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红火蚁的发生与防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火蚁属于昆虫纲膜翅目蚁科家蚁亚科火蚁属,是高度分化的社会性昆虫,常见工蚁大小约3~6 mm,红褐色,形状与家里常见的小黄家蚁相似,但比小黄家蚁大,蚁后寿命约6~7年,职蚁(工蚁和兵蚁)寿命约1~6个月。红火蚁是一种外来侵入昆虫,原分布于南美洲巴拉拿河流域(包括巴西、巴拉圭与阿  相似文献   

2.
红火蚁防治药剂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百利普芬(0.5%吡丙醚)、黑燕(0.15%氟虫胺).1.0%伏蚁腙饵剂、灭蚁威饵剂(0.2%氟虫胺)、0.01%毗丙醚颗粒剂.火蚁-扫清(0.5%硫氟磺酰胺)、灭蚁威饵剂(0.015%多杀霉索)、Advion颗粒诱剂.红火蚁克星Ⅳ型饵诱剂等10种诱杀剂均能在6—16d内基本杀灭蚁巢内的工蚁、兵蚁、有翅繁殖蚁和蚁后,使用方便,对环境安全,且对红火蚁引诱力强,适合红火蚁搬运,均可应用到红火蚁诱杀处理中,是防治红火蚁工作中大范围诱杀红火蚁和个别红火蚁蚁巢处理较理想的诱杀药剂。有机活菌抗菌.驱虫保护剂(喷洒剂).诺威粉剂撤施处理剂.红蚁净撤施处理剂3种药剂处理蚁巢,红火蚁死亡速度快,但劳动强度较大,适宜于红火蚁发生区第一次突击处理,可在短时间内压低虫口种群。  相似文献   

3.
红火蚁防控药剂的田间药效试验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0种防控红火蚁药剂进行田间防效评价试验,结果表明:红火蚁克星(Ⅳ型)饵剂、红蚁净、DuPontTM AdvionTM Fire Ant Bait颗粒状饵剂对蚁巢的防效达到80%以上,火蚁一扫清在补施后达到明显的灭巢效果:红火蚁克星(Ⅳ型)、火蚁一扫清、百利普芬、红蚁净等3种药剂对活动工蚁的防效为85%~97%.防效最佳而且效果稳定,而DuPontTM AdvionTM Fire Ant Bait颗粒状饵剂、黑燕2种药剂也表现相似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4.
采用刻度图示法评价5种杀虫剂处理红火蚁活动蚁巢对工蚁活动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红蚁净施药1d后工蚁活动性略减弱,但仍处于较高水平,且变化较小;绿爽处理后工蚁活动性显著下降,5~6 d后降至最低,之后呈上升趋势;红火蚁克星、灭蚁净、晔康3种药剂处理蚁巢后工蚁活动性随时间延长不断减弱,第9d下降至很低.建立了红火蚁工蚁活动性指数与杀虫剂处理后时间之间的多个多项式理论模型.考察了红火蚁克星使用剂量与红火蚁活动性关系,得出合适的使用剂量为15~25 g/蚁巢.  相似文献   

5.
多杀菌素饵剂防治红火蚁田间药效试验初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红火蚁是重要的危险性入侵害虫,目前国内尚没有相关防治药剂登记使用。为了明确0.015%多杀菌素毒饵颗粒剂对红火蚁的防治效果,试验评价了单蚁巢撒施毒饵的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多杀菌素饵剂对红火蚁工蚁具有较强的诱食作用,药剂被带入蚁巢后,通过交哺作用,导致蚁后、幼蚁及其他工蚁死亡,药后25天蚁丘和蚁口减退率分别达到92.00%和92.39%,对红火蚁具有较好的田间防除效果,是一种安全、高效的红火蚁防治药剂。  相似文献   

6.
外来有害生物红火蚁的鉴定及综合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外来有害生物红火蚁的形态特征、传播途径和鉴定技术的描述,明确了红火蚁工蚁、兵蚁、生殖型有翅雄蚁和生殖型有翅雌蚁的形态;提供了红火蚁种类的分类检索鉴定方法,并指出蚁巢特征的鉴定方法以及PCR分子检测技术;分析了红火蚁的传播方式,并根据当前国内外防控红火蚁的策略和措施,提出了目前防控红火蚁的综合措施,包括植物检疫、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  相似文献   

7.
本文记述了我国常见的切叶蚁亚科(Myrmicinae)大头蚁属(Pheidole)的两个新种.本属的主要特征是:工蚁明显地分为大型工蚁(兵蚁)和小型工蚁(工蚁);分类学上主要以大型工蚁为主、小型工蚁为辅.大型及小型工蚁的触角末端的触角棒由3节组成,少数由4节组成.本文描述的两个新种,均由4节触角棒组成.  相似文献   

8.
采用红火蚁克星─Ⅳ型诱杀饵剂对惠州市仲恺高新区及其周边绿化区的红火蚁进行了疫情调查和防控,处理结果表明:2个小区红火蚁疫情达到Ⅴ级,属于严重危害区;另有5个小区红火蚁达到Ⅳ级,属于中度危害区。施药后5 d,蚁丘周围开始出现死蚁,随着施药时间的延长,防控效果愈高。施药后7 d,红火蚁蚁丘的减退率为20.31%~33.33%,工蚁的诱集量减退率为46.28%~78.72%。15 d后,蚁丘减退率上升至49.41%~80.00%,工蚁诱集量减退率为79.55%~92.34%。药后30 d的工蚁平均减退率、蚁巢平均减退率分别为93.08%、88.64%。施药后6个月,工蚁平均减退率为99.01%,蚁巢平均减退率为98.04%,显著地消除了红火蚁的蚁害威胁。  相似文献   

9.
红火蚁是隶属于膜翅目蚁科 的一种昆虫,与我们常见的蚂蚁系 近亲。这种昆虫原产于南美洲的巴 西、阿根廷、巴拉圭。红火蚁的成虫 体长为3-6毫米,头部的线呈倒 "Y"形,大颚具4齿,中胸侧板有刻 纹或表面粗糙。 红火蚁的首次入侵发生于1918 年至1930年之间,入侵地为美国的 亚拉巴马州。红火蚁入侵美国南部 被认为是随贸易发生的,随后通过 苗木的运输,红火蚁迅速扩散到美  相似文献   

10.
红火蚁     
(续2012年第6期14页) 红火蚁属昆虫纲膜翅目,蚁科,家蚁亚科,火蚁属。原分布于南美洲巴拉那河流域,本世纪初传入我国台湾省的部分地区。红火蚁是一种杂食性昆虫,主要危害农作物根、茎、叶和果实,当受到干扰时,会蜇刺人、畜。  相似文献   

11.
红火蚁特性:红火蚁,又名入侵红火蚁,属膜翅目,蚁科,切叶蚁亚科,火蚁属,是一种重大危险性害虫。红火蚁的繁殖力惊人,一只蚁后每天可产卵1500-5000粒,蚁后寿命达6—7年。它们可以通过爬行、自然迁飞、随水流扩散等方式传播,或通过人为的方式如垃圾运输、园艺植物污染、草皮污染、土壤废土移动、堆肥、园艺农耕机具设备、空货柜污染、车辆污染等进入其他国家或地区。  相似文献   

12.
中国大头蚁属7个新记录种(膜翅目 蚁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中国西南地区发现并报道大头蚁属中国新记录种7种,即:宾氏大头蚁,卡泼林大头蚁,可爱大头蚁,多齿大头蚁,沃森大头蚁,阿伦大头蚁,棒刺大头蚁,对各种的兵蚁和工蚁形态作了进一步补充描述,讨论了大头蚁属的分布,世界和中国已知种类。  相似文献   

13.
荔枝园红火蚁和哀弓背蚁种间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系统调查的方法对深圳市红火蚁发生区荔枝园内的哀弓背蚁Camponotus dolendus 和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种间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红火蚁发生较严重的荔枝园,哀弓背蚁和红火蚁种群数量间表现为明显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819 4,而红火蚁发生较轻的荔枝园两者不相关.2种蚂蚁种间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其竞争系数(α)为0.324 9.在轻度发生荔枝园,气温对哀弓背蚁种群数量变动的直接作用最大;而在重度发生荔枝园,气温通过影响红火蚁种群数量进而对哀弓背蚁产生的间接作用最大.决定系数分析结果表明,红火蚁是影响哀弓背蚁种群数量变动的最主要决定因素.经主成分分析,获得了2个包含3个因子的主成分,其累积方差贡献率分别为95.73%和95.75%,并给出了2个主成分与3因子间函数表达式.建立了哀弓背蚁工蚁数量与气温(X1)、空气相对湿度(X2)、红火蚁工蚁数量(X3)之间的回归方程为Y=5.490 2-0.063 0X1-2.813 1X2-0.003 3X3.  相似文献   

14.
以含0.05%氟虫腈为有效成分与多种天然物质配制饵剂,撒于红火蚁(SolenopsisinvatBuren)蚁巢上,药剂中的引诱剂吸引红火蚁取食,将饵剂带入巢内,并通过红火蚁在巢内交哺喂食行为将药剂传递给其它各品级个体,引起全巢红火蚁中毒死亡.结果表明,0.05%氟虫腈杀蚁饵剂对红火蚁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药后15d开始进入防效高峰期,25~30d防效达到最佳.0.05%氟虫腈杀蚁饵剂药后30d对工蚁的防治效果达93.39%~100.00%;灭巢效果达95.84%~100.00%;药后50d,蚁群级别降低率达83.33%~100.00%,显著优于对照药剂.  相似文献   

15.
1.弓背蚊。新型宠物蚂蚁,很适合人工养殖,是目前最流行的宠物玩具用蚁。该蚂蚁分布极广,我国全境、原苏联、日本、朝鲜、韩国和东南亚均有分布。大工蚁体长12.3~13.8毫米,头大,上颚5齿,通体黑色,极个别个体颊前部、唇基、上颚和足红褐色。市场价1元/只。  相似文献   

16.
应用刻度图示法研究了荒草地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工蚁群体活动性规律.结果表明,最高爬升高度、平均爬升高度、工蚁恢复平静时间与蚁巢体积大小无显著相关;不同蚁巢被干扰后标尺上工蚁数量随干扰时间的延长,先快速增加,45~60 s时达到最大,随后缓慢减少直至标尺上无工蚁.通过分析建立了红火蚁工蚁平均数量与干扰时间关系的多个模型.提出了红火蚁工蚁活动性综合评价指标:工蚁活动性评价指标=工蚁累计数量×0.4 工蚁最高爬升高度×0.1 工蚁平均爬升高度×0.3 工蚁恢复平静时间×0.2.  相似文献   

17.
测定6种饵料对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的引诱效果.结果表明,面包、火腿肠对红火蚁的引诱力最强,花生酱、豆豉鲮鱼次之,每瓶平均诱集工蚁分别达374.00、367.00、142.67和126.00头;在试验设置距离范围内,以离蚁丘外周10 cm处的引诱效果最强,之外则随与蚁丘距离的增大而降低.同时,诱饵对红火蚁的召集蚁量差异明显,面包、火腿肠召集的工蚁最多,到达最大召集蚁量的时间为60 min,持续召集时间可长达240 min.综合来看,面包、火腿肠对红火蚁的引诱效果最好,持续召集时间长,在对红火蚁的防控、监测与防效评价中可选作诱饵.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曼陀罗不同部位提取物对小、中型红火蚁工蚁的毒杀活性及行为作用,为利用植物源药剂防治红火蚁及其他有害生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水试管喂养法,探究曼陀罗根、茎、叶、花和种子提取物对红火蚁的毒力及攀爬率、抓附率、行走率和聚集率等行为的影响。【结果】曼陀罗不同部位提取物对小、中型红火蚁均具有一定的毒力,且随处理时间的延长红火蚁死亡率上升,其中以曼陀罗干叶和干花对两种蚁型红火蚁的毒杀效果最好,处理11 d后,干叶和干花提取物处理小型蚁的死亡率分别为98.67%和100.00%、中型蚁的死亡率均为100.00%。曼陀罗不同部位提取物对红火蚁的抓附率、攀爬率、聚集率和行走率等行为也具有抑制作用,其中以曼陀罗干花和干叶的作用效果最好,处理11 d后,干花提取物处理两种蚁型红火蚁的攀爬率、抓附率、聚集率和行走率均为0;干叶提取物处理小型蚁的攀爬率、抓附率和行走率均为1.33%、聚集率为0,而中型蚁的攀爬率、抓附率、行走率和聚集率均为0。【结论】曼陀罗不同部位提取物对两种蚁型红火蚁均具有良好的毒杀活性,对其行为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以干花的影响力最明显,具有开发成新型绿色环保红火蚁防治植物材料的潜力。  相似文献   

19.
用点滴法测定了辛硫磷对红火蚁不同品级的毒力,并用乙酰硫代胆碱-二硫双对硝基苯甲酸法(ASCh-DTNB法)测定了各品级乙酰胆碱酯酶(acetyl cholinesterase,AChE)的活性,以探明蚁群中不同品级个体对辛硫磷的敏感性差异及其与靶标酶的关系.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处理后24 h,辛硫磷对工蚁、兵蚁、有翅雄蚁、有翅雌蚁和蚁后的毒力(LC50值)分别为1.04、2.06、7.38、9.39和7.81 μg/ml,显示不同品级红火蚁对辛硫磷的敏感性差异非常大,其中工蚁最敏感,而有翅雌蚁蚁后敏感性最低.靶标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红火蚁不同品级个体中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存在极大差异,其中以有翅雄蚁的总活性最低,为0.0469 nmol/(min·头),而以有翅雌蚁的最高,为14.8929 nmol/(min·头).不同品级红火蚁对辛硫磷的敏感性与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不存在显著相关性(r=0.7456).  相似文献   

20.
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是一种危险性害虫,属膜翅目蚁科火蚁属。原分布于南美洲巴拉那河流域的巴西、巴拉圭、阿根廷等国家,目前已传入美国南部13个州、波多黎各、新西兰、澳大利亚和我国台湾省的桃园、嘉义、台北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