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7 毫秒
1.
对玉米收获机械几个问题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收获机是对行收获,玉米种植的行距必须与机械行距对应,机组才能正常作业。我国玉米种植区根据当地的种植习惯行距相差很大(400--700mm),有些地区还采用大、小行距的种植方法,造成玉米收获机行距无法确定。玉米收获机的设计者应该依据农艺理论来分析各地区合理的行距,使农机设计有科学的依据,而不去追随地方的种植习惯。如北京地区采用700mm的行距是为了适应原苏联产6行玉米收获机的需要,而不是农艺要求。当行距为400mm、株距为330mm时,行距与株距比为1.2,近似于方形点播,行间利用率高,但在玉米生长后期却不利于通风透光。如果采用行距为550mm、株距为240mm时,行距与株距比为2.3。这样不仅便于进行机械中耕、施肥和喷药,而且能够丰产。所以500--600mrn行距是比较科学的农艺方案。  相似文献   

2.
1.农艺、农机不适应玉米收获机与小麦收获机最大的区别是玉米收获必须对行收获。虽然目前,所有的玉米收获机生产企业都称可全幅不对行收获,但是,一旦玉米收获机两组摘穗辊中心距与玉米实际种植行距差距过大,必然造成收获效率大大降低和收获损失的提高。而我国各地区,玉米种植行  相似文献   

3.
一、玉米收获机的适应性由于我国玉米的种植范围广,各地气候条件和作物品种不同,导致种植模式、农艺要求各不相同,因而对玉米收获机的选购要求也各不相同。根据种植模式(行距、株距)而设计制造的玉米联合收割机,具有明显的区域性。这就需要在选购玉米联合收获机时,选择能与当地  相似文献   

4.
玉米种植模式试验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是山东省第二大粮食作物,长期以来玉米种植制度因地域差异和传统种植习惯的影响干差万别,种植行距多样,对定行距、等行距的玉米联合收获机作业造成了障碍。自2009年起,山东省农机技术推广站承担了国家公益性行业科技项目玉米生产技术集成与全程机械化试验与示范课题,  相似文献   

5.
在淮河以北地区,玉米面积占秋季种植面积的60%~70%。多年来,玉米收获一直推广以摘穗式为主的玉米收获机。由于品种、土壤、种植习惯等原因,农机农艺不能很好地结合,不同的行距致使玉米收获机推广难度很大。在这种情况下,把比较普及的小麦联合收割机改装成玉米籽粒联合收割机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简要分析了玉米收获机适应多种种植行距所面临的挑战,包括玉米收获机的通用效能不佳、农户难以承担较高的生产成本、收割机推广难的多重阻碍。对此提出了提高玉米收获机的农艺适用价值、减少农户的生产成本、实现收割机的有效推广的相应对策,促进玉米产业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7.
山西省农机部门一贯高度重视农机农艺融合工作,早在2009年就开始责成省农机推广总站组织实施玉米标准化种植行距与常规种植行距的对比试验,经过3年科学严谨的试验,已经取得了可喜的试验成果。  相似文献   

8.
, 《农机科技推广》2012,(11):19-19
日前,山东省农机技术推广站站长董佑福研究员强调,种植模式是当前制约我国玉米机收水平提高最重要的因素,是最需要进行农机农艺融合的地方。目前我国玉米种植模式多样,宽窄行种植、平作、套种、垄作等各种方式都有。种植行距也很不统一,40cm~80cm各种行距都有。种植不规范非常不利于机械化作业,尤其是机械化收获。  相似文献   

9.
约翰迪尔6488玉米果穗联合收获机是约翰迪尔公司在吸收国内外玉米果穗联合收获机先进技术的基础上,自主研发的玉米收获机械。该机设计新颖,在剥皮、茎秆粉碎处理等方面进行大胆创新,适合我国玉米种植的农艺要求。该产品通过黑龙江省农机试验鉴定站的检测,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或优于国家有关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一、玉米机械化生产技术的现状 从1999年开始,我们先后对50马力轮式拖拉机配套的背负式玉米收获机和25~30马力拖拉机配套的单行背负式玉米收获机进行了田间考核试验,发现国产玉米收获机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1.对行距适应性差 目前生产的玉米收获机,存在着割道距离不可调、扶禾装置结构简单、持禾效果差等问题。由于各地农民种植玉米行距亦不尽相同,所以当玉米行距与两个割道距离相差较大或玉米秸秆稍有倾斜时,就会使玉米植株无法进入收割道,即出现玉米穗漏摘现象,随后漏摘的玉米穗将被秸秆  相似文献   

11.
<正>当前,我国玉米收获使用的多行玉米收获机,不论是对行多行还是全幅多行,割幅均在50cm以上。而我国华北北部和东北西南部的高寒冷凉地区,玉米种植却普遍采用行距39~49cm的窄行距种植,使得现阶段国内外生产的多行玉米收获机无法在该地区普遍推广使用。当地近两年来普遍出现了农户大量需用机械收获玉米却无处购买需用机器的窘状。这种玉米种植行距农艺与农机严重不相适应的客观实际已成为制  相似文献   

12.
一、滨海县玉米机械化生产存在的问题1.农机和农艺不配套,土地比较分散,种植规模较小江苏省滨海县以种植夏玉米为主,由于种植和收获时间短,玉米种植的行距不一,农民种植品种多样化,玉米成熟期不同,给玉米机械化收获带来一定的困难。由于土地分割过细、地块较小,不利于玉米机  相似文献   

13.
玉米联合收获机推广难的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联合收获是实现种植全过程机械化的一个重要环节,但玉米生产的机械化程度远远滞后于小麦生产的机械化程度,形成一条腿短、一条腿长的畸形发展局面。本文着重就玉米联合收获机推广难的原因与对策谈几点看法。 一、玉米联合收获机推广难的主要原因 (一)农机与农艺不配套 玉米联合收获机行距调整范围有限,而玉米套种的种植规格在不少地区  相似文献   

14.
1.考虑区域适用性我国目前生产的玉米联合收获机大部分都是要求对行收获,而我国各地玉米种植行距又千差万别,现有的玉米收获机区域适应性都受限制。因此,不对行玉米收获机应是用户的首选机型。不对行玉米收获机适应各种不同的行距,不需要人工开辅助割道,可以从田间不同位置进入作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农机与农艺的相互关系,分析了玉米种植生产农机与农艺融合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促进玉米种植生产农机与农艺融合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针对山东省夏玉米种植模式多样、种植行距不同,对要求定行距、等行距作业的玉米联合收获机作业造成了障碍的现状,在山东省章丘市建立试验示范基地,连续3年开展夏玉米种植技术模式试验。重点研究不同种植技术模式对玉米的产量、机械化收获的损失率和收获效率的影响。经过试验示范,研究出了一种夏玉米种植技术模式,可以在山东及周边一年两作夏玉米区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7.
一、如何选购玉米联合收割机l、要考虑区域适用性。我国目前生产的玉米联合收割机大部分都要求对行收获,而我国各地玉米种植行距又千差万别,现有的玉米收获机区域适应性都受到限制。因此,不对行玉米收获机就是用户的首选机型。不对行玉米收获机右适应不同的行距,适合驾驶员进行跨区机收作业。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玉米种植过程中的农机和农艺融合技术,指出目前玉米栽培过程中存在的农机与农艺结合问题,并给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为玉米生产技术的研究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农业部2011年在印发的《玉米生产机械化指导意见》中提出:要求以地域性种植行距统一为重点逐步规范玉米种植,探索全程机械化的合理生产模式,完善适宜本地区的玉米生产机械化技术体系和操作规范,为实现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创造条件。农业部在《关于加强农机农艺融合加快推进薄弱环节机械化发展的意见》中也明确提出,积极推进玉米标准化.  相似文献   

20.
玉米收获机械化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玉米收获机械化存在的问题目前玉米收获机械化存在三大问题:一是机具问题;二是机械使用问题;三是农艺与农机结合问题。1.1机具问题机具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适应性较差。玉米收获机械的适宜行距为600~700mm,而有的地方行距350~400mm。由于收获机的行距是不可调的,作业时不可避免地将部分玉米株推倒,而无法进入割台,结果被收获机连同植株上的玉米穗一起被粉碎,造成玉米收获后,地里成片地撒落着玉米粒。二是损失率过大。主要表现在:(1)割台的升降方式和升降尺寸不合适。前两年背负式玉米收获机割台多为不可调,现在很多厂家进行了改进,改为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