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吉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属于半干旱地区。光热资源丰富,水资源匮乏,盛产马铃薯、胡麻、豌豆、莜麦等农作物,西吉县具有优越气候冷凉、天然无污染的生态环境,适宜胡麻等小秋杂粮生长,生产的“清真胡麻油”因味美、营养丰富而远销全国各地。近年来,西吉县农业技术人员引进优良品种,总结出了一套优质高产种植栽培技术,使胡麻产量达到150~200kg,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正>胡麻是定西旱作农业区的主要油料作物,为确定当地胡麻的最佳适播期,确保胡麻稳产、高产,笔者于2009年进行了胡麻播期试验,现将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3.
胡麻膜侧栽培品种比较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旱作节水农业技术为平台,对西吉县引进的4个胡麻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以当家品种宁亚11号为对照,筛选适宜当地种植的优良品种。结果表明:筛选出的宁亚17号、宁亚19号2个品种比对照分别增产15.62%、9.46%,适宜在西吉县种植,可代替宁亚10号和宁亚11号品种。  相似文献   

4.
西吉县旱地马铃薯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旱作节水农业项目的强力实施,尤其是以秋覆膜的全膜双垄沟播为主的地膜覆盖技术的大力应用,西吉县马铃薯种植区域进一步扩大。根据本县农业生产和旱作节水农业的发展要求,总结提出旱地马铃薯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以西吉县旱作农业的发展现状为背景,通过对该县旱作农业持续发展的障碍因素和旱作农业潜力的分析,因地制宜地提出了旱作农业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西吉县耕地面积242万亩,其中胡麻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30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12.4%。西吉种植胡麻历史悠久,素有“油盆”之称,所产胡麻油气味芳香、品质良好,不仅食用性好,工业价值也很高。胡麻耐瘠薄、耐干旱、耐贮藏,适应性强,可适应不同的自然条件和多种种植方式,在西吉县的19个乡镇均有种植。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和旱作节水农业的快速发展,西吉县继2008年从甘肃引进全膜覆盖栽培技术在玉米、芹菜上大面积推广应用成功后。  相似文献   

7.
<正>宁夏西吉县素有"油盆之称",胡麻是当地的主要油料作物,所产胡麻油质好、油纯、香郁、味美、价高,是理想的食用油,全县胡麻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30万亩左右。西吉县地处黄土高原干旱地带,属雨养农业,春旱严重且时常发生,往往出现胡麻不能及时播种或播种后出苗困难、苗情差的现象。为破解干旱带来的严重影响,促进胡麻产业持续健康发展,2012  相似文献   

8.
通过总结宁夏西吉县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的成效与示范园区的模式及其在农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的基础上 ,介绍了以种薯脱毒为主的旱作马铃薯综合增产增效技术、以麦套地膜玉米为主的立体复合种植技术、旱作地膜玉米标准化栽培技术、旱地膜侧条播栽培技术、以节能日光温室为主的设施蔬菜高效配套技术、旱地农作物良种的配套推广技术等关键增产技术  相似文献   

9.
正2017年沙坡头区严格按照自治区农牧厅《2017年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推广项目实施总体方案》要求,以"三个双约束"为工作标准,以探索总结"622"残膜回收模式为抓手,坚持回收与利用兼顾的原则,把农用残膜污染治理作为有效治理"白色污染",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保障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白色污染"得到有效控制。2017年,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推广项目主要集中在南部山区5个  相似文献   

10.
6月中旬,全国粮食稳定增产行动督导组在甘肃省检查指导工作。自2013年初以来,甘肃省以中东部旱作农业区和粮食生产大县为重点,突出玉米、马铃薯等高产粮食生产,大力推广旱作农业集成技术,确保马铃薯脱毒种薯全覆盖,不断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全力实施"四个"千万亩工程和"365"现代农业行动计划。由于2012年冬季到2013年4月份,我省降  相似文献   

11.
胡麻又称油用亚麻,是我国五大油料作物之一,由于喜凉爽温和的气候,耐寒、耐干旱、耐瘠薄、抗病虫、适应性广、管理简便、成本低,属于特色旱作农业,可在高寒、干旱、生产条件较差、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大面积发展。本文以定西市胡麻产业为例,对胡麻产业现状及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2.
论述了宁夏西吉县胡麻生产现状和胡麻产业化发展的条件 ,指出西吉县应以胡麻精炼油、胡麻胶、胡麻纤维、麻屑为胡麻产业化发展的主导产品 ,并从培育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 ,加强基地建设、确保原料供给 ,创立品牌、拓宽市场 ,建立信息网络、加大宣传力度 ,完善服务体系、强化服务意识 ,转变政府职能、创造宽松环境等方面提出了促进全县胡麻产业化发展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3.
我国西北地区胡麻产业发展的必要性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胡麻是一种具有发展潜力的健康食用油油料作物,属于特色旱作农业,特别适合西北地区种植和发展。介绍了胡麻油的营养价值,分析了西北地区发展胡麻产业的必要性,并提出了相关政策扶持建议,为促进西北地区胡麻产业发展、合理规划我国油料生产区域布局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4.
袁建云 《宁夏农林科技》2012,53(9):53-54,98
在崆峒区旱地条件下,通过胡麻"3414"肥料肥效试验,建立胡麻产量(Y)与N、P、K肥之间的回归方程,得出适合崆峒区旱地胡麻生产的最佳施肥模式,即崆峒区旱作条件下胡麻生产最佳施肥量为N 131.3 kg/hm2、P2O550.0 kg/hm2、K2O 83.1 kg/hm2,此时的胡麻预计产量为1 035.4 kg/hm2。  相似文献   

15.
<正>河北省农林科学院以促进农业科技进步、为河北农村经济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为己任,针对全省农业生产中的重大问题,主要开展以作物资源创新和优良品种选育、高产高效节水及旱作耕作栽培技术体系、农业资源保护利用及植物保护、农业区域开发和新产品研制为主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6.
根据临夏州旱作农业技术的推广实践,提出了发展旱作农业的思路与措施。主要有:继续改善最基本农业生产条件;大力推广以蓄水保墒为中心的旱作农业技术;大力推广抗旱高产作物良种,合理调整作物结构;积极推广应用旱作农业新技术;发展旱作农业区特色产业;加强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群众科学种田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尼勒克县地处天山山脉西段,全县以旱作农业为主。旱田地势较为平坦,土壤为沙壤土,特殊的地理条件为旱作马铃薯生产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为加快干旱贫困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特从甘肃陇西引进抗旱马铃薯品种示范种植,产量1.8~2.2t/667m^2。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旱作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武山西梁模式",即武山县旱作农业两年三熟高产高效种植模式,是指在海拔1 500~1 850 m的浅中山半干旱区采用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种植玉米、正茬及复种豆角、原膜二次利用点播油菜、小麦等作物于一体、粮油菜、粮粮菜、菜油菜两年三熟综合协调发展的高产高效旱作农业种植模式。本文以武山为例对旱作农业发展的新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麦积区以旱作农业为主,近些年来干旱时有发生,严重威胁着粮食生产安全。麦积区各级政府克服各种气候因素对粮食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大力推广以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玉米高产创建、小麦"一喷三防"、粮食作物良种为重点的粮食生产技术,粮食单产和总产稳中有升,粮食生产形势良好。为了巩固发展成果和进一步调高粮食产量和质量,根据当前粮食生产的形势,本文提出了几条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西吉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在玉米生产中优势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大旱作农业的扶持力度;加大种植业结构调整;大力推广机械化种植技术;强化管理和技术培训;选定品种,确定海拔;根据地力确定密度等旱作节水农业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