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申荣艳  郑正  骆永明  李定龙  刘建国  张继彪  肖莉莉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406-14408,14411
[目的]研究长江三角洲地区施入城市污泥对不同类型土壤中磷酸酶活性的影响,为城市污泥的安全农业利用和环境保护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室内培养试验,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4种不同类型土壤和2种城市污泥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培养时间后2种城市污泥施入对不同类型土壤磷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在整个培养期内,与对照土壤相比,不同类型的施污泥土壤磷酸酶活性的变化趋势和变化量均不同。但总体来讲,与培养初期(15d)相比,培养后期(105d)绝大部分处理土壤中磷酸酶活性变化不明显。土壤磷酸酶活性的变化与土壤性质、污泥性质等有关。土壤和污泥pH值、氮、磷、有机质等性质及污泥的有机、无机污染物的含量等可不同程度地影响土壤磷酸酶活性的变化。[结论]在整个培养期内,与对照土壤相比,城市污泥处理的绝大部分土壤中磷酸酶活性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申荣艳  郑正  骆永明  李定龙  刘建国  张继彪  肖莉莉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4966-14968,15028
[目的]研究施入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污泥对不同类型土壤中脲酶活性的影响,为城市污泥的安全农业利用和环境保护提供重要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室内培养试验,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4种不同类型土壤和2种城市污泥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培养时间后2种城市污泥施入对不同类型土壤中脲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在整个培养期内,与对照土壤相比,不同类型的施污泥土壤中脲酶活性的变化趋势和变化量均不同。总体来讲,与培养初期(15d)相比,培养后期(105d)绝大部分处理土壤中脲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土壤脲酶活性的变化与土壤性质、污泥性质等有关。土壤和污泥的pH值、氮、磷、有机质等含量及污泥的有机、无机污染物的含量等可不同程度地影响土壤脲酶活性的变化。[结论]在整个培养期内,与对照土壤相比,城市污泥处理的绝大部分土壤中脲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污泥堆肥农用对蔬菜生长状况及重金属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污泥堆肥农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研究土壤中施入不同比例污泥堆肥(0、5%、10%、15%、20%)及分别添加40g/盆粉煤灰和3g/盆石灰对小白菜和萝卜生长发育及吸收重金属的影响。[结果]混合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随污泥堆肥施入量的增大而升高,堆肥施入量为10%时,Cu含量超标,施入量为15%时,Zn含量超标。堆肥施入量低于10%时,可促进小白菜和萝卜生长,施入量达到15%时,小白菜和萝卜生长受到抑制。粉煤灰抑制小白菜吸收重金属的效果优于石灰。[结论]土壤中污泥堆肥施入量小于10%时,能促进蔬菜生长。粉煤灰和石灰能降低蔬菜对重金属的吸收。  相似文献   

4.
邹通  惠秀娟  唐凤德  薛爽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4):12174-12176
[目的]探讨城市生活污泥在沙化林地利用的可行性。[方法]通过室内淋溶模拟试验,研究施用污泥对风沙土养分及重金属含量的影响。[结果]施加污泥模拟淋溶后,风沙土总氮、总磷、速效氮、速效磷在各土层含量显著增加,且0~20 cm土层增幅明显大于20~40、40~60 cm土层;各重金属(Cu、Cr、Pb、Zn)含量在0~20 cm土层增加显著,40~60 cm土层增幅较小。施用污泥淋溶后,风沙土内梅罗指数(0.67)虽低于国家林地土壤质量标准(0.70),短期内未对土壤造成严重污染,但若长期施用污泥,应注意各重金属特别是Cd的累积效应所带来的潜在危害。[结论]城市污泥在沙化林地的短期应用具有较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以堆肥污泥中的有机质、氮、磷为研究对象,通过土柱模拟淋滤试验,研究1年灌溉水量淋滤条件下,堆肥污泥施入黄土后有机质、氮、磷在黄土中的迁移特征,以及淋滤前后土柱剖面的养分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施加堆肥污泥后可以明显改善黄土肥力,经淋滤后,堆肥污泥除部分氮素在黄土中较易迁移外,其余营养物质仍大部分或绝大部分滞留于耕作层中。堆肥污泥中氮、磷的迁移能力表现为:有效氮全氮,全磷有效磷,磷素在黄土中的迁移特征受氮素在黄土中迁移的影响较大,堆肥污泥中重金属种类多含量高是影响氮、磷在土柱易淋滤迁移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施用污泥堆肥对土壤环境及高羊茅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以上海曲阳水质净化厂潮汛堆肥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和土柱模拟的方法研究了污泥堆肥土地利用对土壤环境和植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泥堆肥和滩涂土混配后可降低土壤pH值,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增加高羊生物量,同时也增加了土Pd、 Cu 和Zn 3种重金属元素含量,但各混合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均远低于土壤环境质量Ⅱ类标准.另外以,污泥配土壤基本不存在病原菌散的风险;土柱渣滓试验表明,污泥堆肥用比例只要控制在10%时,不会导致地下水NO3-N和重金属含量超过地下水Ⅱ类标准.综上,污泥堆肥施用比例只要控制在10%以内,可安全进行土地利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该研究旨在为污泥资源化利用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对污泥施用后的油菜产量指标、盐分及植株和土壤中的Hg、As和Zn3种重金属累积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结果表明,污泥用量为中用量(50g/盆)时可明显提高盆栽油菜的产量和根/冠比,当污泥用量增至大用量(100g/盆)时,污泥对盆栽油菜产量的提高效果显著降低。污泥比化肥和鸡粪更能促进油菜对N和P的吸收,但对K的吸收却不及鸡粪效果显著。污泥可增加土壤的盐分含量,且高于化肥和鸡粪,但效果不显著。污泥施用后的油菜和土壤中的Hg、As和Zn3种重金属含量与施用化肥和鸡粪相比都有所增加,其中Hg增加较明显。油菜和土壤中的Hg、As和Zn含量均符合国家相关蔬菜安全标准和土壤质量安全标准。[结论]短期内施用污泥不会造成农田土壤的二次重金属污染,但长期施用则需对Hg的含量进行监测和控制。  相似文献   

8.
孙满意  郭熙盛  王文军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1):10093-10094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措施对休宁土壤Cd形态的影响与蔬菜富集特性。[方法]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鸡粪、改良剂和外源Cd对体宁菜园土中重金属Cd形态的影响与蔬菜富集特性。[结果]结果表明,施入鸡粪可降低土壤中可交换态Cd和铁锰氧化态Cd的含量,增加了土壤中的碳酸盐态Cd和有机物结合态Cd含量。改良剂可提高土壤中可交换态Cd和碳酸盐态Cd的含量。外源Cd进入到土壤中主要以可交换态、碳酸盐态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存在。萝卜、白菜和辣椒的可食用部分对土壤Cd的富集能力为:白菜〉萝卜≈辣椒,转移系数为白菜〉萝卜〉辣椒。[结论]在农业生产上,可在土壤中添加有机肥和无机改良剂减少蔬菜时重金属Cd的吸收积累。在重金属Cd含量高的土壤中应避免种植富集能力极强的蔬菜品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肥料形态对土壤中稀土元素含量的影响。[方法]利用ICP-MS分析硫酸铵和尿素两种氮肥中稀土元素的含量,研究施用不同形态肥料对土壤中稀土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硫酸铵中La、Ce、Pr、Nd含量均高于尿素,La、Pr和Nd含量分别是尿素的6.7、9.9和12.8倍。硫酸铵中纯氮含量不到尿素的50%,使用氮肥时铵态氮肥施用量高于尿素。在同时施肥情况下,硫酸铵施入土壤后的稀土元素La、Pr和Nd分别是尿素施入土壤后的13.4、19.8和25.6倍。[结论]铵态氮肥(硫酸铵)的稀土元素含量是尿素的数倍,有利于补充土壤中的稀土元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明污泥土壤施用后土壤微生物群落的演变情况。[方法]采用磷脂脂肪酸图谱法(PLFA)对施污泥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并对土壤中提取的细菌PLFA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施用污泥后土壤微生物群落的PLFA组成比例发生了变化,说明采用PLFA法能够检测污泥施用对土壤微生物区系结构的影响。对施污泥土壤微生物PLFA数据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污泥来源与处理方式均是引起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的因素,这与污泥施用增加了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及土壤有机碳、pH、EC等基本性质的变化有关。[结论]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特征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外源污染物胁迫下环境微生物种群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1.
杨文娟  薛小康  王守红  张家宏  王小治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6):12846-12847,12872
[目的]研究粉煤灰对土中的总氮、总磷和重金属含量的影响。[方法]在土壤中分别添加质量浓度为1%、3%的混有不同比例粉煤灰(2%、5%、10%、15%)的污泥。[结果]与对照相比,施用1%和3%污泥增加了土中TN、TP含量,其增幅分别为6.74%~30.29%和3.81%~32.67%,粉煤灰的加入量对其增幅无明显的影响;污泥施用增加了土中Cu、Zn、Pb、Ni和Cr的含量,投加粉煤灰在污泥低用量(10 g/kg)时未表现出明显的重金属钝化作用,而在高用量(30 g/kg)时表现出对Ni和Pb的钝化。[结论]施用污泥可增加土中TN、TP含量,但粉煤灰对其无明显影响;污泥施用增加了土中重金属的含量,投加粉煤灰在污泥高用量时表现出对Ni和Pb的钝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公路两侧土壤中重金属有效态及其主要污染源。[方法]以经过四平贯穿东北的102和303国道两侧的农用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土壤中危害较大的重金属Pb、Zn、Cd、Cr的有效态浸提方法,初次采用变异系数识别法通过计算垂向和轴向重金属元素总量的变异系数,识别土壤中该重金属元素主要污染源,并采用污染指数法评价了土壤污染现状。[结果]公路两侧土壤中Zn、Cr的有效态测定适合采用混酸浸提法,Pb、Cd采用单酸和混酸浸提方法均可;研究区域土壤中Zn、Pb、Cr重金属元素的污染水平较低,而Cd含量严重超标,施用化肥等农业活动是主要污染源。[结论]该研究为交通枢纽型城市的土壤保护、评价、土壤污染源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土壤中重金属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土壤与成土母质(母岩)之间的关系,为城市发展规划、环境保护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重庆都市经济圈土壤(浅层与深层)As、Cd、Cr、Cu、Hg、Ni、Pb、Zn等8种重金属的分布状况及地球化学特征进行调查与评价。[结果]调查结果表明,研究区母岩中重金属元素与岩石圈相比As和Cr(除侏罗系下统)含量都高于岩石圈平均含量,其他重金属元素含量低于或与岩石圈平均含量相当。[结论]重庆市作为我国较老的工业城市,深层土壤中重金属元素除了从母岩中继承而来,还有外源的加入,而浅层土壤受到外源影响更大,污染也更严重。  相似文献   

14.
弥河流域农用地土壤重金属含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顺全  赵烨  李强  孙雷  刘殿成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0):4237-4239
[目的]探讨山东省弥河流域农用地土壤重金属含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实地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用电感偶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ICP-AES)分别测定了所采集样点土壤的重金属Cr、Cu、Ni、Zn、Mn和V的含量,并用数理统计法进行了分析。[结果]弥河流域农用地土壤中的重金属Cr、Cu、Ni、Zn、Mn和V含量在空间上存在显著差异,成土母质是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未对重金属含量产生明显影响。土壤未受到重金属Cr、Cu、Ni、Zn、Mn和V的污染,符合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符合绿色食品产地规定的土壤质量环境要求,属于清洁流域。[结论]部分样点的Cr、Cu、Ni、Zn和Mn的含量已经高于该区域的背景值,存在一定的健康风险,应当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5.
某冶炼厂周边蔬菜中重金属的累积分布及其污染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晓峰  胡睿  管真真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415-16416,16497
[目的]研究某冶炼厂周边蔬菜中重金属的累积分布及其污染程度。[方法]以某冶炼厂周边的蔬菜(茄子、辣椒、黄瓜)和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其体内三种重金属(Cd,Pb,Cu)的含量。[结果]土壤中重金属含量Cu〉Pb〉Cd;不同蔬菜种类,体内的重金属含量不同;同一蔬菜体内,重金属的累积分布也不同。[结论]蔬菜受到重金属的复合污染,不能被人畜食用。  相似文献   

16.
不同pH条件对城市污泥中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索不同pH条件对城市污泥中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影响。[方法]通过对春、夏两季经稳定化处理后的城市污泥进行人工pH梯度模拟,研究不同pH条件下城市污泥中重金属元素的形态分布规律及不同pH条件对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结果]不同重金属元素在污泥样品中的含量差异比较明显,Zn最高,其次是Cu,Cd最低。城市污泥中重金属Cu、Zn、Pb、Cd的生物有效性与pH值有所关联,对于同种元素而言,pH值越低的污泥,其所含重金属的可交换态在总量中所占的比例越高。污泥的pH值大小顺序正好与污泥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的强弱顺序相反。[结论]该研究为城市污泥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富里酸对As·Ni·Cd·Pb在土壤-玉米体内迁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降低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方法]通过施加不同浓度的富里酸溶液,分析重金属砷、镉、镍、铅在玉米植株不同部位的分布及迁移规律。[结果]随着富里酸浓度的增加,玉米中砷、镉、镍、铅的含量均呈增加趋势。重金属在玉米不同部位的分布顺序为:根>茎>叶>籽。[结论]富里酸可促进玉米对重金属的吸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