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近几年,我国农作物种植水平不断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也得到提升。河南省是玉米种植的主要省份之一,其玉米产量的高低和品质的好坏对我国粮食安全有着严重的影响。随着我省农业结构不断得到优化和调整,玉米在种植和生产过程中要想进一步的提升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就需要我们不断提升对玉米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研究和分析。了解不同自然环境下,玉米种植和病虫害的防治措施,学会科学的进行玉米种植和生产。本文主要结合河南省玉米栽培的实际情况就玉米栽培  相似文献   

2.
玉米是一种高产的农作物,由于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适合的口感,深受广大人们的喜爱,而且在家畜和家禽的饲喂中也占有很大的比例,因此,玉米成为我国种植面积较多的农作物,特别是在我国的东北部,种植的更为广泛。随着我国农业的不断的发展,以及人口的大幅增长,提高玉米的产量迫在眉睫,而栽培方式对玉米的产量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本文主要对栽培方式对玉米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进行研究,希望能够提高我国玉米的产量以及品质,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文章分析了种植方式和群体密度对玉米产量及品质的作用,结果表明大垄双行栽培能够改善玉米群体结构,不同栽培方式和群体密度条件下,种植方式和群体密度对玉米产量及品质具有明显的不同,能够减少株间竞争,促进个体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及品质的作用,表明大垄双行栽培能够改善冀玉19玉米群体结构,不同栽培方式和群体密度条件下,种植方式和群体密度对玉米产量及品质具有明显的不同,能够减少株间竞争,促进个体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5.
玉米作为我国主要的农作物之一,在北方的种植面积尤为广泛。玉米的产量和质量直接影响玉米品质。在玉米的种植过程中,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进行栽培,在玉米种植过程中结合不同的情况有效的对病虫害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农业大国,玉米是主要的农作物,是很多饲料及工业产品的主要原料。但是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其栽培管理技术水平高低会对玉米的产量、品质产生决定性影响,因此做好玉米种植的栽培管理,消除其病虫害、杂草滋生等不利因素,可有效增加玉米的产量,提高种植户的经济效益。文章主要以玉米田间栽培管理技术为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玉米是我国三大农作物之一,也是我国粮食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最近几年,随着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适合种植玉米的种植地越来越少,怎样利用有限的土地生产出更多玉米是现阶段我们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和进步,先进的生产技术逐渐应用到玉米种植领域,玉米产量和品质进一步得到提升。但在具体栽培过程中,玉米种植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我们及时采取措施将其解决。本文主要结合太康县玉米栽培实际,就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然后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更好提升玉米产量和品质有一定助益。  相似文献   

8.
玉米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居世界第二,我国玉米种植历史悠久,农民有丰富的种植玉米经验。近年来,玉米栽培新技术发展促进了玉米生产中生产效率与质量的提高,但目前我国玉米种植管理应用中仍存在一定制约因素。随着生态环境变化,玉米病虫害问题日益严重,要提高玉米产量必须加科学强种植管理,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玉米病害类型有小班病,纹枯病等,玉米虫害主要有玉米螟等,需要总结我国玉米种植管理技术,根据玉米病虫害类型特点,加强玉米科学种植管理,提高玉米生产品质与产量。  相似文献   

9.
玉米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其产量的高低与品质的优良对我国的粮食安全起着重要作用。研究表明,玉米与旱地作物间作的生产模式与常规栽培模式相比有利于提高作物产量与品质。本文总结了旱地种植甜玉米与黄瓜间作的研究进展,文章将重点分析甜玉米间作黄瓜的种植模式对甜玉米高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玉米是我国的传统农作物,近年来,甘肃省张掖市的玉米种植面积变得越来越广,在种植过程中所应用的技术也越发完善。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与我国国民经济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玉米作为我国主要粮食品种,其种植品质与我国的粮食生产安全密切相关。对此,在实际玉米种植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确保玉米质量,利用新技术来栽培玉米,从而促进玉米产量、质量不断提高。本文主要论述了当前在玉米栽培过程中涌现的新技术,并提出了具体的病虫害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正>汝南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耕地面积139万亩。常年实行小麦—玉米、小麦—花生一年两熟制栽培模式,玉米常年种植面积70万亩。玉米在种植的产量和品质都位于全国前列。最近几年,随着农业结构不断的进行优化调整,玉米的种植面积和规模在不断的扩大。在玉米栽培过程中应用先进的栽培技术对更好的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结合目前国内玉米栽培的实际情况,就玉米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  相似文献   

12.
玉米是云南的重要农作物之一,种植规模较大。目前,部分种植户由于采取传统栽培管理模式,导致玉米整体产量较低。该文介绍了整地选种、播种施肥、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优质玉米高产栽培要点,以期帮助农户转变种植模式,提高玉米产量与品质。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产业直接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发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粮食安全。玉米是我国三大农作物之一,对保证我国粮食安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最近几年,我国加快了现代农业建设步伐,玉米栽培面积呈现缩小趋势,怎样利用利用有限的土地生产出高产量和高质量的玉米是现阶段我们需要重点研究的内容。玉米栽培密度和科学施肥是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的两个关键性因素,做好这两方面工作,对于提升玉米产量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玉米栽培中密度与施肥存在的不足和对策进行了分析,以此证明栽培密度和科学施肥在玉米种植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性作物,同时也关乎到基层地区经济的健康发展。传统玉米种植过程中没有掌握先进科学的栽培管理技术,田间病虫害危害严重,不利于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再加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玉米种植面积呈现逐渐缩小趋势,单位面积内的玉米产量和品质就成为很多农技工作人员需要重点攻克的难题。本文主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首先探讨了廊坊玉米种植新技术推广应用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推广策略,希望通过研究对广大同行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玉米是我国三大粮食作物,在我国农业产业结构中扮演着十分重要角色。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玉米的种植面积总体上呈现下降的趋势,但祁县的玉米种植面积随着先进生产技术的应用,玉米的单位产量和种植面积逐年提升。祁县是山西省的农业大县,该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玉米,基于此,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玉米栽培管理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了分析,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更好提升玉米产量和品质有一定助益。  相似文献   

16.
墨西哥玉米及其栽培管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墨西哥玉米具有产量高、抗逆性强、分蘖多、生长快、再生性强、高产优质等特点,是我国北方和热带南方广泛种植的一种优良人工栽培牧草,但在我国亚热带地区引种和栽培较少,需要对其种植表现、适宜性、丰产性和饲用性进行引种栽培试验.本研究对墨西哥玉米的来源、品种特性、栽培管理、产量和饲用品质等进行总结,为对其进行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的第一产业,玉米在我国农业产业中扮演者十分重要的角色。玉米是滨州市的主要粮食型作物,该地区玉米产量和品质直接影响到山东省的粮食安全。近些年,随着滨州市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适合玉米种植的土地逐渐减少,怎样利用有限的土地生产出更高产量的玉米就成为现阶段我们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玉米栽培增产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更好促进地区玉米产量和品质进一步提升有一定助益。  相似文献   

18.
青贮玉米是玉米三大类型之一,因具有产量高、纤维品质好、适口性好以及持绿性强等特点,使其成为牛、羊等草食性家畜的优良饲料。在长期的栽培实践中,种植主体掌握了一定的栽培技术,保证了玉米产量的稳定性,但由于缺乏科学、完善的栽培技术和方法指导,造成青贮玉米栽培中普遍存在一系列问题。基于此,本文在概括介绍青贮玉米栽培情况的基础上,研究栽培中常见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提高青贮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9.
正玉米立体间种,能实现玉米种植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大幅度提高。在不同的农业生产地域,玉米种植品种存在较大差异。玉米间种栽培主要是在播种玉米时,按照一定比例将具有相似品质和抗性的玉米种子混合起来进行播种。该技术的应用能有效降低玉米种植成本,实现玉米产量的大幅度提高,能有效增加玉米种植的经济效益。一、玉米间种栽培技术分析我地区具有大面积的玉米作物种植区域。对玉米具有的异花授粉特点进行充分利用,开展间种栽培,促进了多品  相似文献   

20.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的农产品发展十分迅速.在农产品中,玉米是非常重要的一种作物.玉米是异花授粉的农作物,在杂交种植中具有一定的优势,而玉米间种栽培正是建立在杂交的基础上,进而使玉米的叶面进行高效的光合吸收作用.在我国甘肃地区采用间种栽培方法种植玉米,能够使玉米更适应甘肃地区的气候及水土等环境特征,进而能够保证大面积种植玉米,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基于此,本研究就玉米间种栽培方法进行分析,以期为种植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