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3年襄阳市稻飞虱发生情况复杂,田间虫量差别悬殊、区域差异极大,呈现出前期(3代)偏轻,后期(4代)偏重;东北部偏轻,西南部偏重;白背飞虱偏轻,褐飞虱偏重的发生特点.分析原因,气候条件是关键影响因素.台风对稻飞虱的迁入影响明显,夏季异常高温、持续干旱抑制了3代稻飞虱的发生,入秋早,有利于第4代稻飞虱的暴发,阵性降雨和灌溉条件的差异是造成稻飞虱发生区域差异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此外,后期迁入虫量大,褐飞虱比率高,是导致4代稻飞虱暴发的内因.  相似文献   

2.
研究气象因子对第3代稻飞虱发生、发展的影响,为稻飞虱的预报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利用广东省化州市1993~2010年稻飞虱系统调查资料和气象资料,对第3代稻飞虱发生程度与主要气象因子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建立回归预测模型.结果表明:上年8月下旬平均最高气温和当年1月上旬相对湿度是影响第3代稻飞虱发生程度的主导因子,上年8月下旬至9月中旬平均气温的直接作用次之,上年12月中旬至下旬降雨量、上年8月下旬温湿系数等对害虫发生程度的直接作用较小,但通过上年8月下旬平均最高气温发挥间接作用.利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第3代稻飞虱发生程度的预测模型,模型历史拟合准确率为87.8%,而2011年预测结果与实际发生实况一致.生产中可以应用拟合的模型对稻飞虱的发生为害进行预测预报.  相似文献   

3.
广西水稻稻飞虱的发生演变规律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广西有飞虱科昆虫49种[10],能对水稻造成危害的主要是褐飞虱和白背飞虱混合种群,俗称为稻飞虱.稻飞虱是目前广西水稻发生面积最大,为害程度最重的病虫.本文叙述了稻飞虱在广西的发生演变规律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稻飞虱是田东县水稻常发性、普发性、重发性害虫,近10 a来主害代发生都在3级以上,给水稻生产造成严重威胁.根据田东县历年稻飞虱发生为害情况与气候、苗情、田间管理、防治措施等的关系,探讨提高稻飞虱防治效果的最佳方法和对策,最大限度地降低稻飞虱对水稻生产的危害.  相似文献   

5.
分析总结2016年锦屏县稻飞虱发生情况及发生原因,并采取防治措施控制稻飞虱的为害,为今后稻飞虱的预测预报及防治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广西2012年农作物重大病虫发生实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2012年主要农作物病虫草鼠害总体发生程度为偏重局部大发生,发生面积1847.7万公顷次,防治面积1888.1万公顷次,占发生面积的102.2%,经防治后挽回损失1315.6万吨,实际损失186.3万吨.发生的主要病虫是稻瘟病、稻纹枯病、三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为加强稻飞虱的监测工作,笔者重点分析2012年稻飞虱的发生原因.  相似文献   

7.
厄尔尼诺事件对广东省稻飞虱大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总结分析了厄尔尼诺事件出现与广东省历史稻飞虱大发生的相关关系,为广东省稻飞虱发生的超长预报提供依据。研究表明:厄尔尼诺年广东省稻飞虱大发生概率高,厄尔尼诺强年稻飞虱大发生概率更高。厄尔尼诺事件部分原因是通过东亚地区夏季风影响广东稻飞虱的发生,夏季风正常年份,广东稻飞虱大发生概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达州地区历年水稻稻飞虱发生演变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对达县近20年来水稻稻飞虱发生为害情况连续监测结果的分析研究,基本摸清了本地区稻飞虱的发生演变规律.明确了白背飞虱是本地区水稻致害成灾的主要虫种,7月上、中旬的四(2)代和7月下旬至8月上旬初的五(3)代是本区一季中稻上的主要为害世代,并对本地区稻飞虱发生为害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为本地区稻飞虱的监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稻飞虱是八步区水稻生产上的主要害虫之一.随着杂交水稻大面积推广和耕作制度的改变,稻飞虱的种群数量急剧上升,严重发生的频次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0.
稻飞虱是监利县水稻上的主要虫害,2006年特大发生,是自1975年以来最严重的1年.据统计,中晚稻飞虱累计发生面积9万hm2,是种植面积的1.4倍.防治面积38万hm2(次),挽回粮食损失5.77万t.虽经过大力防治,但中稻"穿顶"面积仍有0.45万hm2,占中稻面积的5%,晚稻零星"穿顶",全县因稻飞虱为害造成粮食损失2.5万t.分析2006年稻飞虱大发生原因,总结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指导今后的防治工作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稻飞虱是崇阳县水稻上的主要害虫之一,以白背飞虱和褐飞虱为主。近年来由于气温变化、种植结构调整等因素,导致稻飞虱迁入早、峰次多,稻飞虱的发生面积逐年增大,主害代稻飞虱为害损失逐年加重,有"小虫大灾"之说。为了提高稻飞虱的防治效果,减轻稻飞虱的危害损失程度,本文就崇阳县稻飞虱近年发生的特点,分析了其发生原因,探讨稻飞虱的综合防治技术及防治对策,为以后的稻飞虱防治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2.
2007年防城港市早稻稻飞虱发生特点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祖雄  黄敏堂 《广西植保》2007,20(Z1):81-83
稻飞虱是我市水稻主要害虫之一.2007年早稻,我市暴发了严重的稻飞虱危害,其发生面积之大、危害程度之重、虫量之高是历史上极为罕见的.  相似文献   

13.
1 水稻病虫 1.1 稻飞虱、稻纵卷叶螟 预计第2代稻飞虱4级发生(中等偏重),鄂东局部5级(大发生);第3代、第4代、第5代稻飞虱全省5级.预计第2代稻纵卷叶螟4级发生,局部5级,第3代、第4代稻纵全省5级.  相似文献   

14.
2007年广西稻飞虱发生特点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害广西水稻的稻飞虱主要是褐飞虱和白背飞虱,文中所述的稻飞虱就指这2种飞虱的混合种群。稻飞虱是广西水稻上发生最为严重的有害生物,近年来一直呈偏重发生态势。2006年广西稻飞虱中等偏重局部大发生,发生面积157·75万ha,自然为害损失88 236·7万kg,是历史上发生最重的一年,  相似文献   

15.
<正>咸宁市水稻种植面积148.01千hm2,其中:早稻41.46千hm2,中稻64.43千hm2,晚稻42.12千hm2。稻飞虱是我市水稻上的主要害虫之一,2014年我市稻飞虱发生面积174.13千hm2,防治面积271.93千hm2,挽回损失37 001.82千kg。1稻飞虱发生特点1.1稻飞虱常年发生特点1.1.1稻飞虱的发生与水稻种植类型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陈锡院 《广西植保》2007,20(Z1):121-123
2007年上半年,水稻"两迁"害虫在宁明县中等偏重、局部大发生为害,第2代、第3代水稻"两迁"害虫发生面积达0.682万ha次,占早稻种植面积的124.24%;水稻"两迁"害虫发生的特点是: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同时发生为害,世代重叠,发生为害时间长,第2代稻飞虱比第2代稻纵卷叶螟发生重,第3代稻纵卷叶螟比第3代稻飞虱发生重.  相似文献   

17.
稻飞虱的发生监测、预报及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晓华 《植物医生》2007,20(4):33-35
稻飞虱是秀山县水稻生产上的主要害虫之一,常年发生早、发生面广、为害严重。稻飞虱测报历来是秀山县病虫测报的重点和难点。探讨稻飞虱测报及防治技术,是提高测报准  相似文献   

18.
<正>稻飞虱是万安县水稻上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年来,由于受迁入虫源、气候条件、耕作制度、化学防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稻飞虱大发生频率提高。万安县是单双季水稻混栽种植区,稻飞虱的防治更加复杂,特别是2008年、2012年和2014年稻飞虱发生严重,每百丛稻飞虱虫量近1万头,严重威胁万安县粮食生产安全。通过农技人员科学指导,综合防治,确保了水稻丰收。1发生规律1.1发生时间  相似文献   

19.
水稻纹枯病稻飞虱同步防治效果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炎  兆留 《植物医生》2004,17(4):38
纹枯病和稻飞虱是水稻的主要病虫,尤其对长势好、产量高的稻田危害更重.这2种病虫关系密切,一般稻飞虱发生数量多,纹枯病就会相对严重.因为稻飞虱危害水稻后,不仅在茎杆造成大量伤口,便于纹枯病菌的侵入,且其排出的蜜露能促进纹枯病菌的生长、侵入和危害.因此,两者要同步防治.施药时,避免施用单一防效的农药,应采用对稻飞虱和纹枯病能兼治的复配农药.  相似文献   

20.
江西省安义县地处长江下流,赣西北,主要农作物为水稻,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之一.近年来稻飞虱为害逐年加重,由局部间歇性发生上升为常年发生.特别是2005年以来,连年大暴发,2005年因稻飞虱为害损失粮食1 600余t,2006年损失1 870余t,约占全年所有病虫害损失的50%,对粮食生产构成严重威胁.为了有利今后对稻飞虱综合治理,保护粮食生产安全,现对其暴发原因进行分析,并针对性提出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