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麦的播深以3.5cm为宜。播种太深,幼苗出土消耗养分太多,出苗迟,麦苗生长弱,影响分蘖和次生根发生,甚至出苗率低,地中茎多节,无分蘖和次生根,越冬死苗率高。播种过深造成的危害,采取追肥浇水等措施,亦收不到补救效果,严重影响产量。所以小麦的播种不宜过深。我县的魏桥镇西刘村是我公司的小麦良繁基地,实行统一供种,统一播种,统一管理。  相似文献   

2.
<正>在小麦生产过程中,冬前麦苗发黄的问题较为常见,一些麦苗长势弱、心叶小、根系差、叶片发黄、生长缓慢,对小麦后期生长和高产形成造成了不良影响。分析了冬前麦苗发黄的原因,并提出了防治措施,以期为小麦后期丰收奠定基础。1 深播造成黄苗及防治措施播种时墒情不足,播种过深,部分麦苗被压在大的土块下面,无法正常直立,造成麦苗瘦弱,叶片细长且黄,不分蘖或少分蘖。防治措施:麦田及时进行浇水灌溉,浇透,灌溉前追施尿素150.0~187.5 k  相似文献   

3.
<正>一、发生症状立针苗的长相特点,似一根针立在那里,叶片少,麦苗长得细,长相差,形不成足够的分蘖。二、发生原因1.播种质量不好,播量过大,播种技术不精,造成播种后的麦苗成疙瘩苗。耕地技术不好,土块不碎,明暗大坷垃多;播种时因行走不均,造成疙瘩苗。2.播种过深,播后镇压时严重压苗,尤其是秸秆粉碎还田的地块,秸秆粉碎的质量不好或土块颗料过大,使麦苗出土受阻可形成立针苗。另外,有时为了预防麦苗受冻,施用土杂肥盖苗过厚,春季麦苗起身时也易形成立针苗。三、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4.
赵广才 《作物杂志》2007,23(4):91-92
近几年来,冬小麦播种后到越冬前气温持续偏高,尤其在黄淮冬麦区和北部冬麦区,冬前积温比常年同期高100℃以上。过高的冬前积温,对于不同播期和不同生态区的小麦产生的影响不尽相同。对于黄淮冬麦区播种偏早的小麦可能形成麦苗过旺。据2006年调查,部分早播麦田冬前苗高达50cm以上,少数麦田出现冬前拔节现象,穗分化进程过快,个别麦苗越冬前达到小花分化期。由于温度高,少数早播麦田生长量过大,冬前出现封垄,部分地块出现苗倒伏。生长过旺的麦田,麦苗素质差,抗寒能力明显降低。翌年早春遇冻害或突然发生的低温天气,易造成大量死苗、死茎或小穗发育不全,给小麦生产带来严重损失,少数麦田可能毁种绝收。北部冬麦区早播的小麦……  相似文献   

5.
控制旺苗旺苗一种情况是肥水条件好,播种早,麦苗旺长;一种是土壤肥力一般,因播量大,基本苗过多,播种过早,温度过高,造成麦苗徒长形成旺苗。控制旺苗的有效措施是进行镇压和深中耕,以利于新根的长出,通过这些措施,就能基本控制地上部的生长,促进地下部的生长,同时,对于旺苗,要推迟浇冬水的时间。  相似文献   

6.
适宜地温播种指标是开发红松苗木精准培育技术的重要指标之一,对开发优质高产苗木具有重要意义。采用苗圃分期播种试验方法,研究了地中5cm不同地温条件下播种对表征红松播种苗苗木质量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地中5cm温度3~5℃播种时,红松新播苗的苗高、地径、主根长、侧根数、干物重、出苗率、保苗率、物候期等质量指标均优于6、7、9、10~11℃播种时的相应指标,适宜的地温播种可延长苗木生长期,增加地温和气温的利用率,提高了出苗率和保苗率,促进了苗木的质量和产量;尽管地温3~5℃播种时红松新播种苗可能承受霜冻冻害风险稍高,如果施以适当的田间管理,霜冻的危害概率和程度将会减轻。红松最佳播种适宜温度为地中5cm温度为3~5℃。  相似文献   

7.
《新疆农垦科技》2012,(9):60-60
红叶茎枯病是从底部老叶开始发红发紫,叶片僵硬,如果发病严重,顶尖叶片可出现叶斑,并最终脱落。本病主要是因为缺钾引起,也叫缺钾性红叶茎枯病。而0黄萎病是发生在6下旬至7月中上旬,在连阴雨天、温度下降时易发病,造成叶片出现不规则黄斑,或者叶片边缘干枯,造成叶片皱缩。  相似文献   

8.
玉米种子大小和播深对出苗和幼苗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波波河省小农户主要以玉米为主粮来生产,播种时常因翻耕翻埋种子而造成植株个体生长差。本研究目的就是要确定种子大小和播种深度对玉米出苗和生长的影响。实验处理包括两种不同大小的种子(大粒种子和小粒种子)和4个播种深度(5cm、10cm、15cm、20cm)。种子大小对出苗率无显著影响,但不同播深对出苗率有显著影响。种子大小和播种深度均对幼苗高度有显著影响。种子大小对幼苗干重和叶片数没有影响。随播种深度增加,幼苗干重减少。结果显示,播深在5cm和10cm时,种子大小对出苗和幼苗活力没有影响,但播种深度在15cm和20cm时,对出苗和种子活力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春播、土壤水分适宜以及起垄覆膜种植模式条件下,选用大花生品种山花108,设置3、5、7、9、11、13和15 cm (SD3、SD5、SD7、SD9、SD11、SD13和SD15) 7种播种深度,研究播种深度对花生生育进程、叶绿素含量、光合性能、干物质积累量、抗氧化酶活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2年结果表明,播种深度明显影响花生出苗时间,与SD5处理相比, SD15处理的出苗期推迟5 d,产量形成期缩短2.5 d。播深过浅(3 cm)或过深(7 cm)显著降低了植株主茎高和侧枝长,导致叶面积指数(LAI)显著降低;且降低了产量形成期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导致植株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降低。播种过深(7cm)显著降低了产量形成期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显著提高,导致叶片膜脂过氧化加剧。各播深处理相比,SD5处理的荚果和籽仁产量较高,主要是由于其单株结果数、单果重及出仁率的提高,播种深度超过7 cm后,减产显著。因而,春花生适宜的播种深度应控制在5 cm。  相似文献   

10.
播种深度对不同来源羊草种子出苗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桂霞  韩建国  赵霞 《种子》2006,25(9):20-23
研究了野外条件下4种不同播种深度对2种种子来源(野生和栽培)的羊草出苗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深度和种子来源都显著影响羊草出苗率.羊草出苗率与播种深度成反比,覆土1 cm的种苗出苗率最高,覆土6 cm的最低,两者相差4~5倍.栽培羊草在播深1~2 cm时,出苗率显著高于野生羊草;而当播深增加到4 cm后,则呈相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李岩  张文明  吴承来  张春庆 《种子》2016,(9):128-130
精准播种对于提高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单产和生长的整齐度具有重要意义.利用7个玉米自交系在山东、新疆、甘肃等地区,针对不同播深对单产和单产构成因素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在室内分析了播深对幼苗形态建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墒情适宜的条件下,5 cm是理想播深,对于失墒快的地块,7 cm有利于单产形成;播深影响单产的主要因素是出苗率和幼苗质量.田间试验结果与播深对幼苗的形态建成有关,5~7cm有利于壮苗的形成,播种过深或过浅都将影响种子贮藏物质的转化和分配,不利出苗和壮苗的形成.在我国玉米制种主产区,播种深度应控制在5~7 cm.  相似文献   

12.
小麦叶片发黄原因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冬季常因管理不善或遇到不良的外界环境条件,以及由于缺乏某种营养元素,严重阻碍小麦的生长发育而出现黄苗。麦苗发黄原因有许多,但缺素型发黄是较为多见的。1缺氮型发黄小麦缺氮植株矮小细弱,分蘖少而弱,幼苗叶片进而发黄、叶尖枯萎,叶下部老叶发黄枯落。其原因一般是由于播种过早、砂性田、基肥施得不足而分蘖肥施得不及时,且用肥量少,最容易出现麦苗发黄。其补救办法是:如小麦苗期缺氮可每亩追施尿素10~15kg,开春后缺氮发黄。可于返青期每亩追施尿素5kg左右,起身或拔节期每亩再追施尿素12~15kg。也可在麦苗见黄时,叶面喷肥,用2%浓度的…  相似文献   

13.
1干旱播种至出苗:春季干旱(4~5月),正是春玉米播种的季节。干土层厚度5cm以上,会推迟播种。此时降水稀少,土壤表层的湿度占田间持水量小等于50%,对出苗和苗期生长不利,苗不齐。植株矮小、细、弱,根系发育受阻,甚至造成叶片凋萎植株死亡。此时若干旱,每旬降水量不足20mm,总雨量不足50mm或表层土壤湿度占田间持水量低于60%,造成玉米晚播或出苗不好。  相似文献   

14.
福安早是从分布于湖南省长沙市北郊福安烷一带长沙早黄瓜中由菜农70年代中期定向选育而成。主蔓长1.93m,茎粗0.9cm。节间长5.9cm。叶片长22cm、宽26.6cm。主蔓第2~3节开始出现雌花,雌花率50%~60%。果实棍棒形.长31.8cm,横经4.3cm。果肉厚1.4cm。3心室。果皮绿色,刺  相似文献   

15.
<正>白眉野草螟属鳞翅目草螟科野草螟属,是为害小麦的一种新害虫,严重时可致小麦绝产失收。目前仅知在山东、山西有分布。为害特点幼虫在小麦返青期开始为害,昼伏夜出,白天吐丝结网藏于根茎处或土缝间,夜晚出来取食,咬食小麦苗茎基部及叶片,形成孔洞,受害严重的麦苗被齐根咬断,造成麦茎折断或叶片圆缺,致使麦苗萎蔫枯死,发生严重地造成缺苗断垅现象。具有转株为害习性,顺垅为害,喜阴暗。高龄幼虫活泼,无假死现象,受惊后后退爬行。有夏滞育习性,滞育时间长。成虫趋光,卵单粒散产,有聚集趋势。其为害症  相似文献   

16.
1 选地与播种 选择低洼易涝地或有灌水条件旱平地种植,平作或畦作,开沟条播,沟深5cm左右,行距30cm,播幅6cm左右。播种量135kg/hm2,播种后踩好底格,覆土2cm后踩好上格。种子播前3~5d(包衣种子除外)。播种时间……  相似文献   

17.
<正>白术为菊科药用植物,白术的干燥根茎又名于术、浙术、冬术等,具补脾健胃、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等功能。1形态特征白术为多年生草本,株高30~80 cm。根茎肥厚粗大,略呈拳状,灰黄色,茎直立,基部木质化。叶互生,茎下部的叶有长柄,叶片3片深裂或羽状5深  相似文献   

18.
<正>一般而言,冬小麦播种6~10天出苗,但受温度、播种深度、土壤湿度和麦种品质影响,出苗情况会有差异。小麦苗期一定要注意6种异常幼苗,若不注意防治将严重影响产量。下面介绍几种异常苗的形成原因及防治方法:深播苗因前茬秸秆较多,旋耕机在翻耕时切草不均匀,播后遇上大雨,在秸草较少或无秸草地段极易造成埋种过深、表土板结、出苗迟缓,甚至麦苗  相似文献   

19.
1黄芩的植物形态、分布和生态环境1.1植物形态 黄芩为多年生草本,株高30~60cm,主根粗壮,略呈圆锥形,外皮褐色,断面鲜黄色。叶苦、茎直立、方形、自茎基部,分枝多而细,叶对生,叶片披形,全缘,花冠唇形蓝紫色,小坚果,球形,黑褐色,花期6~9月份,果期8~10月份。  相似文献   

20.
不同种茎种植对半夏产量及相关性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种植不同种茎(种茎直径<1.0 cm、1.0~1.5 cm、1.5~2.0 cm、≥2.0 cm)半夏,研究其对半夏产量及相关性状、产品总生物碱含量的影响,为毕节制定半夏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措施提供依据。结果半夏鲜块茎产量随着半夏种茎的增大而增加,且不同规格种茎间差异达极显著;半夏鲜块茎净增产量以用1.5~2.0 cm的种茎播种的最高,其次为1.0~1.5 cm的种茎;用<1 cm的种茎种植,半夏鲜块茎的产出投入比最高,其次是1.0~1.5 cm的种茎。半夏块茎总粒数以种茎直径1.0~1.5 cm的最高,<1 cm的最低,种茎直径为1.5~2.0 cm和≥2 cm的分列2、3位。随着种茎增大,半夏鲜块茎的小块茎数量、鲜重降低,小块茎数量和鲜重在总粒数和总鲜重中所占比例下降;大中块茎数量和鲜重在总粒数和总鲜重中所占比例均随种茎增大而上升;半夏生长中期中间叶片的长、宽和株高均随着种茎的增大而增加;半夏产品的总生物碱含量,以1.0~1.5 cm的最高,以后依次为1.5~2.0 cm、≥2.0 cm和<1 cm。半夏生产宜采用1.0~1.5 cm的块茎作种,直径<1.0 cm的小块茎用于种茎扩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