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1 毫秒
1.
近年来,我区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大,危害严重,每年发生面积达一千多万亩。由于各级领导的重视和业务部门的努力,我区的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绩。1983年防治面积达271万亩,比1982年增长28%,其中生物防治面积达41.9万亩,占防治面积的19%,比1982年增长89%。此外,还完成了全区森林病虫、药械和杨树病虫害专项普查;开展了松毛虫等综合防治试点;在生产性防治上利用飞机大面积喷洒马拉硫磷原油防治落叶松鞘蛾获得成功;对春尺蠖、松毛虫的防治也取得了一定经  相似文献   

2.
杨尺蠖(Apocheima cinerarius Erschoff),又名春尺蠖、柳尺蠖、榆尺蠖、桑尺蠖、属鳞翅目尺蛾科。主要危害杨树、柳树、榆树、桑树、槐树、苹果树、梨树、桃树等。该虫在早春发生,幼虫发育速度快,取食量大,爆发成灾时,常常将树木的嫩叶、嫩芽、嫩梢、花蕾全部吃光,仅剩下叶柄、叶脉留在枝干上。2005年全县发生面积达5000亩,2006年发生面积达31100亩。近年来我们对该虫进行了观察和综合防治试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乌兰察布市兴和县苏木山林场地处晋、冀、蒙三省区交界处,位于兴和县南部山区,森林经营面积32.6万亩,以华北落叶松人工纯林为主,林分集中连片,多为中龄林、成熟林,森林覆盖率为86%,林区山地坡度在20°~40°之间.单一树种组成的林分极易造成林业有害生物暴发成灾,且防治难度大,扩散蔓延速度快.该林场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包括落叶松毛虫、舞毒蛾、落叶松尺蠖、落叶松鞘蛾等,近几年来,为了实现林业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乌兰察布市森防站积极推广应用了生物、营林、物理等多种措施开展无公害防控工作,通过组装配套、集成创新,探索和总结出一系列无公害防治技术和经验.  相似文献   

4.
乌兰察布市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灾害成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兰察布市现有森林面积1446000公顷,森林覆盖率21.94%。随着森林面积的不断增加,当地林业有害生物种类也不断上升,达100余种,近年来,能够造成一定危害的常发种类有40多种年均发生面积为5000公顷,约占现有森林面积的3.45%。造成危害的食叶类害虫主要是落叶松毛虫、落叶松鞘蛾、落叶松红腹叶蜂、落叶松尺蠖、黄褐天幕毛虫、舞毒蛾、杨(柳)毒蛾、春尺蠖、梨星毛虫、苹果巢蛾等;蛀干类害虫有光肩星天牛、芳香木蠹蛾、青杨天牛、沙棘木蠹蛾、白杨透翅蛾等;病害主要是杨  相似文献   

5.
目前,应用赤眼蜂防治害虫,已广泛应用于农林生产中。九台县二道沟林场自1966年开始应用赤眼蜂防治松毛虫,到目前已坚持了十三年之久。十多年来,繁蜂达百亿头,防治面积15万多亩次,收到了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6.
白桦尺蠖(phigalia djakonovi Moltrecht)属鳞翅目尺蛾科。国外分布在苏联(乌苏里地区)、日本(北海道)。在国内首次发现于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主要为害白桦,其次为山杨、柳及林内灌木。近年来,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白桦尺蠖大面积暴发成灾。1981年开始发生,1982年成灾面积为6万亩,1983~1984年达50万亩以上,白桦死亡数千亩。为了研究该虫的生物学特性,有效地开展防治,笔者于1983~1984年参加了库都尔和乌尔旗汉两个测报点的工作,对白桦尺蠖进行了系统观察研究和防治试验。现将主要结果摘要如下。  相似文献   

7.
孙静 《绿色科技》2019,(11):184-185
对大连地区落叶松速生丰产林主栽区病虫害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主要有:落叶松枯梢病、落叶松早期落叶病、落叶松毛虫、落叶松尺蠖、落叶松球蚜、舞毒蛾、落叶松鞘蛾等;重发生区有虫株率达80%,死亡率13%以上,严重地影响了落叶松速生丰产林的健康发展。为了保护该地区造林项目成果,对以上几种病虫害提出了分别防治的办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呼伦贝尔市森林病虫害的危害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呼伦贝尔市地方林业森林资源总面积332.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38.32%,“九五”期间发生森林病虫害面积23.24万公顷,占有林地面积的7.1%,年均发生面积4.6477万公顷。“九五”期间呼伦贝尔市发生的主要森林病虫鼠害种类有:落叶松根腐病、樟子松红斑病、樟子松疱绣病、落叶松毛虫、樟子松球果象甲、落叶松鞘蛾、白桦尺蛾、落叶松种子小蜂、东北鼢鼠等,经过多年普查和监测,这些病虫害主要发生在4月末至9月初,杨干象主要分布在扎兰屯、阿荣旗、莫旗;落叶松种子小蜂分布在牙克石、额尔古纳市、根河市、鄂伦春旗等;在红花尔基林业局有樟子松疱锈病的发…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丰宁林场白桦天然次生林的群落结构和种群的分布格局特征,以林场内混交林为研究对象,了解不同种群的位置分布,分析群落的组成结构,计算重要值确定优势种群,采用点格局法分析优势种群在不同空间尺度下的分布格局及其种群间关系。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混交林是由白桦、落叶松和纸皮桦3个种群组成,其中白桦和落叶松密度为123株/hm2,占全部植物个体总数的78.3%,是该林分的绝对优势树种;胸高断面积之和占样地内全部植株胸高断面积的59.1%;白桦和落叶松的平均胸径和平均树高均大于纸皮桦。2白桦和落叶松的空间分布格局与空间尺度密切相关,其中白桦在空间尺度上呈随机分布或聚集分布;落叶松均呈随机分布。3优势种群白桦和落叶松在不同的研究尺度上均为负相关,表明研究区内的白桦和落叶松的生长势相当,种间竞争激烈。  相似文献   

10.
天水刺槐尺蠖类害虫发生规律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记述了甘肃省天水市危害刺槐的3种尺蠖类害虫刺槐眉尺蠖、春尺蠖、桑褶翅尺蠖的生物学特性。3种害虫均为一年1代,以蛹在树冠下越夏越冬。大面积防治中以25%灭幼脲1500倍液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2011年以来,在抚顺县上马、哈达、后安、石文、海浪等乡镇的落叶松、油松人工林里,挂设了9 485个人工鸟巢,控制林地面积1 897 hm2。目前,已招引到大山雀、小山雀、白眉翁、红尾鸲、黑头?等食虫益鸟。这些食虫益鸟主要取食松毛虫、落叶松鞘蛾、枯叶蛾、天幕毛虫、舞毒蛾、尺蠖、甲虫、菜青虫及农作物多种害虫,收到了"以鸟治虫"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通过研究择伐面积以及人工更新不同树种对华北落叶松低效林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和碳密度的影响,为低效林的改造提供参考。2007年在华北落叶松低效林内进行3种不同面积的择伐,即0.02、0.03和0.05 hm2,并在择伐孔内人工更新白桦和华北落叶松2种树种,2012年测其土壤有机含碳量和碳密度。结果表明:同一择伐面积下,人工更新华北落叶松的土壤含碳量和碳密度均比白桦高,即异龄纯林比针阔混交林高;人工更新白桦的各择伐孔内土壤有机碳含量和碳密度表现为0.02 hm2>0.03 hm2>0.05 hm2,栽植华北落叶松时表现为0.05hm2>0.02 hm2>0.03 hm2;同一择伐孔内,土壤含碳量和碳密度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对于0~30cm土层来讲,更新树种的影响比择伐面积的影响大。  相似文献   

13.
一、引言杨尺蠖(Apocheima cinerarius Er-schott)又名春尺蠖、榆尺蠖、沙枣尺蠖等。主要危害榆、杨、柳、沙枣、柠条等多种林木。是我国三北地区林木的主要食叶害虫之一,70年代以来仅内蒙古每年发生面积就达180万亩左右。受杨尺蠖为害的林木,轻者影响林木生长,重者极易引起枝梢干枯或导致蛀干害虫的猖獗发生,造成林木大面积死亡。我场有榆树林1.7万亩,1978年以来,每年发生面积达1万余亩。为了控制杨尺蠖的  相似文献   

14.
为了阐明择伐面积对群状择伐后所栽植幼树碳储量的影响及择伐与人工更新共同作用对华北落叶松低效林林下灌草、枯落物碳储量的影响,对0.02,0.03,0.05hm2孔隙内人工栽植的幼树,以及林下灌草和枯落物碳储量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生物量来讲,人工更新栽植的华北落叶松生物量随着择伐孔面积的增大而增加,人工更新栽植的白桦生物量在面积为0.03hm2时达最大值;同一树种不同择伐面积下,当择伐面积为0.03hm2时,灌木生物量达到最大;不同择伐面积下,栽植华北落叶松择伐孔内草本生物量均高于白桦;随着择伐孔面积的增大,枯落物的生物量逐渐减少,且白桦样地内的枯落物生物量较高。对于碳储量来讲,栽植同一树种的样地内,随着群状择伐孔径的增加,白桦样地碳储量呈递减趋势,而华北落叶松则为先增加后减少趋势。同一择伐面积下,栽植华北落叶松的样地总碳储量均较白桦高,且当择伐孔面积为0.03hm2时,栽植华北落叶松的样地总碳储量最大。  相似文献   

15.
春尺蠖又名杨尺蠖、榆尺蠖,分布在华北、西北一带,主要危害杨、柳、榆、苹果等林木。幼虫发生早、食量大,常暴食成灾,将全树叶片吃光,导致植株死亡。为了有效地防治春尺蠖,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环境,笔者进行了0.36%苦参碱水剂防治春尺蠖的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张军生  尹传玉  曹瑛 《林业科技》2000,25(4):25-25,27
白桦尺蠖 ( Phigalia diakonori M.)、中带齿舟蛾 ( Odontosia arnoldiana K.)是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白桦林的重要食叶害虫 ,一般混合为害。 1983年曾在库都尔、乌尔旗汉等林业局大发生 ,30万亩 ( 1hm2 =15亩 )白桦树叶被吃光 ;1984年库都尔和乌尔旗汉受害面积扩大到 5 0万亩 ,其中库都尔林业局数万亩白桦因虫灾而枯死。以后多年没有大发生过 ,直到 1998年在毕拉河有小面积发生 ,虫口密度为 2 0 0~ 30 0头 /株。 1999年夏季绰源林业局的青岭、翠岭林场突然发生白桦尺蠖和中带尺舟蛾危害 ,被害面积达 16万亩 ,80 %的白桦树叶被吃光 ,最高虫…  相似文献   

17.
孙兆祜 《国土绿化》2013,(12):38-38
桑褶翅蛾,别名核桃尺蠖,为鳞翅目,尺蠖蛾科。2013年春季,发生住吐哈油田哈密石油基地的春尺蠖、桑褶翅蛾的虫害来势迅猛,抗药性强,为基地建设20年来前所木有。园林管理部门先是进行普防、局防相结合交叉式的轮番防治,在分别喷洒浓度为1000倍。  相似文献   

18.
久效磷等农药内吸传导防治杨尺蠖幼虫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尺蠖(Apocheima cinerarius Erschoff)又名春尺蠖、柳尺蠖、榆尺蠖、沙枣尺蠖,是我国北方地区杨、榆等人工林的主要食叶害虫。近年来,随着黑杨派南方型杨树在淮阴地区的推广和发展,杨尺蠖危害也日趋严重。为寻找有效的防治方法,我们采用久效磷、氧化乐果、甲胺磷等3种农药,进行根部注射和刮皮涂干2种施药方法防治杨尺蠖幼虫试验。并在泗阳县的史集、临河等乡2000多亩杨树林中推广使用,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刺槐眉尺蠖、春尺蠖、桑褶翅尺蠖等3种尺蠖野外调查和室内饲养,3种尺蠖均为1年发生1代,以蛹在树冠下土壤中越夏越冬,均以幼虫取食叶片危害,危害高峰期在3~4龄,用人工、化学的综合防治方法,防治后使试验防治区刺槐被害株率由防前100%下降到13%,单株虫口密度由防前214头下降到11头。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大兴安岭林区南部和北部落叶松与白桦幼中龄林碳密度差异,准确估算该地区碳储量,本文结合南北部两个典型林业局抚育伐样地调查及森林资源统计资料,分析了南北部落叶松和白桦幼中龄林林分特征及生物量差异,利用生物量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建立了生物量(B)与蓄积量(V)的线性关系。结果显示,南部落叶松和南北部白桦直径分布均为右偏山状曲线,北部落叶松为左偏山状。样地生物量密度分布近似于正态曲线,南部各样地之间分布相对均匀,北部各样地分布相差较大。落叶松和白桦生物量与蓄积量线性关系分别为B=0.6726*V+0.5592和B=0.7317*V-0.2932。南部地区落叶松和白桦幼中龄林碳密度分别为30.54 t·hm-2和30.06 t·hm-2,北部地区分别为24.19 t·hm-2和26.77 t·hm-2。整个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落叶松和白桦幼中龄林碳储量分别为8 546.4万t和2 798.9万t,碳密度分别为26.08 t·hm-2和25.01 t·hm-2。由于幼中龄林具有较高的碳增长潜力,合理地经营大兴安岭地区落叶松和白桦幼中龄林,将有利于提高该区森林碳汇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