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伊犁河谷盐渍化区土壤盐分离子的空间变异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地统计学,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在面积约为400 km2的伊犁河谷典型研究区总共布设了土壤取样点60个,测定土壤表层(0~20 cm)总盐分及其组成(Ca2+、Mg2+、K+、Na+、SO42-、Cl-、CO32-、HCO3-)的空间变异性规律.结果表明:总盐分,Ca2+,HCO3-为正态分布,其余盐分离子符...  相似文献   

2.
以我国高放废物处置库预选场址之一的甘肃北山沙枣园地区为地质背景,旨在探索极旱荒漠地区土壤盐分特征研究方法与理论,从而为高放废物处置库选址和场址性能评价服务.文中采用地质统计学和聚类分析方法研究了沙枣园预选场址土壤表层盐分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阴离子聚积以SO42-、Cl-为主,阳离子聚积以K++Na+、Ca2+为主;土壤盐分总量空间分布特征为岩体周边第四纪沉积物中大于岩体内沟谷沉积物中;区内土壤盐分的变异主要取决于Ca2+、Cl-、SO42-这3种盐分离子;土壤盐分积累主要以CaSO4、NaCl、KCl形式存在;该区土壤盐分空间相关性强,各盐分离子空间自相关变化尺度相似,变程大都集中在4500~7000m.  相似文献   

3.
利用5种不同的土壤改良剂,对矿化度在2~3 g·L-1的微咸水灌溉棉田土壤进行改良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五种改良剂均降低土壤p H值和总盐含量,并能有效控制土体Na+、Ca2+、SO42-、HCO3-积累;其中,磷石膏能显著降低土体Na+、Ca2+、SO42-总含量(P<0.05),DS1997能显著降低土体Na+、HCO3-总含量(P<0.05),酸碱平衡剂显著降低土体Ca2+、SO42-总含量(P<0.05),禾康改良剂有效控制土体SO42-、HCO3-含量;改良剂对土体中Cl-改良效果不显著(P>0.05)。研究得出:微咸水灌溉导致土壤p H值升高和含盐量增加,造成土壤盐分的积累;土壤改良剂可有效减少微咸水灌溉引起的盐分积累,改善土壤理化特性和盐分离子分布。  相似文献   

4.
迪那河-阳霞河绿洲土壤盐渍化现状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迪那河-阳霞河绿洲土壤盐渍化日益严重,直接影响当地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在野外考察、GPS定点和土壤采样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统计特征值和趋势分析等方法,探讨了研究区土壤含盐量、盐分化学组成、空间分布以及电导率与各离子含量间的关系、各盐离子间的相关性等现状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壤pH值的平均值为7.46,属于中性土壤。0~50 cm土层盐分含量呈T型分布,0~10 cm土层的含盐量最大,平均值为2.10%。土体中各阳离子含量为Na++K+Ca2+Mg2+,阴离子含量为SO42-Cl-HCO3-,而CO32-未检出。(2)不同土地类型的盐渍化空间变异显著,果园地的盐渍化最轻,含盐量为1.04%,盐生草地的最高,为5.28%。耕地和果园地的离子含量以Na++K+和SO42-为主,其它土地类型的以Cl-、SO42-和Na++K+为主。(3)土壤含盐量与电导率有较好的相关性。总溶解固体和各离子含量之间也存在很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喀什葛尔河流域盐渍化土壤盐分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土壤盐渍化是喀什葛尔河流域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采用相关分析法与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了喀什葛尔河流域盐渍化土壤盐分特征。结果表明:土壤盐渍化类型以硫酸盐渍土为主,盐渍化程度为重度及中度盐渍化;土壤总盐与SO24-、K+、Na+呈显著正相关,揭示了土壤盐分大小与SO24-、K+、Na+有关;表层的总盐、各盐分离子含量均高于其余土层,即土壤盐分垂直分布呈现表聚性;盐分离子按质量分数大小在土壤剖面基本上呈自上而下的垂直分异特点;盐分组成中,阳离子以K+和Na+为主,阴离子以SO42-为主;8月份表层、0~20cm、20~40cm、40~60cm、60~80cm、80~100cm总含盐量均高于2月份。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SO24-、K+、Na+作为研究区土壤盐渍化状况的特征因子。  相似文献   

6.
保护地土壤盐分积累及其离子组成对土壤pH值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沈阳市于洪地区采集保护地土壤样品,测定土壤盐分含量、离子组成和土壤pH值,研究保护地土壤盐分积累及其与土壤pH值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1) 保护地土壤的盐分含量和电导率均明显高于露地土壤,露地土壤平均盐分含量为0.29 g/kg,改为保护地10年左右土壤的平均含盐量上升至1.56 g/kg,相应的电导率(EC)值达到0.53 mS/cm,已超过作物的生育障碍临界点(EC>0.50 mS/cm);(2) 保护地土壤酸化趋势明显,建成保护地栽培蔬菜6年,土壤pH值从6.5降低至5.5以下,超过了蔬菜出现生理障碍的临界土壤pH值(5.52),保护地土壤酸化与土壤的次生盐渍化已成为限制当地保护地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3) 保护地土壤NO3-、SO42-、Cl-和Ca2+、Mg2+、K+、Na+等盐基离子含量均较露地土壤大大增加,但HCO3-低于露地土壤或与露地土壤持平,NO3-、SO42-数量与土壤pH值下降关系密切,Ca2+、Na+在全盐中的相对比例下降也是导致土壤pH值下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伊犁河谷地下水及土壤盐分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化学分析和地统计学法,分析了研究区地下水以及土壤盐分含量、离子组成特征及其分布规律.结果显示:地下水矿化度平均值为2.37 g/L,pH值平均值为7.63,地下水中各阴离子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Cl->SO42->HCO3->CO32-,阳离子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Ca2+>Na+>Mg2+>K+,地下水属于Cl--Ca2...  相似文献   

8.
自然生境下盐角草的离子吸收-运输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对自然生境下盐角草的离子及部分重金属元素吸收-运输特性的分析,结果表明:①盐角草地上部Cl-, Na , K 含量显著(P≤0.05)大于地下部;②盐角草的离子吸收选择顺序为K >Mg2 >Cl->Na >SO42->Ca2 ,而运输选择顺序为Na >Cl->K >Mg2 >SO42->Ca2 ,反映了盐角草对离子(特别是K , Na , Cl-)的优先选择性在吸收和运输方面的不同;③选择性比率SK, Na>SMg, Na>SCa, Na,说明稳定体内K /Na 是盐角草耐盐的重要机制;④盐角草的离子吸收和运输存在一个梯度:根系相对于土壤介质,离子的吸收倍数为3.7~129.4;地上部相对于根的运输倍数为1.1~2.8,这种从土壤→根系→地上部离子转运成倍数的累积,既保证营养吸收的需求,又保证了低水势的维持;⑤污灌区盐角草的重金属含量除Cu外,Cd, Pb, As均是地下部含量>地上部;Cu在地上部的富集系数>1,As在地下部的富集系数为2.6,反映了盐角草对Cu,As的不同富集能力,因此,盐角草可用于盐渍化土壤重金属污染后的修复.  相似文献   

9.
夏季覆盖盐碱地表面对土壤盐分和水分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在干旱区土壤水分蒸发损失引起土壤盐分表聚是土壤次生盐碱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夏季高温时节,采用塑料薄膜、麦草和沙子覆盖盐碱地表面,结果表明,具有较好地改良盐碱地的作用.塑料薄膜宜采用全地面覆盖,麦草的覆盖量应为2 934.8 kg/hm2;沙子的覆盖厚度以4 cm为宜.覆盖后对土壤中各离子的抑制作用顺序为:K Na > Cl-> SO42->Mg2 >HCO3->Ca2 .3种覆盖材料以塑料薄膜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克里雅绿洲土壤盐分分异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土壤盐渍化是目前世界农业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克里雅绿洲土壤盐渍化日趋严重,直接影响当地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借助统计软件,运用统计特征值等方法,探讨了克里雅绿洲土壤含盐量、盐分化学组成及其不同时期的变化情况。结果发现:盐渍地土壤的含盐量普遍高于农田土壤;盐渍地土壤平均pH为9.965,呈强碱性;农田土壤平均pH为8.340,呈碱性。盐渍地土壤盐分组成主要为CI-,CO23-和K++Na+为主;农田土壤盐分组成主要为Ca2+,Mg2+,SO42-和K++Na+。相对于盐渍地而言,农田土壤中CI-,CO32-含量明显降低,其次为K++Na+;Ca2+和Mg2+含量明显增加。盐渍地土壤总含盐量从7月到9月一直处于累积状态;农田土壤总含盐量却处于不同的状态。0cm,40cm,60cm等土层中的总含盐量处于脱盐状态;而20cm,80cm,100cm等土层中的总含盐量处于积盐状态。从7月到9月,不同土壤层次中的各盐离子也处于不同的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