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冯磊 《百姓》2006,(10):63-63
他来到了世上,丑陋地站在兄弟姐妹中间.在那个被称作家园、被诗人反复吟唱的地方,他开始饱受歧视.一些同类开始对他使用暴力,理由就是因为看他不顺眼.  相似文献   

2.
哭球     
北京2008年奥运会正一步一步临近,不少球迷早就开始盼望着奥运会的到来。为提倡健康奥运、远离赌博,本期"警示录"特刊发这样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他靠着自己的双手,在京城拼成了百万富翁;为赌球,他卖掉京城的房子、车子,他曾经自杀过,所幸终于悔悟。为了重新开始,他走上街头,为别人擦起了皮鞋,并且成立了"反赌球联盟",受到公安部相关领导的接见……  相似文献   

3.
《农家参谋》2012,(5):38-39
李世鸿是辽宁省鞍山市海城中小镇人,他16岁时白手起家,开始在海城的服装市场摆摊卖裤子,40岁的时候已经是拥有4家企业(印染厂、助剂厂、轮胎销售公司、仓储公司)的大老板了。然而,从2005年起,他承包了133公顷土地,开始种植绿色大棚蔬菜。  相似文献   

4.
<正>他在机械维修工作岗位上一干就是三十五个年头,埋头干事从不抱怨。他就是黑龙江农垦红兴隆管理局宝山农场供热供水中心修理班班长徐化双。1972年,初中还没毕业、帅气阳刚的徐化双从友谊农场到宝山农场支援建设。1979年,他到供热班当上了一名锅炉工。为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他开始刻苦钻研各种维修书籍,每天早上,当同事们还没有上班的时候,他已经开始在锅炉房里琢磨;每天傍晚,当同事们都已下班离开的时候,他又开  相似文献   

5.
独行猫 《农家参谋》2013,(11):55-55
我认识一个快递员,我们公司与他合作了三年。最开始合作的时候,他负责收件和送件,有时候他会顺路把我塞在他的三轮车里送我回家。  相似文献   

6.
《新农村》2006,(5)
赖华其是广西桂平市西山镇合水村农民,今年40岁。他从2000年开始养鱼、养猪,种植玉米和水稻,走出了一条生态种养相结合的致富之路。他家门前有一片涝洼塘,长期撂荒。2000年,他在涝洼塘的上游挖了两个养鱼池,发展养鱼业。开始,由于不懂技术,单一经营,结果亏了本。赖华其认真总结  相似文献   

7.
贺梅 《农家科技》2014,(1):72-75
高中毕业,吴砍鸿没有选择读大学,那是因为他在中考之后,就休学去美术学院学了两年油画。18岁开始,他便成为中国最早一批经营域名生意的人,几乎与他的泉州老乡蔡文胜同时起步,他在2001年开始创业,是中国最早一批进入社交网络的创业者,甚至比Facebook还要早,但以失败而告终,最终他又投奔了在域名投资方面曾经帮助过自己的大哥一蔡文胜,从产品经理做起,  相似文献   

8.
他只有高中学历,80年代中期还是一个国营企业的工人,后来遭遇下岗,下岗后,他开始回顾自己在国营企业的工作。他常常思考一个问题:好好的企业怎么就倒闭了呢?此时的他没有从政治经济学角度的大道理去分  相似文献   

9.
<正>师惠海常戏称自己是"半路出家卖化肥",和农资界一些一直经营化肥的经销商所不同的是,师惠海属于二次创业,在开始涉足化肥行业之前,他从事了十多年的种子销售,然而经过多年打拼,种子业务已经非常成熟,于是他便想到开辟新版图再创事业新高峰。因此2006年,他开始和金正大合作卖化肥,几年来,他最大的感触就是"是金正大产品助我实现了华丽转身。"  相似文献   

10.
李庆伟是辽宁省凤城市宝山镇岔路村农民,今年40岁。他从2000年开始养鱼、养猪,种植玉米和水稻,走出了一条生态种养相结合的致富之路。他家门前有一片涝洼塘,长期撂荒。2000年,他在涝洼塘的上游挖了两个养鱼池,发展养鱼。开始,由于不懂技术,单一经营,结果亏了本。李庆伟认真总结  相似文献   

11.
王先生曾在一家杂志社工作,上班没多久,由于工司老总是言而无信,答应他的奖励迟迟不兑现,一气之下他便辞了职。 当时王先生已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手里大概有20多万元资金,于是他就用这些钱开始筹办自己的电脑公司。  相似文献   

12.
忻州市的王晓峰由于企业不景气,成了下岗工人中的一员。为了生计,他便在市里一处单位相对集中的地区开了一家面食馆。由于他的服务态度好,分量比较足,而且诚实经商,因此,他的面食馆一开始生意还是比较红火的。  相似文献   

13.
正之前很多人都对我提过梁文道这个名字,可是我对他知之甚少。一次参加读书会有关《福柯说真话》的讲座,主讲嘉宾正是梁文道先生,让我对他有了全新的认识。活动开始,先生只是简单介绍自己名字。他直接谈起福柯,或许觉得福柯比他本人更值得和大家交流。在开始之前,先生问现场的朋友是否有人读过《福柯说真话》或者有关福柯的任何一本书。举手者寥寥无几,他脸上有些失望和无奈。可能在此行之前,他以  相似文献   

14.
他,20多年前开始养殖生猪,艰辛过后,成了十里八村第一个"万元户"。他,致富后带动村民一起养猪,让全村走上了富裕略,是大家眼里的"能人"。他,把活计扔给了妻子,自己在外面帮人打疫苗、买仔猪、教技术,他成了家人眼里的"傻子"。  相似文献   

15.
张坤廷是湖北省草埠湖农场符台队卫生室的室长,更是一名老村医。张坤廷1972年入伍,在武汉军区161师482团服兵役,期间,他参加师团举办的军事医学知识培训班,结业后在部队担任卫生员。1975年,由于成绩突出,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76年退伍复员,他放弃了在城市工作的机会,义无反顾地回到了故乡——草埠湖农场符台队,开始了他的基层从医生涯。  相似文献   

16.
<正>金正大的缓控释肥在山东、东北等北方地区的推广取得了显著成效,而且获得了农民的广泛认可。在稳固北方市场的基础上,金正大的缓控释肥也开始走向南方市场,而且在水稻等农作物上表现出了良好效果。林少春,是一名热衷新产品推广的农资经营者,2010年,他开始接触金正大缓控释肥,通过一年的推广,他认识到金正大缓控释肥质优,在南方将大有用武之地。  相似文献   

17.
2002年,他与好友怀揣20万元奔赴千里之外的海南岛,建起了海南省的第一批共30个甜瓜大棚。2004年,在他的带领下,第二批寿光人来到海南岛开始种瓜,海南甜瓜种植开始踏上产业化道路。2010年,在海南岛种植甜瓜的寿光人达到了25人,建起了2000多个甜瓜种植大棚。  相似文献   

18.
表舅在北京     
张北南 《百姓》2005,(12):61
我的表舅在北京做果品生意,表舅经商的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在南四环外.做生意前表舅还只是山西省原平市一名很普通的果农,后来开始贩卖水果,1996年,他发现北京的水果市场比其他地方的更为规范和稳定,便结束了四处"打游击"的生涯,断然卖掉了家乡所有的果树,挟着近8万元现金举家来到了北京,开始了他在京近十年的"北漂"生活.  相似文献   

19.
冥币连环骗     
马德彪二十几岁时,就在镇办印刷厂当业务员,有了点资金之后,他辞职报告一递,自立门户,办起了私营印刷厂。开始小本经营,还真挣了不少钱。这下,他的心可就活了,跃跃欲试想大干一番。他的一位生意上的朋友说认识香港某  相似文献   

20.
<正>在和金正大合作的经销商中,尽管江西省鹰潭市盛民农资有限公司总经理盛斌科入农资行业的时间并不长,从去年才正式开始销售农资,但他的起步却很高,原因就在于他是当地最大的粮食收购经纪人,每年经过他流通出去的粮食有5万吨,而且一开始卖肥,他就没有销售普通尿素、复合肥之类的"大路货",而是直接将目光瞄准了金正大的缓控释肥和硝基肥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