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进一步了解小麦品种"扬麦11号"的特征特性,探索不同播量及氮肥运筹对其产量结构的影响规律,总结适合嘉定及周边地区生产的高产栽培技术,于2009~2010年开展了不同播量及不同氮肥水平对"扬麦11号"产量结构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扬麦11号"在播量12.5kg/667m2、氮肥用量20kg/667m2时可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扩大"扬麦25"在江苏省江阴市的推广种植面积,特于2019—2020年进行了"扬麦25"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扬麦25"在江阴市种植的适宜播种期为11月上旬,每667 m~2播种量为8.5~11.0 kg;在肥料施用上,苗肥每667 m~2尿素用量宜减少到3~4 kg,孕穗肥每667 m~2尿素用量宜增加到6~7 kg。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上海市青浦区小麦生产上钾肥的适宜用量,特以"扬麦11"为试验材料,开展了小麦钾肥梯度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氮、磷肥用量不变且用量适中的情况下,随钾肥用量的增加,小麦产量、经济效益等指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土壤缓效钾含量为369 mg/kg、速效钾含量为125 mg/kg的肥力水平下,以每667 m~2纯钾用量为2.5 kg时,小麦产量最高,每667 m~2产量为347.82 kg,每667 m~2净收益为719.77元。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适合江苏省盐城市海丰地区宽幅条播小麦高产栽培的最佳播期和播种量,特以"扬麦13"为供试材料,研究了不同播期、播种量下宽幅条播小麦的生育进程、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扬麦13"采用宽幅条播,晚播小麦的田间出苗率、高峰苗数、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产量均低于早播小麦;在同一播期条件下,随着播种量的提高,高峰苗数、有效穗数均有所上升,每穗实粒数有所下降;播期、播种量对结实率和千粒重的影响较小。根据播期和播种量组合的产量分析,早播小麦每667 m2的最适播种量为8.5 kg,在播期推迟的情况下,应适当增加播种量,以确保最终成穗数。  相似文献   

5.
播期和播种量对晚播稻茬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给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晚播稻茬麦生产提供技术依据,研究了播期和播种量对当地晚播稻茬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和播种量均对洪泽区晚播稻茬麦产量有极显著影响,随着播种时间的推迟,小麦产量呈下降趋势;随着播种量的增加,晚播稻茬麦的产量均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在本试验条件下,晚播稻茬麦在11月1日播种的,每667 m~2播种量以15 kg为宜;以后每晚播1 d,每667 m~2播种量应增加0.35kg,但每667 m~2播种量不宜超过35 kg。  相似文献   

6.
为探明新育成的杂交油菜品种黔油早2号在轻简化栽培中的适宜播种量,采取翻犁人工条播方式进行黔油早2号不同播种量试验,分析不同播种量油菜的田间苗数、农艺性状、生育期及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黔油早2号不同播种量间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播种量为200g/667m~2处理产量最高,为195.5kg/667m~2;其次是播种量为300g/667m~2和400g/667m~2处理,产量分别为187.8kg/667m~2和186.7kg/667m~2;播种量为700g/667m~2处理产量最低,为160kg/667m~2,且田间有部分植株倒伏。综合考虑生产成本,土壤墒情较好时,直播适宜播种量在200~300g/667m~2,若土壤墒情较差,播种量可选择400g/667m~2。  相似文献   

7.
为满足浙江地区小麦生产减少施肥次数、降低成本的要求,探明万里神农有限公司生产的有机缓释肥在小麦简化栽培中的应用效果,特进行了相关大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浙江杭州地区"扬麦12"生产中,采用"一基一追"简化栽培,即基肥每667 m~2施有机缓释肥40 kg,穗肥每667 m~2施尿素10 kg+氯化钾5 kg,相比于常规施肥,减少1次施肥人工,实现氮肥减量9.40%,氮肥利用率提高2.11%,产量虽略减,但每667 m~2产量仍达300 kg以上,明显高于浙江省小麦平均单产,且小麦成熟度较好,生育期提早。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水稻直播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为今后全州县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开展了不同播种量对水稻直播产量的影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每667m~2播种量2.25kg水稻直播产量最高,水稻直播每667m~2用播种量宜掌握在1.75~2.5kg为最佳。  相似文献   

9.
"扬农啤7号"是扬州大学农学院育成的优质、高产、稳产啤麦品种,为更好地发挥"扬农啤7号"的产量潜力、探讨不同穗肥运筹对大麦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2014-2015年进行了"扬农啤7号"不同穗肥运筹试验。结果表明,"扬农啤7号"对氮肥需求量较高,要达到每667m2产量500kg的目标,每100kg籽粒吸氮量为2.5kg左右;穗肥以每667m2施尿素12.5kg+45%三元复合肥10kg较为适宜,"扬农啤7号"大麦穗、粒、重协调,且群体适中,抗性强,稳产性好,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靖江市油沙土上小麦"扬麦13号"的氮肥适宜需求量,从而为小麦测土配方施肥提供技术参数,特进行了相关试验。结果表明,以施N20kg/667m2时,小麦产量、经济效益最高;但产投比以施N5kg/667m2时最高。  相似文献   

11.
为给中筋小麦"淮麦28"机插秧茬口高效栽培提供依据,分析了不同播种密度、不同氮肥用量及运筹对"淮麦28"产量和品质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不同播种密度、不同氮肥用量及运筹对机插秧茬口"淮麦28"的产量及其结构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每667m~2基本苗达18万苗、每667m~2施氮量为18kg、氮肥运筹5∶1∶4时,能获得较高的产量和最佳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为完善"交源优69"高产栽培技术,特进行了不同施氮量与氮肥运筹比例及栽插密度对"交源优69"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每667m~2施氮量为20kg时,"交源优69"产量最高,施氮量过高、过低,产量均会下降。栽插株距为16cm时,"交源优69"产量较高,栽插株距过大或过小,产量均会下降。综上,当每667m~2施氮量为20kg、栽插株距为16cm、基蘖肥比例在80%时,"交源优69"产量最高,每667m~2理论产量为826.29kg、实际产量为806.15kg。  相似文献   

13.
以"宁麦13"为试材,通过设置不同播期与种植密度的试验,探索了该品种在盐城地区的最适播期与种植密度。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宁麦13"以10月28日播种、每667m~2基本苗20万苗为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索兴义市地主推小麦品种丰优8号的最佳播种量,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5种不同的播种量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以播种量9kg/667m2产量最高,达330kg/667m2,比对照(ck)播种量8kg/667m2增产38kg,增长13%。因此,在大面积生产中种植小麦品种丰优8号,要想获得最佳产量,播种量以9kg/667m2为宜。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青浦区小麦生产上氮肥的适宜用量,特以"扬麦11"为试材,开展了小麦氮肥梯度试验。结果表明,在磷、钾肥用量不变且较适中的情况下,随氮肥用量的增加,小麦产量、每穗总粒数、有效穗数等指标均呈抛物线型分布。在土壤全氮为1.76g/kg的肥力下,每667 m~2纯氮适宜用量为15.85 kg,此时每667 m~2小麦产量为342.16kg。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栽培密度与穴播苗数对常规籼稻产量的影响,探索出不同穗型品种的合理种植密度和每穴播种苗数以指导农民种植。【方法】采用大穗型常规籼稻材料N2和中穗型常规稻材料N4每667m~2不同栽培密度和穴播种苗数的比较试验。【结果】材料N2在种植密度为1.7万穴/667m~2时产量最高,单产达500.0kg/667m~2,在每穴播种3苗时产量最高,单产达557.6kg/667m~2;材料N4在种植密度2.0万穴/667m~2时产量最高,单产达433.2kg/667m~2,在每穴播种3苗时产量最高,单产达481.1kg/667m~2。【结论】大穗型常规籼稻的最佳栽培方式为种植密度1.7万穴/667m~2与穴播3苗;中穗型常规籼稻的最佳栽培方式为种植密度2.0万穴/667m~2与穴播3苗。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不同轮作制度下最优化的施肥措施,在光明米业试验农场进行了在稻-麦、稻-油、稻-绿肥三种不同轮作制度下,不同氮肥施用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以稻-绿肥轮作、每667m~2纯氮总施用量为15.2 kg、氮肥运筹采用前氮后移施肥方式的水稻产量最高,每667 m~2产量为635.02 kg,土壤生产力达60.4%,每667 m~2纯氮总施用量减少1.15 kg,稻米品质优。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含黄腐酸小麦功能性专用配方肥的施用效果,进行了不同施肥处理对小麦冬前发棵、叶龄、单株分蘖、产量和产值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小麦主推配方施肥处理的氮磷钾肥配比合理,小麦实收产量为各处理最高,每667 m~2达422.44 kg;含黄腐酸小麦功能性专用配方肥处理可在小麦全生育期每667m~2纯氮用量减少2.4 kg的情况下,获得较理想的产量,每667 m~2实收产量达403.26 kg。  相似文献   

19.
在磷钾肥施用水平相同的基础上,研究氮施不同用量对玉米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施氮肥产量最低、为450.2 kg/667m~2,氮肥施用量15kg/667m~2产量最高、为623.7kg/667m~2,氮肥施用量在0~15kg/667m~2范围内,玉米产量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氮肥施用量达20kg/667m~2时,产量下降。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肥料利用率随之提高,氮肥施用量15kg/667m~2,肥料利用率最高、为36.26%,当氮肥施用量达20kg/667m~2时,肥料利用率下降。  相似文献   

20.
为促进小麦新品种"华麦5号"在崇明区的推广种植,以小麦新品种"华麦5号"为试验材料,设不同施氮总量和前后期不同施氮比例2个因子,研究了氮肥运筹对"华麦5号"大田生长及产量形成的作用效应。结果表明,不同的氮肥运筹对"华麦5号"农艺性状和生育进程均有一定影响;氮肥不足直接制约"华麦5号"产量水平的提升;在播期相对偏早时,每667m~2施氮总量为16kg、前后期氮肥配比6∶4处理,既能获得高产又可保证小麦生长安全,而在播期相对延迟时,每667m~2施氮总量为20kg、前后期氮肥配比7∶3处理最有利于小麦生长且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