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小拱棚双覆盖就是在盖地膜的基础上再增设小拱棚的一种简易保护地西瓜生产模式,也称为“双膜栽培”。通过双膜栽培能使西瓜提前成熟、提早上市,丰产高效。现将其无公害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民勤县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域下游,东、西、北三面被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包围,地理位置北纬38°05′-39°06′,东径103°03′- 104°02′,年平均气温7.8℃,年≥10℃有效积温3 256℃,日照时数3028 h (小时),年平均降雨量110 mm,无霜期157 d(天),属温带干旱气候。境内地势平坦,气候干燥,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降雨少,是我国典型的沙漠绿洲县,特别适宜甜瓜生长。所产甜瓜品质佳,口味好,是我国主要的厚皮甜瓜生产基地。近年随着保护地栽培面积的不断增加和栽培技术的逐步完善, 甜瓜已由原来传统的露地栽培转为利用日光温室、塑料大棚、中棚、小拱棚、地膜覆盖等多种设施栽培,基本可实  相似文献   

3.
大棚西瓜四模一苫高产栽培是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从2003~2006年一直推广的一项种植技术,它将大拱棚单层膜改为双层棚膜,外加小拱棚膜和地膜,形成四膜,配套草苫覆盖,增强了大棚的保温性能,使大拱棚内温度比单层棚膜棚温提高3℃左右,西瓜提前育苗移栽,4月18日即可采收,比普通大拱棚西瓜提前15d上市,价格平均提高1.6元/kg,大大提高了西瓜种植效益。2006年金乡县司马、肖云镇166.7hm^2西瓜应用这项种植技术,667m^2平均产量5500kg,纯收入9000元,高的达11100元。根据几年的生产经验,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沛县安国镇栽培西瓜已30多a,栽培规模超0.2万hm^2。近年来,随着瓜菜设施栽培技术的不断完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西瓜栽培方式从露地栽培、地膜覆盖栽培,逐渐提升到小拱棚和塑料大棚设施栽培。自2015年开始,当地瓜农利用塑料大棚+二膜+小拱棚+地膜的四膜覆盖方式,保护地栽培反季节西瓜,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西瓜地膜加小拱棚双覆盖早熟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瓜地膜加小拱棚双覆盖栽培,是目前鸡东县普遍推广应用的适用增温早熟栽培方式.具有地膜覆盖和小拱棚覆盖两者的优点,能够更好地创造适宜西瓜生长的小气候,西瓜上市期可比地膜栽培提早15 d以上,而且地膜加小拱棚双覆盖栽培可提前和延长结果期,因而增产效果较明显.另外,地膜加小拱棚双覆盖设备简单,成本低,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相似文献   

6.
寒地洋葱栽培技术赵明德佟丽萍海拉尔市位于北纬49°13′,东经119°43′,年均-21℃,年均≥10℃积温1920℃,年降水量344.7毫米,年均日照时数2828.1小时,适宜洋葱栽培。我市于1974年从大同市南郊区蔬菜所引进紫皮洋葱,近年栽培面积...  相似文献   

7.
宁夏的小拱棚西瓜栽培一般于每年的3月中下旬(春分)前后进行干籽直播,播后扣棚,5月上旬撤棚,转入大田管理,6月上旬坐果,7月初成熟上市。小拱棚西瓜可比地膜西瓜提早上市15-20天,经济效益较高,栽培面积逐年增长。但近年来小拱棚西瓜田间植株萎蔫死亡现象常有发生,严重影响西瓜产量。现将常见的导致小拱棚西瓜萎蔫死亡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福建北部属中亚热带湿润常绿阔叶林区。位于北纬25°50′—28°22′,东经116°28′—119°22′。年平均温度17.8-20.2℃,绝对最高温度38.9—41.4℃,绝对最低温度-5.8—-9.0℃。年雨量1500—2300毫米。年平均霜期70天左右,最长连续出现霜日9—11天。闽北这个山岭地带,自西北向东南成阶梯状倾斜降落,大部为丘陵山地红壤。该区的自然生物气候构成了适宜发展果树的辽阔地带。近十年来,闽北山区群众积极贯彻“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陆续发展了数万亩柑桔,产量不断增加,已成为福建柑桔生产的重要基地。他们利用广阔的低丘山地发展柑  相似文献   

9.
设施西瓜栽培作为一项高效农业产业已在南京市形成较大的规模,西瓜收获后种植什么?传统栽培模式是种植一茬水稻或闲置,一年只有一茬稍好些的种植收益。南京市蔬菜科学研究所经几年的研究探索,摸索出早春礼品西瓜-秋超甜玉米-冬青花菜一年三茬的高产高效栽培新模式。采用西瓜嫁接育苗大棚套小拱棚加地膜的“三膜”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
王振辉  吴翠荣 《蔬菜》2011,(10):36-36
杂交一代小型西瓜“小兰”为春季早熟优良品种,通过应用两种高效栽培技术:春季地膜覆盖栽培和早春地膜加小拱棚双膜覆盖栽培,以达到早熟、优质、高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为开发利用冀北山区土地资源,于1995年开始对抗寒苹果新品种北海道9号、宁丰、宁苏、新冠、新帅、寒富、秋富1进行引种试验栽培,取得了一定成效。1 引种试区的自然条件引种栽培试区分别设在平泉、隆化、丰宁3个县的山地果园,其气候条件如下表1。表1 引种试区自然条件试  地地理位置北纬东经海拔/m无霜期/d平均气温/℃1月均温/℃7月均温/℃年≥10℃积温/℃年降水量/mm平泉师子沟40°57′118°47′36014574-10823031950550隆化南街41°19′117°33′56013069-11522931000500隆化河东41°19′117°33′56014069-11526031500460丰宁白塔…  相似文献   

12.
袁猛 《中国瓜菜》2004,(1):22-23
地膜、小拱棚双膜覆盖栽培是目前西瓜春季早熟栽培普遍采用的模式之一.笔者连续几年在秀芳西瓜引种、试种、示范、推广过程中,根据其品种特性总结出了一套双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现介绍给大家.  相似文献   

13.
王海星  吴爱月 《蔬菜》2010,(2):10-13
<正>大棚早春茬西瓜采用"三膜一苫"的覆盖保温方式,即大拱棚里套小拱棚,小拱棚内覆盖地膜,小拱棚外覆盖草苫,可比露地西瓜早上市60多d。其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地膜拱棚双膜覆盖栽培西瓜技术,就是将育好的西瓜苗先栽到地里覆上地膜,再在上边扣上小拱棚,借以通过双层膜的作用,加快西瓜发育进度,达到早熟丰产的目的。此项技术经多年实践证明,西瓜适时早播,产量高、质量好、价格高,好卖;下茬还可以复种秋菜,提高了种植指数,增加了经济收入;早播西瓜可以避开汛期,充分利用有利条件,使其西瓜在降雨少,晴天多,气温不太高时开花授粉,提高坐瓜率,瓜在膨大期正好处在气温高,  相似文献   

15.
我们莱阳市的许多瓜农栽培西瓜,都采用大棚、小拱棚和地膜3层覆膜的方式,并在小拱棚上面再加盖草苫,防寒保温,确保西瓜的正常生长。试验表明,采用此技术能使西瓜每667m^2产量达5200kg,产值6000元,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其主要栽培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中国瓜菜》2016,(6):25-29
为了更好地指导江苏沿海地区早春大棚西瓜生产,利用ZQZ-CⅡ型自动气象站(PT1000温度传感器),连续测定不同覆盖层数大棚内温度,探讨了双大棚多层覆盖保温增温效果及对西瓜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单层大棚+地膜"方式覆盖平均增加气温5℃左右,最低气温增加2℃左右,平均增加地温7℃;"双层大棚+地膜"方式覆盖平均增加气温7℃左右,最低气温增加4℃左右,平均增加地温10℃;"双层大棚+小棚+地膜"方式覆盖平均增加气温12℃左右,最低气温增加8℃左右,平均增加地温14℃。2月下旬至3月上旬移栽西瓜,建议采用"双层大棚+小棚+地膜"方式;3月中旬移栽西瓜,建议采用"双层大棚+地膜"方式;4月上旬移栽西瓜,建议采用"单层大棚+地膜"方式。综合种植效益比较,2月下旬至3月上旬移栽,西瓜种植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17.
小果型西瓜早春设施再生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果型西瓜又称迷你西瓜、袖珍西瓜、礼品西瓜等。其幼苗弱,前期生长慢,分枝性强,雌花出现较早且着生密,易坐果,果型小,果实发育期短;果实养分输入的容量小,对植株自身营养生长影响不大,结果周期性不明显,持续坐果能力强,可以多蔓多果栽培,多茬结果。长江中下游地区早春栽培一般采用大棚三膜覆盖(即大棚、小拱棚、地膜三层覆盖)栽培为主。早春设施采用再生栽培技术,可以延长供应期,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安丘市位于山东半岛中部偏东,是全国生姜栽培和出口大市(县),生姜常年栽培面积13333 hm2(20万亩)左右,其中地膜小拱棚生姜栽培8000 hm2(12万亩).地膜小拱棚生姜栽培模式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在安丘市推广应用,最初667 m2产量仅3000 kg左右,随着品种更新,加之新催芽、新播种、土壤熏蒸、化学除草、高架遮荫、水肥一体等一系列栽培新技术的集成应用,现在安丘市地膜小拱棚生姜平均667 m2产量6000 kg左右,是全国平均产量的2倍多,形成了一套全新的地膜小拱棚生姜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9.
春季利用小拱棚和地膜双层覆盖栽培西瓜,当外界温度高时撤除小拱棚,进行一段时间的露地生长,可较露地栽培提早上市20天左右。这种方式投资少,上市早,经济效益可观。现将栽培经验总结如下: 1 品种选择 根据小拱棚双膜栽培前期温度低、寒流多、后期温度高的特点,应选用早熟、耐低温、耐弱光、耐高  相似文献   

20.
长江流域早春番茄早熟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早熟、高产、优质、高效的栽培日的,长江中下游地区一般采用大棚套小拱棚和地膜的保护措施,根据天气情况在小拱棚上再加盖适当的保温措施的栽培方法,少数地区还有直接用小拱棚加地膜的栽培方法,现将主要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