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正>黑龙江省是我国粮食主产区,2013年粮食总产6004.1万t,玉米、大豆等饲料资源丰富,平原广阔、林区发达,发展生猪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作为农业强省和畜牧业大省,生猪产业不仅在黑龙江农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还被列为畜牧主导产业。近年来,该省生猪产业发展迅速,2009年黑龙江省已被列入全国生猪优势区域布局规划省,成为全国重要的生猪生产基地,在"南猪北养、北猪南调"的发展格局下,生猪产业整体呈现稳定、健康的发展局面。  相似文献   

2.
武深树 《中国猪业》2014,9(12):32-35
本文根据湖南省不同生猪产区的生产和养殖密度变化情况,从饲料供应、养殖基础、政策环境、经济条件、地理空间等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合各生猪产区的资源禀赋、社会经济条件对该省生猪养殖产区的未来发展趋势作出以下预测:湘南产区的生猪养殖优势将进一步发挥,湘中产区将继续保持稳定发展,长株潭产区、洞庭湖产区的优势地位将呈下降趋势,湘西产区将凭借其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优势发展成为新的生猪优势产区。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肉类生产的区域布局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呈现了农区畜牧业快速发展、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肉类生产减少、北方肉类产量比重上升、南北参半的新格局。其中冀鲁豫区的生猪生产发展迅速,与西南区、长江中游区共同构成了我国猪肉集中产区;牛肉生产由西向东集中,冀鲁豫区成为全国最大的牛肉产区;羊肉生产主要集中在西北区,与冀鲁豫区共同构成了我国两大羊肉生产集中产区;禽肉生产以冀鲁豫区为主,与东南沿海区、长江中游区和东北区共同形成了我国禽肉生产的主要区域。而造成中国肉类生产区域布局变动的主要原因是:饲料资源优势差异,肉类加工业的发展,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推进。  相似文献   

4.
一、优势区域布局和主攻方向 (一)布局与发展重点根据上述依据,选择沿海地区的江苏、浙江、广东和福建4省,东北地区的辽宁、吉林、黑龙江3省,中部地区的河北、山东、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7省,西南地区的广西、四川、重庆、云南和贵州5省(区市),共19个省(区市)为优势区域.依据19个省(市区)生猪生产的优势布局,共优选出437个生猪生产优势县(团场).  相似文献   

5.
一、优势区域布局和主攻方向 (一)布局与发展重点根据上述依据,选择沿海地区的江苏、浙江、广东和福建4省,东北地区的辽宁、吉林、黑龙江3省,中部地区的河北、山东、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7省,西南地区的广西、四川、重庆、云南和贵州5省(区市),共19个省(区市)为优势区域。依据19个省(市区)生猪生产的优势布局,共优选出437个生猪生产优势县(团场)。  相似文献   

6.
1养猪业优势区域布局变化趋势随着养猪业的快速发展和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我国生猪主产区由生猪主销的经济发达地区向粮食主要生产区转移。东北三省(吉林、辽宁、黑龙江)是我国粮食主产区,当地农民原没有养猪习惯,在当地政府和业务部门的积极引导下,加快了东北三省养猪  相似文献   

7.
我国生猪规模化养殖及区域布局变化趋势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对我国生猪生产、生猪规模化养殖进程以及区域布局特点和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认为,随着我国养猪业规模化进程的加快,生猪养殖区域将在传统主产区保持平稳发展的基础上,向黄淮流域玉米、小麦主产区、东北粮食主产区转移以及其他边远地区生猪养殖将在未来几年得到快速发展,经济发达地区养猪业将向山区、周边地区转移。  相似文献   

8.
安徽省是全国养猪大省,也是全国十个生猪主产省和传统的生猪调出区之一,猪肉产量全国排名常年在第10位,被列入全国生猪优势区域布局。2011年,全省生  相似文献   

9.
为考察中国肉牛养殖区域布局演变规律,探究中国各肉牛养殖优势产区内养殖布局影响因素的作用差异,基于2002-2017年的相关统计数据,分析了4个养殖优势区域发展状况,利用面板数据模型研究这些影响因素在不同区域内的重要程度和差异性。结果表明:(1)肉牛养殖布局整体上呈现中原优势区向其他优势区转移的基本趋势,内蒙古和云南成为肉牛养殖新兴区域,肉牛养殖重心向西南方向移动;(2)省际间肉牛出栏量具有全局空间正相关性,我国肉牛养殖热点逐步集中布局在以云南、贵州、东北四省和河南、河北、山东三省;(3)中国肉牛养殖布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消费市场潜力、交通通达性、肉牛规模饲养比率、环境规制、工资性收入比例的影响较大,但由于各优势区内资源禀赋不同,各影响因素在不同养殖优势区域的影响程度有明显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0.
编者按:2009年1月,根据<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关于肉牛、肉羊、奶牛和生猪优势区域布局的总体思路,农业部组织专家研究制定了<全国内牛优势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全国肉羊优势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全国奶牛优势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和<全国生猪优势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以此带动我国农民增收和农业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饲料广角》2011,(19):7-11
四、区域布局(一)总体布局从我国未来发展趋势看.畜产品生产要围绕稳定畜产品供给.优化畜产品结构.提高优势产区供给率,稳定销售区域自给率。在区域布局上.生猪和家禽生产向粮食主产区集中:奶牛养殖仍以北方为主,加快南方发展:肉牛生产以牧区与半农半牧区为主要繁殖区.粮食主产区集中育肥:肉羊生产坚持农区牧区并重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2017年7月27-29日哈尔滨永泰喜来登酒店东北地区作为《规划》中全国生猪养殖转移战略重阵,是国内养殖优势最高的区域,饲粮资源充裕、区域惠牧政策倾斜、土地广阔。近年来,域外龙头企业调整养殖重点战略布局,加速向东北地区集聚,成为拉动畜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为进一步推动东北生猪产业健康发展,充分发挥东北独有的自然优势和科技优势,东北养猪研究会、  相似文献   

13.
<正>(第一轮通知)2017年7月27-29日哈尔滨东北地区作为《规划》中全国生猪养殖转移战略重阵,是国内养殖优势最高的区域,饲粮资源充裕、区域惠牧政策倾斜、土地广阔。近年来,域外龙头企业调整养殖重点战略布局,加速向东北地区集聚,成为拉动畜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为进一步推动东北生猪产业健康发展,充分发挥东北独有的自然优势和科技优势,东北养猪研究  相似文献   

14.
<正>(第一轮通知)2017年7月27-29日哈尔滨东北地区作为《规划》中全国生猪养殖转移战略重阵,是国内养殖优势最高的区域,饲粮资源充裕、区域惠牧政策倾斜、土地广阔。近年来,域外龙头企业调整养殖重点战略布局,加速向东北地区集聚,成为拉动畜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为进一步推动东北生猪产业健康发展,充分发挥东北独有的自然优势和科技优势,东北养猪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为分析西南地区生猪产业区域比较优势及影响因素,优化区域内生猪生产布局和生猪生产资源配置,促进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本研究首先阐述了西南地区生猪存栏量与猪肉产量变动特征,然后基于2011—2020年全国及西南地区各省(市、自治区)国民经济与生猪产业的相关数据,分别采用资源禀赋系数法和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测度西南地区各省(市、自治区)生猪产业的资源禀赋比较优势和综合比较优势,最后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西南地区生猪产业区域比较优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11—2020年,西南地区生猪存栏量占比保持相对稳定,猪肉产量占比稳中有升。云南、广西、贵州和四川生猪生产资源禀赋系数平均值分别为2.52,2.16,2.04和2.00,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重庆生猪生产资源禀赋系数平均值为1.1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0),具有一般比较优势;而西藏生猪生产资源禀赋系数平均值较小,仅为0.16,不具有比较优势。重庆、贵州、云南、广西和四川生猪生产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分别为1.54,1.39,1.32,1.18和1.10,具有一般综合比较优势;西藏生猪生产综合比较优势指数为0.09,不具有综合比较优势。资源禀赋在1%...  相似文献   

16.
<正>环保倒逼着生猪养殖业的转型,同时由于生猪禁、限养区的划分生猪养殖业的区域布局也开始重新划分。在去年我们就知道生猪养殖业即将迎来一次大迁徙运动,而在《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也有提出,调整优化生猪区域布局是重中之重的事情。如今南方水网地区的环保整治力度非常大,而从政策规划中可以看出,东北地区将合理有序承接南方水  相似文献   

17.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推进农业区域布局、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发展现代农业的工作部署,适应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内在要求,根据《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关于肉牛、肉羊、奶牛和生猪优势区域布局的总体思路,农业部特研究制定了《全国肉牛优势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全国肉羊优势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全国奶牛优势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和《全国生猪优势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现本刊将《规划》中肉牛、肉羊、奶牛和生猪优势区域规划分区情况表予以摘登,供各地参考。  相似文献   

18.
笔者分析生猪区域变动的演进历程,发现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生猪的生产布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产省份由南方往北方扩散、东部经济发达省份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笔者构建了生猪发展模型,对影响生猪生产的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生猪生产布局的变迁是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经济因素对中国生猪的生产布局变化的影响尤为重要,其次是市场因素,资源环境等因素影响逐渐减弱,未来应综合考虑生态环境效益以优化生猪的生产布局。  相似文献   

19.
《饲料广角》2009,(4):4-9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推进农业区域布局、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发展现代农业的工作部署,适应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内在要求,根据《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关于肉牛、肉羊、奶牛和生猪优势区域布局的总体思路,我们组织专家研究制定了《全国肉牛优势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全国肉羊优势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全国奶牛优势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和《全国生猪优势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现印发你们,  相似文献   

20.
<正>(第二轮通知)2017年7月27-29日哈尔滨永泰喜来登酒店东北地区作为《规划》中全国生猪养殖转移战略重阵,是国内养殖优势最高的区域,饲粮资源充裕、区域惠牧政策倾斜、土地广阔。近年来,域外龙头企业调整养殖重点战略布局,加速向东北地区集聚,成为拉动畜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为进一步推动东北生猪产业健康发展,充分发挥东北独有的自然优势和科技优势,东北养猪研究会、东北农业大学动物营养研究所、新饲料传媒、深圳有极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将于2017年7月27-29日在哈尔滨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