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浮山县土地总面积940.6 km~2,水土流失面积760 km2,占80.8%;年均输沙量400.2万t,年土壤侵蚀模数5 266 t/km~2,水土流失严重。经过多年以建设基本农田为中心的水土流失治理,特别是近三年的重点治理,治理度达到72.9%。总结了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成效与经验,提出了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交城县的水土流失及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交城县总面积1 822.12 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655 km2,占到35.9%.年土壤侵蚀总量283.5万t,年土壤侵蚀模数4 328.2t/km2.至2008年底,水土流失治理面积达到193.40 km2,治理度29.5%.在分析全县水土流失现状、水土流失成因及危害的基础上,提出了综合防治水土流失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麻家沟小流域位于蒲县黑龙关镇,地貌类型为黄土残塬沟壑区。流域总面积1 266.44 hm2,水土流失面积1 142.93 hm2,占90.25%。水土流失严重,年均土壤侵蚀模数为5 200 t/km2。该流域综合治理属2015-2019年规划实施的水土流失重点小流域治理项目。规划期内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0 km2,其中新修梯田16.74 hm2,栽植乔木林74.18 hm2,封禁治理409.08 hm2,新修小型引水提灌工程1处。据测算,规划措施实施后,治理度可达到70.77%,林草植被覆盖率达到52.94%,每年可减少泥沙1.16万t,增加蓄水10.09万m3,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4.
山西省中阳县武家庄生态修复项目,属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项目之一。项目区总面积95 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94.2 km2。为了定量研究生态修复的水土保持效果,设置了2个径流观测小区和1处测流堰,进行了2年的定位观测。结果表明:王家圪塔撂荒地小区年均径流模数为40 570 m3/km2,年均土壤侵蚀模数为4 525 t/km2,径流量提高1.08倍,土壤侵蚀量下降33.0%;高家庄荒草地小区年均径流模数为34 360 m3/km2,年均土壤侵蚀模数为1 071 t/km2,径流量减少14.2%,土壤侵蚀量减少96.1%;王家圪塔沟年均径流模数为19 600 m3/km2,年均土壤侵蚀模数为1236.9 t/km2,径流量减少31.2%,土壤侵蚀量减少92.2%。  相似文献   

5.
古交市是位于汾河上游的一个新型工矿城市,境内以黄土丘陵沟壑区和土石区为主,地形支离破碎,梁峁林立,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全市总面积1537.5km2,水土流失面积1178km2,占总面积的76.6%,年土壤侵蚀量495.35万t,年均土壤侵蚀模数达4200t/km2。经过多年的连续治理,至2006年底,累计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50km2,治理度达到46.68%。其主要经验:一是创新机制,市场化管理;二是转变思路,治理与保护同步开展;三是专业化治理,实行报账制;四是强化监督,有效控制人为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6.
高家村镇位于兴县西部,既属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也是晋绥革命老区,同时也是吕梁山集中连片特困扶贫攻坚区。土地总面积45.46 km2,现状水土流失面积27.70 km2,占总面积60.93%,年均土壤侵蚀模数4 245 t/km2,水土流失严重。2014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水土保持工程项目区,经过3 a的短期努力,新增水土保持措施面积2 219.71 hm2,治理程度达到85%以上,植被覆盖率达到63.59%。据分析,新增治理措施年可增加经济产值481.44万元,贫困人口近期人均年增加参与治理劳务收入628.96元,年保土量8.65万t,保水量42.90万m3,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晋中市水土流失面积11032.18 km2,占总面积的87.2%,年土壤侵蚀量2506.4万t,年均土壤侵蚀模数为1500 t/km2,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在论述水土流失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及其危害,提出了加大宣传、种草种树和搞好基本农田建设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芮城县葡萄沟流域总土地面积201.3 km2,水土流失面积175.13 km2,占87%。年均土壤侵蚀模数5752 t/km2,水土流失严重。自2006年列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区后,加强领导,科学规划,精心组织施工,治理程度在短短几年内提高到81.1%。本文介绍了流域治理的主要做法与经验。  相似文献   

9.
党家山小流域位于古县东北部的北平镇党家山村南,总面积6.9 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5.18 km2,占75.1%。水土流失形式以水力侵蚀为主,年均土壤侵蚀模数为3 758 t/km2。截止2012年底,已治理面积223.14 hm2,治理度43.08%。列入国家重点建设工程后,规划新增治理面积274.96 hm2,使累计治理度达到95%以上,水土流失有效控制,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农民收入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0.
偏关县地处晋西北黄土丘陵沟壑区,总面积1 685.4 km2,水土流失面积1 361.3 km2,占总面积的81%。年均土壤侵蚀模数13 500 t/km2,每年流入黄河的泥沙达1 300余万t。严重的水土流失,是造成贫穷落后的总根源。经过多年的综合治理,现已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75.35 km2。为了从根本上改变贫困面貌和恶劣的生态环境,必须长期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不动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