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立地因子、经营措施、光照条件因素对红皮云杉人工林生产力的影响情况,从而得出结论:良好的立地条件、合理的密度、及时透光和生长抚育是提高红皮云杉人工林生产力的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2.
采取测树调查和全光照度观测的方法,对绥棱林区红皮云杉人工林生长与光照关系进行研究。其结果表明:红皮云杉人工林全光下(相对照度100%)生长迅速,相对照度越低,生长越慢,相对照度20%以下,生长缓慢,逐渐衰退,个别植株枯死。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红皮云杉(Picea koraiensis Naksi)全光造林和冠下人工更新的生长状况进行了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造林初期,全光造林红皮云杉的高生长和全株叶量高于冠下更新。单位叶量内营养元素(N、P、K)的含量冠下更新红皮云杉高于全光造林,但全析叶内营养元素的总含量则全光造林高于冠下更新红皮云杉。测定并分析春季林内与林外主要小气候因子对红皮云杉幼树生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应用剪枝称重法进行了23年生红皮云杉蒸腾强度的研究。红皮云杉蒸腾强度的日进程,春、秋季呈单峰型,夏季呈双峰型,在春季的夜间有微弱的蒸腾作用,生长季内的月进程以七月份为高峰期。 红皮云杉的蒸腾系数为237.859,蒸腾生产率为4.270。净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存在着密切的线性关系。 对蒸腾强度与环境因子变化的关系进行了单因子和多因子分析,影响蒸腾强度的主要因子依次是光照、空气温度、湿度和风速,根据这四个主要因子建立了予测红皮云杉蒸腾强度的数学模型,并且予测了生长季内红皮云杉的蒸腾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红皮云杉人工林培育过程中林分地力的变化状况以及阔叶树对红皮云杉人工林土壤营养的改善作用,为红皮云杉人工林的培育筛选适宜的混交树种和施肥营养元素。方法在红皮云杉人工林和天然林中采集树叶、凋落物和土壤样品,实验室内使用碳氮分析仪测定样品C含量,凯氏定氮仪测定叶片和凋落物的N含量,连续流动分析仪测定土壤的N含量,硫酸?高氯酸消化?钼锑抗比色法测定样品P含量。结果(1)4种红皮云杉人工林间土壤的C、N、P含量差异显著,3种混交林均大于纯林,其中红皮云杉胡桃楸混交林C、N、P含量最大;(2)4种红皮云杉人工林间土壤的C∶N、C∶P差异显著,3种混交林均小于纯林,其中,红皮云杉胡桃楸混交林C∶N、C∶P最小;(3)混交树种叶片及其凋落物的N、P含量差异显著,以黄檗为最低,胡桃楸为最高,但均高于红皮云杉;(4)混交树种叶片及其凋落物的C∶N、C∶P以黄檗为最高,胡桃楸为最低,但均显著低于红皮云杉;(5)混交林中混交树种叶片及其凋落物与土壤之间C、N、P含量及C∶N、C∶P的相关性皆高于同林型中红皮云杉叶片及其凋落物与土壤之间C、N、P含量及C∶N、C∶P的相关性。结论依据树种叶片、凋落物及土壤部分的C含量、N含量、P含量、C∶N、C∶P和N: P,胡桃楸和水曲柳可做为红皮云杉人工林的适宜混交树种,培育过程中应注意解决N素和P素含量的不足。   相似文献   

6.
红皮云杉人工林材性变异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研究红皮云杉人工林主要材性的基础上,较为系统地研究了人红皮云杉纸浆材主要材性指标与林龄、林分密度和立地条件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红皮云杉木材纤维素含量较高(67.15%~80.10%)。纤维细长。长宽比达70%以上,且人工林与天然林材性差异不大,是造纸的优良原料。红皮云杉人工林主要材性与林龄密切相关。而受林分密度和立地条件的影响较小。20年生基本密度为0.3179g/cm^3,纤维长1.99mm,长宽比71.78,综纤维素含量71.54%,1%NaOH抽出物为20.10%,总的趋势是其材性植随林龄增大而增加。红皮云杉人工主要材性指标在20年生后即达到造纸要求。  相似文献   

7.
唐庆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4,(7):1967-1968,1978
[目的]为了探讨原始阔叶红松林土壤生化特性及其与土壤肥力的关系。[方法]对红皮云杉红松林、蒙古栎红松林、椴树红松林及2种对照林型的土壤微生物、土壤养分因子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3种原始阔叶红松林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养分含量显著相关,土壤肥力均高于2种对照林型。土壤养分含量表现为红皮云杉红松林椴树红松林蒙古栎红松林落叶松人工林白桦人工林。[结论]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养分含量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不同年龄红皮云杉人工林材性的测定分析,得出材性与年龄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9.
红皮云杉人工林,≥0℃时芽展开,≥5℃时高生长开始树高年生长量44.96cm,生长最速期在6月中旬。日平均高生长量1.78cm,红皮云杉高生长天数为61d,属短速型树种。树高生长与积温,降水,日照相关紧密。直径生长6月中旬开始。7月上旬进入速生期,直径平均日生长量为0.01cm,8月中旬直径停止生长。直径生长天数为56d,胸高直径年生长量为0.526cm。  相似文献   

10.
红皮云杉人工林直径结构分布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表现直径分布函数的筛选,选择Weibull分布函数为红皮云杉人工林直接的分布函数,分别以参数预测法(PPM)和参数回收法(PRM)建立分布模型,描述红皮云用人工林直径结构分布,并通过对模型精度的检验,说明Weibull分布函数适合于描述红皮云杉人工林的分布,PPM和PRM均达到精度要求,但是PRM的精度要明显高于PPM,参数回收模型是建立全林整体模型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红皮云杉人工林立地分类与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黑龙江省红皮云杉人工林集中分布的区段内(小兴安岭南麓的绥棱林业局施业区),利用数量化理论I方法对野外调查的130余块标准地的数据进行了立地因子与林分优势平均高的分析,筛选出的立地分类的主导因子为土层厚和坡度,并以此为依据划分出5个立地类型组和15个立地类型。根据不同立地类型的林分生长过程,以林分优势平均高为变量建立Richards方程,同时拟合各立地类型30a时的地位指数。结果表明,生产力较高的立地类型(地位指数13~15)适合于培育速生丰产林。  相似文献   

12.
对红皮云杉第一次种源试验的3个代表试验林。8个种源15年生子代生长性状的调查分析表明:红皮云杉天然分布区内存在着遗传变异;影响种源生长性状变异的主要地理因子为纬度和海拔;对3个试验林种源生长性 状的遗传稳定性分析表明;高产稳产型种源仍然是柴河、天桥岭、大丰和乌伊岭。  相似文献   

13.
红皮云杉生长特点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发现,红皮云杉的初期生长较慢,但10a生以后生长速度逐渐加快,到20a生时其胸径和材积总一远超过同等立地条件下的长白落叶松;在经营管理上,红皮云杉应加强早期管理并时修枝,修枝方法应采取紧贴树干平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红皮云杉体胚形成的数量和质量,对红皮云杉球状胚诱导阶段的一些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肌醇、活性炭和遗传基础对红皮云杉球状胚诱导的影响均达到了显著水平;附加15 g/L肌醇和3 g/L活性炭而不加任何激素的RJW培养基的球状胚诱导效果最好,达到97.6个/g;遗传基础不同的3个细胞系对中等浓度肌醇和活性炭的反应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5.
红皮云杉地理变异规律及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根据红皮云杉(Picea koraiensis Nakai)全分布区第一次种源试验10年生、9个种源、9个参试点3类10个性状的系统研究表明:红皮云杉天然分布区内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变异,影响性状变异的决定因素是经度,子代生长性状的变异与经度呈正相关。水分因子是产生变异的主导因子。来自经度高、雨量大的地区的种源生长快、冠幅大、保存率高,体现了由西向东,由干到温的气候生态模式。  相似文献   

16.
王庆芬 《安徽农业科学》2013,(36):13943-13944,13948
以榆叶梅盆栽幼苗为试验材料,探讨了红皮云杉和樟子松林下土、枯枝落叶覆盖土对榆叶梅的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红皮云杉、樟子松的林下土可以促进榆叶梅的生长,对植株的干鲜比无明显影响,可以在两者林下种植.但红皮云杉的枯枝落叶覆盖土对榆叶梅的生长起一定的抑制作用.因此在其林下种植榆叶梅时,应注意对其枯枝落叶的清理.  相似文献   

17.
选取长白山地区18块皆伐标准地的949株云杉解析木和78株云杉标准木,建立长白山主要树种直径生长的多元回归预测模型。在生长模型中,首先确定林木直径的潜在生长量,建立疏开木的直径潜在生长方程,然后用反映立地质量、林分密度、对象木与周围相邻木最近距离3个竞争指数所表示的修正函数对直径潜在生长函数进行修正。采用SPSS软件对参数进行拟合,依据相关系数最大,剩余平方和最小得到直径的实际生长模型。该模型可以合理预测长白山地区主要树种一定时期内未来直径大小和林分的直径结构,这对把握林分动态、预估林分生长状态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另外,用未参加建模的8块皆伐标准地的432株云杉解析木和23株云杉标准木,对直径生长的多元回归预测模型的拟合度进行检验,结果显示拟合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