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侧柏种源苗期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L.)Franco是我国华北、西北及华中、华东部分地区的重要造林树种。为了选育最优种源类型,提高林木单位面积产量,我们于“六五”期间,在山东平阴大寨山林场,北京密云锥峰山林场,山西雁北林科所进行了侧柏种源试验,现将苗期试验结果介绍如下:一、试验地概况山东省平阴县大寨山林场位于东经116°30′,北纬36°15′,海拔480米;年平均温度13.6℃,一月平均温度-2.2℃,七月平  相似文献   

2.
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是我国南方主要用材树种之一。其适应性强,生长迅速,经济价值高,资源丰富。主要分布于北纬21°51′—33°51′,东经102°30′—122°30′。汉中地区十一个县(市)都有分布,总面积约4500多公顷。为了了解马尾松种内地理种源遗传变异的幅度和型式,比较鉴定种源间以及种源内个体差异,为选择当地造林优良种源、类型及单株提供科学嵌据。我们于1983年进行了马尾松地理种源试验,对不同种源苗期和幼林各性状进行了观测研究,现将试验结果简报如下。一、试验地自然概况试验地设在城固县青龙寺林场,属汉中  相似文献   

3.
<正> 近两年,我们在河南省郏县林场三个地点开展了侧柏全分布区种源造林试验和种源与家系两个水平的造林试验,对侧柏种源间以及种源内家系间造林成活率的变异进行分析,为选择优良种源提供依据。一、材料与方法供试种源51个;种源与家系两个水平造林试验供试种源11个。每个种源含家系11~  相似文献   

4.
对不同种源的侧柏进行苗期,造林试验研究表明,不同种源的侧柏,在高生长、地径生长、造林保存率等方面有显著和极显著的差异。在高生长、地径生长及造林保存率均表现好的种源有河北遵化、河北易县、山西石楼、河北获鹿、山东历城。通过对不同龄期各种源高生长的相关性和秩次变化情况分析表明,各种源在苗期生长的稳定性较差,而进入3龄(造林)后,各种源的高生长趋 向稳定。因此,依据3龄后的高生长表现,可以初步确定侧柏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5.
侧柏是我国主要造林树种之一。栽培历史悠久,国内尚有很多千年以上的古柏;适应性强,耐干旱,耐严寒(能暂时忍耐-35℃的低温),对土壤要求不严格,在向阳山坡和石缝中均能生长,分布极广。并在其分布区内气候、土壤等生态因子的影响下,使其形成具有遗传差异的一些地方种群,它们在生长量和适应性上都不尽相同。为了比较鉴定各种源间及种源内个体间的适应性与生长量,以便为今后种源选择和种源调拨提供科学依据。1983—1985我场根据全国侧柏种源试验协作组的要求,在泉山自然保护区进行了侧柏种源苗期阶段试验,现将两年来试验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延边地区群众的烧柴问题,我所从1983年起,开始了营造胡枝子薪炭林的研究工作,经过四年的努力,基本上完成了造林阶段的试验任务,现报告如下。一、试验地概况试验地设有两处,均具有典型半山区特征。新光试验林:位于延吉市长白乡新光村东北方向的山坡上,北纬42°35′,东经129°  相似文献   

7.
我国自60年代开始引种本种加勒比松,70年代又相继引种加勒比松洪都拉斯变种和巴哈马变种,现已成为湛江等地主要造林树种之一。为在林业生产上引进优质、高产、稳产的种源和收集加勒比松基因资源。于1984年秋开始了加勒比松地理种源试验。现将3年的试验情况小结如后。一、试验地概况试验地位于北纬21°25′,东经110°15′的遂溪县林业试验场西埇。地势平坦,土壤为砖红壤,属热带季风气候区;年≥10℃的积温达8350℃,年平均气温为22.8℃;1月份气温最低,平均为15.2℃;7月份气温最高,  相似文献   

8.
1983至1987年我们在西充县多扶区进行林粮间作效益试验观测,现将5年的观测结果初报如下.一、试验地自然概况和试验方法西充县多扶区位于北纬30°53′—31°03′,东经105°53′—106°01′,地貌为台坝状、馒头状浅丘,间有平坝,海拔280—535m,相对高差20—150m,年平均温度17.6℃,年降雨894.6mm.土壤以紫色土为主,pH值7.5—8.0,土层厚15—70cm.1983年栽植柏木2714.5Ha,1984、1985年种在柏木林中种植桤木.同时开始间种,春季间种花生、绿豆、  相似文献   

9.
桉属树种/种源试验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广东省江门地区为调整人工林树种结构 ,提高人工林的产量和质量 ,发展以阔叶树种为主的人工林。现桉树 ( Eucalyptusspp.)已成为该市营造短轮伐期工业用材林的主要树种 [1] 。本试验的目的在于通过从澳大利亚引进桉属树种 ,进行桉属树种 /种源试验 ,为江门市选出更适合当地生长的优良桉树树种和优良种源 ,促进该地区桉树人工林的发展。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广东省开平市镇海林场 ,2 2°2 5′~ 2 2°40′N,112°15′~ 112°45′E。属南亚热带气候 ,年平均温度 2 2 .1℃ ,极端最高温度 38.3℃ ,极端最低温度 1℃ ,年平均降水量 182…  相似文献   

10.
根据马尾松种源试验协作组的安排,我所1980年春收到13省区77个产地的种源进行育苗试验,现将苗期观测材料初步小结。试验概况与方法试验地设在本所试验林场苗圃内,地处长沙南郊,位于北纬28°16′,东经  相似文献   

11.
<正> 华北落叶松是我县主要的造林树种,以往采用全光、中午浇降温水的方法育苗,这种方法工作量大,费水。于是,我们从1983年开始进行中午不浇降温水试验,现已取得较好效果。一、试验地气候条件试验地位于东经117°59′,北纬42°08′,海拔1,100米的围场县旺水泉苗圃。土质为沙质壤土,水源充足,排灌方便。该地年平均气温3℃,最高温39℃,最低温-29℃,昼夜温差大;年降水量460毫米,无霜期110天。6月早上有时有霜冻。  相似文献   

12.
试验地设在耀县稠桑乡树林林场。地处北纬35°37′,东经108°58′,海拔735m,年平均气温12.3℃,1月份平均气温-1.8℃。 7月份平均气温25.2℃,年降水量548.2mm,无霜期228天,土壤为垆土,pH7.0。造林前为农耕地。  相似文献   

13.
<正> 一、试验地概况试验地地理位置在东经125°00′~125°18′,北纬41°50′~42°00′,属长白山脉。龙岗支脉的北坡,一般海拔在500~800m之间,坡度在10~25°之间的中低山地。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多雨而炎热,年平均气温为3.2  相似文献   

14.
水杉在山东的东部和南部生长表现较好,已成为速生用材林和园林绿化的主要树种。为掌握其速生特性和丰产栽培技术,我们于1975~1990年在日照市进行了丰产栽培试验,并获得成功,结果报告如下。 1 试验地概况 日照市位于东经119°03′~119°39′,北纬35°04′~35°36′,年平均气温12.6℃,~10月平均气温20.9℃,年降水量901.2  相似文献   

15.
为了选择油桐早实抗寒高产稳产的优良品种,我所于1978年引进我国各地油桐良种种子进行播种育苗对比试验.试验材料1977年年底承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科所提供,共6个省区11个品种,470粒.试验地设置在本所试验苗圃内,东径118°40′,北纬31°51′.属北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15℃左右,年平均降雨量1000毫米,大多集中在6~9月份.苗圃为丘陵山区冲田,土壤系中壤质冲积土.苗床宽1米,高30厘米.4月4日条播,种子未作任何处理.苗期进行常规管理.  相似文献   

16.
为满足我局营造速生丰产林用杨树优良壮苗的需要,于1984年6月将在30个地区采集的大青杨种子在苗圃进行了播种育苗,当年平均茁高5~30厘米的有22个地区的种子,平均莳高50~80厘米的有8个地区的种子。在1985年春,随起苗随造林,株行距2×3米,将八个地区的种源苗在相同地块上  相似文献   

17.
吴县地处苏州市郊,临近太湖之滨,是杉木分布的北缘地区。全县共有丘陵面积27万亩,其中宜林山地22万亩。解放以来,特别是七十年代,大量引种杉木达1.7万亩,目前保存面积1.5万亩,其中速生丰产林仅0.5万亩。这主要由于对栽杉种源选择认识不足,加之造林选地不当等原因造成。为了选择适宜的杉木种源造林,提高现有杉木林的生产力,为种源调拨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我们分别对本县皋峰林场栽种的本省宜兴种源和东渚林场栽种的湖南会同种源的生长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现将结果浅析于后。 一、林地概况与调查方法 吴县地理位置为北纬30°51′—31°33′,东经119°55′—120°54′,属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温度15.9℃,极端最高气温38.8℃,极端最低气温-8.7℃,年平均相对湿度79%,年降雨量1110.4—1467.2毫米,集中在4—9月,以5月上旬至7月上旬最  相似文献   

18.
合理的造林密度是营造杨树速生丰产林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不同造林密度对林木生长和林分产量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为了提供生产及进一步试验的参考和借鉴,特将我所加杨造林密度试验情况简介如下。加杨密度试验地设在盖县大清河右岸,北纬41°10′,东经122°09′,海拔高22.2米。土壤为河岸淤积沙质壤土,土层深厚。pH值6.5。地下水位4.5米以下。年平均气温9.2℃,年平均降雨量696毫米。无霜期168天。适合于加杨的生态要求。该试验共设计了6个不同的初植密度试验小区:1×1米(10,000株/公顷)、1.5×1.5米(4,444株/公顷)、2×2米(2,500株/公顷)、  相似文献   

19.
马尾松是我国南方的主要造林树种,分布广,适应性强,木材及松脂等付产品都有很高的利用价值。为了研究不同种源的地理变异规律,为各地区调拨种子提供科学依据,选择各地的最优种源及丰富基因库,为进一步开展林木良种提供原始材料,根据全国林木良种科研协作计划,我省参加了全国马尾松种源试验,全省设丹徒县长山林场、盱眙县林场及本所三个试验点。现将本所育苗试验作初步小结。 一、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置在南京市江宁县境内的省林科所,东径118°40’,北纬31°50’。属北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15℃左右,年平均降雨量1000毫米,大多集中在 6- 9月份。 试验苗圃为丘陵山区冲田。土壤是中壤质冲积土,土壤营养状况见表1。  相似文献   

20.
光皮树引种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光皮树(Cornus wilsonlana Wanger.)为山茱萸科梾木属的落叶乔木,是一种优良的经济树种。其种子含油率高,可榨油食用,有降低胆固醇、防治高血压的功效;材质坚硬致密,为家俱、建筑良材;叶可作饲料和肥料;花芳蜜浓,又是良好的蜜源植物。光皮树主要分布在两湖、两广、江西、四川、贵州等省。我场于1982年春从江西省于都县引进少量光皮树种子,进行了育苗和造林试验。现将引种试验结果初报如下: 一、试验地概况 我场位于江苏省大丰县最东南端的黄海之滨,北纬33°05′,东经120°49′。地势平坦,海拔高度3—3.5米。属亚热带和暖温带过渡地带的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气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