯以外,6种供试药剂对朱砂叶螨成螨和卵的毒力均明显大于二斑叶螨,其中阿维菌素对两种成螨毒力差异最大。43%联苯肼酯悬浮剂4000倍液可有效同时防治两种叶螨,并有较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其他6种药剂目前都是防治朱砂叶螨的高效药剂。本研究为防治叶螨合理用药提供了依据,对指导花生田叶螨的科学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了科学合理使用2008年在中国获得登记的新型酰基乙腈联苯肼类杀螨剂联苯肼酯,延长其使用寿命,本研究采用生物测定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针对性地开展了联苯肼酯与炔螨特混配对朱砂叶螨的联合毒力作用评价。结果表明,43%联苯肼酯悬浮剂和73%炔螨特乳油按有效成分215∶73混配对朱砂叶螨的共毒系数为163.0,共毒系数大于120,表现出良好的增效作用,经其20.00、14.29、11.11、9.09和7.69 mg/L的浓度处理24 h后,朱砂叶螨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显著降低,分别为3.371、3.645、3.932、4.045和4.089 mmol/(mg Pro·min),显著低于相同浓度联苯肼酯单剂[7.250、6.818、6.714、6.441、5.811 mmol/(mg Pro·min)]和炔螨特单剂[10.130、9.789、9.142、8.932、8.441 mmol/(mg Pro·min)],说明联苯肼酯与炔螨特混配对朱砂叶螨GST具有显著的联合抑制作用;经联苯肼酯与炔螨特混配液处理24 h后,朱砂叶螨的多功能氧化酶(MFO)、羧酸酯酶(Car E)和乙酰胆碱酯酶(Ach E)活性与联苯肼酯和炔螨特单剂处理的结果无显著差异。本研究结果为合理混配使用联苯肼酯与炔螨特防治朱砂叶螨的发生与危害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验证保护酶CAT在木薯抗螨中的功能,测定分析了朱砂叶螨取食抗、感螨木薯种质后,CAT的表达量和酶活分别在木薯和朱砂叶螨中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一方面,朱砂叶螨取食1 d和8 d后,感螨木薯种质BRA900体内Me CAT1的表达量和CAT总酶活仅分别较为害前提高1.11倍、1.24倍和1.06倍、1.15倍,而在抗螨木薯种质C1115体内则分别较为害前提高2.75倍、2.62倍和2.36倍、2.38倍,均显著高于感螨木薯水平。另一方面,朱砂叶螨取食感螨种质BRA900 1 d和8 d后,保护酶Tc CAT的基因表达量和CAT酶活分别是为害前的1.13倍、0.98倍和1.02倍、0.99倍,而取食抗螨木薯种质C1115 1 d和8 d后分别降低至为害前的0.57倍、0.61倍和0.52倍、0.61倍,均显著低于取食感螨木薯水平。以上结果初步证实了保护酶CAT在木薯中被诱导能够缓解朱砂叶螨造成的氧化损伤,在朱砂叶螨中被抑制不利于取食为害,从而形成木薯抗螨性的功能。本研究为将CAT作为基因资源应用于抗螨木薯种质创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拟小食螨瓢虫对小薯上朱砂叶螨种群数量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为研究利用拟小食螨瓢虫控制朱砂叶螨,在观察拟小食螨瓢虫成虫对朱砂叶螨成、若螨和卵的逐日捕食量基础上,测定拟小食螨瓢虫对不同密度朱砂叶螨+螨害木薯叶VS健康木薯叶的选择性,调查拟小食螨瓢虫和朱砂叶螨在木薯上的空间分布相关性.结果表明:①拟小食螨瓢虫羽化后第3天对朱砂叶螨成、若螨和卵的捕食量达最大值,并趋于稳定.②当朱砂叶螨若螨和成螨密度为30头/叶及40头/叶时,拟小食螨瓢虫显著地趋向朱砂叶螨+螨害木薯叶复合体;(③当朱砂叶螨若螨和成螨在木薯上的分布数量分别为41.90头和32.60头时,拟小食螨瓢虫在木薯上的分布数壁达最大;(④天敌拟小食螨瓢虫对木薯朱砂叶螨的行为选择与二者在木薯上的空间分布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本研究结果可为探讨拟小食螨瓢虫对木薯朱砂叶螨的选择机制,以便更好地利用其控制木薯朱砂叶螨为害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了明确营养物质在木薯抗螨性中的重要作用,在获得遗传稳定的抗、感螨参照标准木薯品种的基础上,采用分光光度法开展了朱砂叶螨为害前后抗、感螨参照标准木薯品种叶组织中营养物质含量的差异分析。结果表明:朱砂叶螨为害1、4、8 d的抗螨参照标准木薯品种C1115叶组织中的游离氨基酸(FAA)、可溶性糖(WSS)、可溶性氮(SN)含量均显著降低,分别是为害前的69.69%、69.29%和63.42%,73.16%、73.71%和72.75%,45.97%、46.21%和46.13%(P<0.05);但糖氮比(S/N)显著升高,是为害前的159.15%、159.46%和157.83%(P<0.05),游离脯氨酸(Pro)含量无显著变化。螨害1、4、8 d的感螨参照标准木薯品种BRA900叶组织中的FAA含量和WSS含量与为害前无显著差异,SN含量显著升高,是为害前的148.50%、148.73%和148.77%;S/N显著降低,是为害前的62.61%、61.48%和61.92%;Pro含量显著升高,是为害前的373.82%、367.33%和362.61%,但为害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4.
中国朱砂叶螨各地理种群形态变异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结果表明,朱砂叶螨Tetranychuscinnabarinus(Boisduval)体型大小的差异不能反映其地理分布的规律,也不能作为它与有关近似种相区分的特征;雌成螨足Ⅰ胫节刚毛数量的变化并不代表各地理种群之间的稳定变异,但可作为辅助鉴别特征;不同地理科群及同一种群不同个体之间阳具端锤形状存在一定差异,但仍可作为朱砂叶螨有效的鉴别特征。  相似文献   

15.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组织测定法,测定锡兰肉桂无水乙醇提取物对胡椒瘟病菌、香蕉枯萎病菌、芒果炭疽病菌和芒果蒂腐病菌的抑菌活性以及20%锡兰肉桂微乳剂对胡椒瘟病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锡兰肉桂无水乙醇提取物对胡椒瘟病菌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在浓度1.5 mg/mL时抑菌率为91.94%,EC50为0.687 5 mg/mL;对芒果炭疽病菌的抑菌率为63.75%,但对芒果蒂腐病菌无抑菌活性。20%锡兰肉桂微乳剂对胡椒瘟病表现出较好的保护效果,当稀释100倍和50倍时抑制率分别为72.79%和78.91%。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木薯单宁酸合成关键酶无色花青素还原酶(leucoanthocyanidin reductase,LAR)在木薯抗螨中的功能与作用,本研究分析朱砂叶螨为害前后抗、感木薯品种不同叶龄组织LAR酶活性变化差异。结果表明:朱砂叶螨为害1、8 d时,高感木薯品种BRA900的未展开叶、展开幼嫩叶、顶芽下第3叶、中下部叶片的LAR酶活性分别为螨害前的1.38倍和1.44倍、1.33倍和1.48倍、1.42倍和1.43倍、0.82倍和0.50倍,除了中下部叶片螨害8 d的LAR酶活性显著降低外,其余叶片LAR酶活性在螨害前后均无显著差异(p<0.05);朱砂叶螨为害1、8 d时,高抗木薯品种C1115的未展开叶、展开幼嫩叶、顶芽下第3叶、中下部叶片的LAR酶活性则分别比螨害前显著提高2.13倍和2.41倍、2.02倍和2.09倍、2.02倍和2.04倍、2.01倍和2.03倍(p<0.05)。上述结果为阐明LAR酶活性显著提高与木薯品种抗螨能力的相关性及田间朱砂叶螨主要为害木薯中下部叶片提供了初步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