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一、2000年玉米杂交种生产形势 1.制种面积减少五成。全省玉米杂交种生产播种面积比1999年减少50%,但由于干旱等原因,实收面积略有减少。 2.生产新组合增多。鉴于部分抗病新组合适应性广、产量高、销路畅,玉米杂交种生产区均扩大了新组合生产面积,如农大108、鲁单50、掖单22、郑单958等制种面积增加较快,今年的推广面积将进一步扩大。 3.制种质量提高,单产略低于上年。在种子收购价一定的前提下,制种产量越高,效益越好,所以,制种户舍得增加制种田投入,采用扩大行比等技术措施提高制种产量,但由于遭受旱灾,单产略低于上年。由于国家三令五申强调种子质量问题,各种子公司均加强了对种子基地的质量管理工作,在制种过程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农业科技水平的飞速发展,玉米单产和效益的不断提高,玉米制种单位和制种户的积极性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但近年来,我国杂交玉米种植面积不断上升,玉米杂交种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制种面积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3.
玉米是异花授粉作物,也是高产粮食作物之一,目前世界玉米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小麦和水稻,居粮食作物的第三位,但单产则居首位.特别是玉米杂交种的应用和推广,使玉米面积迅速扩大,总产量显著上升.但杂交制种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特别是技术因素对制种质量和产量的影响很大.为了提高玉米杂交种的质量和产量,降低种子生产成本,以利于良种推广,经过多年试验,总结出以下几点有效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
高海拔地区玉米杂交制种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杂交种是各种作物遗传改良作用最明显,即杂交普及率最高的杂交种。研究如何提高玉米杂交种制种质量和单产,尤其是高海拔地区玉米杂交制种能否获得最高效益,已成为种子生产基地的重要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5.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随着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玉米的单产不断提高,近年来,黑龙江垦区玉米种植面积不断增加,玉米杂交种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为此八五五农场种子公司迎接挑战应用玉米杂交制种技术制种。在学习玉米制种操作规程的基础上,严格制定生产技术方案,准确记录垦丰种业有限公司的玉米杂交种生产档案。积极应对自然灾害、环境条件造成的种子质量不合格、严禁因技术等原因造成减产减收甚至绝收现象时有发生,坚决避免劣质种子出现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后果。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有效的杂交玉米制种技术措施。来发挥出玉米杂交制种的高产潜力。  相似文献   

6.
随着制种玉米面积的扩大和制种数量的增加,种子单价随之下降.制种户提高经济效益,就必须从提高单产上下功夫.我团3连、7连、12连制种玉米平均单产达到550公斤/667米2,高产水平达725公斤/667米2,总结出一套成熟的高产制种经验.  相似文献   

7.
徐淮地区是我省玉米的主要产区,也是玉米制种面积最大的地区。长期以来,该区玉米制种多在春季进行,夏季制种因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亩产远低于春季制种,故至今未能普及。随着徐淮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复种指数的提高,春季制种已不能满足广大农民对增加亩效益的要求。为此,在改进制种技术、提高玉米夏季制种单产的基础上,扩大和普及夏季制种将受到农民的欢迎。  相似文献   

8.
美国玉米育种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一、杂交种在美国玉米生产中的作用从美国1875—1985年玉米单产的变化情况看,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即1875—1935年的前60年,玉米单产停留在83.3—125.3公斤,但从1940—1985年的45年玉米单产由130公斤上升到458.7公斤,单产提高的主要原因是应用了杂交种。1930年以前主要应用的是天然授粉品种(农家种)。1945年以后美国玉米带几乎100%应用了杂交种。说明前60年所采取的选择方法,玉米单产提高不显著。美国玉米杂交种利用始于1908—1910年,从1918—1960年一直利用的是双交种,1960年以后单交种的利用逐年增加,目前生  相似文献   

9.
玛纳斯县具有玉米制种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已形成制种玉米规模产业优势。但是,随着制种玉米面积的扩大,也暴露出各种各样影响制种玉米单产的问题,需采取措施解决。1影响我县制种玉米产量的主要原因1.1父母本花期不遇一些制种厂家,在没有做小面积试验的情况下,就大面积制种,造成  相似文献   

10.
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后,玉米制种田的隔离成为难题。我区常年种植玉米300万亩左右,玉米春播制种面积很少,夏播单交制种低而不稳。如单纯依靠单交种,势必出现杂交种的短缺,农民不得不种越代种,杂交种种植面积不仅不能扩大,反而将会有减少的趋势。据了解,1983年我区玉米越代种面积占玉米播种面积将近一半,仅此一项即损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的迅猛发展.玉米单产的不断提高,我国杂交玉米种植面积不断上升.玉米杂交种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做好玉米种子生产,提高种子质量.已成为繁育玉米种子的重要环节。因此,要有一套科学的、周密的、切实可行的玉米杂交制种生产管理操作规程。本文从播种、田间管理、割本去雄、脱水保质等方面介绍了玉米杂交种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12.
<正> 玉米是我区粮食生产的一大优势,面积和产量均居秋粮作物之首。1989年种植面积433.5万亩,单产达到250—300公斤。面积和单产均比1980年前后翻了一番。其中推广普及优良杂交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区玉米普遍缺种,据统计,1990年的种子只落实了600多万公斤,按全区计划种植玉米450万亩计算,尚缺种子500万公斤。多年来,我区玉米种子能够自给,有的年份有余,尚能调出,而目前基本靠调进,当地很少制种。在过去玉米种植面积只有  相似文献   

13.
李品隽 《中国农技推广》2013,29(2):17-18,46
近年来,本县玉米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加上当地地理、地势条件有利于制种生产,玉米杂交种制种面积也逐年增加,目前,当地制种面积已经达到10余万亩。由于制种企业对生产技术要求掌握不到位,每年都会有一定面积的制种田出现技术问题,造成农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省玉米生产和育种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黑龙江省玉米生产和育种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即玉米品种更新缓慢,区域化按类种植面积较小,中低产田块居多,玉米深加工业转化滞后;玉米种质基础十分狭窄,严重制约了突破性杂交种的选育;优良自交系和杂交种的匮乏以及高产栽培技术的不完善是黑龙江省近十年来玉米单产持续不前的重要原因。结合这些问题,对黑龙江省玉米生产和育种的发展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战略措施:调整品种布局,推广优良品种,促进玉米均衡增产,增加科研投入,抓好中低产田的开发;利用我省独特的地域和资源优势,运用现代科学的种质创新技术,拓宽、创新种植资源是提高黑龙江省玉米育种水平和突破杂交种选育的重要途径,对提高玉米单产,稳定总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 近年来,由于优良杂交种的推广应用,我省玉米单产不断提高。全省玉米种植面积约2500万亩以上,如按每亩用种四斤计算,每年要生产一亿多斤种子,这就需要50万亩以上的制种田。这样大面积的制种田,依靠人工进行母本去雄,不仅耗费大量劳力,而且常不能按规定的标准完成去雄作业,降低制种质量,影响杂交种的增产效果。利用雄花不育系,实行不育化制种,可克服以上不足之处。一、推广不育化制种的条件能否推行不育化制种,决定于以下几个条件:1、必须“三系”配套:即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必须配套,这是不育化制种的物质基础和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6.
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近年来种植面积不断上升,对玉米杂交种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我国杂交玉米制种基地主要在甘肃和新疆,面积集中、风险较大。本文作者对川南丘区杂交玉米的高产优质制种技术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7.
正伴随着中国杂交玉米种植面积的持续扩大,玉米杂交种的制种面积也在持续扩展,需求量逐渐增加。为了提升玉米制种的质量与产量,本文简要分析了相关措施,旨在为玉米制种生产给予参考。1提升玉米制种质量的措施1.1选取品质达标的亲本亲本的纯度不高,不利于田间的留苗去杂;生活力弱以及种子发芽率低不利于一次性抓全苗,给后期管理增添了难度;母本自身产量太低对玉米制种产量产生了直接的影响;父本花粉量  相似文献   

18.
玉米营养价值高,用途广泛,在食品加工、纺织业、造纸业、医药业、畜牧业等方面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随着玉米面积的逐渐扩大,玉米杂交种的制种质量一直是困扰着种业公司和各科研院所等种子生产部门的难题,笔者根据多年工作的实践和对一些试验的调查了解,玉米杂交制种的主要问题不外乎纯度、产量和抗病性。纯度不好,种子部门受损失,而植株抗病性差,产量水平低,收入少,农民有意见。如何解决这一突出问题,笔者根据制种实践经验,提出了提高春播玉米高产制种的几项新技术。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玉米生产格局在长期演变中逐步形成了特征明显的三大区域,依据玉米种植的区域差异特性和产量变化趋势,本研究将中国玉米生产格局分为北部、中部和南部产区,对三大区域玉米总产量及玉米增长率的因素贡献进行分解,结论是单产和种植面积对三大区域总产量增长的贡献率存在着较大差异,其中北部产区玉米总产量增加主要来自种植面积增加;中部产区玉米总产量的增加主要来自种植面积增加和单产水平提高的双重贡献;而南部产区玉米总产量增加则主要来自单产水平的提高。总体而言,中国玉米单产和种植面积均呈现上升趋势,但种植面积扩大是玉米产量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玉米持续增产的技术路线是,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精细农艺结合,稳定面积,提高单产;以推广高产、抗病、耐密杂交种为突破口,增加物质投入特别是化肥的投入,改进施肥和灌溉技术,扩大覆膜栽培面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