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正柑橘在生长过程中,有一类危害较大的害虫即介壳虫,其中以矢尖介较为常见。矢尖介又名箭头介,属同翅目盾介科,被橘农称为柑橘上最顽固的害虫,繁殖快、世代重叠危害,因虫体有蜡质,一般农药防治效果不理想,受害柑橘树势衰弱,叶片黄化脱落,新梢容易枯死,坐果率不高,产量下降,果实品质低劣。在大发生的年份,如任其危害,1~2年之内有柑橘全园死亡的危险。介壳害虫的共同特点是雌雄异形,雌虫有发达的口器,无翅,体壁坚韧或柔软,体外披有蜡粉或坚硬的蜡质介壳  相似文献   

2.
<正>一、柑橘果实外观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1.虫害影响1蚧类。不少介壳虫为害柑橘都会影响果实外观。矢尖蚧为害果实,使果面布满介壳且不着色,影响果实外观。柑橘粉蚧的雌成虫和若虫常群集在柑橘叶片背面和果蒂处吸食汁液,在受害处产生黄斑,严重时使果实脱落,诱发煤烟病。糠片蚧使果实被害处出现绿色  相似文献   

3.
<正>杀扑磷主要用于柑橘树红蜡蚧、褐园蚧、矢尖蚧等各种介壳虫的防治,是我国目前批准允许在果树作物上使用的极少数高毒农药品种之一。截至到2007年10月底,共有8家企业在我国  相似文献   

4.
你问我答     
怎样防治茶花介壳虫及灰斑病问:我养的茶花在叶片正反面上,出现了发白色斑点,继而慢慢地出现了枯枝……是病害还是虫害? 绩溪胡朋寿答:寄来的标本看,既有病害,又有虫害。以介壳虫危害为主,兼有少量灰斑病。介壳虫是茶花上最常见的一类害虫。据调查,危害茶花的介壳虫有山茶片圆蚧、山茶白轮盾蚧、山茶蛎盾蚧、长白蚧、考氏白盾蚧等约50种。介壳虫为一类小型昆虫,体长约1~3.5毫米,构造和习性变异很  相似文献   

5.
南宁读者张雨投书本刊询问如何防治危害花木的介壳虫、刺蛾虫?现请本刊编委谢惠芹工程师解答。介壳虫是一种危害花卉及果树的害虫。据南宁市园林局病虫害普查小组1983年调查,南宁市有吹绵蚧粕粉蚧、角蜡蚧、龟蜡蚧等介壳虫33种。被害植物有几百种之多,介壳虫多聚生于花卉及果树枝叶或  相似文献   

6.
<正> 近期,果农纷纷反映,蚧壳虫在果园又开始猖獗。往年果农用了很多药,效果都不佳,年年喷药,年年治,越治越严重。为啥蚧壳虫这么难防?原因有三:一、蚧壳虫背上有硬壳,药难达虫体蚧壳虫有个共同点——即背上产生蜡质,初孵若虫3天后,背上即产生蜡质并逐渐增厚。一般的杀虫剂很难渗透蜡质进入虫体,故而难防。  相似文献   

7.
<正>介壳虫是柑橘生产上的主要害虫,其发生范围广,危害重,受病虫危害后的柑橘果品,质量严重下降,经济效益大大降低。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因介壳虫等病虫危害,每  相似文献   

8.
正红蜡蚧,隶属同翅目、蜡蚧科,又名红蚰、蜡子、脐状红蜡蚧、红蜡介壳虫、蜡毛虫、胭脂虫、红虱子、红蜡虫,是果树、园林、森林和经济林木上的一类重要害虫。红蜡蚧遍及全国各柑橘产区,曾经在湖南一些柑橘园为害成灾。近年来,由于果园管理粗放,使得次要害虫红蜡蚧对柑橘的为害逐年加重,隆回县三阁司镇、北山乡等地部分柑橘园枝叶被害率达100%,果实产量和品质受到的影响很大。为此,我们对红蜡蚧的发生情况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调查研究,现将其发生特点与防治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发生在柑橘和梨等果树上的介壳虫和木虱等虫害日益猖獗,但是因介壳虫和木虱分别受到蜡质分泌物和卷叶的保护,使常规药剂不能有效接触虫体而难以防治,其传播的病毒病和分泌物导致的烟煤病等病害逐渐加重,给果农带来极大的困扰。因此,深受其害的种植者,以及相关果树区植保工作者和农药经销商群体,无不在寻求有效的防治药剂和防控方案。所以,2月17日浙江新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新农股  相似文献   

10.
编辑同志: 今阅读贵刊第3期“你问我答”中的《怎样防治茶花叶片卷曲病》一文后,有不同的看法。尤其是将介壳虫作为茶花常见病害,以及“虫多时可用多菌灵喷洒”有不同意见。介壳虫属昆虫纲、同翅目、蚧总科。蚧的种类繁多,是剌吸式口器害虫,以雌虫和若虫危害植物。蚧类体型小,形状似圆形、椭圆或龟甲形等。第一龄若虫有触角和足,  相似文献   

11.
养花百事问     
《中国花卉盆景》2014,(2):46-49
如何有效杀灭春季兰花上的介壳虫? 河南省驻马店市冯卫平读者来信问:每年春季兰花介壳虫为什么难以灭除? 危害兰花介壳虫的群体俗称“兰虱”,种类多达20余种,主要有兰圆蚧、黄糠蚧、兰矩瘤蛎蚧、条斑粉蚧等。介壳虫大多寄生于兰叶中下部,以叶脉沟和叶背为多。虫体多为灰褐色或黄褐色的盾形小突起。大龄若虫和成虫体长一般不超过2毫米,幼龄若虫个体更小,既像叶片的小瘤突又似泥沙等污染物,  相似文献   

12.
<正>白蜡是华中地区主要行道树种,白蜡棉粉蚧是较难防治的害虫之一。若危害较轻,造成园林树木生长不良,叶片发黄,提早落叶落果。若危害严重,枝条枯死,最后全株死亡。介壳虫排出的蜜露还会诱发煤污病,枝叶表面布满黑霉层,阻碍光合作用,降低观赏价值。防治白蜡棉粉蚧可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措施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3.
随着脐橙树体增大、挂果年限增长,蚧壳虫(以矢尖蚧最甚)在某些脐橙园的为害日趋加重。脐橙树体受害后引起枯枝甚至死树,果实色泽差、风味淡,影响经济效益的提高。本试验通过对螺虫乙酯(商品名为亩旺特)等几种药剂防治矢尖蚧效果的比较,旨在验证螺虫乙酯治杀蚧壳虫的功效,为其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正近日,湖南省益阳市新市渡镇的微友发来图片,他种植的20多亩吴茱萸(一种药材)树干上有一层白色霉(图1、图2),叶片上有零零散散的白点(图3),问是什么病,是介壳虫还是白粉病?他说治了一年都没治好。从图片看,这是白蜡蚧,在园林作物上常见,此外还危害柑橘、山茶和柚子等经济作物,以成虫、若虫在寄主枝条或主干上刺吸为害,造成树势衰弱,生长缓慢,甚至枝条枯死。白色的东西是白蜡蚧雄虫的分泌物,分泌的白色蜡质覆盖物包裹着枝  相似文献   

15.
矢尖蚧是对兰花危害最大的昆虫,主要寄生于兰花叶片上,背面较少些。矢尖蚧不仅吮吸兰花液汁,而且容易招致病害,虫体粘附在叶片上,严重影响光合作用。叶片受害处,轻则形成枯斑,重则整片死亡。形态特征及生活习性雌蚧壳箭头形,长3.5~4毫米,棕褐色。蚧壳背面呈屋脊形,有明显的纵脊,其两侧有许多向前斜生的横纹,形似草帽状。雄蚧壳较细小,长约1.2毫米,粉白色,背面有3条纵隆脊。每年发生2~3代,多与雌成虫越冬。阴暗潮湿不通风的养兰场所有助于矢尖蚧繁衍,各代若虫发生期为5月中下旬、7月中旬及10月中旬。每年5月中旬以后开始繁殖,交尾后的雌成虫产卵于介壳下母体的后方,卵经1~3天即孵化成若虫。若虫爬出介壳之后,活动能力很强,到处爬动,经过1~2天后固定下来,刺吸叶肉危害叶片,并  相似文献   

16.
<正>螺虫乙酯是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的季酮酸类杀虫(螨)剂,持效期较长。其作用机制为干扰害虫(螨)脂肪合成、阻断能量代谢。其内吸性较强,可在植株体内上下传导。正常使用技术条件下可有效防治番茄、黄瓜、辣椒烟粉虱,柑橘树介壳虫、红蜘蛛和苹果树绵蚜等。截至2017年5月9日,我国批准  相似文献   

17.
正柑橘矢尖介,被橘农称为柑橘生产上最烦固的害虫。它危害严重,防治难度大。矢尖介又名矢尖介壳虫、箭头介,属同翅目,盾介科。柑橘的小枝、叶和果实均可受害。受害轻的叶片被害处出现黄色斑点,严重叶片变成畸形、卷曲、枝叶枯死,严重影响树势;果实受害处呈黄绿色,外观差,商品价值降低。一、矢尖介的识别只要掌握了与其他介壳虫的区别特征,矢尖介并不难辨认。雌成虫介壳长形,稍弯曲,长约3.5毫米,介壳前窄后宽,末端稍窄,形似箭头,介壳呈褐色或棕色,边缘有灰白色膜,中央有一条明显的纵线,前端有两个黄褐色壳点。通常在果皮和树叶上看到那些斑点,分布较为集中、大小一致的褐色的箭头附着物就是矢尖介。  相似文献   

18.
我有3盆五针松盆景,去年10月发现针叶失绿、萎黄,密布黑色小斑点,针感减弱,判断为介壳虫危害。据资料介绍,这种害虫体外有一层蜡壳保护,一般杀虫剂很难生效。如用氧化乐果、马拉松乳剂、敌敌畏乳油等药剂,必须在幼虫(若虫)孵出初期,抓住虫体尚未形成蜡壳之际施药方可有效,否则较难根治。当我在农药经销单位购药时,经销员向我推荐“速扑杀”灭介壳虫有特效。于是,便购回试用。结果,效果确实很  相似文献   

19.
<正>螺虫乙酯是一种新型季酮酸类杀虫剂,是一种具有在木质部和韧皮部双向内吸传导性能的杀虫剂,在植株内可进行上下传导,高效广谱,可有效防治各种刺吸式口器害虫,如蚜虫、蓟马、木虱、粉蚧、粉虱和介壳虫等,可以应用的主要作物包括棉花、大豆、柑橘、热带果树、坚果、葡萄、土豆和蔬菜等。通过抑制昆虫脂类合成,达到杀虫效果。据了解,螺虫乙酯对有壳的害虫有很好的控制作用,在幼虫期施药,可降低雌成虫的产卵率,另一个特点是持效期长,防治时间长达8周。2008年,螺虫乙酯在美国、加拿  相似文献   

20.
《农药市场信息》2002,(16):33-33
<正> 30%强力杀蚧是成都市新津生化工程研究所研究开发的一种专门用于防治蚧壳虫和梨木虱的发明专利产品。该剂是机油乳剂、石硫合剂和松碱合剂的高浓缩复配制剂,也是上述三剂的升级换代产品。四川省农业厅于2002年6月。以川农发[2002]81号文件形式,将该剂推荐为四川省生产无公害农产品首批推荐用药。该剂经农业部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