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川糖 8 9/10 3是优良糖蔗果蔗皆用型的“双料”甘蔗新品系。其突出特点是中大茎径 ,蔗糖产量高 ,纤维含量适中。多年多点 (次 )试验表明 :川糖 89/10 3在攀西蔗区比主栽品种川蔗 13号增产8.9% ,增糖 2 1.8% ,纤维含量 10 .9% (与对照种相当 ) ;在资内蔗区比川蔗 17号增产 2 5.3% ,增糖15.8% ,纤维含量 8.9% (比对照种 11.2 %低 2 .3% ) ,加上其适口性好 ,蔗茎基部粗大 ,抗倒伏力强 ,茎型美观 ,从而受到甘蔗种植者、城镇居民和制糖企业的欢迎  相似文献   

2.
甘蔗是用途广泛的经济作物,按用途的不同,甘蔗主要可分为糖蔗和果蔗两大类。作为水果种植和消费的甘蔗称果蔗,即果蔗是一种作水果使用的专用甘蔗,糖蔗是用于制糖的专用甘蔗。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能源甘蔗、饲料甘蔗的研究已成为甘蔗研究的新内容。甘蔗作为经济作物,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管理较粗放、耗工较少、抗灾能力较强的一种高产作物。水田旱地都可种植,而且产量比较稳定。因此,甘蔗的种植对社会,  相似文献   

3.
甘蔗是用途广泛的经济作物,按用途的不同,甘蔗主要可分为糖蔗和果蔗两大类.作为水果种植和消费的甘蔗称果蔗,即果蔗是一种作水果使用的专用甘蔗,糖蔗是用于制糖的专用甘蔗.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能源甘蔗、饲料甘蔗的研究已成为甘蔗研究的新内容.甘蔗作为经济作物,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管理较粗放、耗工较少、抗灾能力较强的一种高产作物.水田旱地都可种植,而且产量比较稳定.因此,甘蔗的种植对社会,对生态,对人们的生活都有很多功用.  相似文献   

4.
我国甘蔗的适种区域广阔。甘蔗品种不仅有糖蔗和果蔗,还有能源蔗、蔬菜蔗等。甘蔗所含物质丰富且大多可被牲畜吸收利用,故作饲料的利用价值很大。大量的甘蔗砍收剩余物和甘蔗制糖副产物成为甘蔗副产品开发的原料,所以,甘蔗作饲料的产业化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相似文献   

5.
经多年实践,果蔗质量的好坏决定其市场商品价值,一般每亩果蔗产值上万元,远超其他粮食作物,但如何进一步挖掘其高效益栽培潜力,是进一步拓展果蔗种植农户增收的关键途径.为此,现将果蔗优质高效益栽培技术的关键措施简要介绍如下. 一、果蔗及其栽培概况 果蔗是指作鲜食水果的栽培甘蔗,使用和栽培目的有别于制糖原料甘蔗.果蔗要求茎粗、色艳、甜度适中、茎泡、汁多、纤维(渣)少、口感纯(无咸味和其他怪杂味)、无病虫节、茎节间长、筒型美观等,因各地消费者喜好不同,对一些性状侧重有所不同;而糖蔗则重点要求蔗糖份高、高产、广适.  相似文献   

6.
铁凌  陈玲 《农家科技》1998,(3):14-15
<正> 甘蔗分糖蔗和果蔗两类。果蔗皮薄茎粗、质地松脆、含汁量多、品味清新香甜,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我地引种果蔗时达10余年,一般亩产6000公斤左右,最高亩产达15000公斤。现将我地果蔗的高产栽培经验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7.
<正> 甘蔗是我国南方的一种重要经济作物,分糖蔗和果蔗两种。为了开发我区新作物种植业,1986年从广西引进糖蔗挂糖7号、11号和黑皮果蔗拨地拉等品种。分别在确山、正阳、汝南、西平、上蔡、新蔡、驻马店市进行试种栽培。两年来,已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亩产一般在5000公斤以上,高产的可达10000公斤,获利1000~2500元。1987年全区种植400多亩,1983年预计可达千余亩。引种前,我们分析了甘蔗在本地区生长的利弊条件。与甘蔗的引种地—广西横县比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甘蔗产业得到较好的发展,尤其是黑皮果蔗,不仅能满足城乡人民的需要,还能以鲜蔗、蔗汁罐头等畅销港澳和国外市场。优质果蔗的标准是:皮薄、茎脆、汁多、味甜;茎形粗大、平直、上下粗细均匀、节长度适当,节平净,茎色鲜且有光泽。要想种出优质的甘蔗,一定要做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9.
粤北翁源蔗区甘蔗宿根矮化病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粤北翁源蔗区甘蔗宿根矮化病(Ratoon Stunting Disease,RSD)的发生状况,给甘蔗健康种苗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通过斑点酶链免疫试验(DB-EIA),对随机采自翁源蔗区的232个蔗茎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232个蔗茎样品中,RSD检出率为28.4%;主要栽培品种新台糖22号、粤糖83-271、粤糖93-159、新台糖16号、粤糖85-177、黑皮果蔗的RSD检出率分别为3.2%、54.8%、54.2%、17.9%、50.0%和100.0%;坝仔、周陂、庙墩、龙仙等镇的甘蔗RSD发生较重,检出率分别为37.5%、36.4%、34.4%和30.4%;新植蔗的RSD检出率为35.6%,宿根蔗的RSD检出率为26.0%,田块的RSD检出率达73.5%,说明甘蔗宿根矮化病在翁源蔗区已普遍发生,且主栽品种感病严重.  相似文献   

10.
糖果兼用良种川蔗14号及其高产栽培技术王贵华(四川省制糖糖料工业研究所.资中641200)川蔗14号是一个糖蔗果蔗兼用型的优良甘蔗品种。该品种自进入甘蔗品种选育后期(即品比试验)后就因其突出的性状和优良的品质而受到四川盆地蔗区甘蔗种植者、城镇居民和制...  相似文献   

11.
闽糖97-301系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从CP65-357×崖城84-153组合中选育出的1个甘蔗新品种(系)。多年多点试验结果表明,闽糖97-301平均蔗茎产量124.013t·hm-2,比对照种增产7.86%。11月至翌年1月平均蔗糖分15.40%,含糖量19.094t·hm-2,比对照种增糖11.74%,是一个丰产、高糖且农艺性状优良的中茎甘蔗新良种。稳定性分析表明该品种适应性较广,受环境影响因素较小;相关分析显示,有效茎数与株高(茎长)是影响该品种蔗茎产量的主要因素,对蔗茎产量贡献最大,高产栽培上可适当增加有效茎数和提高植株高度。  相似文献   

12.
李梅 《农家顾问》2010,(9):44-44
五彩蜜蔗又称"五特水果蔗",是近年北方果蔗专家李梅从我国传统水果甘蔗中选育的"五特"蜜味果蔗新品系。即特早熟,生长7个半月可采收,国庆节上市;特丰产,667平方米产商品蔗12万~15万千克;特高糖,含糖量14%~17%,而市场上南方黑皮蔗糖分不到12%;特艳丽,黑、红、紫、绿、黄五彩纷呈;特高效,适种南北各地,高肥水地块,可间作生姜或套种瓜菜。  相似文献   

13.
我国糖料植物开发利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我国的糖料植物甘蔗和甜菜,其植物体的蔗茎和块根被部分开发作了食糖生产原料。甜菜的青头、菜叶、根尾等和甘蔗的部分蔗叶虽然都作了饲料等使用,但却未作产品开发。甜菜的块根切丝制糖后的菜渣和甘蔗的蔗茎制糖后的蔗渣和不能制糖的蔗梢部作了较为广泛的开发利用,目前工业上已形成生产能力的就有10多种。我国糖料植物的开发利用正朝着更符合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蔗糖简史——兼论甘蔗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种蔗制糖起源于中国。据《诗经》记载,公元前十二世纪以前就已制糖。公元前三世纪的《楚辞·招魂》已明确指出甘蔗制糖,表明了长江流域早已种蔗制糖了。公元前三世纪末,闽王已从福建向汉高祖晋贡甘蔗制的砂糖。公元三世纪初,明确黄河流域业已种甘蔗。中国许多古籍,对蔗和糖两个字有不同的写法和称呼,各有约三十种;还记述了不同的甘蔗品种、用途、栽培法以及制糖工具和方法等。外国最早的记载是:亚历山大大王于公元前327年东侵印度时,他的随从执事才记录有:当地人‘咬食一种稀奇芦苇,没有蜂的任何帮助,会产生一种密’。意大利人马可·波罗(1254~1324)于1271年11月踏上旅途往东方,1275年5月到达中国,至1292年夏离开。于1295年冬回到他的故乡。在其《游记》中谈到:旅途所经各地,只有中国几个地方产糖,和印度人来中国买糖的情况。表明了印度开始蔗糖生产比中国迟得多。有许多证明,茶和糖是由中国传到印度去的。说种蔗制糖起源于印度,明显是错误的。以下所述几方面的情况,也是佐证。种蔗和制糖是由中国直接或间接向世界各地传播的。马可·波罗《游记》曾说到,中国泉州是世界最大港口之一。实际上,泉州在宋朝(960~1279)就已经是世界著名港口,就有很多阿拉伯人来往了。传说到泉州就是到了天堂。至今还有阿拉伯人墓的遗址。蔗种和栽培技术以及制糖技术,很可能在那时候已被传去中东,然后经地中海传到意大利和西班牙。哥仑布第二次(1490)去美洲带了蔗种植于圣多·多明哥,逐渐在美洲传播开来。夏威夷‘自1852年起,从中国招来大量的蔗田工人和土法制糖技术工人,至今还留存当时从中国运去的甘蔗压榨木辊’。印尼爪哇和菲律滨等地的种蔗制糖是十六世纪由华侨传去的。日本人乌仓龙治和伊波普猷等的著作中有说到,中国唐朝鉴真和尚东渡扶洋时,把制糖法传入日本。中国台湾省的种蔗制糖是由福建省传去的,并有从漳州聘去熬糖师的记载。世界蔗糖贸易是中国领先的。在鸦片战争(1840)前,中国是世界唯一产糖大国,所产蔗糖畅销世界各地,远达英国、美国。1840年后,降为世界五大产糖国(中国、印度、爪哇、菲律滨、古巴)之一。日本侵占台湾后,再降为蔗糖进口国。果蔗更是中国早有的,也销售国外。“中国种”甘蔗是世界最古老的栽培种。近年来的甘蔗学研究,如 P.H.Moore《蔗属开花的研究Ⅱ.诱导期与叶簇里的叶片数》,A.G.Alexander《蔗属品种的光合活动光谱》(以上两文皆刊载于十五届国际甘蔗技师会议论文集)和周可涌、梁天干、卢川北《甘蔗叶片光合膜面积的比较研究》(福建农学院学报,1981,[2])等的研究结果,已经给予证明。“中国种”甘蔗不是从伊里安传来,更不是在印度东北部由热带种和当地野生种甘蔗自然杂交形成的,是中国农民长期选择的产物。中国解放后的蔗糖业以及甘蔗科学研究情况,因篇幅关系,客另文陈述。  相似文献   

15.
我市栽培的甘蔗均为果蔗,属禾本科甘蔗属,与糖蔗系同属异种.果蔗有生津下气、滋阴润燥、和胃止呕、清热解毒之功效,除鲜食外,还可提取酒精,蔗渣可制成纸张、纤维板、碎粒板等.果蔗整个生育期分为5个阶段:(1)萌芽期.为果蔗下种后至萌发出土蔗芽占总芽数的80%以上时.种苗萌发温度一般为13℃左右,萌芽适温为25~30℃,蔗芽冻害致死临界温度为-2℃.(2)幼苗期.为蔗芽有10%发生第一片真叶起到50%以上的幼苗发生5片真叶时.幼苗生长需最低温度在15℃左右.(3)分蘖期.为有分蘖的幼苗占10%起,到全部蔗苗开始拔节.分蘖要求的最低温度为20℃,最适为30℃.(4)伸长期.为果蔗开始拔节,平均每旬伸长达3cm以上起至伸长基本停止.蔗茎伸长的最适温度为30℃左右.(5)成熟期.蔗茎糖分积累达14~15%时.  相似文献   

16.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近年来,糖蔗种植面积和产量逐年大幅下降,而果蔗种植面积和产量逐年稳步上升。我县是纯果蔗区,也是福州地区主要果蔗产区。但我县果蔗品种单一,长期种植产量和品质逐年下降。为此2003年县农业局从福建农林大学甘蔗研究所、福建省农科院甘蔗研究所引进广西白玉蔗等6个优质新品种,其中组培蔗2个,脱毒种苗蔗3个。  相似文献   

17.
<正> 甘蔗从生物学特征和实际用途分为糖蔗、蜜蔗和果蔗3种。其中果蔗是鲜食品种,其茎节粗长,皮薄易剥,汁多渣少,食味纯正,倍受广大消费者青睐和喜爱,亩(1亩=667平方米)纯收入1万元左右,主要栽培技术是: 1 选用优良品种 长城以南、长江以北广大地区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在光、温、水、热、土等自然资源适宜条件下,应该选用生育期相对较短(210天左右)、抗寒、抗旱、抗逆性强、生长势旺、上糖快而集中的优良品种,如北方果蔗、新台  相似文献   

18.
<正>龙黑果蔗是龙岩龙津作物品种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新罗区苏坂农业技术推广站从‘拔地拉'芽变异株中选育而成的果蔗新品种,2014年6月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认定编号:闵认糖2014001。该品种梢株高大、群体整齐;大茎实心,圆筒形,节间较长、水裂较少,蔗茎颜色曝光后为紫黑色,披厚蜡粉;芽三角形,过生长带,芽沟浅;蔗皮薄、蔗肉脆、蔗汁清甜、口感好。平均株高315.3厘米、亩有效茎3104条、茎粗3.65厘米、单茎重3.38公斤。经农业部甘蔗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  相似文献   

19.
第四轮国家甘蔗品种联合区域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03-2004年对来自福建、广东、广西、云南、四川、江西6省(区)的12个甘蔗优良新品种(系)进行2年新植1年宿根联合区域试验。结果表明:新植蔗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的是粤糖91/1102和桂糖94/119,每公顷蔗茎产量均比2个对照种新台糖10号、16号增产10%以上;宿根蔗表现较突出的是闽糖92/505和粤糖96/244,每公顷蔗茎产量均比2个对照种增产18%以上。甘蔗蔗糖分以福农95/1702和赣南95/108为最高,3年新植宿根蔗糖分分别达16.52%和15.81%。早熟高糖性能优于2个对照种。  相似文献   

20.
中华草蔗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甘蔗生产国,种蔗历史距今已有2000余年.其适种区域由过去的江南8省区逐年扩延到北纬40°的京津地区,现有种蔗省区已近20个;种蔗面积2003年已达130万公顷;甘蔗的栽培品种也打破了传统的糖蔗、果蔗两大类,如今又出现了禽畜专用型草蔗新品种,它将成为纵横南北牧区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