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衡东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长期致力于水稻品种的示范试验,侧重于再生稻品种筛选和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探索。C两优华占于 2018-2021 年连续 4 年参试,其中 3 年再生稻试验 1 年中稻试验,其产量在众多参试品种中名列前茅,赶上甚至超过了对照品种晶两优华占。C 两优华占生育期较短,农艺性状好,没有明显的缺陷。既适合作一季中稻品种,也适合作再生稻品种。  相似文献   

2.
湖南省衡东县农业农村局近年来着力进行再生稻品种筛选试验,从大量供试品种中筛选了少数优良再生稻品种予以推广。在2018年、2019年筛选试验中泰两优华占组合名列前茅,头季、再生季两季综合产量都比较高,农艺性状好,适应性强,是一个优良的再生稻组合。  相似文献   

3.
2018年衡东县农业局进行了再生稻品种筛选试验和再生稻品种示范,旨在筛选出适宜作再生稻种植的优良品种,探索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32个品种筛选试验和19个品种示范表明晶两优534是适合衡东县种植的再生稻良种,具有产量高、米质优、生育期适中、农艺性状好、抗性较强的特点。生产中要注重早播壮秧、适当密植、种子处理、硬田收割、适时收割、切草收割等措施。  相似文献   

4.
再生稻种植产量差形成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安徽省沿江地区再生稻种植产量差形成的原因,筛选出该地区适宜的再生稻种植品种,以9个杂交水稻品种为试材,比较分析了其头季和再生季生育期、再生力、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性状。结果表明,在产量构成因素中,造成不同品种头季稻产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单位面积上的有效穗数;导致再生季产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单位面积上有效穗数和每穗着粒数。准两优608再生季单产5.27 t/hm~2,2季综合产量高达13.59 t/hm~2,可作为该地区再生稻种植的优选品种;皖稻119和新两优6号头季产量高,再生力较强,再生季产量潜力大,可以作为该地区再生稻种植的候选品种。研究表明,生产中可通过增加单位面积上有效穗数,主攻大穗,并在维持较高结实率的基础上提高千粒质量以实现再生季产量增加和获得2季综合高产。  相似文献   

5.
黄杰  李艳 《中国种业》2023,(1):76-83
湖北宜昌当阳市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县级市,提高水稻产量对当阳农业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有重要意义。选择 10个在当阳市种植面积较大的水稻品种,分别种植在当阳市平原、丘陵、低山不同水稻生态区,研究每个品种在不同生态区的适应性,比较产量差异及抗逆能力,为农户种植适宜品种提供参考,为当阳市水稻产业链提供真实和丰富的数据。研究结果表明:荃优 727、荃优华占、隆两优 1234、荃两优丝苗、荆两优 266 在当阳市的不同生态区适应性均较好。韵两优 332 抗高温能力相对较差,在平原稻区结实率较低;旺两优 950 稻瘟病抗性较差,在丘陵和低山稻区种植风险较大。荃优丝苗、荃两优丝苗、荆两优 266 的米质表现相对较好,适宜在当阳市本地及相近生态区种植和推广。  相似文献   

6.
为了筛选适宜绥阳县种植的杂交稻新品种,在绥阳县风华镇进行6个杂交水稻品种适应性鉴定试验。结果表明,成优489、C两优华占的小区平均产量极显著高于对照宜香2115,且生育期、株高、结实率等性状综合表现较好,可在绥阳县海拔950m以下适宜区域进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7.
杂交水稻品种机械穴直播适宜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适宜机械穴直播的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杂交水稻新品种,选择6个中晚熟水稻品种(无芒或微顶芒)进行比较试验.结果:不同品种间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品种江优919实收产量最高,为576 kg/667m2,其次是隆两优1025,为574.3 kg/667 m2、宜香优2115,为572.5 kg/667 m2、C两优华占为478.2 kg/667m2,Y两优6号为476.5 kg/667 m2,产量最低的品种是成优489,为437.3 kg/667 m2.综合考虑生育期、分蘖力、结实率、千粒重、抗性等表现,认为杂交水稻品种江优919、隆两优1025、宜香优2115、C两优华占和Y两优6号适宜在遵义坝区或与试验区相同生态条件的地区进行机械穴直播.  相似文献   

8.
2020年衡东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进行了晶两优1468再生稻百亩连片高产攻关示范,旨在探索晶两优1468的丰产性能及其配套高产栽培技术。以期推进衡东县再生稻生产。示范获头季再生季合计933.01kg/667m2高产。该品种是值得推广的优质高产迟熟多穗型品种。  相似文献   

9.
湖南地区再生稻品种筛选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筛选出适合湖南地区的再生稻品种,研究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记录7种水稻品种的播种期、收获期及生育期,计算出再生稻每株分蘖数及每丛平均株数,比较其生育期、再生能力、产量及米质口感,筛选出最适合作为再生稻的品种,以该品种为研究材料,研究施肥时间、收割方式以及留桩高度对再生稻分蘖、高度和产量的影响,探索病虫害的防治方案,在湖南省内进行示范试验。结果表明,‘Y两优9918’作为再生稻品种,生育期短、再生能力强、产量高、米质口感优良;最佳施肥时间为第一季收获前7天左右;机收时,留桩高度以25~27 cm为宜;病虫害采用“一拌三喷”综合防治策略,再生稻产量可达到3000~4500 kg/hm2。构建湖南地区再生稻高产栽增成套技术路线,降低了生产成本,进一步提升了再生稻的产量,具有推广应用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探明免耕冬水田条件下简化施肥对不同杂交稻品种头季、再生季以及两季产量的影响,以及筛选出两季高产品种应用于生产。2016—2017年,以18个杂交中稻品种为材料,在免耕冬水田施纯氮120 kg/hm2条件下,设置简化施肥(一次基施N)和常规施肥(基肥:蘖肥:穗肥=5:3:2比例平衡施N)2种氮肥管理方式,研究其对中稻-再生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氮肥管理方式对头季产量、再生季产量和两季总产的影响均未达到显著水平,简化施肥处理的头季稻产量、再生季产量和两季总产分别为9.46 t/hm2、1.50 t/hm2和10.96 t/hm2,较常规施肥处理的产量分别增加1.40%,-6.77%和0.20%。18个品种间头季产量、再生季产量和两季总产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18个品种头季、再生季和两季总产的产量变幅分别为8.70~10.19 t/hm2,0.59~2.29 t/hm2和10.21~11.57 t/hm2。头季产量和再生季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0.61)。两季总产与头季有效穗、每穗颖花数、结实率、千粒重和再生季有效穗偏相关系数均达极显著水平,并建立回归方程。因此,采用一次基施的简化施肥方式是免耕冬水田水稻实现高产、省工的有效途径,选择穗粒兼顾型品种有利于实现中稻/再生稻两季高产,并筛选出两季高产和高氮肥偏生产力品种‘旌优727’、‘旌3优177’、‘内6优103’和‘内6优107’,可在试验所在生态区中稻-再生稻种植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为了筛选出适宜渝东北地区种植的高产、优质、再生力强的再生稻品种,促进再生稻在渝东北地区的推广,2022 年选择 10 个在渝东北地区推广的优质高产中稻品种,在重庆市开州区对其进行再生稻品种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川农优 538 中稻产量达 10.02t/hm2,再生稻产量达 5.23t/hm2,总产量达 15.25t/hm2,且中稻和再生稻米质均达到 NY/T 593-2021《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 2 级,米质好、产量高,适宜在渝东北地区作高产优质再生稻进行种植。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隆两优华占适应南昌地区气候环境种植的因素,全面阐述了该品种的特点和种植表现、农艺性状、产量对比及配套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13.
晶两优华占在武夷山市生产性试验中,表现出米质优、生育期适中、产量高、抗病虫能力较强,尤其是抗稻瘟病能力好,后期转色好等特点,适宜在武夷山推广种植。对晶两优华占作一季中稻栽培的机械化插秧栽培技术进行了详尽的阐述。  相似文献   

14.
晶两优华占在武夷山市生产性试验中,表现出米质优、生育期适中、产量高、抗病虫能力较强,尤其是抗稻瘟病能力好,后期转色好等特点,适宜在武夷山推广种植.对晶两优华占作一季中稻栽培的机械化插秧栽培技术进行了详尽的阐述.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出优质、高产、高抗的优质稻品种,加快优质稻新品种更新速度,促进产业发展,特开展本次试验.选择米质达到国标三级以上的15个优质稻品种开展品种筛选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所有参试品种产量变化在570.9~775.8 kg/667 m2之间,其中C两优华占、川农优298、中优849、川优6203等6个品种比对照品种表现为增产,增产幅度为2.3%~15.1%;德优4727、成优8319、Y两优585等8个品种比对照表现为减产,减产幅度为2.6%~15.3%.综合各种品种性状,农艺性状较好、高产优质、田间抗逆性较强的C两优华占、川农298、中优849、川优6203共4个适宜在本地区推广种植的高产优质品种.  相似文献   

16.
高世富 《中国种业》2019,(10):83-84
为探索头季机收再生稻高产高效栽培模式,2018年在沙县夏茂镇引进超级杂交稻甬优1540作再生稻高产高效栽培示范片种植,应用暗化处理技术工厂化育机插秧、头季机收、冬种紫云英、合理留桩高度、头季二次烤田、测土配方施肥、施催芽促苗肥、无人机施药等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甬优1540头季、再生季全年平均产量15.65t/hm2,表现出生长整齐、株型适中、茎秆粗壮、分蘖力中等、抗倒性好、再生能力强、生育期较长、丰产性好等特点,适宜在闽中丘陵地区中、低海拔地域作再生稻种植。分析甬优1540再生稻特征特性,总结其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2014年武陵山区国家水稻品种区域试验(以下简称区试)参试的12个品种产量、生育期、主要农艺性状、抗性以及米质进行系统研究鉴定,结果表明:H638S/华占、晶两优华占和兆优6377米质优,抗性好,适合在武陵山区作优质中籼稻主推品种;泸优2816、荣优华占和赣香优86高产早熟,适宜在武陵山区推广种植;川农优1257、冈优8638和05030A/涪恢060抗稻瘟病,综合性状较好,建议推荐2015年区试续试;其他品种表现差,建议终止试验。  相似文献   

18.
徐小兵 《中国种业》2016,(11):52-53
以湖北省黄冈市大面积种植的品种两优6326为材料,对再生稻头季人工收割和机械收割2种方式进行对比。考察头季收割方式对再生季水稻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械收割的再生季每667m2的实际产量为325.92kg,人工收割的再生季的产量为382.5kg,机械收割比人工收割的减少56.58kg,减幅达14.8%;但人工收割比机械收割的投入多190元,总收入少37.23元。由于机械碾压导致机械收割部分的再生稻不能成苗或发育较迟、不能正常抽穗而影响总体产量,同时对未碾压再生稻产生的边际效应弥补了机械收割的损失;机械收割的投入成本大幅降低,相对比较效益较高。采用头季机械收割技术的研究,有利于有光温条件的地区大面积蓄留再生稻,丰富了水稻轻简化应用研究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为筛选适宜长顺的杂交水稻品种,引进了10个水稻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T优618、C两优华占和中优849产量较高,生育期适中,抗性都较好,可在长顺地区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20.
中稻—再生稻适宜机收品种筛选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再生稻种一次收两季,省工节本,增产增收,是福建省水稻增产的特色项目,也是水稻轻简栽培实用技术,头季收割难题成为制约再生稻发展的技术瓶颈。近年部分地方采用常规早稻品种佳辐占、嘉早312等进行头季机收示范取得成功,再生季产量达3 000kg/hm2左右。但早稻—再生稻模式受到生产区域限制,应用面积有限,全省适宜再生稻区域多为中稻-再生稻模式。由于中稻与早稻品种不同,生育期长短和群体结构差异大,应用相同的技术进行机收示范,成功率很低。为突破这一技术,2013年省农业厅设立课题,在我县开展中稻—再生稻适宜机收品种筛选试验,一年来,课题组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