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尿血病是尿液中混有血液和夹有血凝块,临床上以尿液呈红色,静置后有红细胞或凝块沉淀为主要特征。尿血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它是泌尿系统某器官出血的一个共同症状。笔者经过几年的临床应用,利用秦艽散加减治疗牛尿血症病例20余头,治愈20头。现予报告,供广大养殖户和同行参考。1发病原因近几年来,随着国家整村推进养殖项目的实施,大量从省内外引进牛羊,由于长途运输、拥挤,运回后饲养管理不当,进户后易发生尿血病。依中兽医理论分析,此乃饲饮失调致使热邪侵入心经,传入小肠,下郁膀胱,损伤脉络,血液外溢,随尿排出而致发病。据《元亨疗马集》记…  相似文献   

2.
<正>2006年9月15日,我区某奶牛养殖户饲养15头犊牛,发生了以发热、黄疸、尿血、腹泻为特征的传染病,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检验,确诊为钩端螺旋体病。  相似文献   

3.
1布病的危害布氏杆菌病简称布病,又称传染性流产,是由布氏杆菌引起人畜共患的慢性传染病。奶牛布氏杆菌病,主要的传染源是病牛及其皮毛、乳汁、尿液和流产的胎儿、胎衣、羊水等。奶牛布病的严重发生,对我区奶牛养殖业健康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不仅加  相似文献   

4.
奶牛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附着于奶牛红细胞而引起的一种血液传染病,临床症状以贫血、黄胆、尿血和发热为特征。现将该病的诊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泰勒虫病是由泰勒科泰勒属的多种焦虫寄生于牛、羊血细胞内的一种血液型原虫病。在我国牛中常见 ,羊较少见 ,尤其东部沿海地区尚无报道。笔者最近遇见一起山羊泰勒虫病例 ,经用药后病情迅速得到控制。1 发病情况2 0 0 2年 9月 2 5日 ,我县永阳镇东山村波杂羊基地 ,一群 90余只羊群中有 1头青年羊尿血 ,精神萎顿 ,饲养员立即给病羊注射青、链霉素 ,第 2天上午发病羊死亡 ,同时羊群中有 1 0多只羊发生尿血 ,遂请镇畜牧兽医站人员前去诊治 ,用磺胺类药和庆大霉素治疗 ,到 2 7日病羊不见好转 ,发病羊增至 70多只 ,80 %以上羊发病 ,死亡 5只 ,电…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我国奶牛养殖业的迅猛发展,奶牛的奶产量上升幅度较大,随之奶牛患营养代谢病的比例也逐渐增高,尤其是奶牛酮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奶牛酮病是奶牛体内糖类和脂肪代谢障碍,导致血液中积聚大量的酮体,由尿液、乳汁和呼气排出,伴发低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据发病原因可分为原发性酮病和继发性酮病。该病常发生于舍饲、运动不足及营养状况较好的奶牛,特别是产后2~6周高产肥胖奶牛、经产3~5胎次奶牛多发。奶牛因患酮病可使奶牛在70d内少吃350kg干物质,而每少吃1kg干物质就少产1.94kg牛奶。同时奶牛发生酮病可导致奶质变差及繁…  相似文献   

7.
血红蛋白尿病是奶牛产后以排出血红蛋白尿为主症的一种疾病,也叫红水病、营养性血红蛋白尿。临床上以尿液中含有数量不等的血红蛋白,有严重的血管内溶血,尿液呈红色、暗红色或咖啡色以及血液无机磷含量下降为特征,属于代谢疾病。多在产后2~4周发病,高产牛3~6胎多发,青年牛也有发生。通过合理的诊治,可以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正奶牛酮病的发生是由于日粮中碳水化合物供应不足或缺乏,从而导致奶牛自身脂肪大量动员,产生酮体过多而引起的一种营养性代谢病,与奶牛的饲养管理、日粮水平、机体体况有很大关系,虽然患病牛死亡率低,但治疗成本高。该病主要表现为血液、尿液、牛乳中均有酮体存在的三酮症状,另外还有低血糖、高游离脂肪酸的特征。酮病常发病于高产奶牛群体,对奶牛养殖业带来巨大危害,经济损失惨重,因此通过制定合理、科  相似文献   

9.
奶牛酮病并发产后瘫痪的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奶牛酮病是由于糖、脂代谢障碍致使血液中糖含量减少,酮体含量异常增多,临床上以消化机能障碍(消化型)和神经系统紊乱(神经型)为特征的营养代谢病。产后瘫痪是母畜分娩后突然发生的严重代谢疾病,其特征是知觉丧失及四肢瘫痪,多发生于饲养良好的高产奶牛。近年来。随着奶牛单产大幅度提高,奶牛酮病和产后瘫痪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如不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会使一批高产奶牛被迫淘汰甚至死亡,给奶业生产带来较大经济损失。2000年,我市某养牛户饲养的1头高产奶牛发生以食欲减退,反刍减少,肌肉震颤,站立不稳,尿液、乳汁等有烂…  相似文献   

10.
尿血是指小便混有血液或夹带血凝块,排尿没有疼痛和不畅的1种病症。 1病因病理 肾合膀胱,职司2阴,肾与膀胱的脉络受损,则发生尿血,因暑热炎天,使役过急,或因饱食赶程,或因长途运输、过度拥挤、饮喂不调致使3焦积热。心受热灼,传于小肠,郁结于膀胱而形成尿血。因劳役太重,损伤脾胃,成久病脾肾双亏,脾虚则不能统血,肾虚而不能封藏,血溢尿路,随尿外泄。重物撞击,跳沟过涧。  相似文献   

11.
蹄病奶牛血液与尿液部分指标的检测及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广西某奶牛场蹄病发病率高的现状,选择34例蹄病奶牛采集其尿液和血液,应用尿常规快速自动分析仪对部分尿液指标和血浆钙、磷水平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表明:尿糖、尿胆红素呈阴性,尿血微量,尿比重、尿pH、尿酮异常者占23.5%(8例),尿蛋白呈阳性者占35.2%(12例);血浆钙平均值为8.3 m g/d l,低于正常参考值(9~12 m g/d l)的下限;血浆磷平均值为6.8 m g/d l,高于正常参考值(4~6 m g/d l)的上限。经过综合分析,认为本病例的发生与亚急性瘤胃酸中毒有关。  相似文献   

12.
20 0 1年 8月 ,辽阳灯塔某奶牛场有多头奶牛发生以眼结膜黄染、浓茶色尿液和机体严重衰竭等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疾病 ,故请笔者赴现场诊疗。经病史调查 ,临床检查 ,采样涂片镜检和用药治疗 ,初步诊断为奶牛血孢子虫病 ,学名为梨形虫病 ,或称巴贝斯虫病 ,过去也称为焦虫病。现将诊疗过程报告如下。1 发病情况该奶牛场共有奶牛 5 0头。据牧场工作人员反映 ,在 2周以前发现有 10多头奶牛精神沉郁 ,呼吸较快 ,喜卧地 ,不吃草 ,只饮水 ,泌乳减少 ,尿呈黄色 ,逐渐消瘦。有 6头奶牛在笔者赶到前已陆续死亡。还有近 2 0头表现出异常的临床症状 ,3头较…  相似文献   

13.
奶牛醋酮血病又称酮病,是由于碳水化合物和挥发性脂肪酸代谢紊乱,导致大量酮体在体内蓄积,临床上以血液及尿液内的酮体增多为特征的一种高产奶牛常见的急性或慢性病。近年来,随着奶产量的不断提高和规模化饲养程度的不断加强,奶牛醋酮血病的发生也屡见不鲜。轻症引发产奶量下降,发情延迟,受胎率降低;重症导致衰竭而死或久治不愈被迫淘汰,损失惨重。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 ,笔者在临床诊疗中共遇 4例猪尿血病例。其中 3例按焦虫病、棒状杆菌感染治疗无效死亡 ,最后 1例用瘟可康按猪瘟试治 ,收到较好效果。1 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 2 0 0 3年 3月 18日下午 ,王某带猪前来求诊。  临床症状 :病猪精神不振 ,卧地不起 ,两耳发绀 ;胸部尤其是肩胛部皮肤汗毛孔有紫色出血点 ,腹下皮肤以及腹股沟皮肤大面积发紫 ;尿液酱油色 ,外眼角有眼屎 ,拉绿色稀粪 ;无喘息症状 ;尿血。2 鉴别诊断  根据猪两耳及皮肤大面积发绀和紫色出血点 ,说明这种病是一种败血症。同时根据焦虫病的典型特征 ,排除了焦虫病。据畜主说…  相似文献   

15.
奶牛酮病的发病原因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酮病是奶牛体内糖类和脂肪代谢障碍,导致血液中积聚大量的酮体,由尿液、乳汁和呼气排出,伴发低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该病常发生于舍饲、运动不足及营养较高情况下的奶牛,特别是高产奶牛。  相似文献   

16.
奶牛酮病是泌乳期奶牛因体内碳水化合物、挥发性脂肪酸正常代谢受阻而引发的一种全身性代谢失调疾病。临床表现为奶牛血液、乳汁、尿液中的酮体含量超标,产奶量和生产性能急剧下降,严重影响养殖场经济效益。本文主要针对奶牛酮病的发病原因、症状、治疗、预防措施进行综述,以期为广大养殖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我区某奶牛散养户在2016年底,短短一个月中,先后发生3头奶牛突然倒地死亡的病情,笔者对奶牛发病情况开展深入细致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尸体剖检及实验室检验,从而确诊该起奶牛猝死是由魏氏梭菌病所致.  相似文献   

18.
某奶牛养殖户发生 1起奶牛食盐中毒事件 ,现将情况报道如下。1 发病情况 某养牛户于 2 0 0 3年 1月 1 6日停止给牛喂食盐。1周后 ,于 1月 2 3日晚 ,牛榨完奶后 ,投给食盐 1 0kg,有 1 0头奶牛自由舔食。次日晨 ,有 1头奶牛突然倒地 ,待笔者到现场时已经死亡。另有 5头牛发生中毒(槽内约有 2kg盐未采食 )。2 临床症状及剖检所见  病牛精神萎靡 ,头耷耳低 ,鼻镜干燥 ,眼窝下陷 ,结膜潮红 ,肌肉震颤 ;食欲不振 ,渴欲增强 ,腹泻 ,有的患牛粪中有暗红色的凝血块。脉搏 85~1 0 2次 /min ,体温 37.8~ 38.9℃ ,呼吸 31~ 41次 /min。患牛尿液减…  相似文献   

19.
1病因分析产奶量高,奶牛在产奶高峰期由于摄入的能量不能满足泌乳需要进而导致酮病的发生。饲料质量差,突然变换饲料,饲喂大量青贮饲料,饲料中矿物质缺乏。产前营养过剩引起脂肪肝,使血液中酮体含量升高而引发酮病。应激、寒冷、饥饿和过度的挤奶等因素均会促进奶牛发病。2临床症状消化型酮病症状为体温正常或略低,呼吸浅表(酸中毒),心音亢进,呼出气体和尿液、乳有刺鼻的酮臭味,精神沉郁,迅速明显消瘦,步态蹒跚无力,泌  相似文献   

20.
为了对黑龙江省某集约化牛场奶牛所患疾病进行诊断并治疗,笔者随机选取该牛场39头奶牛,检测牛群酮病和血液生化指标并根据检测结果进行治疗。结果表明:饲喂大量青贮的奶牛均患有Ⅲ型酮病,血液生化指标中葡萄糖含量降低,β羟丁酸含量升高(P0.01),钾离子(K~+)、氯离子(Cl~-)含量显著降低(P0.05),尿液pH值偏酸,产奶量较低。采用减少围生期饲料中青贮含量和奶牛产后口服丙二醇500 g/d的方法治疗,1个月后随机选取其中12头奶牛检测血液生化指标,结果奶牛酮病率降低,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升高且与治疗前比差异极显著(P0.01),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与治疗前比显著升高(P0.05)。说明饲喂大量青贮饲料会导致奶牛发生Ⅲ型酮病,并伴发肝脏功能受损、能量代谢与酸碱平衡紊乱,还易诱发低钙血症,造成牛场经济损失。通过合理控制饲料中青贮含量和口服丙二醇,可有效预防Ⅲ型酮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