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大豆病虫害主要有灰斑病、菌核病、蚜虫、食心虫等. 1.灰斑病.该病主要侵害叶片,也可侵害茎、荚、种子.感病叶片初生圆形小斑点,而后扩大为赤褐色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有霉状物的病斑,严重时叶片干枯破裂成孔而死.种子上病斑隆起有细小龟裂纹.灰斑病于6月下旬开始发病,发病盛期集中在7月中旬至9月.防治方法:在大豆结荚期,每667平方米(1亩)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或14%硫酸四氨络合铜(络氨铜)水剂300~5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喷雾.  相似文献   

2.
为了明确寡聚糖和广谱杀菌剂多菌灵配合使用对大豆叶部病害的防治效果,研究生物药剂寡聚糖与多菌灵按照不同比例配合施用对防治大豆叶部病害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多菌灵与寡聚糖混用的药剂防治效果均明显好于单独施用多菌灵,其中处理7(多菌灵1 125g·hm-2+寡聚糖941.7mL·hm-2)对大豆霜霉病的防效最好(56.7%),处理3(多菌灵1 500g·hm-2+寡聚糖823.95 mL·hm-2)对大豆褐纹病的防效最好(18.9%),处理8(多菌灵1 125g·hm-2+寡聚糖1 059.3mL·hm-2)对大豆叶枯病防效最好(12.2%)。在产量构成因素研究中,各处理中以处理6(多菌灵1 125g·hm-2+寡聚糖823.95mL·hm-2)产量最高。各处理均能减少病粒数,处理5(多菌灵1 500g·hm-2+寡聚糖1 059.3mL·hm-2)的霜霉病病粒数最少,处理6的灰斑病粒和细菌斑点病病粒最少,处理5紫斑病粒最少。  相似文献   

3.
一、大豆灰斑病大豆灰斑病又称蛙眼病、褐斑病或斑点病,主要危害大豆的叶片及籽粒,该病是一种间歇性流行病害,近年来,由于大豆重茬面积的增加,灰斑病的发生愈来愈严重。一般发生年可使大豆减产12%~15%严重发生年可减产30%,个别可达50%。同时,灰斑病还严重影响大豆品质,灰斑病粒脂肪含量降低2.9%,蛋白质降低1.2%,百粒重降低2 g左右。1、病害症状大豆灰斑病病原菌主要危害成株期叶片,也可侵染茎、荚及种子。带菌种子长出的幼苗和子叶片出现圆形或半圆形深褐色凹陷斑,气候干燥时,病斑扩展缓慢。当气候适宜、低温多雨时,病斑可蔓延至生长点,使幼苗枯死。成株叶片染病后,初现褪绿色小圆斑,逐渐发展成为中间灰色至灰褐色,四周褐色的蛙眼状斑,大小1~5mm,有的病斑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潮湿时,叶片背面病斑中央生出密集的灰色霉层,为该病菌的分生孢子发病重时,病斑布满整个叶片,病斑融合,  相似文献   

4.
<正>大豆灰斑病又称蛙眼病、褐斑病或斑点病,主要危害大豆的叶片及籽粒,该病是一种间歇性流行病害,近年来,由于大豆重茬面积的增加,灰斑病的发生愈来愈严重。一般发生年可使大豆减产12%~15%,严重发生年可减产30%,个别可达50%。同时,灰斑病还严重影响大豆品质,灰斑病粒脂肪含量降低2.9%,蛋白质降低1.2%,百粒重降低2 g左右。一、大豆灰斑病发病症状1、大豆灰斑病病原菌主要危害成株期叶片,也可侵染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墨兰假鳞茎腐烂病病原及防治方法,以明确其发病原因和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2005~2007年从广东顺德、番禺采集墨兰假鳞茎腐烂病害标本,进行病原菌分离、致病性测定和鉴定。同时测定致病菌在14种温度下的生长发育情况和对8种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从选用的18份墨兰假鳞茎腐烂病标本组织中均分离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在假鳞茎基部伤口接种该茵发病率100%。该菌生长发育的温度范围为6~34℃,适宜温度20~32℃。多菌灵、多-硫、恶霉灵、百菌清、甲基托布津等杀菌剂对该菌菌丝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人工接种试验表明,用有效浓度为1000gμg/ml的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溶液浸泡墨兰假鳞茎预防茎腐病效果很好。[结论]Fusarium oxysporum Schl.是导致墨兰茎腐病的病原,假鳞茎基部伤口是该菌入侵的重要途径,多菌灵、甲基托布津是预防墨兰分株移栽时病菌从伤口入侵的有效药剂。  相似文献   

6.
1、赤斑病发病时叶片、叶柄和茎的赤色小点逐渐扩大成圆形或条状形赤色病斑,并迅速扩展,最后病叶、病茎变黑枯死。防治方法:(1)以防为主,实行轮作换茬,搞好开沟排水,合理增施磷、钾肥。(2)每亩用50%多菌灵100克,或70%甲基托布津75克,对水45~50公斤喷施。2、根腐病发病植株矮小  相似文献   

7.
正大豆灰斑病又称蛙眼病、褐斑病或斑点病,主要危害大豆的叶片及籽粒,该病是一种间歇性流行病害,近年来,由于大豆重茬面积的增加,灰斑病的发生愈来愈严重。一般发生年可使大豆减产12%~15%,严重发生年可减产30%,个别可达50%。同时,灰斑病还严重影响大豆品质,灰斑病粒脂肪含量降低2.9%,蛋白质降低1.2%,百粒重降低2 g左右。1.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残体或种子上越冬,成  相似文献   

8.
一、大豆灰斑病 大豆灰斑病又称蛙眼病、褐斑病或斑点病,主要危害大豆的叶片及籽粒,该病是一种间歇性流行病害,近年来,由于大豆重茬面积的增加,灰斑病的发生愈来愈严重.一般发生年可使大豆减产12%~15%,严重发生年可减产30%,个别可达50%.同时,灰斑病还严重影响大豆品质,灰斑病粒脂肪含量降低2.9%,蛋白质降低1.2%,百粒重降低2 g左右.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小麦赤霉病在青海各春小麦种植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已成为青海春小麦生产上重要病害之一。轻病田病穗率在2%~9%,重病田可达50%以上,个别田块高达100%。赤霉病的发生主要是在青海省东部农业区,并以黄河、湟水流域,实行小麦和玉米套种或冬春麦混种的地区发病较重。用多菌灵、灭病威、甲基托布津三种杀菌剂,进行大田防治小麦赤霉病试验,其防治效果可达60.50%~88.60%。多菌灵、灭病威、甲基托布津一次和二次喷雾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效果存在显著差异。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0%灭病威胶悬剂喷施的有效剂量均为750g/hm^2,75%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为900g/hm^2。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药剂处理对黑芝麻茎点枯病的防控效果。[方法]在芝麻始花期后,连续2次喷施以72%农用链霉素SP+70%甲基托布津WP不同比列不同用量复配混用的药剂防治黑芝麻茎点枯病,以72%农用链霉素SP、70%甲基托布津WP为对照药剂,以清水为空白对照。[结果]喷施300 g/hm2+450 g/hm2(农用链霉素+甲基托布津)、300 g/hm2+300 g/hm2(农用链霉素+甲基托布津)2个处理区的防治效果最好,均达70%以上,增产效果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区,增产20%以上。[结论]在芝麻始花期喷施甲基托布津和农用链霉素单剂及其复配混用的药剂对芝麻茎点枯病的发生有一定的防控效果。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由于大豆重茬面积的增加,灰斑病的发生愈来愈严重。一般发生年可使大豆减产12%~15%,严重发生年可减产30%,个别可达50%。同时,灰斑病还严重影响大豆品质,灰斑病粒脂肪含量降低2.9%,蛋白质降低1.2%,百粒重降低2g左右。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由于大豆重茬面积的增加,灰斑病的发生愈来愈严重。一般发生年可使大豆减产12%-15%。严重发生年可减产30%,个别可达50%;同时,灰斑病还严重影响大豆品质,灰斑病粒脂肪含量降低2.9%,蛋白质降低1.2%,百粒重降低2g左右。一、病原大豆灰斑病为真菌性病害。病原为大豆尾孢菌。属半知菌亚门尾孢属真菌,分生孢子为棍棒状或圆柱形。具隔膜  相似文献   

13.
柑桔:①树脂病,对于较小的病斑,可刮除病部涂药,对于连片的病斑,可纵划病部涂药,8月份进行三四次(每隔7天1次)。可用55%多菌灵100倍液~2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100倍液。②柑桔潜叶蛾。抹除夏梢,统一故早秋梢,便于集中喷药;多数新梢嫩芽长0.5厘米左右时喷药,每隔7天~10天喷1次,连喷二三次。  相似文献   

14.
为了有效提升海南省高尔夫球场草坪的养护管理水平,对海南省具有气候代表性的高尔夫球场草坪进行真菌病害调查,并测定6种杀菌剂对不同病原菌的室内毒力及防控效果。结果表明,目前海南省高尔夫球场种植草坪草主要为海滨雀稗和杂交狗牙根,主要的真菌病害有11种,分别为币斑病、镰刀菌枯萎病、全蚀病、仙环病、条锈病、炭疽病、褐斑病、黑痣病、粉斑病、红丝病、黑孢霉枯萎病。甲基托布津和五氯硝基苯对镰刀菌枯萎病病原菌的抑制作用最强,EC_(50)分别为0.02μg/mL和0.08μg/mL;代森锰锌对仙环病病原菌的抑制作用最强,EC_(50)为0.10μg/mL;福美双对炭疽病病原菌的抑制作用最强,EC_(50)为0.37μg/mL;多菌灵对红丝病病原菌的抑制作用最强,EC_(50)为0.93μg/mL;粉锈宁对粉斑病病原菌的抑制作用最强,EC_(50)为0.06μg/mL。甲基托布津对草坪病害的防治效果最好,达66.0%;五氯硝基苯和代森锰锌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分别为57.6%和52.2%。在球场草坪养护过程中,可将这几种药物交替使用或混合使用。  相似文献   

15.
<正>一、玉米灰斑病主要危害玉米叶片,也侵染叶鞘和苞叶。发病初期在叶脉间形成圆形、卵圆形红褐色的矩形条斑,病斑多限于叶脉之间,与叶脉平行,成熟时病斑中央灰色,边缘褐色,大小(4—20)毫米×(2—5)毫米。湿度大时病斑背面生出灰色霉状物。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及时进行喷药预防,药剂选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0%世高水分散剂50克、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8.7%银浊利悬浮剂每亩100毫升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间隔7—10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几种药剂进行交替使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金针菇棉腐病化学防治杀菌剂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升厚  张君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5):6374-6375
[目的]筛选出防治金针菇棉腐病的理想杀菌剂。[方法]采用牛津杯法和平板加药抑菌法,研究7种杀菌剂对金针菇棉腐病病原菌孢子萌发、菌丝生长及金针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洁霉精对棉腐病孢子萌发的有效抑制浓度最低,为0.01%;0.10%的甲基托布津、多菌灵、克露对棉腐病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与0.01%的洁霉精相当。0.20%的甲基托布津、多菌灵、洁霉精对棉腐病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为100%。7种供试杀菌剂对金针菇菌丝的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多菌灵的抑制率最低,为25.3%,其次是霜霉净和甲基托布津,抑制率分别为41.0%和49.0%。[结论]多菌灵和甲基托布津对金针菇棉腐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多菌灵尤为显著,可作为首选防治药物。  相似文献   

17.
不同药剂对甘薯疮痂病的防控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有效防控甘薯疮痂病,试用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多菌灵可湿性粉剂、苯菌灵可湿性粉剂、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噻菌铜悬浮剂和硫磺?多菌灵悬浮剂7种药剂对甘薯疮痂病的防控效果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50%硫磺?多菌灵悬浮剂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00倍液和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对甘薯疮痂病的防控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全市香樟溃疡病为害症状、流行特点和发生规律进行的详细调查研究、6种药剂筛选试验以及总结营林综合防治方法,表明70%甲基托布津、50%多菌灵和40%福美砷治愈效果好。通过刮除病斑后涂药和病斑直接涂药2种施药方法的比较发现,前者取得更理想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9.
正大豆灰斑病又称斑点病,豆荚从嫩荚期开始发病,鼓粒期为发病盛期,7~8月遇高温多雨发病重。主要危害叶片,严重发病时几乎所有叶片长满病斑,造成叶片过早脱落,大豆品质降低。近年来,由于大豆重茬面积的增加,灰斑病的发生愈来愈严重。一般发生年可使大豆减产12%~15%,严重发生年可减产30%,个别可达50%。同时,灰斑病还严重影响大豆品质,灰斑病粒脂肪含量降低2.9%,蛋白质降低1.2%,百粒重降低2 g左右。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全市香樟溃疡病为害症状、流行特点和发生规律进行的详细调查研究、6种药剂筛选试验以及总结营林综合防治方法,表明70%甲基托布津、50%多菌灵和40%福美砷治愈效果好。通过刮除病斑后涂药和病斑直接涂药2种施药方法的比较发现,前者取得更理想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