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省是全国主要麻纺工业原料基地之一。建国以来,黄麻、红麻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主要是单产不断提高。1949年,全省植麻8.8万亩,亩产只有217斤。五十年代,平均每年种植55.53万亩,亩产364斤;六十年代,每年种植46.27万亩,亩产513.9斤,比五十年代增长40.9%;七十年代每年种植42.73万亩,平均亩产635.6斤,比五十年代增长74.4%,比六十年代增长23.8%。三十年来,单产平均每年递增10斤以上。特别是1978年,单  相似文献   

2.
红麻杂种优势利用前景广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新技术,探素新径途,是发展黄红麻生产的重要课题。我省自1972年“南种北植”以来,单位面积产量有了较大的提高。1972—1978年,每年种植黄、红麻42.84万亩,平均亩产646.3斤,比1965—1971年,平均亩产557.8斤提高88.5斤,增长15.87%。其中1978年创历史最高水平,亩产达832斤。1979-1983年全省推广高产麻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3.
红麻是我县主要经济作物之一,1982年全县种植红麻10.7万亩,其中夏播面积8.6万亩,占80%,比1981年夏播红麻5.4万亩扩大了60.4%,全县总产红麻75万担,比1981年增产13.3%;平均亩产700斤,比1981年596斤提高17.4%。1982年是洪涝灾害较重的一年,7——8月份降雨536.9毫米,占年降雨量900.9毫米的59%,比历年同期降雨量241毫米多195.9毫米。大灾之年,红麻丰收,这是由于在党的十二大精神鼓舞下,生产责任制进一步完善,调动了群众生产积极性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刍议江苏大豆生产孟鸿道江苏省农林厅江苏大豆生产,在60年代前,每年种植面积在690万亩以上,平均亩产71.6公斤,总产50万吨左右;70年代平均种植467万亩,亩产84.5公斤,总产39.4万吨;80年代平均种植458万亩,亩产量114公斤,总产量5...  相似文献   

5.
新喻市渝水区植棉历史悠久,解放前就有种植土棉的习惯,1952年在水西、罗坊、珠珊、沙土等地开始种植改良棉,以后逐渐发展到丘陵地区。1949年全区植棉1.5万亩,亩产皮棉18斤;五十年代平均每年面积23743亩,亩产32.2斤;六十年代平均面积91234亩,亩产56.9斤;七十年代平均120879亩,亩产52.6斤;1982年亩产提高到70斤;1983年收获面积85591亩,亩产121斤,首次突破百斤关;1984年秋雨烂桃严重,全区85500亩棉田,仍然获得了亩产皮棉118斤的好收  相似文献   

6.
《中国麻作》1979,(4):12-13,16
我市1978年种值28.08万亩(习惯亩,下同)黄麻和红麻、战胜了罕见的干旱和虫害,夺得了大丰收,平均亩产848斤,总产达2,382,590多担.分别比77年增产37.4%和35.7%.单产与总产都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其中.肖山县亩产849斤,增产42.2%;余杭县亩产852斤,增产26.9%,江干区亩产883斤,增产31.9%。其特点是:  相似文献   

7.
我县是个老苎麻产区,麻农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管水用水经验。特别是近几年来,由于实行了苎麻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种麻积极性,老经验又有了新发展,苎麻产量不断上升。1982年新老麻地10152亩,其中收益面积8800亩,总产221万斤,平均亩产251斤,比1981年总产138.4万斤增长59.7%,单产196斤提高28%;比1980年总产99.7万斤增长121%,单产151.6斤提高66%。  相似文献   

8.
红麻是我县主要经济作物之一。1982年全县种植红麻10.7万亩,其中夏播面积8.6万亩,占80%,比1981年夏播红麻5.4万亩扩大了60.4%;全县总产红麻75万担,比1981年增产13.3%;平均亩产700斤,比1981年596斤提高17.4%。1982年是洪涝  相似文献   

9.
采用新技术,探索新径途,是发展黄红麻生产的重要课题。我省自1972年“南种北植”以来,单位面积产量有了较大的提高。1972—1978年,每年种植黄,红麻42.84万亩,平均亩产646.3斤,比1965—1971年,平均亩产557.8斤提高88.5斤,增长15.87%。其中1978年创历史最高水平,亩产达832斤。  相似文献   

10.
为夺取苎麻种子繁殖当年高产,-我们对苎麻种子繁殖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1978年种植1.5亩,当年亩产151.2斤,1979年2.05亩,当年亩产201.1斤,1978年种子繁殖二龄麻亩产315.2斤。达县罗江公社三大队四队(协作点),1979年种8亩,平均亩产111.9斤。两年的种植结果认为,种子繁殖应抓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1.
安徽金寨县苏口茶場共有茶园321亩,现有采叶茶园61亩,去年春茶期,从4月16日至6月10日止共采制各类干毛茶10,140斤,总产值10,818元,平均亩产166斤8两,比1958年亩产64斤增产160%。同时出现大面积丰产茶园12.5亩,平均亩产367斤;高额丰产茶园2亩,平均亩产达到488斤;不仅产量跃进,质量也比1958年上升22.3%,总产值增长25.5%(即增加  相似文献   

12.
一、示范情况及产量表现 孝感市位于江汉平原,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是我省双季稻产区之一。为了把杂交水稻生产推向新台阶,实现亩产吨粮,1986年我市从湖南岳阳建新农场农科所引进了杂交粳稻虎优11.5种子8万余斤,在朋兴、龙店、杨店等三个区作大面积高产示范,共12000亩,其他区也试种共1465亩。全市种植面积为13465亩,平均亩产935.5斤,比常规稻亩产757斤,增产23.58%。现将三个示范区的种植结果分述如下; 朋兴平原区种植6000亩,平均亩产898斤,其中用作中稻种植的1046亩,平均亩产1126斤,比常规中稻亩产850斤,增产32.5%;作双季晚稻种植的4954亩,平…  相似文献   

13.
我省棉花单位产量五十年代平均亩产51.5斤,六十年代平均亩产98.9斤。从1964年起连续七年平均亩产114斤,其中1968年达历史最高水平,单产138斤。1971—1977年产量下降,七年平均亩产83.7斤。1978年产量开始回升,全省植棉124.4万亩,平均亩产114斤,总产141.4万担。1979年植棉129.59万亩,虽受九号,十号两次台风侵  相似文献   

14.
浙江省杭州湾两岸麻区是全国红麻黄麻重点产区之一,常年种植面积为45万亩左右,八十年代以来干麻皮单产已达400~450公斤。麻皮产量虽高,但仍不稳定,据计算,从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的三个十年中,平均亩产量的离散系数分别为9.2%,13.9%和12.0%。引起产量波动除品种更换,栽培技术和其它社会条件外,主要是气象条件的变化而引起。  相似文献   

15.
双红9号系我所以红云33×光红杂交的后代。于1984年晚季定型的早籼新品种。1985年早季参加本所三次重复品比试验,平均亩产718.8斤,比78130减产2.2%,不显著,单本凡殖1.0亩,亩产干谷825.5斤。85年晚季在尤溪,永安、将乐等地倒种80多亩,除少部分受寒流影响外,其余均获得成功,一般亩产700~800斤,据永安贡川镇35亩统计,平均亩产706.6斤,其中农户姜文胜0.35亩,折亩产908.4斤;刘庆老0.957亩,折亩产877.7斤;杨天佑0.309亩,折亩产869.2斤;尤溪县倒种35亩,平均亩产600斤,尤溪县良种场杨祝堂、种植4.18亩,平均亩产512斤。将乐白莲乡种植9亩,一般亩产700多斤。  相似文献   

16.
1997年全国大豆生产简况1997年全国大豆生产形势总的看,种植面积比上年增加,总产量减少,单产下降。据农业部初步统计,全国大豆种植面积16800万亩,比上年增加1060万亩,增长67%;总产量1734万吨,比上年减少55万吨;平均亩产由上年的11...  相似文献   

17.
何仕渊 《中国麻作》1983,(2):21-21,36
富驿公社幸福大队五生产队1981年种植红麻11.8亩,总产9138斤,平均亩产774斤。其中1.01亩干板田,3月育苗,4月移栽,9月收割,交售熟麻681斤,折亩产674斤,亩产值326.89元,较直播的春麻增产38.39%,较大面积直播的夏麻增产57.42%,创全县红麻单产最高纪录。其技术措施是: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花生研究所1981年在莱西县水集镇谭彪庄村基点试用塑料地膜覆盖地面种植花生三分地,试验结果覆膜亩产806斤,比不覆膜露地栽培亩产660斤,增产206斤,增产31.2%。1982年地膜覆盖花生扩大到17.7亩,其中15.7亩平均亩产达到1262.9斤,创山东省15亩以上产量最高记录。这一年覆膜比不覆膜增产154.4斤,增产13.9%。1983年全村205亩花生,全部覆膜种植,经省、市、县、社以及广东、广西参观同志验收,平均亩产1277.7斤,比不覆膜亩产1144斤,增产133.7斤,增产11.7%,又创全省面积最大、亩产量最高的新纪录。三年平均覆膜亩产1155.5斤,比不覆膜亩产970.8斤,增产144.7斤,增产14.9%。  相似文献   

19.
五十年代初,我省种植地方品种大麦达430多万亩,亩产只有一百来斤,总产接近五亿斤,面积和总产约占麦粒作物的20%。当时主要是食用和饲用。七十年代全省种植面积波动在130~190万亩之间。进入八十年代为适应啤酒工业和畜牧业的发展。适应耕作制度变革的需要,大麦的科研和生产开发活跃起来,短短几年已取得明显进展。已引种鉴定育成和推广  相似文献   

20.
我国大豆育种的成就和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大豆原产于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分布遍及全国各地,是我国主要经济作物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大豆生产有一定的恢复和发展。1949年,全国大豆种植面积12,478万亩,亩产41公斤,总产510万吨。50年代年平均种植面积16,914万亩,亩产54.6公斤,总产923万吨,比1949年面积增加35.6%,单产增加33.2%,总产增加81%。60年代年平均种植面积13,599.5万亩,亩产53.5公斤,总产728万吨,比50年代面积减少19.6%,单产降低2%,总产减少21.2%。70年代大豆面积下降到10,998.6万亩,亩产69.3公斤,总产762.5万吨,虽然面积比60年代减少2,600.9万亩,但由于单产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