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高茎糖玉米自交系7801、25098、7208,25074、W08作为试验材料,测定玉米自交系授粉后不同时期茎秆汁液的糖锤度、茎秆总含糖量、叶片光合速率及对应的子粒经济产量,分析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对茎秆含糖量起决定作用的主要为锤度和产量2个性状,其中,锤度与茎秆含糖量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产量与茎秆含糖量呈负相关关系。偏相关分析表明,单株粒重与锤度呈正相关关系,说明茎秆含糖量的提高对玉米产量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试验选择不同氮效率的超高产玉米杂交种为材料,应用裂区设计,通过逐步回归和相关分析,研究氮高效杂交种穗三叶生理特性及穗三叶氮积累特点,明确穗三叶氮积累量及生理特性对氮效率的贡献。结果表明,不论是否施用氮肥,吸收效率对氮效率的贡献均高于利用效率,是氮效率差异的主要来源,且高效型杂交种吐丝期穗三叶含氮量及转移量均高于低效型。低氮下,穗三叶吐丝期含氮量、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穗三叶硝酸还原酶含量对氮效率的贡献较大,是低氮高效品种筛选的重要指标;高氮下,穗三叶吐丝期含氮量、光合速率、穗三叶硝酸还原酶含量对氮效率贡献较大,是高氮高效品种筛选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不同玉米自交系光合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郭小强  赵明  李少昆 《玉米科学》1997,5(3):046-049
通过对20个玉米自交系单叶光合速率的研究表明:(1)玉米自交系间单叶光合速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2)玉米自交系的光合速率随生育时期的推延而呈单峰曲线变化,以抽雄吐丝期为最大。自交系间的差异则随着生育时期的推延而逐渐增大。(3)在生态条件差异较大的海南和北京,不同自交系光合速率值高低的稳定性变差。(4)聚光分析的结果表明,自交系在光合性能两个主要性状—净光合速率和叶面积方面表现出多种类型。  相似文献   

4.
玉米黄改骨干系植株性状的利用潜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NCII设计,对玉米生产上常用的5个骨干黄改系的株型性状进行配合力及遗传参数分析。结果表明,株高与雄穗长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雄穗分枝数呈极显著负相关;雄穗分枝数与雄穗长、穗位高和棒三叶夹角呈极显著负相关。雄穗长、雄穗分枝数和穗位高的遗传力较高,适宜在早代选择;株高和棒三叶夹角的遗传力较低,适宜在高代进行选择。黄改系lx9801的株高和雄穗长一般配合力高,特殊配合力方差大,在杂交组合的株高和雄穗长选配中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浚926和浚928的利用应注意改良其穗位偏高的缺点。自交系昌7-2在株高上的特殊配合力和总配合力效应都较好,雄穗分枝数多,适合作父本;自交系K17的株高特殊配合力方差大,穗位高的总配合力效应小,在降低穗位高方面具有较大的利用潜力。  相似文献   

5.
以玉米自交系郑58及其两个S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为材料,对不同生育时期叶片和雄穗小花中的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散粉期,郑58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显著低于不育系,雄穗小花中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不育系。郑58叶片中游离脯氨酸含量仅在雄穗发育末期显著低于郑58cmsQ1261;雄穗小花中游离脯氨酸含量在雄穗发育初期及散粉期均显著高于不育系。郑58叶片中丙二醛含量除雄穗发育末期和抽雄期,其他时期与不育系均有显著差异;雄穗小花中丙二醛含量在雄穗发育初期和散粉期与不育系差异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采用大田试验方法,在大喇叭口期对渍水条件下的36个玉米自交系玉米进行50%遮荫和不遮荫处理,研究遮荫胁迫对自交系农艺性状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对自交系的耐阴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渍水条件下的玉米自交系遮荫后雌雄间隔期延长,穗位叶叶绿素含量显著增加,地上部干物质显著减少,16个自交系的雄穗主轴长度显著降低,大部分自交系的雄穗分支数无显著变化,株高、穗位高变化不一致。雌雄间隔期延长天数与地上部干物质量减少的百分率呈极显著相关。以雌雄间隔期延长天数与地上部干物质量减少的百分率为主要指标,筛选出11个耐阴性强且具有一定耐涝性的自交系LH01、LH04、LH14、LH17、LH21、LH23、LH24、LH27、LH28、LH32、LH33,可作为豫中南阴雨寡照地区的基础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7.
玉米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及其相关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正常灌溉和中度水分胁迫处理条件下,测定23个玉米自交系其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并将玉米叶片水分利用效率与生理生化、农艺学及产量形成因素等22个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玉米在中度水分胁迫条件下的WUE均高于正常灌溉条件下的WUE;玉米叶片水分利用效率与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二氧化碳浓度、穗位高、雄穗分枝数、开花至吐丝间隔、秃尖长、单穗粒重、穗粒数、穗行数等性状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玉米杂交种棒三叶光合性状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65个玉米杂交种棒三叶的叶长、叶宽、叶肉厚度、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叶向值、光合速率、叶片干重和比叶重等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除比叶重和光合效率外,下位叶均超过上位叶和穗位叶,穗位叶又大于上位叶,呈现出形状上的金字塔结构。这种棒三叶的生长结构有利于透光,使光线较均匀地分布在棒三叶上,以提高玉米杂交种中部叶片的整体光合性能。穗位叶的比叶重和光合效率高于上位叶和下位叶,可能与穗位叶需提供玉米杂交种产量较多的光合产物有关。  相似文献   

9.
自交系"CB1208-82"是浙江大学新发现的玉米光温敏雄性不育材料,探究其雄性不育的生理生化机制,测定其不育株/可育株在雄穗不同发育时期叶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的活性和O~(2-)产生速率、丙二醛(MDA)、过氧化氢(H_2O_2)、叶绿素、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含量。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不育株叶片中的抗氧化酶活性总是低于同期可育株,并且不育株叶片中的MDA和H_2O_2含量、O~(2-)产生速率高于同期可育株,说明叶片中抗氧化酶活性低、活性氧积累多可能是引起雄性不育的原因之一。不育株叶片中的叶绿素、脯氨酸和可溶性糖的含量均低于同时期的可育株,特别是在雄穗发育初期可溶性糖含量显著低于可育株,说明光合效率低及营养物质缺乏可能会导致雄穗发育异常。  相似文献   

10.
502玉米自交系超亲性状及配合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对优良玉米自交系502的超亲现象及配合力进行了系统测试。结果表明,502玉米自交系比其双亲340和黄早4穗位低,光合速率、气孔导度高,经济产量形成阶段干物质积累强度大,产量性状优,抗病力强。与生育期相近的代表性黄改系比较,其高配合力主要表现在产量性状、光合速率,干物质积累量、抗病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玉米茎秆与根系抗倒的特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以45份杂交种、69份自交系为材料,研究玉米茎基部抗推力(PRBS)、穗下节间抗折力(BRFI)和拔根力(VRPR)3个抗倒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自交系3个性状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杂交种PRBS与BRFI呈显著正相关;在自交系和杂交种中,茎秆直径与PRBS、BRFI都呈极显著正相关,茎秆抗折强度与BRFI呈显著正相关,杂交种茎秆弹性模量也与PRBS呈显著正相关;自交系PRBS、BRFI、VRPR在抽雄和灌浆两个时期都表现显著正相关;在不同的自交系中,兰卡斯特群自交系3个抗倒性状表现较差,变异度也较小,其他类型种质中,材料间存在较高多样性,现有的主要种质都存在目标性状比较优异的种质;杂交种PRBS、BRFI与亲本相应性状均值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黄早四及衍生自交系株型性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黄早四及其31个衍生自交系的株高、穗位高、茎粗、雄穗长度、雄穗分枝数、叶向值6个株型相关性状进行因子分析和性状比较,研究黄早四及其衍生自交系的性状对植株株型和长势贡献率的大小及差异。结果表明:主成分1中,株高、茎粗、雄穗长度对植株生长势贡献较大,相对于黄早四,衍生系株高和雄穗长度普遍增加,而茎粗则有所下降;主成分2中,叶向值、雄穗分枝数和穗位高对株型贡献较大,相对于黄早四,各衍生系的叶向值、雄穗分枝数、穗位高普遍较低;株高、雄穗长度、雄穗分枝数和穗位高的最大值均出现在黄早四的基因型占50%的衍生自交系中。  相似文献   

13.
利用普通玉米自交系丹232与爆裂玉米自交系N04为亲本构建了含有259个家系的重组近交系(RILs)群体,对株高、穗位高、顶高、顶高/株高、茎粗、穗上位叶片数、叶面积、雄花分枝数、雄穗长9个植株性状初步分析。结果表明:RILs群体各性状分离明显,且基本符合正态分布,表现为数量性状遗传特点,是一个较为理想的作图群体。但RILs系内各性状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需要增加自交代数。  相似文献   

14.
玉米常用自交系茎节抗折强度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通过采用新的玉米茎节抗折强度测定方法,研究了23个玉米常用自交系的茎节抗折强度及其与株高、穗位高、去鞘茎粗、带鞘茎粗及叶鞘厚度等性状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抽雄后6 d不同自交系间茎节抗折强度呈现极显著差异;抽雄后6 d带鞘茎节抗折强度与株高、穗位高及地上第3节茎粗显著不相关,而与折断处去鞘茎粗、带鞘茎粗和叶鞘厚度呈极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表明,抽雄后6 d带鞘茎节抗折强度受折断处带鞘茎粗的直接影响,去鞘茎粗和叶鞘厚度对带鞘节抗折强度的影响是通过其对带鞘茎粗的直接作用而间接实现。抽雄后6 d的叶鞘贡献率要高于抽雄后15 d,6 d时叶鞘贡献率的变异幅度较大;带鞘茎节抗折强度的变异幅度低于去鞘茎节抗折强度。育种上抗茎折材料的选择应注重穗位以上茎节粗度及叶鞘厚度两个性状。  相似文献   

15.
利用人工接种技术对28种玉米自交系进行鉴定,分析这些自交系对我国玉米主要叶部及土传病害的抗病性。结果表明,供试自交系中3份高抗玉米弯孢叶斑病,5份高抗大斑病,1份高抗穗腐病,3份高抗茎腐病,8份高抗丝黑穗病,其中沈3336和S122对5种主要病害均有较好抗性,可作为育种工作进行品种选育的材料。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15个高配合力亲本自交系及其组配的8个杂交种棒三叶有关性状及相关性的研究,揭示优良自交系的特征,探索亲本的搭配,予测杂种优势的大小。初步探明,自交系棒三叶中以穗位叶最长,上位叶最宽。棒三叶各叶面积大小差异不大,都起着同等重要的作用。父本的叶面积对杂交种叶面积大小的贡献较大,杂交种棒三叶叶面积和与杂交种单株产量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