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土壤次生盐渍化和酸化是我国保护地栽培生产中的一个重要限制因子。通过对冀东平原保护地土壤次生盐渍化及酸化演变过程进行初步研究,论述了保护地土壤次生盐渍化及酸化的成因,指出土壤环境封闭、大量盲目施肥、不合理灌溉是导致保护地土壤次生盐渍化及酸化的主要原因。提出通过测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合理灌溉和改良土壤等措施,可以使保护地水肥资源相协调。调节土壤生态环境是防止次生盐渍化和酸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土壤盐渍化是辽河三角洲主要的环境问题之一,尽管已受到广泛关注,但人类活动引发的次生盐渍化面积仍在不断增长。这就需要认真、及时地监测土壤盐渍化的现状及其变化趋势以阻止土壤次生盐渍化的不断发展,确保土地利用和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多源、多时相、多光谱和微波遥感技术已被广泛用于监测土壤盐渍化的时空变化研究中。航空遥感技术、地面土壤盐分探测技术、实验室和野外光谱分析技术与地面土壤盐分测试数据相结合进行土壤盐渍化监测极具发展潜力。当干旱、半干旱区植被覆盖度低于25%~35%时,土壤的光谱特征差别明显,利用遥感、土壤光谱数据与土壤盐分分析数据相结合进行土壤盐渍化监测是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如果植被覆盖度大于此阈值,监测精度下降,只能通过上覆植被信息间接推断土壤盐渍化状况。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探讨土壤盐渍化与上覆植被光谱之间的关系,尝试利用上覆植被光谱信息推断辽河三角洲土壤盐渍化状况。  相似文献   

3.
采用“静态吸收法”研究了土壤盐渍化类型、程度和施肥方法对氮肥氨挥发损失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盐渍化类型不同氨挥发损失特征不同,碱化土壤上氨挥发速率较高但持续时间较短;盐化土壤上氨挥发速率相对较低但氨挥发持续时间较长;②盐渍化土壤上氮肥氨挥发损失高于非盐渍化土壤,氨挥发量、挥发持续时间随着盐渍化程度的增加而增加;③施肥方法对盐渍化土壤上氮肥氨挥发损失有不同影响,在5个典型土壤上,氨挥发损失量均为表施>混施>深施;④在中度盐化土壤上,混施、深施的氨挥发量远高于其他土壤。说明在盐化程度较高的土壤上,仅仅通过改进施肥方法不能完全抑制氨挥发损失,需要通过其他措施,如降低土壤盐渍化程度来减少氨挥发损失。  相似文献   

4.
塔里木河流域气候干燥,蒸发量远大于降雨量,而且利用高矿化地表水资源灌溉,引起土壤盐渍化。选取土壤盐渍化严重的塔里木河上游地区为研究对象,在第4波段选取阈值将水体和居民地剔除,对植被指数选取阈值将非盐渍化土壤与盐渍化土壤分开,应用主成分分析和土壤指数对盐渍化土进行图像变换,得到盐渍化土的图像特征,通过判别函数值的大小对光谱特征进行信息量排序,取信息量最丰富的前3种光谱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地下水埋深、矿化度等地理信息对土壤盐渍化信息进行综合提取和分类,提高了土壤盐渍化的分类精度,可快速查明塔里木河流域土壤盐渍化的现状,对加快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恢复塔里木河上游绿色走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赵景敏 《甘肃农业》2003,(11):33-34
通过对引大灌区土壤盐渍化的原因分析 ,提出了阻止土壤盐渍化的预防措施、排水措施以及工程措施等。  相似文献   

6.
基于遥感影像的新疆玛纳斯河流域土壤盐渍化分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新疆玛纳斯河流域盐渍化严重程度及分布情况,为治理土壤盐渍化提供参考。【方法】采用2007-08-19的玛纳斯河流域Landsat TM影像图,通过主成分分析选出典型波段,计算归一化植被指数和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并结合近红外波段进行决策树分类,获取不同程度盐渍化土壤的分布情况。【结果】根据归一化植被指数、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近红外波段及第3主成分,构建了玛纳斯河流域土壤盐渍化决策树分类流程,分类结果显示:玛纳斯河流域各个灌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土壤盐渍化,其中重度盐渍化土壤主要分布在安集海灌区、132团灌区及玛纳斯河流域附近,约占玛纳斯河流域耕地面积的0.5%;轻中度盐渍化土壤主要分布在绿洲与沙漠过渡区、莫索湾灌区、136团灌区、石河子灌区、121团灌区以及重度盐渍化土壤周围,约占耕地面积的28%。地下水位埋深较浅的区域盐渍化程度严重。【结论】利用决策树分类法,通过内陆河小流域的遥感影像进行土壤盐渍化分类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土壤盐渍化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盐渍化评价能够揭示区域土壤盐渍化的基本状况,是治理盐渍化的前提。概括性地介绍了土壤盐渍化评价的技术方法,并从土壤盐渍化现状评价、动态评价和风险评价3个方面,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在土壤盐渍化评价方面的研究进展,为土壤盐渍化评价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石嘴山市惠农区耕地土壤盐渍化分布现状进行调查,得出非盐渍化、轻盐渍化、中盐渍化、重盐渍化耕地的面积与比例,分析了盐渍化耕地的成因,并提出具体改良措施及改良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聚丙烯酰胺(PAM)对盐渍化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本研究选取河套灌区4种典型土壤(非盐渍化土壤、轻度盐渍化土壤、中度盐渍化土壤、重度盐渍化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PAM不同施用浓度对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土壤饱和含水量、土壤田间持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PAM施用浓度的增加土壤容重呈现先降低后提高的趋势,且在施用浓度为1∶7 500时改良效果最优;土壤孔隙度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且在PAM施用浓度为1∶7 500时达到最高;土壤饱和含水量和田间持水量呈显著上升趋势,且均在PAM施用浓度为1∶2 500时改良效果达到最优。随土壤盐渍化程度增加,对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土壤饱和含水量的改良效果逐渐减弱,依次为非盐渍化土壤轻度盐渍化土壤中度盐渍化土壤重度盐渍化土壤;而对田间持水量的改良效果表现为轻度盐渍化土壤中度盐渍化土壤非盐渍化土壤重度盐渍化土壤,表明适当的盐分含量有利于促进PAM对土壤田间持水能力的改善。研究结果可为PAM在灌区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新疆渭干河流域土壤盐渍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RS与GIS技术,结合统计学方法研究了渭干河流域土壤盐渍化分布状况、表层土壤(0 cm-30 cm)盐渍化特征及其驱动力。结果表明:①流域盐渍化耕地总面积11.48×104 km2,占总耕地面积的39.83%。土壤盐渍化现象普遍,主要分布在绿洲的下部边缘地带,河流中下游、地势平缓低洼等区域。盐渍化土壤呈条形状分布,在绿洲边缘带呈片状分布,边缘的重度盐渍化土壤交错分布在轻度和中度盐渍化土壤中。②流域土壤pH值平均值为8.42,属于碱性土壤。土壤含盐量较高,平均值达到19.28g/kg,土壤盐渍化类型主要以硫酸盐和氯化盐为主。③渭干河流域土壤盐渍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相结合的产物,自然因素是形成条件,人为因素则促进了盐渍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杭州市郊大棚蔬菜地土壤的调查分析,阐明了其土壤次生盐渍化的成因、危害,盐渍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以期对其土壤脱盐以及持续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对古浪引黄灌区土壤盐分含量、土壤盐分组成以及盐分的分布和运动规律进行了研究,对土壤盐渍化倾向进行了论证,并且提出了防止土壤盐渍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济南市大田土壤盐渍化状况,以济南市6个区县为研究区,依据本地土壤图,按8种不同类型盐渍化土壤进行采样,分析各辖区土壤样品盐渍化类型、水溶性盐含量,研究结果表明:济南市大田土壤盐渍化类型为硫酸盐盐化潮土;济南市大田土壤盐渍化程度较低,但存在中、重度盐渍化现象;与其他区相比,济阳区出现的盐渍化程度较严重,这与济阳区所处地理位置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14.
典型盐渍化土壤光谱特征及土壤含盐量反演建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干旱半干旱区存在的土壤盐渍化问题,以北疆典型盐渍化地区玛纳斯县北五岔镇为研究区,对土壤样品总盐含量及其光谱反射率进行测量。通过对土壤光谱曲线进行去包络线和一阶微分处理,分析了土壤光谱反射率曲线与土壤盐渍化程度之间的关系,确定了反映盐渍化程度较为敏感的波段347~377nm和1800~1911nm,并建立了高光谱定量预测模型,该模型可用于土壤盐渍化程度评价。研究结果对在干旱半干旱区高光谱数据反演土壤含盐量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新疆盐渍化土壤氮素矿化和硝化作用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探明新疆盐渍化土壤特性与土壤氮素矿化和硝化的关系,通过室内培养方法,研究了不同盐渍化类型和程度的新疆盐渍化土壤氮素的矿化和硝化特征。结果表明,盐渍化类型对土壤氮素矿化有重要影响。在培养过程中,碱化土壤矿质氮含量明显低于盐化土壤;在碱化土壤中,随着碱化度和pH值的升高,矿化量迅速降低;在盐化土壤中,盐化程度的增加对于土壤矿化特征影响不大,但是随着盐化程度的增加矿化率明显增加。在盐渍化土壤中,碱化土壤的氮素硝化作用较盐化土壤快;无论是碱化土壤还是盐化土壤,随着盐渍化程度的增加,氮肥硝化作用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在碱化土壤中,氮素硝化率与pH、总盐含量、碱化度均呈极显著负相关,而在盐化土壤中,氮素硝化率与总盐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正土壤次生盐渍化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人类灌溉、排水不合理造成的次生盐渍化,另一类是保护地特殊的温湿环境以及肥水管理不当等原因造成的次生盐渍化。第一类通过合理灌溉和排水系统的建立可以达到改良的效果。第二类即保护地的环境较难改变,且其土壤的盐渍化往往还伴随着土壤酸化、板结等问题的发生,这类土壤的改良  相似文献   

17.
土壤盐渍化是一种常见的土壤退化现象,尤其中国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盐渍化情况非常普遍,严重影响了当地生态环境。传统土壤盐渍化检测方法没有考虑到土壤含盐量、含水量之间复杂的耦合关系,所以无法达到预期的检测精度,更没有实现到实际应用之中。为了高效精确的检测土壤盐渍化程度,减少土壤水分对检测精度的影响,设计了一种基于土壤介电特性下土壤盐渍化实时检测系统,由正弦波信号发生模块、探针及信号处理模块和信号放大检测模块组成。通过检测极化信号的幅值差与相位差作为土壤盐渍化检测的影响因子,探究了土壤水盐含量与极化信号幅值差、相位差的相关关系,并建立预测土壤盐渍化程度的经验公式。分析结果表明:极化信号幅值差US与土壤盐渍化程度相关性为0.536,与土壤干旱程度相关性为0.68,均达到显著性相关,极化信号相位差α与土壤盐渍化程度相关性为0.147,基本不相关,而与土壤干旱程度相关性为0.976,达到显著性相关。使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可以建立土壤干旱程度与幅值差US、相位差α的映射方程,精确度为95.8%。通过观察检测数据规律,建立土壤含盐量与幅值差US、相位差α的经验方程,在土壤盐渍化程度分级精度要求下,实现了75%预测精度要求。与传统四电极土壤盐分检测设备相比,检测精度从55%提高到70%,满足了土壤盐渍化程度的测量要求。  相似文献   

18.
 针对松嫩平原低平易涝地区有潜在盐渍化威胁,1996—2000年通过定点、定位观测,查明不同灌溉技术等条件下的土壤盐分含量及运动规律,其中只灌不排水的土壤盐分高于单灌单排水的含盐量。只灌不排水的土壤平均含盐量为0.1086%、单灌单排水的土壤平均含盐量为0.1004%。提出土壤次生盐渍化程度和土壤盐渍化发展趋势测报,为防止土壤次生盐渍化提供依据,同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基于遥感技术的银川土地盐渍化动态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群  吴加敏 《现代农业科技》2009,(23):312-314,317
为了了解银川平原土壤盐渍化动态变化特征,更好地保护该地区生态环境,对其土地盐渍化进行动态监测研究。在分析和处理2000年和2005年2个时期的TM遥感图像后,通过缨帽变换与RVI方法,结合GIS有效地提取银川平原土壤盐渍化信息,并对其数量变化、空间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世纪70~80年代盐渍化程度减轻,80年代后期有所增加,90年代盐渍化程度减轻;银川北部地区主要表现为耕地面积增加,非盐渍化耕地面积增多,盐渍化耕地面积减少,盐碱荒地面积减少,耕地盐渍化程度减轻;银川南部地区土壤盐渍化程度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20.
通过夏季填闲的方式来解决设施农业次生盐渍化在20世纪初就已被提出,但相关研究在天津黄瓜温室土壤次生盐渍化改良方面还没有开展.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 4种填闲作物(毛笤子、苏丹草、甜玉米和览菜)对天津地区黄瓜温室士壤次生盐渍化的改良作用.结果显示,与对照土壤相比,4种填闲作物均能显著降低土壤可溶性盐分和Na+的含量(P<0.05),显著降低土壤养分和有机质的含量(P<0.05);毛苕子、甜玉米和苋菜能显著增大土壤K+/Na+的比值;高种植密度对次生盐渍化土壤的改良效果更为突出;4种填闲作物相比,毛笤子对黄瓜温室十壤次生盐渍化的改良效果最佳.既为改良大津黄瓜温室土壤次生盐渍化提供实践参考,也为延长设施土壤使用年限,促进天津设施蔬菜产业发展提供一种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