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蒲公英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蒲公英食用部分为嫩苗、嫩叶和嫩梗,洗净后生食、炒食、做汤、凉拌均可,也可与面蒸食。蒲公英以全草入药,有清热解毒、消痛散结之功能,被称为中药中八大金刚之一。蒲公英野生在路边、沟边、宅畔、荒地、田间及丘陵地带,适应性很强,深受人们欢迎,已成为日益走俏的野菜。我们通过对野生资源的筛选和试种,选出了“四选1号”蒲公英。“四选1号”耐热抗寒性强,主根发达,叶片肥大,花梗粗壮,花大花艳,生长速度快,是食药观赏兼用的优良品种,现将其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陈方江  张琳 《现代种业》2005,(4):23-23,13
蒲公英又名婆婆丁、黄花地丁、公英,为菊科蒲公英属,食、药兼用。东北地区的山野,林缘,河岸沙质地,山路旁,田地、生荒地均有野生。蒲公英全草入药,为常用中药,习称公英,为中药八大金钢之一。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之功能。主治上呼吸道感染、感冒发烧,急性支气管炎,肝炎,胆囊炎,尿路感染等症。蒲公英的嫩苗、嫩叶、花蕾、根洗净、清水浸泡,除去苦味,即可食用,其味无比。蒲公英由于其资源丰富,分布广泛,营养全面,药用多效,是得天独厚的“绿色食品”和“营养保健品”,受到国内外消费市场的青睐。现已成为国内外待开发的特种蔬菜。本文根据铁岭地区的自然资源特点,重点讨论蒲公英的高效人工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3.
尚皎 《现代种业》2008,(6):27-28
蒲公英,别名黄花地丁、婆婆丁,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食药兼用。蒲公英分布广,适应性强,生长旺盛,繁殖快速,营养全面,药用多效,是得天独厚的“绿色食品”和“营养保健品”。其嫩叶质脆、味清香、微甘微苦,是一种很有开发利用价值的医疗保健型蔬菜,将蒲公英作为特种蔬菜进行日光温室栽培前景十分广阔。市场价格则更可观,一般平均每平方米产1—1.2千克。  相似文献   

4.
蒲公英俗称蒲公草、婆婆丁,味微苦,可采食鲜嫩根叶食用,植物体中含有蒲公英醇、蒲公英素、胆碱、有机酸、菊糖等多种健康营养成分,有利尿、缓泻、退黄疸、利胆等功效,还可用于治疗腮腺炎,乳腺炎和流行性感冒。蒲公英同时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等,营养全面,是得天独厚的“绿色食品”和“营养保健品”,倍受消费者喜爱。  相似文献   

5.
蒲公英俗称婆婆丁,含有丰富的营养,是一种深受大众喜爱的野生菜。多采集嫩叶嫩茎供食用,还可入药。它具有清热解毒,消痛散结的功能,具有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性皮肤真菌及较强的利胆作用,还具有抗肺癌、治疗糖尿病等药用价值。冬季栽培的蒲公英,传统的方法是采取秋季于温室  相似文献   

6.
蒲公英,别名婆婆丁、黄花苗、黄花地丁、奶汁草等,为菊科蒲公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含蒲公英醇、胆碱、有机酸、菊糖、葡萄糖、Vc、Vd、胡萝卜素等多种营养素,同时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其中最重要的是含有大量的铁、Ca等人体所需的矿物质。因此,蒲公英具有十分重要的营养价值,是一种高维营养菜。蒲公英其食用部分为嫩苗或嫩叶,经过洗净后可生食或炒食、做汤、凉拌。蒲公英野生长在路边、沟边、宅畔、荒地、田间及丘陵地带,适应性很强,也可人工栽培。蒲公英的人工栽培模式有露地栽培、保护地栽培等。  相似文献   

7.
栗元君  李山 《农技服务》2005,(10):16-16
有人工栽培野生蒲公英经验的,可以自行留种或留种根来年种植。无栽培历史且无种源的,可在5月下旬~6月上旬。到山沟荒坡、地头路边采集成熟的野生种子,或于9-11月挖取野生的种根,还可以到市场购买野生种根。蒲公英种子繁殖率高.  相似文献   

8.
汪妮 《新农业》2014,(3):45-46
蒲公英又名婆婆丁、黄花地丁,属菊科蒲公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头状花序,种子上有白色冠毛结成的绒球,花开后随风飘到新的地方孕育新生命。蒲公英在我国分布广泛,华北、华中、华东、东北等区的许多地方,春、夏、秋三季,田野、路旁、山坡及房前屋后,均有蒲公英生长。近年来,我国各地陆续掀起“蒲公英热”,凭借其资源丰富、分布广泛、生长旺盛、繁殖快速、营养全面、药用多效等特点,蒲公英常作为菜肴出现于各级宾馆的餐桌上,并列为席间上品,是得天独厚的绿色食品和营养保健品。  相似文献   

9.
美国研究人员发现,野生小麦含有一种“营养”基因。如果培育得当,可以借助这种基因提高小麦中蛋白质、锌和铁的含量,为人类提供营养含量更高的食物来源。 1.神奇基因在野生小麦中含有一种特别基因,可以提高谷物中营养成分含量。但奇怪的是,在人工栽培的小麦中,这种神奇的“营养”基因因某种不清楚的原因而失去作用。  相似文献   

10.
蒲公英为菊科蒲公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婆婆丁、黄花苗、蒲公草、黄花地丁、黄花三七等。原产于欧洲,分布极为广泛,在我国除华南外,全国均有野生分布。目前蒲公英在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内蒙古和山西等地有人工栽培。蒲公英药用以全草入药,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的功能,蒲公英也一直是人们普遍食用的野菜。近年来,随着蒲公英的医疗与营养保健功能的进一步发现,蒲公英需求量越来越大,人工栽培面积也逐渐扩大。  相似文献   

11.
以野生和栽培蒲公英为材料,采用PEG(聚乙二醇)溶液模拟土壤干旱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PEG溶液对蒲公英叶片含水量、叶绿素含量、质膜透性、保护酶活性以及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野生和栽培蒲公英在抗旱适应性上存在显著差异。随着PEG浓度的增加,野生蒲公英叶片含水量、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下降幅度,质膜透性、抗氧化酶活性、游离脯氨酸以及可溶性糖含量的上升程度均小于栽培蒲公英,对干旱环境的适应性强于栽培品种,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12.
野生蒲公英人工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蒲公英的营养成分及价值、形态特征、生长条件要求和栽培技术,以为野生蒲公英的人工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蒲公英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富含营养,而且具有很高的医疗保健作用。大棚蒲公英提芽菜栽培就是利用其肉质直根直接培育成商品芽苗菜。  相似文献   

14.
欣雨 《北京农业》2011,(13):13-14
<正>蒲公英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蒲公英体芽菜是指利用蒲公英营养贮藏器官肉质直根,在适宜的栽培环境下直接培育成的芽苗菜。蒲公英具有很高的营养和  相似文献   

15.
蒲公英是一种深受大众喜爱的野生菜,野生状况下的蒲公英产量不高,但蒲公英适应性强,生长量盛,繁殖快速,营养全面,药用多效,是得天独厚的"绿色食晶"和"营养保健品".引种栽培后能够获得高产、稳产,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1、整地10月下旬在日光温室内施入优质腐熟农家肥,一般每667m<'2>施腐熟农家肥6m<'3>,过磷酸钙300kg,翻土深20~30cm,耙平做成南北走向,小低畦,畦宽1.2m,畦埂高5cm,畦面要求北高南低(落差10cm),以利于光照和浇水.  相似文献   

16.
在介绍野生蒲公英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进行切段栽培繁育试验,结果表明:在野生蒲公英成熟期采挖其母根,经处理后进行切段栽培繁育,有多个生长点根段较无生长点的根段平均成活率高13.81个百分点,较种子繁殖法能提高成活率。因此,切段栽培繁育可以作为人工繁育蒲公英的栽培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野生蒲公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味甘无毒,可食用,其抗逆性强,易于人工栽培.种植方式可选春季栽种根或秋播种子,在良好的间苗、除草、覆膜、肥水管理等栽培措施下。每年每平方米田地可收割嫩茎叶产品6~12kg,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8.
一、选种采种 采集野生的蒲公英种子。选择叶片肥大、汁多色绿、锯齿较深、根茎粗壮的蒲公英植株,在其花托由绿变黄时,于上午8~9时将花序剪下,放室内候熟1天,待花序全部散开,再阴干1~2天,用手搓掉冠毛,晒干备用。  相似文献   

19.
采用林下中草药高效栽培模式,栽培紫苑、黄蜀葵、芍药、牡丹、蒲公英等中草药,可获得较高经济效益。以蒲公英为例,其具有利尿、缓泻、退黄疸、利胆等功效,还富含营养,可生吃、炒食、做汤,是药食兼用植物,  相似文献   

20.
邓婧 《当代农业》2014,(23):6-7
采用林下中草药高效栽培模式,栽培蒲公英、紫苑、黄蜀葵、芍药等中草药,可获得较高经济效益。以蒲公英为例,该植物体内含有蒲公英醇、蒲公英素、胆碱等多种健康营养成分,有利尿、缓泻、退黄疸、利胆等功效。除此之外,它富含营养,可生吃、炒食、做汤,是药食兼用植物,目前市场需求较大。林下种植中草药是一条致富好门路。林下栽培中草药效益好市场前景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目前已种植杂交大叶蒲公英达5000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